资源描述:
《排毒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排毒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便秘;排毒通腑;针药结合中风病急性期常伴有便秘的症状,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再中风。2006年12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排毒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型便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采用随机表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病例脱失3例,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
2、龄48~80岁,平均(66.56±9.45)岁;病程最短8h,最长312h,平均(142.59±163.36)h;合并高血压23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病例脱失1例,34例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4~77岁,平均(65.18±9.73)岁;病程最短1h,最长336h,平均(125.97±148.09)h。合并高血压26例、冠心病27例、糖尿病1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纳入病例标准 ①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
3、行)”[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②中医痰热腑实证诊断标准、分期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③便秘标准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2]。④年龄40~80岁。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知情并同意。 1.2.2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⑤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⑥治疗期间出现各类并发症而不能继续进行治疗者。 1.3治疗方法治疗组:①针刺疗法。取穴:
4、少商(双)、商阳(双)、丰隆(双)、天枢(双)、支沟(双)、归来(左)、水道(左)、中脘。针刺方法:选用0.30mm×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少商、商阳点刺放血;丰隆采用直刺1.5寸行提插泻法1~3min,使针感向下肢传导;支沟向上斜刺1寸,均行捻转泻法1~3min,令局部出现酸胀感;水道、归来向下内斜刺1.5~2寸,行捻转泻法1min,使针下有酸胀感或微热感;中脘直刺1.5寸,行呼吸泻法,令针感向下腹部放射或局部出现重胀感。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②中药疗法:金银花30g,连翘20g,黄芩20g,栀子15g,胆南星
5、15g,全瓜蒌15g,当归15g,生大黄(后下)10g,白术15g,茯苓15g。每日1剂,水煎150mL,每日2次。连续治疗3~5d。对照组:开塞露20mL,纳肛。每日1次。连续治疗3~5d。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基础处理用药,连续治疗21d。 1.4便秘主要症状分级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①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每日1次为Ⅰ级,2~3d1次为Ⅱ级,数日不行为Ⅲ级。②排便费力情况:排便不费力为0级,轻度费力为Ⅰ级,排便费力,能排出为Ⅱ级,努争不下为Ⅲ级。③便质:便质正常为0级,大便偏干为Ⅰ级,大便干结
6、为Ⅱ级,大便状如羊屎或团块为Ⅲ级。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21日的症状分级。 1.5便秘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h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d,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数值变量资料的2组比较应用t检验,如总体分布为偏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
7、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2结果 (见表1~表4)表1不同观察时点2组患者便秘疗效比较(略)表2不同观察时点2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比较(略)表3不同观察时点2组患者排便费力情况比较(略)表4不同观察时点2组患者便质比较(略) 3讨论中医学认为,患者或素食肥甘厚味及烟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或体弱久病,脾胃虚弱,脾虚生痰。中风病发,内风旋动,邪盛正虚,虚实夹杂,痰浊阻于中焦,郁而化热。痰热中阻,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邪不降,中焦壅塞,腑气不通,形成痰热腑实证。临床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转归与腑实有密切的关系,随着
8、大便秘结或不通程度的加重,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疗效降低[4]。腑实既是中风后的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于中风病病程中,同时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如腑实持续存在,使毒邪没有出路,形成的内生之毒蕴积体内,毒损络瘀,毒势鸱张,病情逐渐加重。根据中医“邪气盛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