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46018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2
《试议再论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再论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论文再论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再论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高等教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高等教育哲学尚未获得完备的理论形态,“人本论”、“存活论”、“认识论”、“政治论”、“智慧论”和“资本论”等对立统一的理论的出现,预示和表征了高等教育哲学的“内在紧张”。本文从比较的视角展示了中外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概况和核心关注。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内在紧张;比较的视角 一、高等教育哲学“内在紧张”的内涵 高等教育哲学“内在紧张”是理论在实现自身的过程中把握了实践的需要,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的特
2、殊状态,是理论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高等教育哲学一旦呈现出“内在紧张”的状态,就意味着理论正面对着创新的压力和机遇。[1] 从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方面看,高等教育哲学和哲学一样是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是以理论的方式表现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因此,总是面对两个方面的理论困难:一是由理论与经验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外部困难”,即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自身时代性的存活困境之间的矛盾;二是由理论的“外部困难”所引发的理论的“内部困难”,即表征人类自身的时代性的存活困境的哲学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2]发现理论的这种“外部困难”及其所引发的“内部困难”,构成当代高等教育哲学创新
3、的基本前提。 从作为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方面看,从某种作用上讲,高等教育哲学基础和高等教育研究策略论的水平决定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水平和深度。[3]高等教育哲学既对不断分化的高等教育学科进行概括和总结,又对高等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哲学理由进行探讨,还提供了高等教育研究理由的策略论,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生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4]但对这样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在中国国内尚未有一本专门的教材,也缺乏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故而,实未能对不断分化的高等教育学科进行概括和总结,也缺乏对高等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哲学理由进行反思的必要理论准备。 在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的研究还另有其特殊性,即直接受益于和推动马克思
4、主义理论的发展,因而高等教育哲学的“内在紧张”如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关系一样不是逻辑上的混乱和学理上的含糊,而是理论把握现实的逻辑方式,是其面向实践实现理论创新的思想动力。这同时意味着高等教育哲学向实践开放的特色。如果我们承认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就必须承认理论内在的矛盾关系是推动理论创新的内在机制。但是,理论内在的矛盾关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为“内在紧张”关系,只有当实践形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而它又被理论准确地把握的时候,才会出现理论自身的“内在紧张”。“内在紧张”首先是理论通过实践作用于外部世界时自身所感受到的压力,是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产生的同步效应。[5]
5、二、中外分歧: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 高等教育哲学“内在紧张”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哲学理论的“内在对立”即高等教育哲学理论中存在的矛盾:第一,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第二,什么是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第三,高等教育哲学如何创新与继承?第四,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现实作用何在?等等。以上种种,都并非“无关紧要”的对立,而是处于统一体中的对立。限于篇幅,本文的分析以第一种主要的对立为例。 (一) 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研究,布鲁贝克的理解可谓独树一帜。 的确,人们多半是在意识到或面对理由时才去寻找答案,“答案”难于割断自己与“理由”的联系,这种情况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在布鲁贝克视野中的“高深学问”。它
6、由专门知识(expertise)——即深奥的探求构成。这种精深的专门知识本身就是理由和答案两个方面的特殊部分。换句话说,“高深学问”本身既构成理由,又提供答案。以这样一种“高深学问”为主调,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以政治论为基础。[6]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一书所言高等教育哲学可看作是一种独到而且深刻的高等教育观念,但它的独到和深刻并未给出高等教育哲学以何为本的精确答案。 说它独到,是因为它另辟蹊径,不拘泥于寻找一种可以通过共同捍卫其纯洁性而永世可靠的、单一的、不变的、理想的大学教育“观念”,而主要是从高
7、等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未定论的理由出发,由此,它跳出了各种相互矛盾的现实,但同时既重视各种哲学流派,又重视论述高等教育哲学有限的几个方面的无限的论文。所以,在面对一些不可调和的哲学流派时,它避开了成见与偏见;同时,试图像音乐家在一个主题上做出变奏曲那样对待各种哲学流派,因此,在由高等教育的“理由”组成的汪洋大海里,能像一位精通世故但又思想开放的船长一样,分得清主次矛盾。[7]在此基础上,布鲁贝克大胆地指出两种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