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

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

ID:22934090

大小:6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2

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_第1页
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_第2页
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_第3页
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_第4页
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韩东的《你见过大海》(写于1982-84年间)在标举口语、消解"朦胧诗"及开启"后朦胧"诗潮等方面的"革命性"意义,早已为诗坛洞悉和称道,无需再说。但在我们看来,这首诗的意义不应仅仅局限在"朦胧诗"与"后朦胧诗"之间或者整个诗歌界,而应涉及包括诗、小说和散文在内的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具体讲,这里的"大海"当同以往诗、小说和散文中的整个现代"大海"形象传统联系起来、并与古典"海"相比较时,一种拆解现代大海形象模式乃至整个现代性正统话语的意义就清晰地显示出来。当然,这样做也只是对这首诗的一种阅读而已。在韩东

2、描写"大海"之前,中国文学中已存在着两种"海"的形象模式:一是古典"海"模式,二是西方"大海"模式。"海"一向是中国古代诗描述的对象,如"登临碣石,以观沧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在中国古典传统中,"海"或"四海"历来被认为是环绕中国的最外部边界,从而属于中国古典文化体系中被从容包含的因素:一个为"自我"所熟悉、可以包容和移情的自然"他者"(如说"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样的"他者",在相信"万物皆备于我"的中国古人眼中其实已是"自我"的一部分。可见,中国古典"海"是自我可以容纳和融入其中的平

3、常之海。它即便有某种"崇高"或"神圣"内涵,也是在中国主体的掌握之内。上述古典"海"模式在现代遭遇沉重打击。随着西方文化从陌生且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强势涌入,中国人惊奇地发现,以往所见的作为世界边界的"海"(四海),不过是远为浩瀚而难以知晓的大海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大海的那边,还生活着与我们既相同又颇为不同的同类--"西方"。确实,这个"西方"与为我们的"夷夏之辨"早已辨明的可以包容的西域诸"夷"全然不一样,而是从未遇见的陌生、强劲而又敌对的新"他者"。这样一来,"大海"就有意或无意地同"西方"联系了起来,成了这个新"他者"的表征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在随即传

4、入的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现代性话语中,"大海"又确实显示了为中国人所陌生的深度意义:同"大写的人",同无限、崇高、自由和神秘等终极话语紧紧结合起来。例如,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展现了雄奇的大海风光,安徒生《海的女儿》带来了美妙动人的海的故事。而普希金《致大海》尤其倾倒了无数中国人:"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骄美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我整个的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港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这种西式大海给现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奇的

5、想象源泉。现代诗的两位开创者郭沫若和徐志摩都"深得西诗的神韵"(卞之琳:《徐志摩诗集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页),他们笔下的大海自然同样充满新生、自由、美等深层意蕴。郭沫若《女神》写道:"青沉沉的大海,波涛汹涌着,潮向东方/光芒万丈地,将要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徐志摩《海韵》描写热爱大海的"勇敢的女郎"。艾青《拣贝》:"大海的馈赠/是无穷的/阳光下到处是/俯身可取的欢乐"。有海就有浪。他又在《浪》里写道:白浪"或许是无理性/但它是美丽的","我却爱那白浪/--当它的泡沫溅到我身上时/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郭小川同样是爱"海"的人,他也像普

6、希金那样写有《致大海》。在散文领域,人们熟悉的杨朔散文如《雪浪花》(1961)热烈地描绘过大海的丰富韵味。而小说中,杨沫《青春之歌》里使林道静沉醉痴迷的北戴河海滨,曾引发过读者的丰富想象。进展到80年代,由于急切地要摆脱"文革"所标明的审美与文化断裂带,"朦胧"诗人从前辈那里自觉地吸取着对大海的浪漫想象的灵泉,"大海"神话重新创造出来。舒婷的《致大海》是站在70年代中国的特殊文化语境中与西方普希金和中国前辈如郭沫若等对话的。诗人清楚,在20世纪中国诗歌长河里,"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诗人相信,"有过咒骂,

7、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大海被看作汹涌澎湃、变幻起伏的生活的写照。在《海滨晨曲》(1975)里,舒婷更直接敞露对大海的急切情怀:"一早我就奔向你呵,大海/把我的心紧紧贴上你胸膛的风波"。大海时而是"深沉"、"悲壮"和"狂热"的,时而又"娴静温柔",以"低语"、"微笑"平息人的焦虑。在诗人心目中,大海如孕育无限生命力的"慈母",而"我"则是她的"忠实的女儿"。徐敬亚的《夜,一个青年在海滨》以相近的方式写了大海:"我,幻想过生活的大海呀/天蓝色的小航海家们/播种过鲜亮亮的理想和热情……海。涛声。海……让我想起历史

8、/几千万年前/生命,就从这里爬上岸……大海,过着一种永恒跃动的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