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81160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关于的柴静,“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柴静,“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新闻”关于的柴静,“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新闻”导读:柴静,电视台记者。一个犀利而柔情、美丽而果敢的知性女子。 柴静1976年出生于山西,1995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父母安排她回山西老家省铁十七局做会计。她不肯,执意留在湖南。同年主持湖南文艺广播电台的《夜色温柔》,声名鹊起;1999年任湖南卫视《新青年》主持人,这是柴静第一次走上电视。2000年底,被央视著名制片人陈虻相中并加盟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2003年,柴静进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成为最早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摇晃的镜头、柴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瘦
2、弱身影和苍白的面容,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此后,采访艾滋病人、自杀儿童、吸毒女、地震、奥运、征地,柴静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新闻第一线。有人总结,在这些节目里,镜头中的柴静,62%的时间挺身而出与黑暗势力交锋,38%的时间低下身去倾听弱者的申诉。那个瘦弱但眼神坚定、提问尖锐的女记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深深记住。 柴静说,她是“火柴的柴,安静的静”。不久前,她受邀为大连女记者协会讲课,一众女记者真诚发问:“怎样才能像你那样发现新闻?”“你那些精彩的新闻是怎样做出来的?”这时的柴静,给人的感觉并不是激烈的“火柴”,而是一种沉淀过的“安静”,她说:“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
3、新闻……” 但此时沉静的柴静,其实骨子里是极有主见的一个女孩子,从不循规蹈矩。接手央视新栏目《看见》,第一期,她力主选择姚晨,当时栏目组有不少人反对,她依然坚持。柴静对姚晨最深的印象,是姚晨在微博发布了家人遭强拆的事件后又删除了这个帖子,当中流露的无力感很真实,的举动也很不寻常。柴静后来看了姚晨的微博,一些比较敏感的公共事件她也转发及表达意见,这对明星来说,是鲜见的———公众人物影响越大,越要背负责任。 因为柴静独特的视角,姚晨这一期节目播出后,反响特别强烈。 几年前,央视著名制片人陈虻说:“柴静离一个伟大记者的标准,还差一点儿‘宽容’。”“宽容是什么?”柴静问。“宽容的
4、基础是理解。” 今天,有人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她说:“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你了解了人和世界的复杂性,就会有宽谅,不会有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朋友们以简单3个字概括柴静:行动者。每年,她帮张立宪做《读库》读者年终活动;崔永元《我的抗战》现场,她主持;休息时,和周云蓬对谈诗歌和音乐……一堆朋友聚会,男人们喝多了,吐得一片狼藉,柴静在一旁拿着扫把、墩布默默收场。上出租车,司机师傅想抽烟。柴静讨厌烟味,但看师傅实在难受,于是伸手:给我一根吧。她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人,春风化雨
5、。 早年,柴静喜欢戴藏饰,这些年不戴了。录节目,制片人看她脖子太空,勒令戴一条项链。她选“小小”的那条。有节目需要,她才化妆,生活中,素面朝天。有人开玩笑说柴静是央视最穷的主持人———她没有在北京买房,至今仍租住在一室一厅的房子,有书桌,有音乐。记者问柴静:“你一直住在租的房子里,也不买车,是甘于清贫吗?”柴静好像不知道怎么答,想了很久,把手里的餐巾纸撕成一片片:“我很怕这沦为一个符号化的东西。其实我并不高尚,但世俗作用上的成功和财富,并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有时想想,这里面是空的,是不可依靠的。大部分时候,我更看重生命本身,它才是真的,它饱满像果实。而有些东西是空的,我从里面
6、体会不到任何幸福。” 柴静的朋友都曾接到邀请柴静出面的饭局、晚会、活动。大家知趣,从不跟柴静提,在里推了。作为公众人物,柴静有机会成为有钱人,但至少到现在为止,朋友没看到她接过任何这类活动。 “她对金钱没有概念?”《看见》栏目的编导范铭是柴静10年的闺密,范铭说,“这个解释很肤浅。我理解她是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她每天事情那么多,要读书、看电影、旅游。但生命时间又那么短,她要合理分配。我理解,她只做自己内心深处认可的事,这是基于一种价值观的判断。” 所以,柴静说,她最想做的还是记者。“记者不仅是我的职业身份,做新闻也是我存活的一种方式,记者的天职就是调查事实的真相。”她在首都
7、女记协演讲大赛说:“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深思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 想探寻柴静的成长轨迹并不容易:她没有绯闻,与八卦无缘,在博客里只谈工作,不开微博,因为她只愿意和观众分享思想,而不是生活。这让她取得了令无数同行仰视的硕果:2003年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