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

ID:22788045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_第1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_第2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_第3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_第4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基础笔记(十二院校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引出“的意思。在我国,”教,I与”学,I是词源。(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2、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叭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汀。出发点是叭学习,'4口叭学习者汀。3、二者的缺陷。社会角度汐卜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A、实践性B、祸合过程C、动力性O、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

3、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叭规定,I(二)学习者1、使用n学习者写之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叭受教育者哗子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呀目比,”学习者,I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2、学习者的特征。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

4、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三)教育影响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教育影响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三、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了解二者的概念注意伊里奇的叭非学校化社会写之个概念。非学校化社会―起

5、源与20世纪7010年代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倡导者是美国的伊里奇。他打出了叭非学校化社会汀的旗帜,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以组织化、制度化和仪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体系,在总体上具有压制性、同质性和破坏性,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学校化社会,代之以自主学习的叭教育网络,I,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人人平等、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叭非学校化社会,I。(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一般的看书了解就可要充分地利用

6、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叭教育合力,I(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注意三方面:1、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经济状态以及上层建筑的特征。2、农业社会的教育不等于n农业教育,I,前者是基本的教育形态,后者是专门的教育类型。3、三种形态的教育,是建立在前一种形态教育基础上的,彼此是一种历史的连续性。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的观点)教育是由神创造的。(二)教育的生物起

7、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叭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汀叭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I根本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叭无意识模仿,I。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

8、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了解就可)2、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a、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1、工业社会的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