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65851
大小:86.19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10-30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试金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试金石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民生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幸福安康。以困难群体为重点,持续改善民生,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坚持着眼根本利益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创新社会管理与提升公共服务相结合,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着力完善民生保障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多颂域、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在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时期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把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与提升整体民生质量结合起来,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解决新的发展条件下出现的民生问题结合起来,把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与民间自助的力量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要着力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利用动产和不动产增加收入,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所在。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格外引人关注,其中涵盖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大
3、措施。其中一些数据令人眼前一亮: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另外,《纲要》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单设一篇,并首次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重点。首次设立“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专章。《纲要》也首次对“公共交通”和“公立医院”各单独设立一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温总理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
4、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
5、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此外,温家宝总理还强调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
6、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促进就业扩大保障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的情况看,各地普遍认识到,扩大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民生的核心体现。这是因为,进入“十二五”之际,国内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明显的民工荒。按照专家的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虽然总体上看仍将供大于求,但新的结构性矛盾己逐步显现。为此,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各地必须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S位,鼓励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必须加强政策创新,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普惠制劳动者技能培训制度及就业援助体系,建立用人
7、单位、劳动力、服务机构三方合作机制和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保证城乡居民的就业需求。同时,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政策创新,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行定向就业扶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基层岗位就业。加快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努力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就业问题。有效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零就业家庭”长效帮扶机制。积极倡导创业精神,加强创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形成劳动报酬随经济发展适度增长机制,加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