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64571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校园弱电系统方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园弱电系统方案一、方案总述1.1、新校区概述11.2、校园网工程建设总目标11.3、规划指导思想2二、方案概要及特点2.1、计算机网络系统32.1.1、方案概要32.1.2、方案特点42.2、弱电基础设施52.2.1、综合布线系统52.2.2、电话通信系统52.2.3、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62.2.4、校园广播系统62.2.5、多媒体教学系统62.2.6、校园安全防范系统62.2.7、弱电机房系统72.2.8、大屏幕电子公告屏、触摸屏72.3、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72.3.1、总体应用框架72.3.2、统一用户认证平台8
2、2.3.3、数据管理平台82.3.4、业务构造平台92.3.5、综合信息门户平台92.3.6、教学资源中心92.3.7、校园一卡通系统92.3.8、其它应用系统一.方案综述1.1、新校区概述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用地面积1414.37亩,包括行政办公大楼群、图文信息楼群、教学楼群、实验科研楼群等建筑,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大学园区。1.2、校园网工程建设总目标随着科教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行,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在教育的
3、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均面临变革,信息化已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趋势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在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中应推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从而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它高校调研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方案提出是新校
4、区的校园网工程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新校区按1.5万名学生规模设计,校园网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充分体现21世纪高等学校校园建设水平,实现以下建设总体目标:1) 建设数字化新校园,为学校下属系部、教学和科研部门、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提供良好的通信环境。2) 实现集中式数据存储,实现在网络系统上的高速互连互通,及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资源高度共享。3) 为新校园创造安全、高效、便捷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4) 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一个
5、步骤,为促进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1.3、规划指导思想1.3.1、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新校园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使新校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中的先进水平。校园网络系统拟采用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主的分布式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结构。在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MPLS技术、三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Trunk技术、SpanningTree技术、HSRP技术等先进成熟的主流网络
6、技术。并建设IPV6试验点,联入CERNET-2网,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集服务、应用、科研于一体。1.3.2、对校园弱电系统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基础先行、面向需求、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1)将弱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物理链路的建设作为新校园建设的重点,其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作为校园网物理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一但建设后难以改变,这就要求综合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核心层与汇聚层间主干采用单模光纤,满足初期千兆以太网主干技术要求,并能尽快平滑升级到万兆以太网主干,
7、并在设计中对网络技术和带宽要求较高的部门采用目前先进、日益广泛应用的六类布线系统。2)校园室外弱电综合管网系统等作为弱电系统长期的基础设施应坚持整体规划、适度冗余的原则。1.3.3、以“面向需求、经济实用”为原则,对于校园内不同建筑和不同用户的各个层次需求,区别对待,配置相应性能指标的设备,提高系统性价比。1.3.4、按照“从投入中得到回报”的原则,从弱电系统建设中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3.5、充分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二.方案特点和概要2.1、计算机网络系统2.1.1、方案概要计算机
8、网络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除了为上层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提供高速通道之外,同时也是目前大多数弱电智能化系统(例如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等)的主要传输通道之一。目前多数弱电系统的传输方式正逐渐从原有的模拟方式向数字化方式发展,其主要利用的技术依托就是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因此,网络系统是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