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别现代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别现代美学 美学在中国,近年来应和着一些西方美学家提出的命题而讨论所谓的回潮或回归现象。2014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档案馆召开的上海市高校文艺理论界美学研讨会,就以美的回潮为主题展开讨论。《美的回潮》(ReturnofBeauty)是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发表在中国一家学术杂志上的英文论文。 这篇文章是针对2005年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美节对美的回潮或回归的讨论而谈的。沃尔夫冈韦尔施曾因其《重构美学》一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命题而在中国美学界引起过热烈而又长久的讨论。而他2013年于波兰克拉科夫市由亚格龙尼安大学主办的第十九届
2、世界美学大会上宣读的《美学在美学之外》(AestheticsbeyondAesthetics)也在中国引起了积极反响,尤其受到了2013年新当选的国际美协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建平的大力推介。高建平发表了数篇文章,包括2014年的《美学的超越与回归》,系统地阐发了美学之外的超越和美学回归的命题,使得美学的回潮或回归成为中国美学界关注的问题。虽然沃尔夫冈韦尔施的美学的回潮(return)是指一种现象,即美学由冷变热,由较少人关注而变得有更多人关注了;高建平的美学回归(return)指的是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倾向和学术趋势,即美学要回归到美学之外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
3、去;但后者却正好是沃尔夫冈韦尔施所讲的transcend(超越)和beyond(超越)的主题。因此,他们在精神实质上没有什么不同,相反是一脉相承的。 对这些具有国际性倾向和主导性的热门话题展开讨论,于时下不那么景气的美学研究来说也许不无裨益。 一、美学之外的回归 一种研究既在对象之内、又在对象之外,这在当代应该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其主要功用在于突破专业视障,取得灵感,另辟蹊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很多研究成就就来自于突破已有研究对象和固有研究方法的跨学科联合攻关。中国古代着名诗人陆游早就有功夫在诗外的说法,是一种跳出三界看三界的智慧。
4、沃尔夫冈韦尔施的在美学之外,指的正是这种方法论智慧或他自诩的新美学实践或战略。 沃尔夫冈韦尔施在《美学在美学之外》中认为:早在1995年,我就提出美学的原理应该超越狭隘的艺术框架。而走向反映艺术之外的审美现象,即要有在科学中、在政治中、在经济中、在设计中、在生态中、在生活世界中的美学。一个主要的论据是,美学自身特别是在现代早已经超越了狭隘的艺术框架并与艺术之外的现实相联系,并建立了娱乐关系,如与政治、现实世界等的联系。同时,对我来说,艺术和艺术家们已经朝着这个娱乐的方向前进了。今天,不仅美学超出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的限制这种转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艺术本身也
5、已超出了自治艺术的金丝笼而走向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审美实践。 沃尔夫冈沿着这个美学在美学之外的思路,进一步提出了艺术超出艺术之外尤其是超出自治主义艺术之外的观点。 从沃尔夫冈韦尔施以上的超越论看,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而是一种建立新实践美学的战略。正如他于1997年出版的UndoingAes-thetics(陆扬、张岩冰译为《重构美学》)一书的题目用了undoing这个英文词来加以表述那样,目的就在于要为美学解套,要突破美学的界限,超出美学的范围。他说:我们不能再做艺术本质论的囚徒。但是它可能会进一步证明,突破这整个框架即美学与艺术论的传统等式甚为必要。艺术
6、论内在的多元化,即由艺术单一的概念性分析转变为对艺术不同类型、范式和观念的分析,应该补充以美学外在层面上的多元化,将其学科领域扩大至超艺术的问题上来。 可见,undo的实质在沃尔夫冈韦尔施那里就是,突破美学和艺术的原有框架,实现超越,实现多元化。 沿着沃尔夫冈韦尔施的这种超越论,高建平进一步提出了杂美学式的回归(return)论。他说:美学的超越不是追求一种超越性,而是超出传统美学,关注生活实践、环境生态以及社会文化。越美学,不是美学的提纯,而是杂,成为杂美学。这种杂美学,也就是美学超越传统之后的回归,是一种新美学的建立。他说:在当代社会,图像泛滥,消
7、费文化主导,艺术和审美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美学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重回传统美学,而是创造新美学。新美学要创新阐释艺术的功能,要重新定义审美在生活中的意义,也要重新建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美学。进而言之,这种杂美学的第一要义,当然是要走出传统美学的边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说明这种美学不是什么。当沃尔夫冈韦尔施说要undoingaesthetics之时,他说的是要对既有的aesthetics做undo的工作。具体说来,要走出一些美学的基本前提。 可见,建立突破传统的思辨美学的新实践美学,是国际美学界不少人的共识
8、。 在上引文中,高建平进一步指出,这种回归论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