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29537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8
《论韩非的法制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韩非的法制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法制教育论文-->1绪论1.1研究意义通过阅读大量参考资料,发现理论界有关韩非法制教育思想的论述几近空白。因此,对该盲点的提出及研究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及实践意义。1.1.1理论意义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先秦最后一个思想家。他的思想尤其是其政治法律思想对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著名思想家之一。《韩非子》这部巨著几乎囊括了韩非的所有思想,因而它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载体。目前,理论界对韩非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研究上,呈现出贬多褒少的局面。笔者通过研读大量
2、有关韩非思想的资料后,发现理论界对韩非的法制教育思想还鲜有涉猎,即使略有提到,也是蜻蜓点水,不够系统。因此,对韩非法制教育思想的提出及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韩非的思想体系,弥补理论界对韩非思想研究的薄弱环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韩非法制教育思想的挖掘及提炼可以为当今法制教育理论提供有益借鉴及启示。1.1.2应用意义目前,我国“五五普法”的最后阶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此可见,我国的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强法制教育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我国法制教育中存在者诸如实施力度不大、教育主体专业性不强、教育客体缺乏层次性、
3、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效果缺乏实效性等不足。本文通过对韩非的法制教育思想的研究,无疑将丰富我国法制教育的理论,从而应用到我们的法制教育实践中去。1.2相关研究综述在学术界,《韩非子》被公认为是研究韩非思想的最重要文献。整部《韩非子》对法、术、势着墨最多,其论证精密几近于繁琐,是韩非学说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因而有关韩非思想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不遗余力地分析、探讨有关法、术、势理论。比如有:胡可涛的《“法、术、势":从荀子到韩非》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三期;李健的《韩非的“法”与“术”概念及其现代政策意义》管子学刊,2002年第3期;刘小刚的
4、《法、术、势:韩非子政治哲学的实践路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韩非身处战国末期,受到百家争鸣浪潮的碰撞与融合,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当然也会或多或少染上百家的色彩并有所创新。他广泛吸收前期法家、儒家、道家、墨家中能为我所用的思想因子,并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从而成功地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理论界对韩非思想的学术渊源及其与百家思想的对比研究有不少文章。比如:赵晓耕的《三晋法文化的源与流——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渊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三期;周春生的《“法”与“道”——韩非政治法律思想源流辨析》上海
5、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7月,第四期;黄正泉的《论韩非法学思想的人学基础》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除此之外,理论界也有学者对韩非德育及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如:许建良的《韩非“德则无德”的道德世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9月;陈晨捷的《韩非德论浅议》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2月;孙慧明的《论韩非的德治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0期;罗维明的《韩非子教育思想探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第12期。综上,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学术界对韩非法制教育思想还鲜有涉猎。本文试图从韩非法制思想中剥离出
6、其法制教育思想并加以论证,使之系统化,力求丰富韩非思想的研究领域,并能借古鉴今。2韩非法制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理论基础,韩非的法制教育思想也不例外。2.1韩非生活的时代背景——内忧外患、礼崩乐坏从战国时期开始,各国为了争霸战争的胜利,普遍把富国强兵作为国家政策的核心,纷纷变法图强,谋求革新。这其中以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彻底,也最为成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逐步强盛,并开始向东方发展。此时的东方六国已渐渐衰退下来,秦国却表现出势如破竹的气势。面对强秦,东方六国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实行合纵策略,企
7、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由于东方六国各怀鬼胎导致这次联合抗秦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秦国则蓄势待发,积极准备向东方发展。秦王在范睢“远交而近攻”的策略下,先从韩、魏开始,逐步兼并各个诸侯国。面对强秦来势汹汹威逼及蚕食的同时,韩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奢淫腐败更变本加厉,不可遏制。其纲纪不振,奸佞当道。韩非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对待忠良和法术之士则大势杀戮,“其可以罪过诬者,以公法诛之。其不可以罪过者,以私剑而穷之。是以明法术而逆主上者,不戮于吏诛,必死于死剑矣。”可是韩王却听信和重用这些奸佞之臣“不合参验而性诛,不待见公而爵禄”。如此一来,法
8、术之士就不敢冒着死亡的危险阐明他们的学说,而奸佞之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