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ID:22268841

大小:7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8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_第1页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_第2页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_第3页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_第4页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湖北师范学院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文学理论基础科目代码:601)一、考试目标文学理论基础科目考试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关于文学活动的范围与构成要素;关于文学创作的规律及方法;关于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关于文学的消费与接受的规律与方法等四个方面的基础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

2、为:文学基本知识,约20分;文学基础理论,约100分;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基本概念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论述题:1小题,2题中任选1题,每题40分;理论运用题:2题中任选1题,30分。(五)主要参考书目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三、考试范围一、考试目标1、系统掌握文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2、理解文学的本质、规律;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基本方法。3、能运用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文学理念和方法分析、评论文学现象。二、考试内容(一)关于文学

3、基本理论的性质与形态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的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说明文学基本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的依据。(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说明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的文学活动、文学反映、艺术生产、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交往等理论。2、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三)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所处的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及其片面性。3、文学起源于“劳动说”的理由。4、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理解文学概念

4、的文化、审美两种含义以及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2、理解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3、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结合作品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2、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3、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六)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说明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的理由。2、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区别,说明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3、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的

5、特点。说明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4、说明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特点。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七)文学创造过程1、理解文学材料所具有的主体性特征。2、理解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3、理解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与基本方法。4、理解即兴出现的前提与条件。(八)文学创造原则1、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说明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的关系。3、诠释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4、论述艺术概括的价值与意义。5、阐述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

6、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以及阐释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6、阐明“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7、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概念。(九)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2、说明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3、认识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特征。4、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理解文本三层次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3、

7、理解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以及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及分类。5、理解“审美意象”与一般意象的区别,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十一)叙事性作品1、理解叙事的涵义与特征。2、说明情节与事件的关系。3、理解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说明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的意义以及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十二)抒情性作品1、文学的抒情与叙事的主要区别。2、说明抒情话语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的基本方式。3、举例说明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十三)文学风格1、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如人”两个观点的联系与区别。2、说明风格与创作个

8、性的关系。3、说明风格的基本内涵,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