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31675
大小:103.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27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①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②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
2、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③在诗歌这种古老文字体裁的浸润下,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着诗意生活。即使在山河破碎、生死考验的艰难中,诗歌依然是保持民族气节、鼓舞人心的力量。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旋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魄。④诗歌,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生命存在,诗歌就不会消失。(1)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划线的内容工整的写在“田”字格里。(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①创伤 ②蕴含 ③心魄 ④铿锵 (3)第一二段中各有
3、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4)请写出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烦躁瑰宝松懈含辛如苦痛心疾首(2)凋零谛听暇想别出心裁物竞天择(1) 改为 (2) 改为 。 第37页(共37页)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3.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B.、“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4、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他的号表现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享受田园生活的志趣C.冰心的诗语言清丽,意蕴隽永.我们学过她的《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D.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他们两人都得过诺贝尔文学奖4.按要求默写。(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八则)(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 ,志在
5、千里。(曹操《龟虽寿》)(5)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7)古诗中关于战争的描写,有实有虚,精彩纷呈:北朝民歌《木兰诗》中“ , ”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战斗的激烈,战争岁月的漫长;陆游在《十﹣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的诗句是“ ,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 ”的句子,描写了战马飞奔,弓弦雷鸣的战争场面。(8)喷薄而出的朝阳,缓缓西沉的落日,总能引发诗人无限感慨。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日”字的连续两句:
6、 , 。 第37页(共37页)二、阅读理解.(含8〜22题,共4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5.诗歌赏析。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6.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甲】①
7、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
8、,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