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化

中国古典文化

ID:22048205

大小:3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中国古典文化_第1页
中国古典文化_第2页
中国古典文化_第3页
中国古典文化_第4页
中国古典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的-文化常识古代诗歌的文化常识很多,这里只说我们常遇到的比较普遍的“意象”和“典故”。  1、古代诗歌的基本意象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一首出色的诗词,必有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只有意与境的和谐,才可谓有境界,这里的意,就是指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和意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主客观相统一的情与物的结合体,但意象只与词句有关,它是意境的基础部分;而意境则是全诗的中心所在,是

2、创作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意象的营构,意象的辨析,是古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难点,它对准确地理解全诗,起着重要的作用。  意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象的多样性。有些物类的意象是比较单一的,比如鹧鸪鸟的形象就和旅途的艰险及离愁别绪相连,梅总是傲寒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类的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或寄情相思,或渲染离愁,其意象之丰富是极为突出的;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时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了。(2)意象的隐秘性。许多意象的产生往往和古代神话传说、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关,不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对意象

3、的准确理解。因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这种隐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白衣苍狗”象征世事变化无常。出自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3)意象的复杂性。一种物类可以表现多种意象,同样一种意象也可以通过多种物类来表达。古诗词中用以表现“漂泊”的意象很多,有船、浮萍、孤雁、飞蓬等等。而且,一首作品中,作者常常会用多种意象,通过巧妙的组合,使之欲表现的情感更为丰富多彩,这就需要读者特别注意,切不可只知其一,不问其他。  下面集录古诗词中的一些基本意象:  (1)月望月怀人、思乡。唐李白《静

4、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崔国辅《古意》:“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2)菊象征着隐逸的风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元稹《菊花》:“不是花中更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陆游《晚菊》:“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3)梅凌霜傲雪,品格高洁。何逊《咏早梅》:“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宋陆游

5、《落梅》:“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明于谦《和梅花百咏》之一:“玉为肌骨雪为神,近看茏葱远更真。”  (4)莲“莲”与“怜”同音,故常以“莲”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州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出污泥而不染,更是超凡脱俗的象征。唐陆龟蒙《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5)兰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唐张九龄《悲秋兰》:“遇赏宁为佩,为生莫碍门。”宋杨万里《兰花》:“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方岳《咏兰

6、》:“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  (6)松傲霜斗雪,坚贞不屈。三国魏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李白《赠书待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7)梧桐凄凉悲伤。唐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作者:仍在风中2006-7-704:49 回复此发言--------------------------

7、------------------------------------------------------2【中国古典文化】  (8)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也以此表达幽深的乡思。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迢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宋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王令《送春》:“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9)鹧鸪象征着旅途的艰险和离愁别绪。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

8、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0)寒蝉悲凉的象征,既引发思乡之情,又触动离愁别绪。唐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唐李商隐《蝉》:“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宋柳永《雨霖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