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

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

ID:2182155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1页
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2页
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3页
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4页
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翅片管式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及配管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研究1 前言    目前,在家用空调产品开发过程中,热泵空调经常出现制热除霜不彻底的情况。除霜不彻底,会直接影响到空调器的制热性能,而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未除彻底的余霜会累积成冰,余霜未化区域会逐渐越大,从而严重影响制热效果。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保证热泵空调制热时稳定可靠运行,是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2 除霜效果影响因素理论及实验分析    2.1换热器制冷剂流路对除霜效果的影响    受外侧换热器结构影响,在除霜过程中,翅片上的霜融化成水后,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流动,再经导水机构排走。因此开始除霜以后,换

2、热器上侧的积霜通常除得较快,受上侧水流经过的影响,换热器下侧的部分热量会被水流吸收带走,从而使得换热器下侧除霜所需时间变长。如图一所示,换热器下部(图示7、8及其以下部分)除霜所需时间较长。特别对于4P、5P的家用高效机,室外机换热器高度大,水流对除霜的影响更为明显。  某家用热泵空调器在开发过程中,自动除霜(20/12,2/1)工况运行时,图一所示7、8附近有霜不能化完。通过测试此点温度,发现除霜结束时7点温度为-0.3℃,8点温度为-1.2℃,均低于冰的熔化点,测试数据见表一。结合冷凝器的分路,分析其原因为,制热运行结束进入除霜以后,冷媒从1进5出,2进6出,3进7出,

3、4进8出(9、10所示为过冷管进出位置),根据冷媒流动特性,各支路冷媒沿流动方向压力、温度逐渐下降,并且与积霜产生热交换,在图一所示5、6、7、8点处温度达到最低,同时进一步受到换热器上部水流经过的影响,7、8点在除霜结束时温度最低。需要提高此处温度,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考虑到7、8点“紧排”在一起,温度最低,且温升速度慢。因此通过调整换热器的走管方式,采用图二所示流路,利用铜管和铝箔“复热”传热的特点,将7、8间隔分布,再次进行实验,除霜结束时,此处温度明显升高,除霜干净完全,测试数据见表一。    2.2换热器冷媒分气方式对除霜效果的影响  在家用空调器中,由压缩机排出的

4、高压气体,通常会采用“并联”方式,分为多条支路,同时在外侧换热  器中进行热交换。由于结构限制原因,冷媒通常从换热器的上部导入,由上向下依次分流给各条支路,如图三示。某家用热泵空调器开发过程中,采用图三流路在低温制热工况(20/15,-7℃/RH80%)运行时,除霜完成后,位置16处有霜不能化完。  通过对各支路布温度点进行测试,进入化霜4分钟以后,各支路进口温度相差最大11.6℃(1点温度为13℃,8点温度为1.4℃),出口温度相差最大3.3℃(9点温度为0.4℃,16点温度为2.9℃),测试数据见表二。其中换热器最下侧一条支路(8~16),进口温度最低(1.4℃),出口

5、温度更低(-2.9℃),除霜结束时,此处温度仍在0℃以下,低于冰的熔化点,因此必然会出现有余霜不能化完的情况。  通过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各支路的进口温度在除霜过程中,换热器上、下差别较大,越靠近压缩机排气口的上部支路,除霜时进口对应的温度越高,而远离压缩机排气口的下部支路,除霜时进口对应的温度相比较低。根据传热学的原理,进口温度越高,换热温差越大,越有利于除霜。因此对图三的分路进行改进,采用图四的流路方式(冷凝器中部分气),再次进行实验。实验进入化霜4分钟以后,各支路进口温度相差最大1.9℃(9点温度为5.9℃,8点温度为4.0℃),同图三分路相比,温差大幅缩小。出口温度相

6、差最大2.5℃(最上面为1.6℃,16点温度为-0.9℃)。除霜结束时,此处温度为0.7℃,高于水的凝固点,除霜干净完全。两种流路除霜效果相比,图四流路优于图三流路。    2.3换热器各支路毛细管对除霜效果的影响  家用空调器,为了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性能通常会在各支路上增加毛细管,起到分流作用,以保证进入各支路的制冷剂流量相近,换热效果达到最佳。某家用热泵空调器采用图五所示流路方式设计,毛细管A、B、C、D采用等长毛细管φ2.4X350分流,在进行自动除霜(20/12,2/1)实验时,除霜结束以后,位置4有余霜不能化完,通过测定其温度为-1.2℃,低于冰的熔化点。  需要提

7、高此点的温度,才能解决除霜不彻底的问题。根据传热学原理,由于机组运行工况及换热面积已确定,且受结构限制,换热器流路不能再作调整,因此要增加位置4的换热量,只能改变此处冷媒的循环量。结合毛细管具有一定的流量调节能力,通过调整该支路毛细管的长度再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D的长度减短,除霜效果逐渐变好,当毛细管D长度由350mm减短至250mm后,整个换热器除霜干净完全,测试数据见表三。    2.4除霜效果的其它影响因素  对于个别家用空调器,当除霜结束时,换热器上留有极少微霜没有化完,可以通过增加系统冷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