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

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

ID:21783229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_第1页
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_第2页
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_第3页
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_第4页
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蒙古史地札记三则—以《纶扉简牍》的史料为中心Abstract:AccordingtothehistoricaldatafromLunFeiJianDubyShenShi-xing,theautherIdentified“LuoTuoCheng”asYuLini.e.TemegetuHota(Theplaceel)anaginghorsesinhorse-tratemarketinKalgan.中文提要:“骆驼城之号”、“庄浪恰”和“敖剌气”是申时行《纶扉简牍》中出现明代蒙古语词。笔者考订,骆驼城就是《蒙古源流》记载的TemegetuHota,也就是榆林城,为陈

2、寅恪先生的研究增添了一条直接证据。“庄浪恰”是朵颜卫左都督长昂,他的恰的称号应该是来自领主万户喀剌沁的封授。敖剌气是宣府马市中专门负责管理入市马匹的蒙古人。 《纶扉简牍》(以下简称《简牍》)是明朝万历前期辅臣申时行的书信集。他从万历六年到万历十九年参与主持明朝中央政务长达十四年。在该书序言中他说:“余以戊寅荷上简命,参机密,自承乏首揆,先后十有四年。诸司以故事相闻,四方万里,笺记辐奏。退食之暇,辄有裁答,口占手勒,积几盈箱,多至不可胜校。余既归田之五年,而儿辈刻之以藏于家曰《纶扉》。诸往来通讯,寒暄动定之语皆削不存,所存者特关政事者尔。”[1]而“特关政事”诸札中

3、给明朝九边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的回信占了相当比重,这些信件中涉及蒙古及明蒙关系的内容非常丰富,成为研究明代蒙古史及明蒙关系史的新的重要的史料。或许是由于申时行的个人志趣使然,亦或是由于他出自江南,对于非汉族社会的名物制度怀有天然的好奇,[2]他在信中多次谈到蒙古史地名物。这些记载无疑加重了《简牍》对明代蒙古史研究的史料价值。本文只是根据《简牍》的三条零散记录所作札记。实际上,对于《简牍》本身的研究和利用《简牍》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一骆驼城之号《简牍》卷之一申时行《与戴阅科》的信中说:“三镇中独延绥疲甚,入卫之马还者十无一二,安得不弱?!彼孤悬塞外,薪桂米珠,独以士

4、马健斗,虏中有骆驼城之号,故往时谓之雄镇。”[3]所谓“三镇”应该是指陕西三镇,包括延绥、宁夏和甘肃。其中,延绥镇初治绥德,成化七年以后徙至榆林,这一点经过陈寅恪先生的考证,已成定谳,无须赘言。[4]申时行信所说“延绥”是指延绥镇城榆林。蒙古文史书《蒙古源流》记载:“扯辰吉囊于甲午年三十岁时再次出兵汉地,进至阿喇黑山,榆林城的麻总兵前去追击”[5]云,扯辰吉囊即卜失兔,鄂尔多斯万户的首领。“甲午为明万历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594年,与“榆林城”对应的蒙古文原文为Temegetü。陈寅恪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对《蒙古源流》进行研究,连续发表四篇有关《蒙古源流》研

5、究的文章,其中《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通过蒙文本和满文本《蒙古源流》中Temegetü与Iuilin(榆林)的对应关系和对延绥镇总兵麻贵的名称的考订,认定《蒙古源流》记载的Temegetü就是延绥镇总兵驻在地榆林城。[6]乌兰女士在汉译《蒙古源流》时径直将Temegetü译为榆林城,[7]根据就是陈寅恪先生的研究成果。笔者要讨论的是,“Temege”意指骆驼,“Temegetü”意谓“有骆驼的(地方)”,这一点陈寅恪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没有说明。伯希和(PaulPelliot)在他的《马可波罗注》中说明了。[8]而在申时行信札中出现的“骆驼城之号”恰恰是“Temeg

6、etüQota”这一蒙古语地名的直译。“Temegetü”是蒙古人对榆林城的称呼,而“骆驼城”则无疑是这一蒙古语称谓在明朝方面的反映。“骆驼城之号”的记录证明,明代蒙古人确实将榆林城称为“TemegetüQota”(“骆驼城”)。恰可与《蒙古源流》的记录直接相互印证,这则史料对于论证榆林城的译名是一条直接证据。蒙古人为什么将榆林城称为TemegetüQota,而不冠以其他名称呢?榆林城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骆驼作为“沙漠之舟”在榆林及其周围应该是司空见惯之动物。但是根据申时行的说法,“孤悬塞外”的榆林生活艰苦。面对蒙古方面的挑战,延绥镇施行的是以战为守的进攻性防御,

7、明朝官兵还经常趁蒙古主力不在河套之机,对阿儿秃厮万户进行“捣巢”和“赶马”等行动。这就是申时行所说的“士马健斗”,正是由于榆林镇明朝官兵这种特点使镇城榆林坚挺于塞上,蒙古方面也因此称呼榆林城为“骆驼城”。“戴阅科”给申时行的信件对“骆驼城”描述已经无从查考。可以确定的是,申时行是将延绥镇明朝官兵“士马健斗”的精神与骆驼的坚忍性格相联系,来理解榆林城蒙古语名“骆驼城”之寓意的。二庄浪恰《简牍》卷之六申时行《答许益斋巡抚》说:“不他失礼西部大酋也,声势颇大。今止于青酋部内成婚,而以百人东往,其无他谋可知。惟庄浪恰者即属夷长昂,常为蓟患也,或以不他至彼,假名窃掠,亦不可

8、知,此则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