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方小技治疗出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单方小技------五倍子治汗出有奇效临床上我经常遇到不少家长叫我给其小孩看病,我说我不擅长儿科,但家长却热情执著不减,非要求看看,有时是实在无奈,也看些小毛病,诸如咳嗽、尿床、腹泻、出汗之类。今说一外治法治小儿汗出,也蛮灵。五倍子研粉敷肚脐。此法来源于明`.龚信《古今医鉴》中所介绍的简便方。其以“五倍子末,津调填满脐中,以绢帛缚定,一宿即止;或加枯矾末尤妙”。我常用此方治疗各种汗证,不论盗汗,自汗,亦或手脚心出汗。尤其是小儿服药困难,用此法更方便些。曾治一2岁小男孩,一到睡着就出盗汗,西医说是缺钙,吃了好多哈药三精补钙口服液,也未见效,又吃了好多盒龙骨牡蛎壮骨冲剂
2、,也无济于事。家长苦恼急了,因经常在我处看中医,非要我给想个办法,盛情难却,就开了上方,令其母用唾液拌药末,填敷肚脐,外用伤湿膏一贴,一天一换。一周后,家长告之,盗汗不出了,很是高兴,兴奋之余还嗔怪我保守不治,留一手,我哈哈一笑。同样此方,还曾治一16岁妙令少女,双手汗出。其严重程度,竟然当着我的面双手下垂,叫我看着手中汗水绵绵下滴,看得我惊讶不止,这么严重的手汗,真乃少见。查其他见症均无异常。患者告诉我,看了很多地方,也吃了很多中药也没治好,听朋友介绍,特意从汉中来西安找你。我说试试看吧,随即处内服方桂枝汤,调和营卫;外用上方药末一日多次搓手,一周后就治愈。事后感
3、叹小方、偏方不可轻视,真乃单方气死名医也。古道瘦马写于2011·12·6民间治疗盗汗一绝治愈出汗奇效方:包谷(玉米)杆子里的白芯(就是玉米秆里面的瓤)一大把煮水喝,一日两次可逾痊。内蒙古的晚上还是要盖被子,想不通吧?在跟野雪老师学习针灸手法的时候,也帮着门诊治疗些疾病。6月19日下午来了个中年妇女,盗汗的厉害,病程有1年左右了,说是生完二胎后不久就开始盗汗,汗出就醒。当时郭老师在处理几个腰突病人。我就帮忙针了鱼际和神阙。当针灸结束的时候,郭老师过来询问了下,告诉病人回家后取玉米杆里的白色芯一大把,回去后煎汤顿服。有点纳闷。郭老师说治疗汗证取鱼际和神阙很不错,可是患者
4、是农村来的,又很穷,从厚厚的老茧就看出来啦,从大可乐罐里白开水就看出来啦。针灸3天她必须在城市里住3天。就是说没有做针灸的必要呢,但从收入来说的话还是要做针灸——这是我想的。,如果选择用玉米杆里的芯,她根本就没有花钱的必要,最最重要的是治疗盗汗远比针灸要好。不论中医里的邪热郁蒸、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都可以治疗,真的?不怀疑不行啊这个月的28日这个病人又来了,提着满满一筐的家鸡蛋还有一些蔬菜,同时来的还有几个病人我看到了民间偏方的神奇哦!!就是玉米杆里的芯**!大家有这样的病人去实验下,反我们当地的治疗面瘫的秘方我们当地有个专门治疗吊斜风的,人家都发财了,平时什么也不做
5、就是种地,治疗吊斜风,一个吊斜风治好在他那里要花200元,很远路的都有来的。他就是用一种东西塞鼻眼,喎右塞左,喎左塞右。我研究了一下,知道里面的配伍了,就是两种东西,硫磺和胡椒,一半一半,研细,用纱布包成一小卷,一天换一卷。我也曾经在其他书籍里见过,就是这两样东西配伍的,但是还有加麝香的(造价要高了),白芷的,效果都很好。我们这的就这两样药,效果也还可以,治愈率达到70%,我是花了一斤好酒两盒好烟,4个菜弄来的,希望朋友给我点鲜花,斑竹加分。再转一个更细一点供参考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下称面瘫)若治疗及时或治疗得法可很快痊愈;否则,可数月至数年不能获愈。笔者继父辈经验
6、结合临床实践拟塞鼻药方塞鼻配合针刺治疗面瘫,获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男22例,女32例;7-16岁29例,17-60岁25例;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40天。12诊断标准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的病变[1]。2治疗方法21塞鼻疗法方药:硫黄03g,胡椒5粒,麝香01g。将药物共研细粉,用消毒棉布包裹,制成球状,用线扎紧,用剪刀剪平,其大小以能塞进患侧鼻孔为准,每晚换一个。付济华家藏方—
7、—头痛立效鼻嗅散注:我的第七位老师,他身怀绝技,用药古怪,疗效神奇,人称“怪手神医”,本方既是七师父所传。方中原本还有罂粟壳9g,因为不容易买到,所以我就没有用这味药,同样有很好的效果。 方解:方中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善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主各种头痛而为君药,又善治少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稿本善治厥阴经头痛。四药合用共为臣药,牙皂化痰通络,醒脑开窍,樟脑、冰片芳香走窜,清热止痛三药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凑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祛风止痛之效。 本方除了理法严谨外,更妙在于选择了独特的给药途径,宋·窦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