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

“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

ID:21699928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_第1页
“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_第2页
“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_第3页
“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_第4页
“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12”地震后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  摘要:针对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市大地震发生后,分析了此次地震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根据当前这种宏观经济形势,指出在抗震救灾背景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要有所角色侧重的同时,还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结合部重点领域的合理协调,从而达到尽量减少地震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的目的。  关键词:“5·12”地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市发上了历史上罕见的级大地震。在美国

2、经济可能出现衰退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以及近期国内发生的严重雪灾,这次地震的发上无疑是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又一个严峻的考验。在去年防通胀、防过热“双防”背景下确立的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现在显露微调的可能。如何打好“稳健财政从紧货币”这张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的问题成为影响今年我国经济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综述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经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不时出现膨胀或紧缩缺口,只有采取权衡性政策,才能使之接近物价稳定或

3、充分就业水平。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时期,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明显,要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公开市场业务卖出债券、提高再贴现率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来抑制投资,降低总需求,从而消除膨胀缺口;在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的作用不明显,要通过扩大支出、支持公共工程建设、降低税收等来拉动经济复苏。这就是著名的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相机抉择性质的,这种模式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有更大的借鉴作用。而正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的协调配合,采取不同的协调模式,才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相机选

4、择的主要内容。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常见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双松”政策配合模式。  (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宜采取“双紧”政策。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

5、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合模式。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成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合模式。  除紧缩和扩张这两种情况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可以呈现中性状态。若将中性(稳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别与上述松紧状况搭配,又可产生多种不同配合[1]。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两大政策协调的历史考察  我国理论界学者关于两大政

6、策协调方式的历史演变阶段划分方式很多,但大致都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从1979年到1984年。这一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更多着眼于影响总供给,并且以“松”为主的扩张性政策搭配出现更多。二是从1985年到1997年。该阶段财政货币政策一直采取“双紧”配合,政策协调目标就是通过紧缩性政策来控制赤字、减少发债、压缩政府开支、控制货币总投放量等。三是从1998年到2004年。1997年以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快速转为“双松”配合,此间两大政策协调的一个重点,是集中在为建设项目和企业共同提供流动性

7、和信用支持方面,试图通过刺激微观主体的活力,来带动有效需求的提高。四是从2004年至今。2004年开始,中国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开始出现向“双紧”过渡的趋势。两大政策协调的一个新特点,是除了共同作用于传统的经济总量目标之外,在更多的领域有了配合的创新和实践[2]。  三、“5·12”地震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目前来看,此次地震不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太大冲击,但据官方数据显示此次地震灾区总人口在5000万左右

8、,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地震波及的范围如此之大,在短期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宏观层面来看,首先主要是对我国控制物价不利,此次大灾将推高粮食与生猪供应紧张和价格的预期。地震可能会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国今年前四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其中4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升%,徘徊于12年高点附近。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增速快于3月份的%[3]。而四川是中国第一大猪肉生产省份和第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