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47146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命题展望】 2016年9套(全国卷I、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除上海卷外,其他8套试题都专门设置了语言语用题。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一直坚持“稳中求新,守正出新”的原则。而语言语用题又一直被视为高考语文命题中的一块试验田。未来的语言知识题考查,将继续稳步向前。具体表现为: 1.守正出新。在考查知识点不变的前提下,形式上有一定的变化。比如,近三年的成语题年年有变化。2014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是四个互不关联成语的辨析;2015年高考全国卷,变成了对三个近义成语的辨析;2016
2、年高考全国卷,又变成了对六个互不关联成语的辨析。不过,考生应明确,形式虽有变化,本质却没有变。考生只要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 2.敢于突破。以往考查的冷点,也可能在高考题中出现,成为新的亮点。2016年的试卷套数相比往年有所减少,但语言语用题的考查覆盖面却丝毫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例如标点、修辞等以往的冷考点,都在2016年的高考题中抢得了一席之地。尤其是2016年江苏卷的大面积尝试,可以说是为今后的命题突破吹响了冲锋号,广大备考者不可再胶柱鼓瑟,而要有敏锐的感知力,防患于未然。当然,对于使用全国卷的考生而言,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因为
3、这毕竟只是命题人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而且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低。 3.文化味浓。题面十分讲究,力求雅致厚重。比如,今年语病客观题的表述规范简洁,内容厚实,不显单薄。考题的选择项以复句为主,辅以复杂的单句,信息含量丰富,时代感鲜明,同时兼顾地方色彩。除此之外,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题目将会现身高考题,考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备考中有针对性地训练,未雨绸缪。 【备考指导】 一、字音题 1.多音字,记少推多。如“艾”在多数词中读ài,只在“惩艾”“自怨自艾”中读“yì”;“泥”在多数词中读ní,只在“泥子”“拘泥”“泥古”中读“nì”。对于多音字可以采用“因境定音”“据义定
4、音”“因语体定音”“因词性定音”“专用语定音”等方法。如“巷”字有两种读音,①读xiàn?溃?是较窄的街道,名词;②读hàn?溃?虽也是名词,但指的是坑道,专指采矿、探矿。据此,可知“街巷”读①,“巷战”读①,“乌衣巷”读①,“巷道”读②。 2.形声字,记异弃同。如“真”读“zhēn”,用它作声旁的字,“镇”读“zhèn”,“缜”读“zhěn”,“慎”读“shèn”,“填”“阗”均读“tián”,“颠”“滇”均读“diān”。对于形声字,要打破“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老话,谨防声旁误导。 3.疑难字,汇总记忆。如“盥”(guàn)、“龋”(qǔ)。对于疑难字,最好整
5、理出适合自己使用的“容易读错的字表”。 4.易混字,分类整理。常见误读类型有:形似误读、俗读误读、多音误读、姓氏误读、古音误读、难读字误读、习惯误读等。对于易混字,也要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二、字形题 任何语言都有语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高考字形的考查,总会设置一定的语境,或词语,或句子,因此需要仔细揣摩,凭借语境,抓住关键字,达到辨别字形的目的。如:针砭时弊的“砭”,常常误写为“贬”。如果借助成语构成的语境,“针砭”是指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自然会想到为“砭”。 三、词语题 近义词辨析要防止三误区:(1)缺乏理性,?H凭感性,难免牵
6、强附会,失之偏颇。(2)思考脱离具体语境,难以从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方面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3)缺少积累,无章可循,只凭语感答题,跟着感觉走。 虚词辨析要防止三误区:(1)不能统揽语段,不能瞻前顾后,导致顾此失彼。(2)逻辑思维能力弱,不从逻辑关系入手进行辨析。(3)缺少必要的知识积淀,凭感觉想当然地答题。 成语辨析要防止三误区:(1)掌握的成语数量明显不足,致使答题时只能靠猜、靠蒙。(2)对成语没有高度的警惕性,习惯于望文生义。(3)受思维定势影响,不对具体语境进行认真分析和灵活辨析。 四、病句题 病句题备考,既需要平时注意多阅读,增强语感,又需要
7、掌握辨析病句语病的基本方法。 1.语感审读。在审读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做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 2.结构分析。主要是成分分析,先找出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再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或修饰语内部是否有语序、逻辑等方面的毛病。 3.逻辑分析。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否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帖,是否重复,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