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ID:2154081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_第1页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_第2页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_第3页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_第4页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在贫血诊断与鉴定中血液检验对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随机抽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检验科检查的100例贫血患者,经检查有62例为缺铁性贫血,38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种贫血症状的诊断指标:RBC、MCV、Hb、MCH等以及检验中对其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液检验鉴定指标RBC、MCV、Hb、MCH等数据统计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血液检验在各种贫血诊断与鉴定中临床效果显著,红细胞的相关指标数据鉴定所体现的差异对鉴定不

2、同贫血类型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有效提高正确诊断率。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类型;诊断与鉴定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因工作压力、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导致机体长期无法提供足够血红蛋白,引发机体产生疲劳、头晕、易怒不安及畏寒等症状;贫血常见人群为女性、儿童和老人[1-2]。因贫血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所以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类型[3]。我国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为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难以诊断贫血类型,所以血液检验对医师诊断贫血类型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在贫血诊断与鉴定中血液检验对疾病

3、诊断的临床意义与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查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检验科检查的100例贫血患者,经检查有62例为缺铁性贫血,38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组。我院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观察组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5~50岁,平均年龄(26.69±5.47)岁,病程2个月~3年;对照组中女38例,男24例,年龄4.5~51岁,平均年龄(27.59±4.35)岁,病程2.1个月~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血液其他鉴定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住院检查,

4、嘱患者禁食、水;于次日清晨由同一组护士抽取3ml静脉血,注入无菌真空采血管中。护士在1h内送检。检验科由同一检验师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检验试剂检测。护士及检验师均按操作技术要求进行本次操作[4]。  1.3血液检查指标观察两种贫血症状的诊断指标:RBC、MCV、Hb、MCH等;检查其灵敏性和特异性[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其中计数数据以n表示,计量数据以(x±s)表示,以t检查,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分析可得:观察组红细胞计?担?RBC)为(5.17±0.32)×109/L,对照组RBC为(3.72±0.5

5、6)×109/L;观察组MCV为(56.23±0.46)/fl,对照组MCV为(72.29±0.96)/fl;观察组Hb为(101.24±12.45)g/L,对照组Hb为(82.24±10.45)g/L;观察组MCH为(21.03±1.12)pg,对照组MCH为(18.03±1.72)pg。观察组特异性为63.78%,对照组特异性为67.99%;观察组灵敏性为95.89%,对照组95.67%。经统计,观察组血液检验鉴定指标RBC、MCV、Hb等数据统计均与对照组数据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特异性和灵敏性比较,观察组同对照组血液检查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6、05)。  3讨论  正常人体RBC计数中,男性为4.8~5.8×109/L,女性为3.8~5.1×109/L,儿童为6.0~7.0×109/L[6]。贫血常见血液检查指标即为RBC计数减少,其临床症状不显著,轻微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从而因长期缺乏正确治疗引发患者临床症状加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且贫血致病因素复杂,种类繁多,如不对症治疗会加重患者病情及引发患者机体产生其他并发症;因此血液检验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有重要意义。  贫血的表现及发展是缓慢进行的过程,特异性较弱,临床症状不显著,因此,对贫血类别诊断及对症治疗增加难度。女性及儿童老人常因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引发贫血。幼细胞贫血和

7、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贫血类别。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为:体内铁离子摄入不足,造成RBC携氧利用率降低,从而引发贫血症;显微镜下缺铁性贫血RBC形态较小,颜色偏浅[7]。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病机制为:机体VicB12和叶酸缺乏,导致RBC合成障碍,引发RBC变大,而且妨碍RBC成熟,从而导致贫血。两种贫血症的致病因素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差异显著。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可得,观察组血液检验鉴定指标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