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56182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试析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试析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非凡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办法,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进步。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德育;高校;大学生 党的十六大报告夸大,我们要走的应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进步,促进人和自然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它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作为培养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生态文明教育和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这一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高校德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产生 18世纪以来的产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新题目,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逐渐熟悉到粗放型利用自然资源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由此,以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并必将取代产业文明。非凡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产业文明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众多的学者开始重新熟悉生态新题目,并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所谓生态文明是指在产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和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2]。生态文明夸大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夸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和自然环境应共处相融。生态文明反对人类中心论,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它夸大人和自然的整体***,致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双赢式发展。在开发模式上,它主张以知识、信息生产为主的知识经济取代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产业经济;在资源的开发对象上,主张由自然资源转向人力资源。生态文明理念的出现是人类在熟悉、利用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奔腾,必将促进人类社会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它是我国改革开放25年伟大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上的体现主要是要求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当代和后代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达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现代和后代等诸关系的***和最优化。显然,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是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1.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同道在中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3]。众所周知,自然是一个相互功能的大系统,人类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人类的任何发展,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只有依靠于自然才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人类是地球的人类,自然是人类发展的母体[4],人类要重视自然,保护环境,要把发展建立在合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建立在充分尊重生态系统中诸要素存在的发展权,以良好的生态循环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的建设,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现在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等新题目,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所造成的恶果。假如系统链中出现新题目,那相互依存的条件都不存在了,人类又何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也是建立在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新题目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总结产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 2.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 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崇尚自然,它一方面要求人们有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念,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同等对待人类社会以外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自觉保护身边的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禁止一切生态破坏行为;另一方面要求人类自身要有良好的生态消费观念,权衡利用资源的得和失,要求做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做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这是由于,生态系统遵循着系统互动规律、耗散结构规律和物质守恒定律,人类所消耗的必然是从自然中索取,盲目地追求高消费只会将有限的自然资源更快的耗尽,生态链条越加不牢固。而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必须善待地球资源,遵循同等原则、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结合原则、现代和后代资源共享原则。显然,生态文明蕴含的生态伦理和消费观念,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只有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和消费观念,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进步,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才能继续向前。 3.生态文明推动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基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相互影响的,而且对后者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功能。离开了生态的良性发展,我们改造自然而取得的物质成果会失往根基;没有生态的良好发展,人性的光辉无以体现;而没有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演化,政治文明也将是空话。正是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说,生态文明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制约功能。在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离开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那是不可思议的。 二、对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主要文明形式之一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中,创造出丰富的人类文明模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的三种文明形式,是人类现代化的主要内涵。随着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不断使用,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重新的审阅,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便应运而生了,它使人类生活进进全新的文明时代,它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主要文明形式之一。生态文明的提出,不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革命,而且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这种文明观摈弃了过往“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不再从人类自身的狭隘利益来看待自然界,而是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和环境、和社会发展融合一起。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把人类的精神世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和此同时,这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赋予高校德育的历史重任 高校德育过程是一个价值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以往我们对大学生谈社会发展,大多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角度,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们必须加进自然这一因素,确立四位一体的新观念。这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更高的阶段上充分熟悉人在自然界中的生态学意义的需要。因此,人类为了优化生存和发展,必须负起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未来的发展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气力,他们应当有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这种生态道德区别于以人和社会为本位的传统道德,而是以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和人为本位的,要求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还负有对自然进行保护和发展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新型道德,夸大的是人类同等观念,主张人和人及人和自然之间的生存同等、利益同等和发展同等。强化这种意识,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生态文明教育为大学生德育注进新的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新题目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教育,它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为高校德育注进新的内涵。首先,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当代大学生善待自然环境,发挥人类特有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保持人和自然的动态平衡;要求尊重和保护自然,树立自律意识和同等观念,要顺应生态规律,倡导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其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要求大学生树立生态道德观,要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要为后代保存足够的资源,增强生态、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意识,使他们能理智而友善地对待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谋求人类和自然界在动态平衡中的协调发展。总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起着重要功能,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个工作。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办法 (一)加强人和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 ***同道指出:要牢固树立人和自然相***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保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3]。要加强人和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世界观教育,使大学生熟悉到:人是自然中的一员,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人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这个生存家园,保护自然,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而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生存危机,是对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反馈性惩罚。高校要从生存的高度,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更新思想观念,使大学生确立人和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 (二)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培养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所谓生态文明道德观,即在谋求人类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要保持人和自然的平衡、协调和同一的观念[5],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生态发展观及绿色科技观等。生态文明道德观对大学生整个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功能。而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主要应抓好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的教育。要教育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文明的进程,以远大的目光和全球意识辩证看待人和自然的对立同一;要教育大学生充分熟悉人类在地球这个自然体系中的定位;要教育大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自然的万事万物;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起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思想观念。只有使大学生在理论上对生态文明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三)加强环境教育 ***同道夸大:要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3]。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应该开发其中的德育价值,包括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实践价值、个体价值、美学价值、规范价值等,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气力[6]。要通过环境教育,达到以下基本要求:进步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知己,培养其健全发展的自然性;引导大学生强化全球意识和“地球家园意识”,不仅使他们学会关心自然、社会和他人,也使他们学会负责,具有“道德感”和“义务感”;引导大学生通过参和环境建设实践,使他们的责任感和人生观产生质的奔腾,并完善其人格,为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环境法律意识,包括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权利意识和同等意识,使他们从环境他律转到环境自律,终极养成环境自律精神。 (四)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必须要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一是要抓好大学生生态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利用校园宣传、X络服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态知识普及活动,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懂得生态发展的规律,进步对生态发展的认知。二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上风,创造先进的生态文化。要组织相关科研职员和教师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相关新题目进行探究,或从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科技的创新,并把探究出的成果反馈社会,直接或间接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使大学生不仅能直接分享生态文明方面的探究成果,而且使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对生态文化的认同程度,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三是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从生态系统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生态子系统,在学校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陶冶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对大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德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