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07439
大小:72.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丁继平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丙太原030000[摘要]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增多,转换层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它解决了高层建筑上下部结构不连续的问题。木文以梁式转换层工程为例从支模、钢筋、混凝土等方面探讨了其施工技术要点。[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支模;混凝土一、工程概况某项目T1-T5栋住宅工程为转换层结构此工程主要建筑功能是:地下室是车库及设备用房,首层是会所及公共设施用房,二层以上是住宅,建筑物长度170m,建筑物宽度25m。三层地下室之上分为五栋单体住宅楼。T1~T3栋44层,42〜43层是复式住宅,建筑总高度150.3
2、m,其中,首层层高7.65m;住宅层高3.15m;T4〜T5栋36层,建筑总高度是153.25m。转换层设于四楼面,楼面标高16.6m,首~三层层高分别为:7.65m、3.25m和5.7m(转换层层高)三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四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1~3层柱是为劲性混凝土柱(型钢至柱顶下300mm)。楼面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转换梁板均采用HRB400级钢筋。转换梁主要的纵向筋的直径Φ20^Φ32,梁箍筋直径主要有Φ14〜Φ18。楼板配筋为:Φ12@150双层双向。二、施工方案的确定考虑到该梁式转换结构梁截面尺寸
3、大,砼自重大,大梁的荷载达到34KN/M。这样就给施工支撑带来一定网难。而支撑方案的选择,又与砼的浇筑有关。经分析转换结构砼有一次浇筑和二次浇筑两种方案:缺点是支撑难度大,支撑材料用量大,且砼水化热大并不易养护;二次浇筑的优点是浇筑第二层时的自重可充分利用第一次已达一定强度的砼承担,支撑用量少,比较经济,缺点是结构的整体性略差,迭合分层面处理较困难,施工速度相对较慢。经过计算,转换层大梁施工吋最大垂直荷载为7O.KN/m2,各栋转换层以下的楼板及地下室顶板不能满足支承转换层人梁的最人施工荷载,必须把转换层荷载冇效地传到地下室板方能确保施工安全,因此,选用一次性浇
4、筑转换层的方案,垂直荷载采取有效措施传至地下室底板。转换层结构施工的支模方法与所采用的浇筑方案及具体的施工条件有关。一般常采用的支撑体系有:钢管排架支撑;钢桁架支撑;增设钢或混凝土临吋支柱,配合钢管排架或钢桁架支撑。由于转换梁截面大,楼层高,施工过程中的支撑稳定最为关键,经过对钢管排架支撑与钢桁架两种支撑方案的综合分析、对比,钢排架支撑无论从工期还是从费用上均明显优于钢衍架支撑,故最终选用钢排架支撑方案。经过对转换梁及其支撑系统的初步计算,撑体系采用Φ48&timeS;3.5钢管,双立杆间距为500×500(根据用作主龙骨的方木计算跨度确定,
5、主龙骨跨度为500mm),每隔1500mm设置一道水平拉杆,上下道水平拉杆距立杆端部不大于200mm,在立杆上设可调式顶托。主龙骨为两根560×100方木并排搁于顶托上间距500mm,次龙骨为方木560×100@200mm,单根坚放。梁侧模侧模上、下U压条600×100,竖楞60×100,间距250mm;用2Φ48×3.5钢管及Φ14对拉螺杆拉紧,对拉螺杆间距为500×500。转换层模板采用1830×915×18胶合板,大梁底板及两侧模板为双层胶合板之
6、间夹一层塑料薄膜,以便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的养护。为确保转换层大梁的施工荷载能冇效地传递至地下室底板,转换层下方的楼板模板采用与转换层同样的支撑体系,并弹线使上下层立杆位置相对应。三、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钢筋工程1、插筋位置。将主要控制轴线投侧到作业层上,并标志于己经进行加固稳定的梁板钢筋上。按设计要求摆放定位箍筋,并检查复检核。2、插筋固定。先对定位箍筋用电焊进行焊接固定,定位箍形式与设计箍筋形式一致。将箍筋与梁筋牢固连接,上部柱墙插筋紧靠定位箍筋,排列好后进行焊接,离楼面500mm高处附加焊接-道定位箍筋,保证插筋在施工中不被扰动。当上部柱墙边线与框支
7、梁边线重合时,上部柱墙插筋须插在桐支梁主筋内侧。为确保上部柱墙根部质量,采取附加Φ12@150网片筋方式进行处理。所奋插筋轴线必须进行二次换手复核,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插筋工作。插筋过程中派专人跟踪核对,插筋完成后进行轴线、截面尺寸、钢筋级别、规格、数量、位置进行全面核查,准确无误后报监理验收,方可进入下到工序。(二)模板安装、支架搭设艺1、安装柱模板框架柱模板加固采用Φ48钢管柱箍,在安装柱模板前,清理柱底端的杂物,并及吋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按照规范和设计计算要求设置木方、柱箍及对拉螺杆。2、安装梁模板流程:搭设梁支架安装梁底模安装侧模。(1)梁
8、钢管脚手架立杆固定后将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