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

ID:21210429

大小:6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_第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_第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_第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_第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与平等之辩自由和平等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随着现代性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方式不断展开,现代政治逐渐分化出建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方法论。建构主义以个体为基础对应然的自由和平等之原则进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和“类”的角度对自由和平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实现路径进行“解释”。从结果来看,对二者关系的建构主义解读使二者陷入抽象化和形式化,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则使其回归真实性和实践性。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目标、社会愿景和个人修养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

2、了全面阐释,并将其凝练为包括自由和平等在内的12个范畴。其中,自由和平等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解这对范畴,必须回答如下关键问题:我们有什么理由称自由和平等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因为自启蒙运动以来,自由和平等早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自由主义)进行社会变革的理论依据。比如,法国早在18世纪就明确喊出“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更是通过民主与法治来捍卫得之不易的自由和平等。时至今日,不论中国还是西方,自由和平等都已俨然成为政治文明的应然标准。不过,这对

3、范畴虽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但二者之间却不乏张力,很多时候,坚守自由要付出减损平等的代价,反之亦然。本文认为,从方法论的分析视角看,自由主义虽以建构主义立场对二者的关系做过许多调整,但无法从根本上对其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社会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则可以超越自由主义的单向维度,为这对范畴在现代社会的安置提供更合理的思路。在当代中国语境下,要自觉依据现代政治的基本立场,结合理性建构和历史共识来对二者的关系问题进行反思和把握。一、自由与平等:现代政治的必然逻辑结论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概念极其复杂,诞生至今,其

4、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最初,现代化仅仅从经济维度表明社会形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但随着转变的深入,思想和文化领域的启蒙运动也随之展开。时至今日,启蒙之后的许多理念已被人们广为接受,并成为决定着政治是否进步的意识形态,自由和平等就属于此类理念。因此,理解这对范畴,必须从现代政治的逻辑背景中寻找其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从现代政治的逻辑来看,自由和平等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根源在于个体(individual)这一基础性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兴起。在现代化的展开过程中,个体与自由和平等互为因果,以“效果历

5、史”的方式在现代社会的展开进程中不断增强彼此的合法性。古代社会虽不拒斥个体,但认为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在家庭、城邦或教会等整体中才有意义。因此,整体优先于个体。启蒙之后,对主体性(subjectivity)的高扬使个体价值得到质的凸显,个体可以在整体之外通过自由地追求权利而实现其价值。这就导致以下逻辑:既然个体存在的价值是追求利益和权利,而对利益和权利的追求则离不开必要的自由。这样,对个体的承认就使社会、政治理论带有浓厚的契约主义色彩,而契约主义对公平性的内在诉求则使不同个体对平等的要求成为必然。[1]由此,现代社会对主体性的

6、高扬导致自由和平等这对范畴的合法性不断增强,在现代国家越来越成为政治文明进步的风向标。不过,现代社会的展开是个极其复杂的理念系统,自由和平等虽然随着启蒙的深入逐渐成为难以撼动的政治价值,但对这对范畴及其关系的解读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围绕自由和平等的关系问题,现代性逐渐演化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筹划方式。前者以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试图在确保自由优先性的前提下协调不同个体间的平等关系;后者则试图从对经济基础的改造入手来先行赋予每个个体以实质性的平等,进而在平等的框架下实现每个个体的自由。在方法论层面,自由主义持建构主义

7、立场,主张以实践理性为根基,运用“理性的建筑术”为应然的自由和平等之原则进行“论证”,并试图通过“论证”赋予自由和平等以普世性。社会主义则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在承认理性之价值的同时将证成重心赋予历史,主张用时间性、过程性来对真正的自由和平等的实现路径进行“解释”。①不过,虽然二者都是现代意义的政治哲学方法论,但这两种方法论,连同其背后的不同筹划方式并未在当下汇聚为高度共识,而是在筹划模式的单向性和多样性这一基本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在启蒙运动的鼎盛时期,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但启蒙如今早已走出欧洲,理性在面对不同传统,并针对不同

8、传统来“走出中世纪”时,对欧洲中心论的质疑便很快凸显。这种质疑并非表面性、偶然性的,而是深层次、必然性的,是启蒙之逻辑的自然结果,因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挖掘理性(rationality)的深层内涵,试图用理性的精神及其外化出的科学技术来改造旧世界、塑造新世界时,亦承认理性在认知、实践方面的有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