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61914
大小:3.21 M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9
《高中物理第十三章光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_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光的衍射课堂探究一、实验原理光波波长很小,Δx、l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l用毫米刻度尺测量,Δx用测量头上的游标尺测量,可测多条亮条纹间距离再求Δx,采用多次测量求λ的平均值法,可减小误差。实验原理分析:如图所示,电灯发出的光,经过滤光片后变成单色光,把单缝S照亮,这时单缝S相当于一单色光源,它又把双缝S1和S2照亮,S1、S2双缝相当于两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透过S1、S2双缝的单色光波在屏上相遇并叠加,S1、S2到屏上P点的路程分别是r1、r2,两列光波传到P的路程差Δr=
2、r1-r2
3、,设光波
4、波长为λ。(1)若Δr=nλ(n=0,1,2,…),两列波传到P点时同相,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2)若Δr=(2n+1)(n=0,1,2,…),两列波传到P点时反相,互相减弱,出现暗条纹。这样就在屏上得到了平行于双缝S1、S2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与入射光的波长λ,双缝S1、S2间距离d及双缝到屏的距离l有关,其关系式为Δx=λ,因此,只要测出Δx、d、l,即可测出波长λ。两条相邻的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如图甲所示。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
5、、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亮条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亮条纹的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2,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即Δx=
6、a1-a2
7、。Δx很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通常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再推算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计算相邻亮条纹的距离时要用n条亮条纹的距离a除以n-1条亮条纹间距,而且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Δx、l都应测量多组数据,最后求λ的平均值。二、注意事项1
8、.调节双缝干涉仪时,要注意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2.放置单缝和双缝时,缝要相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3.调节测量头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条纹间的距离。4.不要直接测Δx,要测几个条纹的间距计算得Δx,这样可减小误差。5.白光的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其中白色在中央,红色在最外层。在实验中有时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
9、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主要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所致,故应正确调节。类型一光的干涉条件及现象【例1】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P处为第二条亮条纹,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重做实验(其他条件不变)时,则第二条亮条纹的位置( )。A.仍在P处B.在P点上方C.在P点下方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才能看到亮条纹解析:由Δx=λ判断Δx的变化情况。光波的频率变高,则光波波长变短。由Δx=λ可知,Δx减小。所以,第二条亮条纹的位置在P点的下方。答案:C题后反思:由Δx=λ可看出,影响
10、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的因素有:入射光的波长λ、双缝间距离d、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触类旁通:例1中,若将屏移到远处(即双缝到屏间距离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则结果如何?类型二干涉实验测量光波波长【例2】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1)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条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甲图所示。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条纹的中心,这
11、时手轮上的示数如乙图所示。这两次示数依次为______mm和_____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本实验所用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nm。解析:测量头为螺旋测微器,甲图示数为a1=0.639mm,乙图示数为a2=9.789mm中间共有6条亮条纹,则Δx==mm=1.525mm由题意:l=600mm,d=0.2mm由公式Δx=λ整理并代入数据:λ=Δx=mm=5.08×10-4mm=508nm答案:0.639 9.789 508题后反思:注意的问题是在移动分划板时共移动了几条亮条纹,再一点就是本类实验
12、装置有所不同,测量头有的是游标卡尺,有的是螺旋测微器。答案:触类旁通提示:由Δx=得,当l增大时,Δx也增大,即第二条亮条纹在P点上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