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

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

ID:21041993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_第1页
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_第2页
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_第3页
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_第4页
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黑白灰:从“色彩”到“无色”的教学理论摘 要:针对时下黑、白、灰的色彩评价,教学理论上理解黑白灰冷色调语言特征的视觉感知和表现方式,是一次关于艺术语言和手段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等诸要素的揭示。  关键词:色彩取象;黑白灰;教学理论    一、问题提出    从色彩评价上说,中国画色彩审美论早就提出“墨分五色”“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成为文人画笔墨价值观的核心。语出唐代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为‘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

2、。”(《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  其实,古人对自然界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而是意识到视觉评价的“道”和审美的“德”,这个还原本来的色彩评价意识左右着他们的文化心理,比如:“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唐·孔颖达《十三经注疏》),“五色原于五行,谓之正色”(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所谓正色,即今天人们讲的原色,中国人在西方红黄蓝三原色的基础上,加上了黑白二色,组成五原色。东方艺术放弃甚至蔑视五色之外的其他颜色。  三原色与五原色之异,代表着东西方对色彩世界的不同理解与表述,众

3、所周知,三原色是对大千世界所有色彩归纳后的结果,而黑白二色,则是色彩大系统中的两极端。今天,我们从现象学可以进行较量,探讨我们的艺术的殊途同归——这就是油画灰色调审美和中国画水墨理论的一致性:色彩评价的立论。    二、理论原则    绝对的黑与自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它带有虚拟的成分,为虚色,与红黄蓝三种实色组合成虚实相生、阴阳互根的五原色。与五行相对应的五色,也往往被古人用来泛指世间所有颜色,“运墨而五色具”当是一例,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道德经》)也并非仅指五种颜色,只是形容五光十色之眩目而已

4、。现代色彩视觉科学已经证实,我们所看到的“黑”,是世间所有色彩混合的结果,“白”则是所有色光叠加后的结果,可知“黑”与“白”涵容了大干世界的所有色彩。  与黑白相比,任何一色都是单色,而黑白之间所包容的,却是色彩的全部。老子日:“知其自,守其黑”(《道德经》)。“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之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瘁。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不难发现,水墨评价色彩,是透过其对色

5、彩的反复铺陈,实际表达的却是对客观物象表面色彩的忽视,“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因为黑白变化(运墨)当中,自有色彩缤纷(五色具),过分拘泥于表象,反而妨碍了本质的表达。在张彦远所处的唐代,水墨画渐兴,画家开始重墨而轻色,故此一立论的提出,不仅是对此前画家水墨实践的总结概括,更为宋代文人水墨画的产生以及后来中国写意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意义。  从色彩上,我们简单地把颜色的光学以及视觉关系理解为光学刺激神经,而忽略了色彩取象中的感觉体,除了眼睛之外,主要依据的是色彩分析和色彩态度,尤其是来自生

6、活的色彩印象以及获得印象的色彩阅历,这些都会告诉我们,色彩的阅历就是黑白灰与彩色的关系,色调与色别的关系。相对而言,今天西方色彩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散、乱、跳、灰、脏、粉、焦、闷、生、板、腻、碎、变色,就说明色彩评价的基本态度,唐代的王维给晚明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以及“文人画”做出了根本的色彩讨论,傅抱石先生在《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和宋代苏东坡的评价是很有色彩评价的眼光的。王维在《论画·山水上》中开篇明义,“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又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色彩评价的原则,他

7、的最高精神是“取象”,就是色彩之外的“笔墨”。    三、教学理论与艺术实践    八十年代新潮美术,在九十年代文化转型期逐渐稳定风格,到新世纪蔚然成风甚至如今呈井喷状态,一大批以黑白灰的纯色或单色为主的绘画作品,又是另一种色彩形式的宏大叙事的重演。王广义、舒群、刘彦和任戬的“庄严、崇高、冷漠、肃穆”,张培力和耿建翌充满批判意识和突破意识。他们不同于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林的《1968年x月x日雪》、陈宜明、刘宇廉、李斌的《枫》和何多苓的《我们曾唱过这支歌》等等受伤害的主题,也不同于罗中立的《父亲》,

8、陈丹青的关于《西藏》升华为民族的痛苦和遭遇。而是直接评价“文化的差异,文化的遭遇与宿命”,在中年和青年艺术家中,毛旭辉、李路明、张晓刚、郭伟、海波、方力均、杨少斌、庄辉、喻红、郭晋、忻海洲、何森、赵能智、石心宁、杨福东、尹朝阳、李大方,再加上台湾的陈界仁,他们表达了价值观念坍塌的无奈和内敛心情,物质主义对人的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控制与反控制,公共集体经验和记忆的图像资源。如果说八五艺术家黑白灰冷色调,是为了批评附加在绘画语言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强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