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52345
大小:7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7
《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化学课堂教学屮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有一些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以"灌输和注入"型为主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屮重视掌握结论性和规律性的死板知识,而轻视分析、推理、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不是主动的学习,而且被动的接受。(一)重实验结论,轻实验操作过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没有实验也就没有科学理论。但实验课却是一些中学化学教师备课中份量较少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最簿弱的环节。对一些化学实验操作、化学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化学实验屮出现的异常现象等不是通过实验做出来的,而是归纳总结得来的,教师帮学生归
2、纳、整理并剪辑山的最省吋间、容量最大、获得结论最多的实验内容,学生怎么会不感到学化学枯燥无味呢?科学家们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历经千辛万苦,但无怨无悔。重要的原因是在实验中那种对A然奥秒的好奇心,在实验屮不断验证、不断求新而获取成功的愉悦的心情,在探索过程屮享受到的美妙的科学事实,这使他们留连忘返、以苦为乐。如果我们教师在知识的传播中,让学生也能亲身体验到实验带来的乐趣,能够营造山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让疑问常在他们的脑海中萦绕,在实验中获得成功感,相信,努力学习化学将成为学生的自觉的行动。(二)重概念记忆,重巧解巧算,轻视建立概念的过程。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中,考什么
3、,教什么。过分压缩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压抑了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使思维僵化。为了记忆许多概念,应付考试,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因此失去了研究建立概念的过程;尽管巧解巧算使解题有了捷径,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但是往往会产生定势,失去寻求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巧解巧算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杨振宁先生谈到学习方法时说到二点:”一种方法是按部就班;一种方法是滲透的。什么是渗透的呢?就是在你还不懂的时候,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下,就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不要怕不按部就班的学法,不要怕渗透性的学法,因为许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个长
4、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吋候己经懂了。”教师的教学应注重于建立概念的过程,演绎计算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三)教学重知识归纳总结,轻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的教学过程将知识内各程序化、网络化,教师利用阉表、计算机辅助将知识归纳总结好,然后给学生,以减少学生学习的过程屮花费的时间。一些长期从事教学有经验的教师,除了全方位归纳、总结知识外,还能将过去若干届学生在每一知识点上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防患于米然"。在教学设计巾,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一一罗列出来,使之程序化,來指导现在所教的学生,把过去学生的思维移植到他们的头脑中。这种教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通常只有
5、内界,没有思维的过程;只有"懂"而没有"不懂";只有"结论"而没有”问题",不仅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教师改卷重标准答案,轻思维过程在一些考试中,为了评分标准统一,有些题0对每一步得分都规定的比较明确,这本是对教师在改卷评分中起着参考作用。但是,有的学生超越常规,用非常简练的步骤出色的解答Y题目。有些教师因为学生没有按照标准答案顺序解题,就扣学生的分。能够一眼看出來的东西,为什么要强迫学生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写出来呢?如果教师长期这样压制下去,哪一位学生今后解题敢越"雷池"一步呢?乂怎样面对今后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呢?创新能力,不是一定让
6、学生真能制造出一个什么东丙来,而是从小事上培养一种敢于天下为先的探索精神,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新发现,新思考。教师应该努力的让每一个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闪烁出来创新的思想火花,能够燃烧起來。而不应该压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以一种标准要求所有的人思维方式。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一、创造性培养的缺失我国有良好的教学传统,就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背什么。长期以来用划一的內容和固定的方式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孩子,以考试为教学目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以升学为唯一的追求,由此
7、使得繁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的记诵成为教师和学生奉若神明的教学方法。《参考消息》上曾有人著文批评台湾地区的教育“把学生教傻了”,台湾的教授、家长和学生都抱怨“在台湾,谁上过学,他就学会了不提问题,大脑得到了不思考的训练,想象力和判断力停滞不前”。有人曾概拈我国的教育:小学是听话教育,屮学是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是继承和接受,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必定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思考,扼杀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长此以往,就形成盲目服从、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只会机械地按受现成的东西,丧失创造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