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8475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浅论醉驾入刑法律问题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醉驾入刑法律问题的论文浅论醉驾入刑法律问题 《刑法修正案(八)》对醉驾行为进行了入罪的处理,醉驾入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学界对醉驾入刑的合理性等相关问题也是众说纷纭。高晓松醉酒驾车造成了四车连撞的追尾事故,撞在枪口上的高晓松也因此付出了代价,被判处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成为酒驾入刑实施以来国内首例最高量刑的判决。这样的判决不得不说是醉驾入刑实施上的破冰之旅,也为以后对于醉驾的处理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这一判决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和学界使得对醉驾入刑问题的争论再一次被推向了顶点,醉驾如何确定以及对醉
2、驾的处罚等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问题。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本文从醉驾的现状入手,肯定了醉驾入刑立法上合理性,并分析了立法中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借鉴国外的一些立法,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以期醉驾入刑可以在实践中可以真正起到抑制醉驾的作用,而非仅仅流于形式。 一、醉驾入刑的合理性 醉驾入刑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有说辞,笔者认为醉驾入刑是立法的趋势,不容置疑,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合理性。 (一)法理的分析 对醉驾愈发严重的当今社会,刑法将其纳入惩罚体系也不足为怪,并不能以刑法的
3、谦抑性来否定醉驾如刑的合理性。国外立法也大多将醉驾行为纳入刑法的惩罚体系并予以惩罚。而且从法律的作用而言,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五个方面,强制作用只是其一,我国刑法在修订前的立法对于醉酒驾车只有在造成严重后果时才予以惩罚,使得法律的其他作用也很难得到发挥,也就无法对醉驾者产生威慑力,醉驾者的侥幸心理的产生也不足为奇了。.而且从刑罚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法律的目的在于更好地预防犯罪,醉驾入刑后使醉驾者的产生的心理上论文联盟的恐惧,使其更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从行政立法分析 按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阙值与检验》的规定,驾
4、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100毫升(0.2%)的即为酒后驾驶,大于(等于)80毫克/100毫升(0.8%)的属于醉酒驾驶。相对于我国0.2%的酒后驾驶标准而言,美国的标准为0.1%,日本、德国、瑞典则分别为0.05%、0.03%及0.02%。可见,我国规定的醉酒标准过于宽松,很难真正抑制酒后驾车对公众安全造成的危害。修改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后
5、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个人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从本法条可以看出修改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只关注了醉驾,对酒驾却只字未提,这样的立法无疑放纵了酒驾者,也是对潜在醉驾者纵容,而且相对于醉驾造成的危害,其惩罚力度过轻,相对于国外的相关立法处罚过轻。这样的立法本身就很难对醉驾者产生威慑力,再加上我国由于行政执法问题的严重,使得行政立法在抑制醉驾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未能起到立法者所意欲
6、达到的效果。 (三)从刑事立法分析 《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在具体的责任承担上,我国刑法在此次修正前并未对醉驾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条中虽然规定了三个量刑幅度,然而并未对其具体使用做出规定,为此最高院随之做出解释,在《解释》之中,关于醉酒驾车行为的处
7、理规则,只在第2条第2款中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酒后驾车情节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分析这一条规定可以发现,酒后驾车在这里是作为一个定罪情节出现的,也就是说,酒后驾车是作为降低定罪标准的一个情节而被规定。按此规定醉驾者只有在造成重大事故后才会承担刑事责任,法律的作用既在于惩罚已犯者,但其预防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对醉驾如此严重的行为只有在其造成严重后果时才予以惩罚,未免有法律不公的嫌疑,而且这无疑是对醉驾者的放纵,对公众安全的冷漠。这样的立法与愈演愈烈的醉驾行为严重的不相称
8、。 二、完善我国醉驾立法建议 (一)关于《刑法》相关规定的完善 《刑法修正案(八)》对于醉驾予以相关规定符合了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必要的。但立法的不合理性是存在的。以下笔者关于完善刑事立法的几点建议: 1.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