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影响因素分析及实现途径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现途径研究》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个人或者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对本人递交的学位论文《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现途径研究》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在校内和与学校有协议的部门公布论文并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体育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1前言…………………………………………………………………………………………11.1选题依据…………………………………………………………………………………11.1.1适应家庭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11.1.2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时代要求…………………………………………………21.1.3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需要………………………………………………………………21.1.4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大众体育发展的需要………………………………………………31.1.5促进和谐家庭建设的需要………………………………………………………………31.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体育的需要………………………………………………41.1.7理论和实践意义…………………………………………………………………………41.2国内外研究综述…………………………………………………………………………51.2.1国外研究………………………………………………………………………………51.2.2国内研究………………………………………………………………………………71.2.2.1改革开放前家庭体育概要……………………………………………………………71.2.2.2家庭体育的作用和意义相关研究……………………………………………………71.2.2.3关于家庭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81.2.2.4家庭体育对于学生影响研究……………………………………………………………91.2.2.5家庭体育价值相关研究………………………………………………………………9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02.1研究对象…………………………………………………………………………………102.2研究方法…………………………………………………………………………………103家庭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103.1家庭及家庭结构概述……………………………………………………………………103.2家庭体育概述……………………………………………………………………………113.2.1家庭体育概念………………………………………………………………………11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2.2家庭体育特点分析………………………………………………………………113.3家庭体育的作用…………………………………………………………………………123.3.1促进个体娱乐、健身与健美……………………………………………………………123.3.2促进家庭和谐建设……………………………………………………………………133.3.3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价值………………………………………………………………143.3.4促进经济发展…………………………………………………………………………153.3.5文化教育价值…………………………………………………………………………153.3.6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提高……………………………………………………164影响家庭体育的因素分析………………………………………………………………164.1家庭体育观及家庭传统体育项目是关键因素………………………………………164.2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及社区体育的组织是基础因素……………………………………184.3转型时期,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194.4家庭结构的变迁及体育环境是重要因素……………………………………………194.5经济条件和余暇时间因素………………………………………………………………204.6场地设施的质量和数量及体育信息的宣传……………………………………………215实现家庭体育的途径研究……………………………………………………………225.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家庭体育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225.2加强家庭体育健身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的建设…………………………………………235.3“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发展…………………………………235.4民生体育建设中,加强家庭体育群体的发展…………………………………………245.5进一步加大对体育政策的宣传,加强地方执行体育政策的检查和评估……………255.6推动场地设施建设进度和力度,创设良好体育物质环境……………………………255.7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推进家庭体育工作……………………………………………266结论……………………………………………………………………………………277参考文献……………………………………………………………………………………288致谢…………………………………………………………………………………………30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家庭体育作为体育群体中的基础性群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我国体育以及经济的发展、广大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体育生活化的需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该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结合前人关于家庭体育的研究成果,对家庭体育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丰富和完善家庭体育的理论性研究,为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阐述了家庭体育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家庭及家庭结构内容,从多方面阐述了家庭体育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影响家庭体育的实现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体育观及家庭传统体育项目是关键因素;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及社区体育的组织是基础因素;转型时期,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迁及体育环境是重要因素;经济条件和余暇时间是物质和客观因素;场地设施以及体育信息的宣传。就影响家庭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家庭体育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加强家庭体育健身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的建设;“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发展;民生体育建设中,加强家庭体育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体育政策的宣传,加强地方执行体育政策的检查和评估;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等。关键词:家庭体育;民生体育;家庭建设;家庭体育观;实现途径第I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stheelementarygroup,familysportscomeintobeingasthesocietydevelopstoacertainstage.Itisgrowingwiththedevelopmentofourcountry’ssportsandeconomyandwiththecontinualimprovementofpeople’smateriallivingstandard,theirrequirementsonspiritualcultureandsportsbeingclosetolifeneedtobemet.Itrepresentsoneoftheessentialcharacteristicsofthemodernfamilylife.Byusingthemethodsofdocumentation,interviewsandlogicalanalysisandcombingthepreviousresearchaboutfamilysports,familysportsareexploredandstudiedintheresearchtoenrichandbetterthetheoreticalstudyonfamilysportsandprovidethetheoreticalbasisfortheapplicationandfunction.Thepaperstatesthenecessityofthestudyoffamilysportsintroducesthefamilyandthefamilystructure,illustratesthefunctionandsignificanceoffamilysportsandanalysesthefactorswhichcaninfluencetherealizationoffamilysports.Itdisplaysasfollows:thecrucialfactoroftheviewoffamilysportsandthetraditionalfamilysportsitems,thebasicfactoroftheeducationofsportscultureandtheorganizationofcommunitysports,theinfluenceoftheutilitarianeducationalbeliefinthetransitionperiod,theimportantfactorofthechangesoffamilystructureandsportsenvironment,thematerialandobjectivefactorofeconomicconditionandsparetime,andtheequipmentandthepublicityofsportsinformation.Thepapersuggeststhecorrespondingdevelopmentalcountermeasuresinlightofthemajorfactorsinfluencingtheimplementationoffamilysports.Familysportsneedtobebasedonthedevelopmentofsocialproductivitywhichisthematerialbasisoftheimplementationoffamilysports.Thewaysanditemsofkeepingfitthroughfamilysportsshouldbecomevarious.Thedevelopmentofschooleducation,familyeducationandcommunityeducationshouldbeintegrated.Thefamilysportsshouldbeenhancedintheconstructionofsportsrelevanttopeople’slivelihood.Thepublicityofsportspolicyshouldalsobestrengthenedandthelocalgovernments’implementationofthesportspolicyshouldbecheckedandexamined.Thescientificviewonthedevelopmentofsportsneedsestablishing,andsoon.Keywords:familysports;people’ssports;familyconstruction;viewoffamilysports;realization第II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前言1.1选题依据21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关键世纪,中国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成熟,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竞争复杂、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生理、心理方面不断受到困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以及由于家庭观念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家庭内部出现异化现象,致使家庭观念淡化现象的出现,造成家庭稳定性、和谐性减弱,对社会发展以及和谐进步具有不利的影响。在调节家庭和谐、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方面、利于社会和谐,体育凸显其重要作用。随着大众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作为一种休闲时尚、高雅文明的活动,逐渐步入众多家庭这一社会群体,成为改善家庭生活方式和提高家庭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途径,随着体育意识、体育动机、体育价值观的逐步改变和增强,进行体育活动的家庭数量日益增多,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1.1.1适应家庭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对于人的教育从幼年到终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教育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总体上它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个部分,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个部分的侧重点有所差异,无论怎样的不同,整体上来说这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对人教育的完整作用,在促进人的一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源和基础。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明晰地表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中心地位,凸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现实教育的背景下,在体育教育中学校只是片面的强调学生在体育态度中的作用,而另一重要教育因素就是家庭的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国际家庭年”是联合国于1994年推行的,主要强调了对于养育、培养下一代的使命;在家庭教育中,人们过于关注孩子的智育发展和进步,往往忽视体育教育普遍存在,培养孩子的体育运动习惯,在相当数量的家庭中成为教育的“盲点”[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第1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弱化,其中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造成的严重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导致目前家长教育缺失或者失位。使得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种种问题.因此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应该应运而生。其中增加家庭教育体育内容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家庭体育的理论研究,引起家庭对体育活动的高度重视,发挥家庭体育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进程。1.1.2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时代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变化,从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审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类本身的不健康行为、不文明的行为、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必须探索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它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内在身心之间的平衡性以及促进和谐生活方式的培养。建立健康、和谐、幸福的家庭,是我们千万家庭生活的共同目标和心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始终在实践着这一共同的价值标准,为此不懈奋斗和努力。通过家庭体育进行体育运动,在快乐体育中、在心情自由中体验体育生活,可以轻松愉快地享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和人与大自然之间进行有形和无形的交流和沟通,最为关键的是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促进亲情的和睦和融洽,有利于造就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个部分,在促进家庭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方面很有必要进行探讨研究。1.1.3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需要90年代以来,体育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崭新的大众体育理念——终身体育,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从事身体锻炼活动和接受体育学习教育,它是面向社会所有成员,使其在一生中接受适当的体育教育和始终如一地从事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身心利益的体育活动,把体育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终身体育的提出,主要是依据人体成长规律,人的发展规律、体育增强身体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现代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当代人类身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并伴随着我国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出而发展起来的。根据人体的活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活动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否则不能产生良好的健身锻炼效果,达到既定的目标。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第2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个体的不同年龄发展时期,从幼儿、少年、青年、壮年、中年和老年,从离开学校到参加工作、再到老年退休者,对于不同的人群,要求进行科学性的指导、组织和安排,都需要建立与完善终身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家庭体育作为体育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在促进一个体育锻炼者成为一个终身体育者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家庭体育在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具有独到的价值。1.1.4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大众体育发展的需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全面开展起来,而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最近十几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的纲要。1995年6月20日由国务院发布。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此后一系列体育法规连续出台,目的在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国民整体体质和健康水平;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家庭体育我们更不能忽视,它是是社会体育一个组成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在街道、社区和村庄的广泛开展,家庭在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中,能够促进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同事加入到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中,有利于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增加,有利于推动体育社会化的前进的步伐,也能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因此,通过积极引导、组织家庭体育开展,发挥家庭体育的作用,使全民健身运动得以快速发展,对于落实全民健身效益以及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1.5促进和谐家庭建设的需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人们对于家庭的意识、婚姻观念在不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发生重要变化,人们把精力更多地倾向于紧张的工作及经济利益上,家庭的生育和赡养功能被淡化的现状,家庭观念不断被弱化,这些对于家庭的稳定、和谐建设面临着严重考验。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体育活动使不同家庭成员在快乐、祥和气氛中进行,不仅提高了运动技能水平,还能巩固对体育某项目的兴趣和价值观,有第3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利于形成的浓郁的家庭体育文化,还有利于消除代际个体在平时生活中产生的隔阂等。家庭体育活动往往是集体进行,这有利于全家人在家庭体育活动中交流思想和感情,降低了家庭成员在平时的交往中所产生的不和谐音符,增强了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家庭凝聚力。家庭成员在公共体育从事锻炼,可以培养自身的胆量和勇气,还可以扩大交往朋友的范围,也有利于增进练习者之间的友谊,又有助于扩大家庭交往范围,拓宽了家庭成员的社会视野。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可以消除一定的心理孤独感,满足精神的愉悦感,这些对促进家庭团结、维护家庭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1.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体育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目标。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程度是社会建设的人力资源基础,家庭稳定和谐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的基础性单位,家庭和谐的程度反映出整个社会和谐的程度。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区域不断扩展,体育家庭和家庭体育内涵与外延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需求更为强烈。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生活压力与挑战处处存在,通过体育休闲活动健美、健身、放松心情,还能促进家庭成员的情感和谐,增强家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度,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小康社会是是指在政治、体育、文化、科技发展等为一体的综合目标。这就说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体育将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重要作用。家庭体育作为小康体育发展的基础,尤其对社会体育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小康家庭为体育生活化、常规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通常来说,生活质量高的家庭,对体育锻炼的需要更为迫切。因此,步入小康生活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体育健康观念的增强,小康体育生活已成为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已经使很多家庭所接受,已成为生活自觉行为。三口之家的体育锻炼家庭和老年人体育之家将成为小康家庭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家庭。1.1.7理论和实践意义第4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家庭体育的实践活动经历漫长的道路发展历程,这种过程在自由中发展,在时代变化和更新中不断呈现新的面貌,可是把家庭体育作为专题进行研究的时间较晚。从体育的视角来研究家庭体育,是从国外首先开始的,国外起初的家庭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进行尝试性探讨。在我国,随着家庭体育的兴起,对其研究不断出现,其研究仅是普通论文形式,学位论文仅2篇,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也不多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日益改善,对健康的关注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家庭体育活动崭露头脚,日益受到人们的期盼和向往,凸显了家庭体育的作用。家庭体育走进百姓家庭,非竞技体育类型的家庭体育活动不断增多,家庭体育的实践活动发展引起人们对其研究。如何把握休闲时代,充分认识家庭体育,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以期充分发挥其作用,给家庭带来和睦快乐、给人类带来更多的价值,是体育理论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也是体育社会学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家庭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民健身条例》等一系列体育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家庭体育的开展取得明显的成效,其作用在各方面不断得到体现和凸显,结合前人对家庭体育的研究成果。课题尝试性对家庭体育进行分析,对影响家庭体育的因素进行剖析,并对实现家庭体育的途径进行探讨,通过这些研究旨在丰富和完善家庭体育的理论性研究,旨在对家庭体育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为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其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也对家庭体育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对家庭体育将进行深入地论述,重点从不同的视角对家庭体育进行分类研究和分析,对影响家庭体育的因素进行剖析,并对实现家庭体育的途径进行探讨,这些对于提高人们对家庭体育的认识、增强人们积极参与家庭体育的意识和动机、促进家庭体育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对促进学校体育中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一定影响力。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约翰.洛克——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政治思想家,体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突出地位,他把体育看作一切教育的基础所在,把它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同时把体育看成是绅士教育的基本要素。17世纪时,洛克对家庭体育的研究就开始关注,对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初步的评价,其中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第5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他明确指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要想工作,要有幸福,须先有健康之体魄”,充分说明家庭体育这种形式的活动对于人们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洛克还对家庭体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家庭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孩子具有强壮的体格,其标准是能吃苦耐劳、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意志力。18世纪,法国卓越的教育家卢梭提出:对孩子身体的呵护和身体锻炼应该被视为儿童家庭教育中最根本的组成部分,着重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进行论述,他倡导要按照儿童自然发展规律,进行体育教育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儿童的保育和儿童的锻炼两个方面对家庭体育价值作了论述。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斯宾塞,也十分关注儿童的家庭体育,他对家庭的内涵是这样描述的:所谓家庭体育,指的是儿童家庭保健和体质锻炼,指出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和健壮,是一件严肃的问题,他详细论述了必须重视儿童的家庭体育教育的原因,并且对怎样进行家庭体育进行了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儿童少年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特别关注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别指出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教育首位。在儿童健康问题上,他主张锻炼,不仅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而且家长也要主动随着孩子一起进行运动,充分发挥家庭体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己把家庭体育作为促进大众体育开展的手段进行研究,家庭体育开展比较普及,使家庭体育有力地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彰显了家庭体育的价值所在,使得国外对家庭体育价值的研究不断重视起来。意大利在1976年号召其国民参与“家庭一公里”体育健身活动。1980年10月瑞典举行了“父母和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运动”的友谊比赛。1981年5月在瑞士洛桑召开了体育健身者世界大会,中心议题是“体育和家庭”,会议认为,不间断地、长期地进行家庭体育活动是防止家庭解体、使每位家庭成员在健康、教育和成长等方面得到较好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并指出社会体育组织部门以及行政当局应当为家庭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进行体育活动的便利条件;1984年,保加利亚举行以“爸爸、妈妈和我——体育之家”为主题口号的家庭运动会;美国设立总统体育奖,规定参加锻炼的家庭可以获得总统签署的家庭体育锻炼证书;另外美国还设置家庭“跑步和健康日”等,目的是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组织家庭体育;比利时推行“每家每周一千米计划”,即每个家庭成员都参加跑步,每周总长不少于1000第6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米;新加坡在1994年9月组织了“健康生活方式”活动,从而启动了“94新加坡健康生活方式”的家庭大运动,称为“家庭体育节”;还有芬兰的“家庭滑雪运动”,埃及的“家庭马拉松”,利比亚的“家庭休闲周”和“家庭友谊赛”,日本也规定了以家庭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等活动,这些对于促进家庭体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家庭体育的价值和功能。1.2.2国内研究1.2.2.1改革开放前家庭体育概要孔子,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族文化及教育的奠基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体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出生于奴隶主贵族下层的武士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不但对家庭体育颇有研究,而且能够参加体育实践活动,幼年对体育颇为爱好,炼就了强健的体魄,为后来进行“六艺”教育中的“射”“御”打下了身体基础。此后在漫长封建社会发展中,由于受封建制度的严重影响和经济现状的影响,导致在思想上重文轻武,家庭体育活动只是以导引、养生和武术等形式流传下来,并没有引起体育学者的关注。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来保证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民国二十九年颁布了《推行家庭教育办法》和《家庭教育讲习班暂行办法》,二者都把家庭体育当作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陈鹤琴,我国现代教育家和儿童教育家,他始终把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摆在家庭教育中的突出位置;赵忠心,我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他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对家庭体育进行系统论述,认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家庭体育;杨宝忠对于体育与家庭教育也颇有研究,在《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文中把体育列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教育内容。以上教育家们对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家庭体育在人的成长早期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对家庭体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2.2家庭体育的作用和意义相关研究关青在《论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中论述了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的作用有这样几个方面:家庭体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自身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并指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家庭体育的开展既能达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这一愿望,同时也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曲天敏,高银花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家庭体育》第7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一文中阐述到:家庭体育追求的是为了促进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家庭体育的教育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以及有序的局面起到软控制的作用。曹士云在《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效益的研究》中提出应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拓展和发挥家庭体育在推进和谐社会进程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以上研究体现了家庭体育与和谐社会共生、共存的关系,这些研究都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必须随着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二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闫丽慧在《浅议国内外家庭体育健身的兴起与新理念》一文中就当前国内外家庭体育健身活动兴起背景以及人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新理念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李海燕在《略论现代小康生活中家庭体育的作用和形式》就家庭体育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可增进家庭成员(包括同辈、上下代成员)之间的亲情,增强家庭内部凝聚力;增加了家庭妇女、老年人和儿童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王世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家庭体育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一文中提出家庭体育是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的源头,对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周传志在《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一文中就家庭体育有利于家庭成员全面素质发展,促进家庭和睦相处进行了研究。以上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剖析了家庭体育,对于深入开展家庭体育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1.2.2.3关于家庭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盛治进在《我国城市家庭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社会学分析》中,明确指出经济条件、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区体育设施等方面说明家庭体育发展滞后,从观念和认识、功利主义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家庭体育因素。朱国军在《我国家庭体育及其发展》一文中认为:家庭体育在21世纪将是朝阳产业,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途径之一。李小进在《制约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体育运动动机和意识的淡薄。鲜明指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建设是解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诸多矛盾的根本。蔡传明等在《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一文从家庭社会学的层面,探讨家庭体育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家庭成员之间、教育和引导子女以及增进家庭的团结等方面的特殊价值。操伊芬在《试论影响我国21世纪家庭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一文第8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文献法,指出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有:经济方面,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态度,家庭结构,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总体相分离,社区体育发展的水平、社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对如何促进家庭体育开展提出基本途径。尤双从在《我国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文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影响家庭体育发展因素,并对家庭体育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1.2.2.4家庭体育对于学生影响研究石伟铮在《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效结合》中阐述了二者结合的意义主要在于:给学生创造连续进行体育学习、加强体育锻炼的条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并提出了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结合的时代必要性及具体的途径和办法。陈雁飞在《北京城区小学学生家庭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指出:家长的体育观念及素质、亲子关系和家庭结构制约家庭体育活动开展的内因,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小学生家庭体育的主要外因。周传志在《论家庭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文中认为:家长要同时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指出家庭体育有利于家庭成员加强沟通,从沟通中使家长较容易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家庭体育还可以促进独生子女的个体社会化,较快适应社会的能力。胡爱武在《家庭体育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阐述了家庭体育是全民健身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儿童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儿童终身体育兴趣最佳时期;对奠定儿童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具有重要作用。1.2.2.5家庭体育价值相关研究欧平等在《家庭休闲体育的和谐价值探析》一文中以和谐理念为主旨,以价值论为依据,探讨了家庭休闲体育在实现人的自我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操伊芬在《现代家庭体育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深入分析了现代家庭体育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人的发展价值。欧平在《体育休闲与现代家庭价值重构》文中就体育休闲对现代家庭价值的影响以及推进现代家庭价值重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要加强政府职能,优化和完善休闲体育的学校教育,注重休闲体育的家庭熏陶。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家庭体育硕士论文研究较少,在全面建设小康体育进程中、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以家庭结构为基础来研究家庭体育,特别是结合哲学、文第9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来探讨家庭体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现途径。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菏泽学院图书馆、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等,另外阅读了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休闲概论、体育环境导论等专著,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2.2.2访谈法。本文以访谈方式对菏泽学院社科系、体育系、菏泽市体育局、临沂大学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对家庭、家庭体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访谈,以获取相关的建议和策略。选取了20户家庭作为访谈对象,主要采用电话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以了解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2.2.3逻辑分析法。在综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分析和思考,用逻辑归纳法梳理出本研究的逻辑层次,细化研究框架,进而得出研究结论。3家庭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3.1家庭及家庭结构概述家庭的基本释义是指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家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组织中的基本群体,可以满足个人生存方面的诸多需要,所以,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有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对于如何理解家庭概念,学者们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不同的描述。有关社会学家也从家庭的社会属性角度描述家庭。如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和H·J·洛克在《家庭》(1953年)一书中指出;“家庭是指被血缘、婚姻或收养的关系而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2]。”近代学者对家庭含义的理解由于角度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则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角度来解释家庭。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3]。”第10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孙本文,中国社会学家;他认为:“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及子女等所结合的团体。家庭成立的条件有三方面:第一,亲属的结合;第二,两代人或者两代以上的亲属;第三,有比较永久固定的共同生活[4];”,从以上描述看,专家们对家庭的描述存在的差异性,但不可否认对家庭本质所取得的共识。家庭结构通常是指家庭内部构成及其运行机制,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关联。一般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一起,共同生产和消费,且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从以上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概念的界定不仅包括内涵的解释,同时也包括对外延的阐述。笔者的课题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家庭,主要从它的内涵角度来研究,即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首属群体。婚姻关系是一个家庭形成的最主要纽带,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是维系家庭的第一纽带;而血缘关系则是维持家庭存在的最稳定的纽带,是家庭的第二纽带,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等;家庭成员是以共同生活和有较密切人际与经济交往为条件构成的[5]。3.2.家庭体育概述3.2.1家庭体育概念我国终身体育研究者王则珊老师,在《家庭体育保健》一书中,指出家庭体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长辈在家庭中对家人进行的体育教育;2、家庭成员在家庭这一特殊的、基本的生活环境中的所从事的体育活动[6]。家庭体育应以家庭的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为前提,其中活动的动机、活动项目、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等,将不可避免地与家庭生活水平和家庭体育氛围有着一定关联。从这些方面来看,尝试这样界定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基本活动群体,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需要与兴趣而进行的体育活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满足体育兴趣、充实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强身健体、健美、健身为主要目的体育文化活动。3.2.2家庭体育特点分析家庭体育是以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家庭成员经常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使体育健身经常化、生活化。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民收入比改革开放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质量发生显著变化,闲暇时间日渐增多,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总起来看家庭体第11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育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基础群体,其规模较小,组成成员相对少,这种特点使得成员彼此有充足的时间接触和交往,为进行体育活动提供重要保证;二、以参加保健、健美,提高健康水平,休闲娱乐等为体育共同的一致目标。体育群体的活动方式有较大差异性,成为体育群体的原因根源于它以某种体育目标为共同的追求目标;三、家庭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者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四、家庭体育是改善家庭人际关系、促进亲情的一种有效活动形式,对促进家庭和谐、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五、从形式上看,家庭体育的消费能力不断发展,大量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器材用品进入经济富裕的家庭,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专门在家里设立了健身房,家庭体育从直观简单向更加文明科学、更加融入自然的方向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分析,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细胞,是学校体育运动的继续延续和发展,是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和大众体育的重要载体。近十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实施以及政府相关体育经济政策的实施,目前我国家庭体育特点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体育日常生活化、活动内容多样化,从竞技性运动向趣味项目活动演变,从力量性和速度性项目的田径项目到体现智力的多种活动,从早晚休闲散步到节假日的体育郊游,从室内健身操到户外的登山、垂钓等活动,有适合老年人的气功、太极拳,也有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游戏,还有适合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游泳、球类运动等等。第二、家庭体育的开展可以各家各户单独进行,也可以和亲朋好友共同活动,家庭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灵活,富有家庭特色。第三、从活动项目上看,在我国传统的家庭体育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国外体育项目成为我国的新型项目,如桌球、门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冲浪等,娱乐性内容大大增加。3.3家庭体育作用3.3.1促进个体娱乐、健身与健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奏日益紧张,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和情感压力都在增大,从而引起的各种心理疾病已成为社会的棘手问题,心理疾患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家庭体育这种基础组织可以使人们增加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从而享受自然界带来的无限乐趣,达到回归自然,走进自然的美好境界。如利用节假日进行登山、游泳等休闲体育活动。也可以通过现场、电视、网络等观看体育比赛,也可以起到调节情感、第12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放松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造成的紧张心情的功效,也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人们在身心愉悦中享受精神生活。我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要把每个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在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方面素质均下降,肺活量数值继续下降,颈椎病、腰椎病和肥胖人数明显增多,青少年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不断增多。为了消除或者减弱疾病隐患,人们需要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来增强机体活力,无论春夏秋冬,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因此对每个人的体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家庭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形式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人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基础教育,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能在身心方面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家庭体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用其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各种优点培养和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使人在“体”方面得到较好的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要求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提高体育活动的审美情趣,体育活动中不断渗入艺术因素,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日益增长的审美以及健美需要,人类不断创新出富有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诸如艺术体操、团体操、健美操、冲浪、滑水等,为体育活动增添了更加迷人的魅力。在家庭体育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徒手或通过借助简单易行的器械进行锻炼,达到健身健美效果,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自觉自由地进行体育活动,而随着家庭体育运动器械的不断更新,体育的健身健美功能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3.3.2促进家庭和谐建设家庭是人们生活的港湾,和谐、和睦、温馨的家庭对于促进家庭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也存在于人际交往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交往与关系,存在于物质方面,在精神上也特别需要,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个性的全面发展不可能脱离人的交往关系。中国在历史前进的征程上,社会的变革中经历着新旧体制的不断转化,家庭也在进行新旧形态的转化,各种家庭问题接踵而至,如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家庭的生育和赡养等被淡化了很大一部分,由于家庭观念的弱化,家庭的稳定和谐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而通过家庭体育活动使年龄不同的成员,通过对体育文化的共同认知,对体育人物和体育赛事的评价,融洽了不同代际个体之间的心灵差距,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缩短了两代之间的心理和感情距离,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体育文化。第13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家庭和谐包括多方面,具体有夫妻之间的和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愈来愈多的家庭认识到家庭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发展和完善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家庭生活质量,追求平等与和谐。通过进行体育的活动,成员之间在非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健身与消遣、通过沟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家庭的人文精神世界得到更多的促进和升华[7]。家庭成员在公共场合从事锻炼的各种活动中,也可以广交朋友,增进彼此友谊,这样既锻炼了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又有利于扩大家庭交往范围,对于老年人家庭来说,有益于消除老年人精神上孤独感、空虚感。通过家庭体育这种基础性群体活动,可培养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体贴、理解的内在力,也利于营造奋发向上、团结进取的良好家庭氛围,这对于家庭建设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3.3.3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价值和谐家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首要的任务是把家庭建设好。马克思提出这样的观点:“人可有贫富差距,不可有贵贱之分”。通过家庭体育这种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利于社会角色的得到转换、也有利于消解因社会等级的差异和歧视。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天然要素,无论是体育本身的价值,还是从它受到的关注程度来看,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家庭成员以对运动的兴趣爱好参与到体育中,体验着运动带来的乐趣,这种感情上的体验与所处社会阶层不存在直接关联。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以一种平等的社会身份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为了维持运动的进行,需要遵守比赛或者运动的基本规则。社会角色的转换[8]家庭体育从一定意义上说侧重于从体育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实现“更有尊严”的社会目标,人的本质才能够全面实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才能够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正是在这样一种意义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竭的动力源泉。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自身,因此,首先,个体要学会生存能力和自立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体人力资本的质量。每一个受教育者必须具备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条件,如: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的劳动能力;符合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良好生活态度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掌握两项体育基本健身项目,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体格等;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有良好与人合作第14页可以消除社会等级层面上的差异和歧视,对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进步具有隐形作用。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的群体意识与交往能力等。而家庭体育正好在这方面通过家庭体育活动的方式,可以不断提高每个家庭成员的生存能力和身体素质,从而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3.3.4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是最基本的人类实践活动,它对人以及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也是我们进行政治活动、科学活动、体育、教育等活动的物质基础。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之一的体育,其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生命在于运动,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体育,经济与体育二者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和间接关系,经济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体育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体育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对于提高生产力功效的职能上,马克思曾经说过,所谓发展生产力,首先首要的是发展人的劳动积极性和潜能。作为一个劳动者,其劳动能力大小,除了技术熟练程度外,另外与其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家庭体育的经常化可以起到健体、强身等功效,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出勤率,为企业、公司社会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产品,从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体育作为体育群体中重要基础部分,家庭体育所进行的体育活动在促进脑体结合方面,为人类的创造[9]进取、敢于冒险、善于合作等这些优良的品质,不仅会被市场或者社会所淘汰,而且还会阻碍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家庭体育通过其自身特点和功能,及时调整、扩充其内涵,培养年青一代的竞争观念、合作能力、吃苦精神、善于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品质,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运作。3.3.5文化教育价值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是社会的文化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完成对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对体育教育的功能认识的不足和偏颇都可以使得教育丧失一种有效的教化个体的方式和手段,这正是中国当前体育教育发展时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发展体育文化,可以有利于人类和谐发展,体育它是长辈和晚辈都乐于接受并能借此沟通的文化模式[10]。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教养,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体育对培养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动机和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显著的益处。体育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教育家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时,很多主张把体育放第15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人们多数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人们不具备开拓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在第一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既表现为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锻炼·工作·生活”理念,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不论年龄大小,辈分大小,只要有一定的体育技术,都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长辈具有一定过硬技术的,也可以对下一代传授和引导,不仅传授的体育运动技能,还可以帮他们树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甚至传授专业性体育技术,培养下一代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继承和延续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为他们的身心协调发展打好基础。3.3.6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方式是生活主体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复杂有机体,基本要素分为生活活动条件、主体和形式3部分。这种生活活动是指人们的行为,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可以取得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而采取的诸多行动,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活等,体育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早在1986年加拿大举行的“健身高峰会议”上,就提出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思想,积极生活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参与体育是一项人权,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依据其自身需求参与体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信息时代、电子科技时代,脑力劳动者增多,长时间的劳动造成了“肌肉饥饿”、“运动欠缺”等症,“肌肉饥饿”、“运动欠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无论个人还是政府部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对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越来越重视。如欧美各国流行的健身方式:“FUN”,其含义是,F表示“健身”之意、U是“统一和谐”、N表明“营养”。要求每个家庭成员每天要进行30分钟的体育健身锻炼,每周锻炼3~4次,如跑步、散步、跳绳、健美操等,项目的多样化从而提高锻炼和运动兴趣[11]。统一和谐即要求每个家庭能尊老爱幼,夫妻恩爱。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面对面体育实践活动,消除由于工作、学习带来疲劳和浮躁,达到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家庭体育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化解工作中压力和负担,同时使人能变得更加坚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因此家庭体育在未来的休闲社会发展中将成为多数家庭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从而促进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4影响家庭体育的因素分析4.1家庭体育观及家庭传统体育项目是关键因素第16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对体育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人们对生命的认识,静以养生的理念已经扎根人们的心灵深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制约家庭体育向着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发展。体育意识是体育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以满足自身需要为出发点,对体育社会现象进行评价。体育价值观主要是指消费者对体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价值的认识、评价或态度,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稳定的体育态度是促进家庭体育坚持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金崎良三在文中《家庭对日本高中生参与体育的影响》指出:“父母年轻时的体育经历愈丰富,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体育行为愈多,小时父母或兄弟姐妹共同参与体育行为愈多,高中生的体育参与行为也愈多”。[12]研究指出:父母的体育能力或运动技术水平高低是影响子女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女参与运动的持之以恒性与其父母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也有紧密联系,成正相关,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父母,其子女也会长期参与运动。父母是对青少年最有影响的人物,因此家长自身角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凸显其重要性,作为父母以与时俱进的运动休闲理念、体育行为熏陶和教育下一代,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有规律的生活,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并付诸于实践生活中,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家庭体育休闲提供思想基础。霍英东喜欢运动,对游泳、网球、高尔夫球更是情有独钟。从1951年准备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始,中国提出要重返国际奥委会,此后,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霍英东扮演的角色一直是热心的出力者。霍英东的长子霍震霆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体育迷。1974年,擅长英文的他开始陪着父亲为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而四处奔走,此后,便与中国的体育事业结缘,成为父亲的继承者。2001年,霍震霆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除了担任亚奥理事会副主席、东亚运动会总会会长,他还是香港奥委会主席和香港足球总会会长。他说,父亲说过一句话,爱国者才爱体育。在2010年11月的广州亚运会中,中国香港代表团派出了历史上最为庞大的代表团参赛,其中霍震霆长子霍启刚首次作为港队的副团长出征广州亚运会。团长刘掌珠说:“霍启刚和他爸爸一样对体育很有兴趣,所以他爸爸也想培养他在国际体育方面发展。我和郭志樑先生(港协暨奥委会副会长)已经做了很多年的代表团团长,也觉得应该有年轻人来接手,应该给他机会展示一下。”霍家第三代的接棒,正延续着这个家庭的体育传奇。由此我们看出正确或者良好的家庭体育观对于家庭体育的延续或者开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第17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家庭作为成员生活的基本单位,与社会的众多成员相关联着,家庭以其相对完整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教育和娱乐等方式,将生计之外的文化活动沉淀下来,因此,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价值观主要受到家庭体育生活的氛围的影响着。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传统体育缔造了灿烂文明的体育文化,闻名于世的中国武术,以家族姓氏命名的拳术诸多今天仍然让我们钦佩不已,不断演绎体育文化故事。如: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内部以父传子的形式,使得家族体育文化延续下来。少数民族中颇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如摔跤、划龙舟、赛马、射箭、荡秋千等,它们也主要受家庭的或者地方区域的潜移默化所影响,并在当地长辈的长期指导下,自身进行坚持不懈的练习,得以广大流传。另外民间流传的多种体育运动游戏,如踢毽子、风筝、荡秋千、舞龙舞狮等都具有一定的家族史。当然,这种继承性不是同遗传相隔离,遗传因素只是提供了有利的生物条件,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长期熏陶[10]。因此,家长所形成的传统体育技能、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不但对家庭世代成员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效应,而且对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4.2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及社区体育的组织是基础因素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类关于体育运动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类的体育价值、制度、道德、理想、情感等。体育文化对人的影响集中表现:其一是来自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第二是西方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传入中国,感染着中国,仅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人对其理解和感悟还有着一定的思想差距,文化的差异到认同还需要时间过程,从个体的认同感向群体、社会的接受更需要时间的沉淀,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导致多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中倡导的的竞技体育课堂观,并未使国人改变以传统体育手段进行终身体育锻炼[13]。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与实践的研究倾向于学校内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家庭体育教育、社区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和探讨。学校体育不应只限于学校,不能仅通过学校体育来左右孩子的体育发展,由于良好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形成,受家庭、学校和社区综合教育效果的影响,三者有机统一,相互联系。家庭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起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悄然兴起,具有继承性、延续性、亲情性等特征,家庭体育定期进行,形成一定的习惯,是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发展,孩子的体育技术对家庭父母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家庭、学校、社区中的体育信息也会彼此交流与沟通,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则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主要对象。社区体育主要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第18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它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生活质量等。因此提高开展社区体育实践质量和水平,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21世纪中,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民的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社区成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家庭体育活动在空间、规模、内容等各方面将有较大进步和改善,为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社区体育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以组织的形式进行的,如社区体育协会、太极拳协会、钓鱼协会、舞龙舞狮协会等,也可以力所能及地,根据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举办家庭体育运动会,为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14]。4.3转型时期,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攻坚时期,人们的心理受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双重严重影响,计划时期,多数没有意识或者没有条件关注孩子教育问题,市场经济时代,忙于投身于激烈的经济大潮,很大一部分没有精力、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如果说顾及的话多数还是在于钱的方面投资,近年来,教育投资成为了我国居民投资的一个热点,对于多数家长来说,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对于当前社会竞争的重要性,由于忙于经济、忙于事务,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其重要性,体育对个体的影响没有专业技能那样很快带来直接的效益。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精力、财力的智力投资方面更优先于体育。按时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许多父母还要求子女参加一些短期或长期辅导班,如书法、音乐、电脑等。诚然不可否认有些家长送子女去健身俱乐部参加锻炼,如健美操、舞蹈、跆拳道、球类运动项目等,但其直接目的是为子女以后的工作做长远打算。对于子女而言,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定型,其一举一动直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以上的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对家庭体育组织的形成及运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4.4家庭结构的变迁及体育环境是重要因素中国的家庭变革,是在全球性家庭巨变的背景下发生的,总体上来说,中国家庭的全面变化是建国后开始的,进入快速发展的高潮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后,以往数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在解体,核心小家庭占家庭总数的70%左右。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构成的种类以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庭的规模第19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大小、结构类型等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依据家庭婚姻和血缘关系等综合指标可把家庭结构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15]。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生产功能从家庭中剥离开来,而随着其他社会和经济变化的发生,大部分剩余的功能也被剥夺,由于没有什么留给家庭去完成,它逐渐成为一个脆弱的组织和基本群体。更为严重的是:家庭功能的外移并没有被其他社会机制完全承接,或者说不能很好地承接时,必然引起文化和社会的失调发展,父母双亲离家外出打工,幼小的儿童失去母爱的天伦之乐,成为留守儿童,一些老人成为无依无靠,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欠缺的条件下,还要照顾自己孙女或者外孙女读书等,这样的现实情况,在中国这样的大家庭中存在很多,他们的家庭体育活动之路又在何方?家庭结构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家庭观念变化的外在表现,家庭观念是指人们对家庭,包括婚姻的意义、家庭的功能、子女价值、家庭成员关系等诸方面的认知与理解。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家庭观念也会不断更新。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变迁,这必然会在人们的家庭观念上反映出来。当代家庭结构变化的趋势表现为联合家庭在不断减少,核心家庭增多的幅度较快。家庭结构日益呈简单化,“四世同堂”的家族在我国基本不多,一代和两代家庭已成为家庭的主体部分。而联合家庭由于成员数量多,锻炼的氛围和积极性能得到保证,致使在开展家庭体育锻炼方面凸显一定的优点;而核心家庭由于家庭关系的简单化、人数少等缺点,特别是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或经济条件限制,家庭成员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方面受到局限;在核心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原因认为学校体育能够取代家庭体育的功能,这种行为的存在是家庭体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15]。体育环境是体育过程一部分,但不是直接的构成要素,但是它对体育活动的进行和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的体育人工环境、体育的自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体育的人工环境,指通过人的劳动,打上人的烙印,通过技术和劳动,最终形成的运动场馆设施以及体育绿化等,为满足社会的体育运动需求而通过有意识设计并创造出来的。体育的自然环境是发展、形成体育运动的最基本物质环境,它对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更受很大的影响和制约。4.5经济条件和余暇时间因素在整个社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主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在,其发展水平不仅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20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而且对于体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制约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国民总产值、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前提指标。前者对竞技体育起较大的作用,后者则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影响表现较为直接。体育生活,特别是体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家庭、个人或者社会群体的经济实力,对于体育的投入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在基本生活满足以后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要,是一种经济行为,当前来看,在我国,特别是农村,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不足以更好地涉足体育消费。不过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中国体育健身家庭体育消费也从过去的主要依靠服装消费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这种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不单纯是因为家庭收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也是由家庭消费理念改变所引起的。农业劳动时代,人们很难划分劳动时间与余暇时间,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的时候一天必须工作十多个小时,农闲的季节可以整天休息,到了工业时代,劳动者的余暇时间开始从工作时间中剥离开来,到了信息时代,余暇时间与工作时间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明朗。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工业化的机械生产方式替代手工劳作为主的生产模式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这些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给社会生产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不断积累,人民的闲暇时间也更多,而同时,我国的5天工作制的实施、春节、“十一”长假日使得一年之中有114天是法定的休息日,空余时间有很大一部分在家庭中度过的,为家庭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为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有关调查表明: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已超过工作时间,成为仅次于满足生理需要时间的生活活动,居民平均每天用于体育锻炼和室外散步的时间为20.40min,占一天全部休闲时间的6.05%[16]。由于我国有着深厚的“家”文化,使家庭的感情功能在现代社会更加突显,亲子关系更加受到重视,家庭成员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而家庭体育活动正是应这种需要而发生发展的,家庭体育开展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长久的持续性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居民收入水平。4.6场地设施的质量和数量及体育信息的宣传场地设施是体育得以开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社区或者居民区的体育锻炼设施、公用体育场馆、体育文化广场和学校体育场地都是家庭体育活动的场所,据卢元镇等人提到: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与家庭的距离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路程,而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质量和数量情况不容乐观,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表明:现有体育场地中,学校场地设施占全国总数的67.7%;社区的占有10.2%;居住小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第21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仅占4.86%;老年活动场所的占1.64%;公园中的体育场地设施只占0.7%;在广场的占有0.61%。严重缺乏公共文体活动设施,极大地制约了家庭体育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了家庭体育的发展[17]。人均室内外文体活动设施面积远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居民正常的、有组织的文体活动长期不能得到满足,也是引发社会各种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造成当前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体育信息是指反映体育事业这个特定事物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包括国家体育政策、体育服务信息、锻炼方法指导等。这些信息的宣传通常要贯彻现实性和关联性原则,给受众以科学、现实的思想和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和图片展览等,否则难以达到宣传目的。同时,所选择的体育思想、理论和体育事实材料,须和受众的利益、体育经验及接受能力相关。其宣传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同时要求鲜明性和多样性。鲜明性表现在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观点,多样性则可通过各种新鲜形式重复思想观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与记忆。体育信息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宣传过程中,贯串着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方法问题。它的战略制定,尤为重要的有心理动态说服和社会文化说服两种方式。心理动态说服是经过体育信息的宣传改变人的心理,导致其体育行为的发生和改变,由间接参与体育变为直接参与体育;社会文化说服是通过体育信息宣传影响社会文化的价值观,进而建立新的价值观,达到改变社会和个人体育行为的目的。关于家庭体育的信息宣传也需要我们遵循以上理论的方法,以便对家庭体育的发展以及价值的发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5实现家庭体育的途径研究5.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家庭体育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体育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必须有一定基础作为发展后盾,那就是经济,它时刻不能离不开经济这一无形的助手,因此我们是体育的发展赖于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是后盾,它的发展速度快慢、规模大小和质量好坏,受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制约。世纪之初我国很多地方实现了或者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层次,人们在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成果之余,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各种媒体对体育的宣传,人们增加了对体育的认识,为了身心健康,为了生命的绿色,为了个性的张扬。在这种新的体育文化氛围下,人们希望并乐于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体育运动,也就是在这样的体育意识形态下我国体育之家以及家庭体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7]。但是,由第22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于历史原因,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也不可否认我们底子薄、人口众多的这一现实基本国情,这些是影响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解决家庭体育事业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本仍然归于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为家庭体育的开展和持续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撑。5.2加强家庭体育健身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的建设在世界性的体育健身热潮中,可供人们选择的活动方式呈现多样化,如“健身操俱乐部”、“棋牌”“垂钓俱乐部”、“太极拳俱乐部”“舞龙舞狮”,比利时推行每家一千米计划,即每个家庭成员都参加跑步,每周总长不少于5000米等等。在这种组织活动中,人们可以在选择自己的健身方式中享受到快乐,还可以得到专门的指导,使科学锻炼水平和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中国地大物博,也可根据地理特点、区域优势,不同气候、不同民族和文化传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庭滑雪运动”,“家庭马拉松”、“家庭游泳运动”、“家庭登山活动”、“家庭休闲周”和“家庭友谊赛”。社区、个体或者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房前屋后、楼前楼后的空地配置一些体育设施如单双杠、篮球架、秋千等等,这样便于家人及居民灵活安排时间又能兼顾家务,使家庭体育能经常连续的进行。体育公园或者广场进行旱冰等活动,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也可自己购置一些家庭综合健身器材,这样家庭成员可利用生活空闲进行健身运动;另外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加入各种体育健身俱乐部。我国随着休闲体育不断深入全面的发展,各种体育俱乐部将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俱乐部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以及经营设施能根据年龄段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从学龄前的儿童到八十岁高龄的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在俱乐部进行体育活动,不仅从专业体育指导员那里获得体育知识,而且还能为家庭成员提供宽敞的交流空间,使家长和孩子有许多共同的体育话题,也能体验到运动场面热闹的乐趣;由于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一般简单的体育活动,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增加情趣和开阔眼界,比如在一些旅游胜地建立各种体育活动:蹦极、赛车、攀岩、水上跳伞、雪山上滑雪、水上摩托等等,在度假区打门球、钓鱼、骑自行车等,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无限趣味,不过整体上看,南方和北方不同、少数民族与汉族不同,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有差异性。从这些来看,我国的家庭体育有着广阔的体育发展前景。5.3“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发展第23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都是群众体育的组成部分,根本目的和宗旨在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体现人的生存健康、实现人性价值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阐述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逻辑关系,学校体育必须和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相接轨。家庭体育进行活动是现代社会的文明、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较高、精神风貌良好的标志之一。家庭体育的多种活动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人的自身等方面凸显出内在的价值功效[19]。通过家庭体育可以发挥家庭教育的效应,为学校体育的教学、锻炼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增强参与社区体育的积极性,家庭体育不仅具有健身、健美、健心功能,还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形成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家庭的和谐稳定也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突出表现为家长对孩子体育良好锻炼行为的引导、熏陶,同时对于培养孩子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理念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三者相结合,可促进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质量。学校是社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学校体育特有的功能和目标,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急需人才,为社区提供科学健身锻炼的指导员和对社区体育活动进行组织,由于辖区学校的体育教师多数是经过体育专业学习和培训的体育专业人才,因此,可利用学校体育专业教师这一有利条件可为社会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优秀的体育骨干也可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大中专学校中的体育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也是社区体育巨大的人才库。都有可能成为社区体育所急需用的人才,利用寒暑假或者周末,步入社区,走进自然村为社区、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或者进行体育健身讲座等;学校体育可以增强社区体育活动的活力,辖区学校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给社区体育活动注入新的生命力,促使社区体育朝着“轻松、愉快、活泼”的方向发展,从而活跃社区体育的开展,还会带动家长关注并有可能参与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的形成;学校体育的教育、家庭体育教育、社区体育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体育效益最大化[1]。5.4民生体育建设中,加强家庭体育群体的发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24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明确树立了“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子系统,不仅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更是民生之本之一。从古代的民生初步思想产生到孙中山提出的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民生思想,演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可以说民生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民生体育是小康体育建设的基础,是人民大众对于自身体育权益的一种内心渴望和诉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必须建设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小康体育社会,小康体育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背景的体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育,是时代需求的体育,其发展必将促进民生体育的进步,在民生体育建设中,体育之家以及家庭体育活动是基础和源泉,是国民体育的细胞。如“三代五人拔河赛”、“独生子女家庭三人钻袋接力”等项目,都可以体现尊老爱幼、互敬互爱、邻里和睦的气氛,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此外,全家一起外出散步、旅游、登山、观赏电视体育表演和比赛,也可使人们在家庭体育比赛和游戏的欢快氛围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5.5进一步加大对体育政策的宣传,加强地方执行体育政策的检查和评估如何让体育真正走进家庭,还要做许多宣传、引导乃至大力投入等基础性的工作。而在各种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中,进一步普及全民健身意识、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无疑应首先提上体育议事日程。而如何进一步丰富家庭体育的内容,着力加强家庭体育的文化内涵和娱乐功能,以增强家庭体育的吸引力也极为重要。除了传统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慢跑等锻炼方式外,还可多进行一些趣味性强的家庭体育竞赛及家庭文娱活动。此外,诸多生产、销售体育运动器械的企业和公司,也应以最好的质量、最优惠的价格、最完善的服务为家庭体育走进家庭作贡献,使家庭体育向健康、科学、多元的方向发展。说到底,推进家庭体育进家庭还应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行。政策是理论,实施是关键,如何检查对政策的实施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连续几年下发的一系列体育法律法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体育的执政理念,下发的体育文件到下一级体育部门,在各级部门中,由于领导的理念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的区域特点等等因素,造成很多地方执行体育的政策力度不够,这里尤为强调领导的体育理念,对一个地方的体育发展尤为重要,考核政府的业绩应放在综合评估的首要位置,因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跟人的素质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人的素质除了遗传因素外,后天的锻炼更为重要,也明显的表明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有把对体育政策的落实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以保证大众体育政策的贯彻执行。5.6推动场地设施建设进度和力度,创设良好体育物质环境第25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我国1995年《体育法》的颁布对保护和推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同年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决心解决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保护,国家并采取了体育彩票的收入兴修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措施,这些都有利于体育场馆的管理,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因此,严格执行和实施我国体育法,以保障我国体育场地设施问题的改善。具体措施如下:1、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体育设施建设进程。体育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城市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和公共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应以更快速度、更高标准全面展开。按照《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将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建设规划。要尽快建成集训练、竞赛、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体育场所,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需要。2、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要高度重视体育设施建设,确保体育设施建设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严禁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3、整合体育资源,加快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健身和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向群众开放,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多功能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为群众健身服务,实现资源共享。4、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财力保障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前提。近年来,各级财政与体育彩票公益金共同投入,加大健身路径送下乡投入力度。除继续确保健身路径送下乡资金投入外,还要建立村级健身苑和篮球场建设、小康体育村建设的投入机制,落实体育器械维护维修经费,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对于大型体育场馆和区域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及专项体育场所建设与修缮,要以项目为龙头,做到财政资金投入足额到位,从而为全县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逐步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为全民健身及家庭体育提供优良的健身环境和条件。5.7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推进家庭体育工作在中国体育发展前进的道路上,要顺应社会的改革变化,牢固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观,具体道路是要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充分调动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第26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调动家庭进行体育活动的持久性。必须坚持政府与社会兴办体育相结合的指导方针,政府重点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以社会兴办为主,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体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鼓励社会承办家庭体育活动,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体育氛围,形成多数家庭参与体育的良好体育风气。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作用,提高人民的家庭生活质量,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但是由于疾病致贫、因亚健康而引起的工作、学习、家庭问题频频发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体育具有健康促进的作用,对提高人民的家庭生活质量,对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对于维系社会活动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始终坚持体育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开展全民家庭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把家庭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核心来开展,发挥体育“陶冶情操”作用,促进家庭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同时加大体育下乡进村的力度,把农民体育建设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更好地推进亿万农民健身工程的具体实施,力争在家庭体育工作方面做出新的成就。6结论6.1家庭体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个体方面表现为娱乐、健身与健美,改变生活方式以及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方面主要是和谐方面,社会方面集中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和谐等。6.2通过分析影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不仅体现在主观因素,而且也体现在客观因素方面,并且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新的影响因素。6.3实现家庭体育发展的途径由于区域特点以及社会、科技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将存在不同的发展途径和措施。6.4中国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家庭在改革中变迁,在变迁中进步,其良性变迁将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面对我国家庭变迁程度的复杂化,体育行政部门应重新对经济、文化、区域等差异的家庭的审视,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积极引导家庭成员开展体育活动。6.5中国竞技体育在与我国经济、政治改革接轨中,短短几十年发生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我们深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新的突破,把体育真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家庭体育在家庭不断走向文明与富裕的进程中发挥卓越功效。第27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吴玲,杨建国.“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50-52.[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4]孙本文.社会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41页.[5]操伊芬.现代家庭体育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6.[6]王则珊.家庭保健实用手册.海潮出版社.1990,3.[7]欧平.体育休闲与现代家庭价值重构[J].长沙大学学报,2009(4):59-60.[8]吕建海,蔡宏生,李宁,张祝斌.论休闲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体育与科学.2006(3):42-44.[9]卢开智.现代家庭体育教育的价值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38-140.[10]陈济川.家庭体育——实现全面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51-53.[11]闫丽慧.浅议国内外家庭体育健身的兴起与新理念[J].山东体育科技.2003,(9):80-82.[12]金崎良三,刘德佩译.家庭对日本高中生参与体育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1994(13):75-81[13]昌羽绂,杨磊.对我国家庭体育发展趋势的社会学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50-52.[14]杨丹丹.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学校-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6.[15]盛治进.我国城市家庭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社会学分析[J].军事体育学院学报.2005(4):27-29.[16]王雅林.城市休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1.[17]李小进.制约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2):10-12.[18]赵海燕,江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家庭体育的作用和发展趋势[J].贵州体育科技.2005(4):5-7.[19]关青,葛振斌.论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64.[20]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C].北京:2011,4.[21]欧平等.家庭休闲体育的和谐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26-29.[22]李荷皎,周学荣,沈克印.新中国民生体育发展论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4):308-309.[23]陈宇,全面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148[24]周传志.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与发展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62-163.[25]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6):5-6.[26]蔡传明等.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9(2):10-12.[27]张发强.2005年全国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的讲话[C].深圳:全国老年人体育工作第28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会议.2005.3.[28]高瞻,焦友吉.对我国发展家庭体育的意义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50-52.[29]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158-160.[30]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工作会议的讲话[C].全国体育局长工作会议.北京:2004.2.[3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07.[32]宋杰,孙庆祝.城市变迁后的家庭体育[J].体育学刊.2005,12(4):131-133.[33]卢元镇.社会体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8.[34]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4-165.[35]尤双从.我国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55-57.[36]曲天敏,高银花.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家庭体育[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报.2009,(6):117-119.[37]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1版.[38]曹士云,白莉,哈璇等.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效益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6):14-16.[39]王世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家庭体育的作用和发展趋势[J].贵州体育科技.2005,(4):5-7.[40]卢元镇,臧超美等.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第1版.[4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2]吕树庭,裴立新.关于小城镇作为中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8-11.[43]彭希哲.中国农村现阶段社区保障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55.[44]陈小林,王正伦,周瑜.民生体育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5-8.[45]田雨普.小康体育的观察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6(6):731-735.[46]王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体育定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8):36-37.[47]李荷皎,周学荣,沈克印.民生视域中开展村落春节运动会的价值与实践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81-84.[48]张晓春.树立科学体育发展观必须重申几个理性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6):9-11.[49]汪全先,梁干强,沈克印.民生体育建设的宏观思考[J].体育学刊.2010,17(12):15-18.第29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本研究是在导师李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最后定稿,李教授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她繁忙的行政、学术和教学工作中,抽出分秒在学术上给我指点,悉心指导。她学识渊博、为人谦和,朴实无华,这些品质和风范深刻影响着我,让我懂得了怎么做人和做事!这是我一生中非常值得珍贵的财富。在此,向我的恩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读研期间,有幸得到了王正伦教授、史国生教授、王爱丰教授、王惠生教授、唐永干教授、田标副教授、孙国友老师、杨丽丽老师等指导和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最后,衷心感谢丈夫张晓春、女儿张京奇以及父母多年来对我学业的关心与支持!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可敬可爱的老师、亲密无间的同学,学校的一草一木,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事情,我将永远铭记在内心深处!第30页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专家访谈提纲老师您好!我是南京体育学院09级研究生,目前正在进行硕士论文《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现途径研究》的撰写,有关这一研究课题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建议。本研究的问题:1、家庭、家庭结构、家庭体育的界定。2、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对家庭体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好的建议和策略?非常感谢您的帮助!第31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