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98809
大小:597.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4
《神经调节的相关实验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调节的相关实验题1、用一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浸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②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①②③三点分别给予适宜的刺激,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刺激①处,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②处,电流计不发生偏转C.刺激③处,肌肉可以收缩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腓肠肌①②D.刺激③处,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
2、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3、(06天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
3、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如果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5、(08年全国卷I)回答下列Ⅰ、Ⅱ小题:Ⅱ.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
4、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5、。6、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1、2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_____(填字母)。(2)若刺激图中1处,图中伸肌________屈肌________。(收缩/舒张)。(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不是阻断突触处的传导。①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②实验材料:略。6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二步:。④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实验结
6、论。7、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位表上。静息时,电位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见右图甲)。若在右图甲所示神经的c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当图甲c处的动作电位传播到b处时,b处膜内外的电位是________;电位表的指针将向________(方向)偏转。2)研究表明,图乙中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下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3)图丙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
7、维在不同Na+浓度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①枪乌贼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②根据图中给出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有:a.在不同Na+浓度的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相同的刺激后膜电位变化的幅度和时间________;b.在不同Na+浓度的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验证上述结论,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4浙江卷)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