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形边沟设计

锯齿形边沟设计

ID:20466734

大小:962.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3

锯齿形边沟设计_第1页
锯齿形边沟设计_第2页
锯齿形边沟设计_第3页
锯齿形边沟设计_第4页
锯齿形边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锯齿形边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节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但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二)关于最短坡长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一、纵断面设计要点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坡差小时:应尽

2、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有条件时:宜采用表4-20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四)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

3、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JD5R=Ls=JD6R=Ls=JD5R=Ls=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2.标注高程控制点: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

4、”等。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JD5R=Ls=JD6R=Ls=JD5R=Ls=2.标注高程控制点: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JD5R=Ls=JD6R=Ls=JD5R=Ls=3.试坡:根据地形

5、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JD5R=Ls=JD6R=Ls=JD5R=Ls=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JD5R=Ls=JD6R=Ls=JD5R=Ls=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

6、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JD5R=Ls=JD6R=Ls=JD5R=Ls=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R=T=E=R=T=E=R=T=E=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8.设

7、计高程计算: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逐桩计算设计高程。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但特殊大桥为保证纵向排水,可在桥上设置凸竖曲线。(二)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陀峰式”纵坡。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下宜设竖曲

8、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