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

ID:20143976

大小:1.0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10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_第1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_第2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_第3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_第4页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传染病学课件人畜共患)12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动物传染病学总论蔡旭旺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4电话:18602753964QQ:2532609832E-mail:caixuwang@mail.hzau.edu.cn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和流行过程传染的概念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一、传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或感染。构成感染需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动物机体及它们所处的

2、环境。新理念:“生态的和进化的动态的过程”——疾病是病原、宿主、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是随时空不断进化的。传染病的共同特性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二、感染的类型按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内源性感染: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根据感染病原

3、体的种类及先后分类单纯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前一种感染称原发感染,后一种称继发感染。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类显性感染:在感染后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隐性感染:在感染后呈隐蔽经过无任何临诊症状,也称为亚临诊型感染。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一

4、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出现即行恢复。按感染部位分类局部感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全身性感染: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弱时,病原微生物冲破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按症状是否典型分类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临诊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按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类良性感染:指不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床类型,如良性的口蹄疫,牛群死亡率不超过

5、2%。恶性感染:指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临床类型。按照感染后病程的长短分类最急性型:病程短促,数小时或一天内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见于流行初期。急性型:病程短,一般为几天至2~3周,往往有典型症状出现。亚急性型:病程稍长,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那么显著。慢性型:病程较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床症状不明显甚至不表现出来。按感染状态分类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因而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并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出

6、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慢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传染病的分类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为三类疫病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按照法律规定此类疫病一旦暴发,应采取以疫区封锁、扑杀和销毁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二类疫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其危害性、暴发强度、传播能力以及控制与扑灭的难度比一类疫病小。法

7、律规定发现二类疫病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扑灭措施,不排除采取与一类疫病相似的强制性措施。三类疫病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多呈慢性发展状态。法律规定应采取检疫净化的方法,并通过预防、改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等措施控制。三、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大多数传染病都有该种病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从发生、发展至恢复或死亡,可分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不同传染病其

8、潜伏期长短往往也不相同,即或是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也有很大变化。由于动物种属、品种或个体易感性差异和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和侵入途径、部位等差异所造成。潜伏期的实践意义确定检疫期限。推算感染日期。分析流行过程长短。判断不同病例是否共同传播媒介而引起。是发生传染病的动物群在紧急预防后观察期限的依据。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前驱期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特征性症状刚一出现为止,通常只有数小时至一两天。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可察觉出一般的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