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76597
大小:18.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9
《学术研究报告怎么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研究报告怎么写 范文: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定义 1.项目名称 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 2.项目领域 本项目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承担本项目建设的主要有中国哲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近代史、外国哲学、世界史、现代汉语等二级学科;参与本项目建设的还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伦理学、科学哲学等二级学科。旨在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面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变化,在对“中国的现代性”这一新的学科对象作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使得文史哲这类传统的人文学术获得新的学科生长点。 二、项目背景
2、 1.项目意义 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晚期以来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国日益向世界开放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实现,随着全球化浪潮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要求的张力不断加强,“中国的现代性”开始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吸引了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的学者的注意,由于它十分复杂、领域宽广,特别需要集中多学科的力量,对它做整体、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性及其理论已经极大地并继续在影响着中国的人文学术发展,因此“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就有了双重的意义。 “中国的现代性”一方面是“现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性有极大的相似性;是整个现
3、代性研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是“中国的”,所以同时又有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特点。研究“中国的现代性”不 仅要对中国现代性的理论和实践做广泛、深入的梳理和反省,揭示其规律和本质特征;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文学科如传统的文史哲如何建设和发展。以“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为重点建设项目,意味着从现代性这一新的视角来反思传统的文史哲诸学科,寻找学科发展的生长点,进而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本项目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为主要依托,是“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世界现代史和中
4、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深化。“九五”“211工程”建设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文史哲诸学科的学者合作从事了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文化”的研究,注重的是现代性视野下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过程,而本项目则注重作为现代化结果的“中国的现代性”及其未来发展,并且以此反思作为现代学术的文史哲各学科的历史、现状和走向。 本项目包含三方面内容: (一)、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哲学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20世纪中国哲学所应对的社会问题经历了从“中国向何处去?”到“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转变,相应地包含了对现代性的追求和现代性批判两
5、个环节。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与变革、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移植,以及中国哲学家的新创造,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为现代学术之一种形态的中国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正如在西方,给整个现代性研究提供最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是多种流派的哲学;对“中国的现代性”在整体上作出理论反思的,也是一种哲学研究工作。它不仅包括厘清中国现代观念的谱系、对中外现代性理论的比较,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中国现代性”的民族的和文化的特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规范性的思路。事实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现代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必将
6、成为中外哲学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此新的语境中如何发展当代中国各个门类的哲学学科,也是本子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性反思。 从1900年发端的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中国现代社会转变以及现代文化的产物,也同时是影响这社会转变和文化构成的重要力量。因此,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就不仅是一种“文学”的研究,同时也是对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因此,最近10年来,整个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始进入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而中国研究界正在对这转变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集中各相关学科的力量,以一批深入的研究
7、来集中显示研究范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借以推动整个国内的研究的发展,同时形成与国外的同类研究的新一轮互动,是该子项目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三)、中国现代性的社会展开 从世界史的层面探讨全球背景下现代性的历史生成与不同类型,以阐明现代性多元生成的社会根基,并为中国现代性研究提供参照系统;从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经验层面检视中国现代性的社会展开。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往复互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性的本土底蕴与中国特色。前两者的综合,是对继续进行着的中国现代
8、化和人类面临的历史选择提出我们的见解。该子项目研究的内容和方式,还有更多的学科建设价值:带动历史学科的体系、结构、方法的新以轮变革,并从历史检讨和未来展望结合的角度回应时代对历史学的需求。 2.国际国内现有水平 尽管多重现代性正在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国内外学术界至今尚未出现有关“中国的现代性”的成规模的研究,更不用说从现代性的角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