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

ID:20028726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_第1页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_第2页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工程设计罗武德(贵州职业技术学院55002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日益复杂。道路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切实地把好排水管网工程设计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工程设计一些方面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提高现代城市的建设水平有所帮助。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工程设计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其实用功能的完善性,涉及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本文概述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同时,对市政道路排水体制的选择、排水管网工程管材的选择、管径

2、排水量的确定和设计施工关键点进行了相关的探究,以切实地做好市政道路管网工程的设计工作,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一、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工程设计概述市政道路排水管网主要用于排除雨水和污水,以确保城市免受雨水和污水的侵害,从而营造出舒适、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对于市政道路排水管网的设计,首先要进行前期规划,对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新城区采用分流制;其次是排水管线的定位,通常将排水管线定位于城市建设其他管线的里侧,同时尽量将排水管网敷设在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如此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并方便日后的维护检修。另外排水管网埋设的深与浅,也将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

3、影响,因此排水管网工程设计人员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在保证排水系统有效的前提下,减少埋设深度,灵活、有效的处理排水管线与其他管线的交叉问题,以确保城市排水管网工程的质量。二、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工程设计要点1、排水体制的选择(1)可从城市规划方面看、从环境保护方面看、从投资方面看、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等方面考虑选择。(2)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①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宜采用分流制

4、和不完全分流制;②老城镇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③在干旱少雨地区;或街道较窄地下设施较多而修建污水和雨水两条管线有困难的地区,也可考虑采用合流制。2、排水管网管材的选择 市政道路排水管网管材的选择范围较广,设计时应结合各种管材的特性做到管材选用经济、合理。排水管材一般承压需求较大时才选用金属管材,目前常见的材质是钢筋混凝土管和混凝土管,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普及,HDPE高密度缠绕管、双臂波纹管等管材也在排水工程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设计师应综合考虑施工的需要和成本,尽可能将性能可靠的新材料运用在建设中。3、排水量的确定现就分流制体制的排水量确定进行分析。(1

5、)污水设计总流量Q(L/s)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Q=Q1+Q2+Q3+Q渗  其中: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①Q1为居住区生活

6、污水设计流量(L/s)。按下式计算  Q1=n×N×Kz/(24×3600)  n——污水定额(L/(人*d)),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N——设计人口数  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或按实际数据采用。 ②Q2为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L/s)。应与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  ③Q3为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L/s)。工业废水量级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④Q渗指地下水渗入量,一般以单位

7、管道延长米或单位服务面积公顷计算。(2)雨水设计流量Q(L/s)按下式计算:  Q=F×q×ψ  其中:①F为汇水面积(ha)  其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②ψ为径流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③q为设计暴雨强度(L/(s*ha))。按下列公式计算:  q=167A1(1+ClgP)/(t+b)n式中t——降雨历时(min)。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min;m为折减

8、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4、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