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寿县席草施肥存在的问题与高产施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寿县席草施肥存在的问题与高产施肥技术摘要分析了寿县席草生产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县席草生产仍具较大增产潜力的现实,提出了寿县席草高产栽培平衡施肥和配套技术模式,并提出大面积生产施肥建议,以科学指导席草大田生产。 关键词席草;平衡施肥;配套技术;安徽寿县 寿县地处江淮之间沿淮淠一带,全年平均无霜期213d,年平均气温14.8~14.9℃,降水量906.7mm,日照时数2296.4h,太阳总辐射量124.7kW/cm2。该县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充足,土壤类型较多,以水稻土为主,土壤肥力水平中等,质地偏黏,气候和自
2、然条件适宜席草的生长发育。寿县席草种植主要分布在该县中西部地区,其中以板桥镇、迎河镇、安丰塘镇等为主,年种植面积4000hm2左右,席草作为该县经济作物中的优势作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寿县席草品种的更新换代跟不上,优质高产的蔺草品种推广速度慢,仅占种植面积的5%左右;仍采用老桩育苗分株移栽法,应大力推广旱、水两段育苗移栽技术,提高育苗水平和移栽质量;部分低产田块种植整地质量较差,除草不尽,开沟排水不畅,造成草害、渍害严重。杂草与席草争水、争肥、争光现象严重,达不到28万丛/hm2或超过33万丛/hm2的田块占有一定的比例,不符
3、合中高产田栽培指标。现就寿县席草施肥问题作一探讨,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1寿县席草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是有机肥投入总量不足。在席草大田生产中,很少施用有机肥,数量和质量不能完全保证,席草前茬秸秆还田率低,有机肥施用发展不起来。二是生产中很少施用有机肥,数量和质量不能完全保证,席草前茬秸杆还田率低,有机肥施用发展不起来。三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在实际生产中,氮、磷、钾投入不平衡,氮肥用量基本能满足中等以上产量水平的要求,磷、钾肥用量不足,甚至根本不施钾肥。四是化肥施用技术不科学。基肥不足,苗肥不够,促蘖、伸长肥时间
4、上把握不住,后期施肥技术需进一步提高完善。 2席草高产配方施肥及配套技术 2.1席草高产平衡施肥技术 寿县席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目标要求是前期早发匀发,安全越冬;中期健壮,多分蘖;后期嫩绿,不早衰。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平衡施肥技术成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寿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7500kg/hm2的产量结构为收割时6750万丛/hm2,300~320茎/丛。在全面推广适时早栽、适度搁田、适时早割、科学灌水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同时,强调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一是氮、磷、钾平衡施用。推荐施肥量:纯氮600~675kg/hm2,五氧化二磷30
5、0~345kg/hm2,氧化钾450kg/hm2左右,氮∶磷∶钾为1.00∶0.45∶0.70。肥料运筹方法为:适施基肥,增施蜡肥,巧施春肥,重施促蘖伸长肥,不忘后期保色肥,肥料基追比为3∶7,基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以促进活棵分蘖,增加发根量。每次追肥的用量还应根据席草的长势长相和生长需肥规律合理调控。二是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平衡。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推广使用微肥,如磷酸二氢钾、天然芸苔素等,以提供植物充足平衡的营养液,促进根系及地上茎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三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平衡。在施足化肥
6、的基础上,重视有机肥的使用,一般施有机肥不低于15t/hm2。2.2席草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推广种植优质高产蔺草品种,如冈山3号、广岛6号等品种[1],加快席草品种的更新换代,逐年推广蔺草的种植面积,缩小本草种植面积。二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2]。试验示范表明在现行的耕作栽培制度下,就目前的品种而言,优质高产席草的合理结构:产量7500kg/hm2(有效草茎1.1m以上),应掌握插种28.5~32.0万丛/hm2,落田苗280~320万母茎/hm2,大于3cm—4—新芽150万芽/hm2左右。三是加强水浆管理。水浆管
7、理的指导思想:浅水插秧,薄水活棵,晒田越冬,灌水软土,湿润促蘖,间歇灌溉,足水伸长,活水到老,切忌深水长灌。长期灌水,会导致席草田土壤还原性增强,有机质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甲酸、丙酸等还原性有毒物质,抑制席草根的呼吸作用,从而妨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造成根系变黑、早衰,严重影响草茎的产量和质量。四是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席草本田生育期长,施肥量大,群体茂密,加之中后期高温高湿,十分适宜病、虫、草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威胁席草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注意席草纹枯病和席草螟、稻蝗的防治工作,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施药2~
8、3次;草害防除推广化学除草,防除药剂和时间由杂草种类和生长期决定。 3席草大面积生产施肥建议 鉴于寿县席草生产中低产田块占有一定比例,管理比较粗放,席草生产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建议在落实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