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56397
大小:4.48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8-10-08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社区防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冯怡88853265fyfengyi@163.com课时目标1.掌握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2.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主要目的是向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家庭里提供整体的护理,帮助患者减轻从医院返回到家庭后的困难,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恢复社会适应力,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护理模式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整体护理转变,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家庭护理是以家庭系统为单位,把家庭看成一个整体,并在特殊环境其中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的过程。
2、其具体做法是借助家庭内沟通与互动方式的改变,以护理人员为主体,直接实施和指导、协助患者的家庭成员实施对患者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对其生存空间能更好地适应。护理评估包括患者自身和家庭系统两个方面的评估1.患者的评估(1)患病前在家庭中的情况:包括情感方面、人格和行为方面、家庭角色、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在家庭结构中的位置等方面,以及患病后这些方面有何变化。(2)总体状况:有哪些急性或慢性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史、意识状况、用药情况、营养情况、排泄情况、卫生状况、睡眠动方式、日常生活活动以及生命体征情况。(3)精神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如社会性退缩、懒散、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等要重点
3、关注。(4)生活技能:心理、社会功能等。如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能力等。(5)文化背景、职业角色、工作经历、娱乐活动、宗教信仰等。2.家庭的评估(1)家庭功能:如提供患者生存、成长、安全等生理、心理、社会方面基本需要的功能。(2)家庭结构:包括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承担的责任与权利、家庭系统运转的规则和价值观等。(3)家庭情感氛围与家庭环境。(4)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5)家庭对患者疾病的看法,对护理计划的理解程度,对精神疾病知识掌握的程度及预测病态行为的能力。(6)家庭文化背景与知识水平,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能否向医务
4、人员提供充足、可靠的资料等。(7)家庭成员精神健康水平。护理目标1.家庭能提供有适宜情感氛围、符合患者病情需要的生活环境。2.家庭能协同患者共同制定治疗和日常康复计划,并能督促实施。3.家庭成员能掌握疾病的有关知识,识别疾病的重大变化,如疾病复发。4.家庭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家务劳动等,让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减缓或控制精神衰退。5.患者精神症状逐步好转,至少不恶化。6.患者在家庭中能逐步恢复自我照顾的能力,包括能完成治疗计划,直至恢复正常的家庭角色。7.患者能与社会保持良好接触,逐步恢复社会功能。三、护理措施(一)一般原则1.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庭照
5、料者要保持密切联系和良好的护患关系,定期家访和护理,以随时检测患者病情变化,解答并帮、助解决患者的问题,尤其应注意缓解家庭成员在照料患者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2.与家庭成员和患者定期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所需的康复护理计划,执行、评价、修改计划。3.督促治疗计划的完成,实施康复技能训练、行为训练、应对压力训练等。4.组织康复患者讨论会,提供场地,主持协调会议,以增进患者间相互关怀及分享康复过程中面对困难的经验。5.实施家庭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的效应。不能坚持服药主要原因①自知力未完全恢复,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意服药。②因服药后的副作用导致患者感到疲乏无
6、力,动作迟钝,无法坚持工作。③认为长期服药会中毒,使人脑子变傻。④经济困难或购药不便等维持用药的护理(1)指导家属和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了解维持用药的重要性。(2)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做好服药记录。(3)指导家属妥善保管药品,防止药物潮解失效,特别要防止患者一次性大量吞服药物,造成不良后果。(4)对不合作的患者,护士要亲自督促患者服药。(5)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作相应处理。严重的药物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或陪同患者及时到医院诊治。下列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停药①经过系统治疗,病情完全恢复正常,且维持用药已达规定时限,病情无波动,可考虑试停药。②儿童精神
7、病患者原则上维持用药应尽可能短些,但停药应慎重。③妊娠前3个月内考虑某些药物的致畸作用,可考虑停药;哺乳期者应考虑停药,若病情不稳或有复发倾向者,则终止妊娠或停止哺乳。④出现严重药物反应者应考虑停药或换药。2.心理护理(1)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以及社会对精神疾病的一些错误认识,防止疾病发作后因害怕社会歧视或不相信现代医学而延误及时求医,失去治疗的有效时机。(2)加强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必要时与心理医生一起参与心理治疗过程。要以平等的态度关怀鼓励患者,不能讨厌、嫌弃患者,更不能对患者讽刺、讥笑和歧视,否则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招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