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09135
大小:11.88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07
《ian12水是怎么变热的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入新课请欣赏桥的图片,体会桥韵之美。小桥流水老树小桥断桥残雪卢沟桥天堑飞渡长虹卧波铁索横江风雨桥流光溢彩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理解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过程与方法: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3、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2、品味本文优美有情趣的语言以及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当代著名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
3、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吴冠中吴冠中的《桥》整体感知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第二部分(4—6):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所起的形式作用。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读准字音煞风景()点缀()孕育()颐和园()纤细()纤夫()驻足()倒影()倒霉()衬托()搏斗()shàzhuìyùnxiānqiànzhùdàodǎochènbóyí课文讲解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作者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
4、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乌镇石桥——舒畅———开阔疏朗江南石桥——销魂———刚柔相济长桥卧龙——满足———灵动和谐风雨桥——欣赏———安详自在桥 感受 美石桥与苇丛配合显得疏朗开阔乌镇石桥江南石桥石桥与细柳配合显得和谐统一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了单调感苏州宝带桥——长虹卧龙风雨桥与苇丛配合给人安闲、自在之感风雨桥3、联
5、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4、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5、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或者用“桥之美,美在”的句式,说说桥之美。(可以参考以下的范例和图画)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
6、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有17孔,苏州的宝带桥有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画家眼中的桥疑难解析1、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相比较: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7、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能力拓展1、桥之美,美在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请欣赏桥之美的图片。小桥、流水、人家乌镇石桥密密的苇丛江南石桥细柳拂丝长桥卧龙湖水苍茫风雨桥飞泉瀑布画中桥街头市集铁索桥激流险峻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千世界的美吧!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纤细()驻足()险峻()孕育()颐和园()煞它风景(
8、)xiānjùnyízhùyùnshà2、作者的职业是什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画家。美术工作者大多喜欢桥,我每到一处总要寻桥,等等。3、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桥”的美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