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两塔一座楼

三山两塔一座楼

ID:19843173

大小:9.05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0-06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1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2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3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4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山两塔一座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州导游》第二讲主题:三山两塔一座楼宝地风水不足有三作为福建的省会,福州的地理环境附合易经太极的地理要求。按照风水家的看法,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山水翕集,四势团近有情,而真穴必居包裹拥从之中,所谓藏风聚气者也。但按照风水理论,任何一处地理,无论风水如何好,总有不足之处,必须采取措施补救,福州古城也是如此。就地理环境而言,福州的房子大都坐北朝南,青龙砂为鼓山,白虎砂为旗山。原本应左旗右鼓,但福州却成了右旗左鼓,位置颠倒!此为福州风水不足因素一;鼓山圆,在五行上属金,旗山尖,在五行上属火,火克金,此为福州风水不足因素二;青龙砂短,白虎砂长,福州的案山为五虎山,由白虎山延伸而成,属白虎砂过案

2、,此为福州风水不足因素三。以上三个因素就造成了福州风水阴盛阳衰。不过先哲们早就看到了这些不足,也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两山两塔“造”福地如同当人生病时需要吃药打针,换种说法,吃药打针是治愈疾病的最佳方法。但在吃药打针之前,通常都要先诊断病情,然后才能开治疗疾病的处方,这样才能应用适当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这就是医学上(对症下药)医疗原理。看风水就如诊断病情,当我们判断一个城市存在的凶恶之气是,就要依据不同的凶煞性质和煞气轻重的差异,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化煞用品来化解。我们的先哲们又都想到了什么?那就是位于于山的白塔和乌山的乌塔。塔,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遍布于全国各地。凡具有风水意义的塔,都称其为风

3、水塔。风水塔一般修在水口,作为一邑一郡一乡之华表。很多塔是为了弥补地形缺陷,用来镇山、镇水、镇邪、点缀河山、显示教化等等。一山一楼保平安作为主山风水宝地,屏山在闽越国之时被称之为越王山。因山上茂密森林如屏风般挡住了北面的寒气,故之后改称其为屏山。为保持树木水源,闽越国时期禁止人们在屏山樵采,并在其正北城墙上建楼,称为样楼。当年登样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故之后改起名为镇海楼,为全城制高点,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史载镇海楼曾九建九毁,1970年被人为拆除于动乱之中。从那以后,台风竟然频频光临福州,其中以2005年龙王台风最为严重。如今自重建该楼之后,台风则常绕过福州,初看似来势汹

4、汹,却都有惊无险,由此足见其“镇海”之名名副其实。福州是个多山的城市,现在的福州城区,左旗(山)右鼓(山),背靠莲花峰,闽江于城中穿流而过。而长期流传着的“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民谚,所提到的这些山都在古城区的范围内。“现”的是乌山、于山与屏山,至今呈鼎峙之势,也是福州城别称“三山”的由来。“藏”与“看不见”的,都是三山的支脉。如今,它们仅仅是城中地势略高于平地而为人所忽略的小阜。一、三山“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明洪武四年(1371年),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朱元璋命驸马都尉王恭修建福州旧城。王恭详细考察福州风水后认为,要使城内生态完好,必须把屏山、乌山、于山

5、三山环于城内。于是便以石砌墙,北跨屏山主峰,外城绕乌山、于山二山建城墙,广袤方十里,基本上呈圆形,整个布局,以屏山作为主山;于山、乌山东西峙作双阙,从而形成上佳风水。1、乌山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这里林木参天,风景幽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乌鸦,故名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铃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驰名远播。乌石山的摩崖石刻计有200多段。宋代的石刻较多,许多著名的官吏和文人,如程师孟、陈襄、

6、湛俞、赵汝愚、朱熹、梁克家等,都在山上留下诗文和题记。乌山海拔86米,游览面积25公顷。乌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从山的东南麓乌山路拾级登山,行数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为冲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后壁镌刻楷书"古放鹤亭"4字。台旁还有宋程师孟的篆书石刻"冲天台"3字。"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大岩石,岩顶横着一块天然条岩,这就是"天台桥"。此桥奇险,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顺台阶再行数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师孟所建,并立了道山亭题刻。当时他还约请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

7、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由于曾巩文章的张扬,道山亭更驰名远近。从道山亭沿石岗西下,至天章台。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吟咏“晚凉上乌山,置酒天章台”诗句的所在。篆书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跃于石上。过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雳岩”。此石长达10米多,分裂成两半,中留缝隙。据史载,唐嗣圣年间,有一高僧手持《华严经》在此诵读,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为室,高僧遂宴坐其间”。霹雷岩由此得名。霹雷岩左面石岗上矗有黎公亭。离亭约200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