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41689
大小:4.77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0-05
《痹证的中医治疗(提高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概述(一)定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2、《金匮要略》称本症为“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3、巢元方强调体虚感邪是引起痹证的主要因素。《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4、《王焘·外台秘要》述其症状痛如虎咬,昼轻夜重,而称“白虎病”;5、严用和《济生方》则称“白虎历节”;6、朱丹溪《格致余沦》又称“痛风”;7、王肯堂《
2、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8、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9、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人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并重用虫类药剔络搜风,对临床均有较大指导意义。(三)范围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其它如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作参考辨证论治。另外,从广义上看,颈椎病、肩周炎以及各种腰腿痛疾病亦可归为
3、痹证范畴。二、病因病理病因:内因:正气不足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病机: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病位: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风寒湿邪素体虚弱乘虚入侵肌肉关节筋脉感受外邪素体阳盛(或阴虚阳亢)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停痰关节肿胀畸形久病留瘀肝肾气血亏虚心痹痹证1、发病特点2、临床表现、体征3、相关辅助检查(一)诊断要点三、诊断及辨证治疗要点(二)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2.
4、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三)病证鉴别痹证与痿证的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四)相关检查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常有助
5、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实验室检查如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清抗核抗体,血清蛋白电泳.血尿酸盐以及关节镜等检查,有助于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心电图,有关血清酶及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可提示痹证是否内舍入心。(二)辨证要点1、辨邪气偏胜行痹-风邪-疼痛游走不定痛痹-寒邪-痛有定处,疼痛剧烈着痹-湿邪-肌肤不仁,疼痛而重着。2、辨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特征肢体关节疼痛红肿灼热疼剧烈,遇寒痛得冷稍舒,增,不发热。
6、发热。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舌质淡红,苔白质红,苔黄腻或白腻或黄燥脉缓数发病缓急白苔黄苔3、辨虚实新发,风,寒、湿、热,痰,瘀之邪明显者为实;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之虚实夹杂证。4、辨痰瘀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三)治疗要点1、共同治法:祛邪活络,缓急止痛2、治疗方法:发作期:祛邪为主(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静止期:调营卫,养气血,补肝肾四、辨证论治1、行痹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表证
7、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常用药:防风、麻黄祛风散寒,当归、秦艽、肉桂、葛根活血通络、解肌镇痛,并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甘草和中调营。)(一)风寒湿痹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可选加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酸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经活络、祛湿止痛。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随证加减2、痛痹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寒证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
8、乌头汤加减(常用药: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通络镇痛;芍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若寒湿甚者,制川乌可改用生川乌或生草乌;若关节发凉,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细辛、桂枝、干姜、全当归,温经散寒,通脉止痛。随证加减3、着痹主证:关节重着酸痛+湿阻证治法:健脾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苡仁汤加减(常用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益气健脾除湿;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止痛,羌活,独活、防风祛风除湿;麻黄、桂枝祛湿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