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古代文献的纪年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古代文献的纪年方法【摘要】:时间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献则采用不同的纪年方法,本文旨在归纳和分析中国古代文献的纪年方法,为以后研究古代文献提供参照。【关键词】:纪年古代文献天干地支我们现行的纪年法是公元纪年发,即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这是国际通用的是公历。然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逐渐认识和掌握的纪年的方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生产生活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不同,纪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了解和掌握这些纪年的方法,对研究和利用古代文献大有裨益。纪年的方法有
2、以突出统治阶级地位为核心的;有以天象为核心的;也有以占卜、迷信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相关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以研究某种纪年的方法与公历的对应关系和转换方法的居多,也有以某个民族历法为研究对象的。本文从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角度对古代主要纪年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追述其起源与沿革。1.王位纪年法王位纪年法是我国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早的纪年方法,,即以各国王公在位的年次纪年,继位之年为元年,以下按序数递记,直到出位为止,新王即位又重新计算。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
3、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5这种王位纪年法起源较早。西周时代都是依王在位的年数来纪年,西周有大量金文可证,如《牧簋》中记载到:“唯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王才周······”等。王位纪年法在殷商甲骨卜辞中无直接记载,虽然《尚书·商书》的《伊训》篇中有“太甲元
4、年”之说。但推究其编写年代,亦不过春秋时期,故在此不能证明王位纪年法在殷商即开始使用。随着周王室权力的削弱,,春秋以来列国虽说是奉周正朔,然各诸侯国皆用本地区诸候在位年数来纪年。《春秋》一书就是以鲁国诸侯在位年数来纪年。2.岁星纪年法岁星纪年法以天象为基础,是我国古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制造的一种纪年方法。究其根源,远在石申、甘德之前,战国时日臻完备,最早出现在《左传》和《国语》两书中。反映的都是一些春秋中、后期的政治家、星占家就当时或古代的历史事件中岁星位置所作的预言。在《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等史籍中也都有记载岁星纪
5、年法的内容。岁星即木星。木星在星空中绕行一周的周期是11.86年。在古人看来,大约过12年后,木星又会在同一星空区域出现。因此,古人就把它运行的轨道分为12等分,叫十二次。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诹訾等。每年行经一个星次,分别叫做“岁在星纪”“岁在玄枵”“岁在析木”等,12年周而复始。尽管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但在春秋战国时代纪年混乱的情况下,它却起到了统一纪年的作用。其层次顺序、名称及与十二支对应见表1。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
6、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5十二次与十二支对应十二次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支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表一岁星纪年法在先秦古籍较常见。如《国语·周》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等。自东汉以后,因大都采用年号和
7、干支纪年,岁星纪年法就很少采用。3.太岁纪年法天文占星家设想了一个理想的天体。这个天体的运行方向与岁星相反,从东向西,也是12年一周天,但是速度均匀,把这个天体称为太岁、岁阴或太阴,太岁和木星保持大致一定的对应关系,用它来纪年,就叫太岁纪年法。而且还取了摄提格、单阏、执徐12个太岁年名作为12个年份的名称。其层次顺序、名称及与十二支对应见表2。岁阴与十二支对应岁阴单阏执徐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困敦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
8、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