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23414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2
《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分化的日益明显以及就业形势和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甘肃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认识、投入、管理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要促进甘肃省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除了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加政府投入外,还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强化市场办学意识。 关键词: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对策 甘肃省属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明显,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发展教育在甘肃的整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2、意义。近几年来,甘肃省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04年底,甘肃省的中等(包括成人中专)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分别达到150所、151所、6170所,专任教师分别达到12627人、5904人、10569人,在校学生分别为1366684人、62506人、1252034人。但是,甘肃省民盟有关专家的调研发现,甘肃省职业教育存在明显萎缩的趋势,生源急剧下降。目前,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校均规模仅有600多人,即使在办学质量最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也只有3000余人,远远低于
3、教育部对示范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200人的要求。 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首先是地方政府的认识高度不够,在职业教育的定位上,地方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仍处于次要和弱势位置,作为高中阶段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存在明显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单位的设立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见下表)。 其次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与接受度较低。一方面,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4、,大多数人的成才观念还没有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盲目地重学历、讲文凭,导致用人高消费,也误导了相当一部分求学者的求学意向。 职业教育基础差,建设和发展规模相对滞后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加之政府投入不足,使得甘肃职业教育类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规模等方面与普通类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有限的投入不但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而且还使职业教育类院校处于尴尬的境地。例如,2005年,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校均规模不到700人,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为3∶7,比例相当悬殊。这种状况
5、必然影响到生源的质量以及毕业生的质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与接纳度。 办学机制不活,市场跟进不够首先,部分学校办学机制僵化,表现为单一封闭的投入、建设模式以及“等、靠、要”4的陈旧发展理念,学校办学自主权未能充分体现。其次,市场意识不够强烈。一方面,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未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因而造成被动的局面,社会期望值愈来愈低;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缺乏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合作,往往是坐等用人单位上门,结果导致“出口
6、”不畅,“入口”不通,办学效果每况愈下。 管理体制不顺首先,甘肃省职业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职业高中、中专学校与技工学校管理体制各异,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往往政出多门,各学校的培养目标、投入、招生、收费、教学管理与评价标准、毕业生待遇等不能协调统一,以致造成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甚至出现各类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其次,就业准入制度存在条块分割。我国的教育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管理,而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劳动、人事部门管理,两者不存在任何联系,这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分离的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管理体
7、系,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发展。 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社会分层、分化现象的日益明显,社会的就业需求以及人们的就业观念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名校、高学历已不再是人们的首选,相反,注重技术、注重实用的人才标准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就甘肃省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差距明显,职业教育在甘肃省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因此,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握市场,整合资源,推动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是一种半公共产品,发展
8、教育既是国家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形势下,政府首先要从传统、狭隘的人才观念与就业观念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给职业教育提供公平的发展平台。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积极参与,离不开广大家庭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与社会贡献,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营造大力发展职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