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35291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1
《2012年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资源专业串讲资料三十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为了帮助您更好的通过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我们特地为您汇编了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运用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1.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2.这一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表明: 1)在某一工资率水平(图中为W0)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2)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工资率变化
2、,劳动者最终是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还是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要取决于何种效应的力量更大 3.例题:在其他条件不变动的情况下,()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A.非劳动收入的增加B.劳动收入的增加C.工资水平的下降D.工资水平的上升 【答案解析】A在其他条件不变动的情况下,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工资率提高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 A.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B.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C.劳动力供给人数减少D.劳动力供给人数增加 【答案解析】A工资率提高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导致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3、 关于替代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资率降低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 B.工资率比较高的时候,替代效应的力度大于收入效应 C.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 D.替代效应的作用力度比收入效应要大一些,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答案解析】CA工资率的提高,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B工资率比较高的时候,替代效应的力度大于收入效应D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二、通常情况下,工资率的上升总是会带来劳动力供给量的增长,因而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一般为正 1.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
4、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2.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1,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3.当工时变动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相同时,称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4.当工资率变动可能不会带来劳动工时的任何变动,便可认为劳动力供给弹性为零,即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在图形上表现为垂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5.在某工资率下劳动需求者可获得任意数量的劳动力,此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可被视为无穷大,供给曲线具有无限弹性,在图形上表现为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三、生命周期中的劳
5、动力供给 1.生命周期中的生产率与工时 1)人们在一生当中是在不断调整自己在市场上的劳动供给时间的(低—高—低) 前提:我们的上述模型是假设工资率在一生当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劳动者能够预期到的。 2)假定:劳动者的家庭生产率随年龄增长的幅度并不是很大,在预期终生财富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在面临能预期到的工资增长时,必然会增加自己的劳动力供给。所以,这可以预期到的工资率增长所带来的只有替代效应。 3)市场工资率高时,劳动力供给水平也较高,反之则较低。如:中年——较多的时间用于从事有酬工作 刚成年——大部分时间用于接受正规教育晚年——彻
6、底退休或部分退休 4)时间密集型的闲暇活动消费通常主要发生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阶段以及晚年阶段。 2.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参与率变动:总体趋势 1)这种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变化并不仅仅指工时数量的变化,同时还涉及是否参与、何时参与以及何时退出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决策,这就是劳动力参与率问题。 2)趋势1:国际劳动力市场上最为剧烈的变化就是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大幅度上升。 就任何一年来看,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都低于单身女性,但从长期趋势看,已婚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上升幅度最大的。 3)趋势2:男性尤其是青年和老年男性的劳动力参
7、与率出现了下降。 3.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发达国家的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基本上是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2)我们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已婚女性的劳动力供给行为实际上是与丈夫的劳动力供给决策联合做出的,丈夫的收入能力越强,已婚女性的劳动力供给动机就越弱。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是随着丈夫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只考虑丈夫的收入对妻子的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影响。 3)事实上,导致女性尤其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大幅度上升的因素: ü女性的性对工资率上升。(主要原因: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在总体
8、上提高)——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ü女性对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偏好和态度发生了改变。 (①女权运动②反歧视法或同工同酬法③女性受教育水平④社会对女性工作的态度发生变化) ü家庭生产活动的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