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

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

ID:19099008

大小:19.1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8

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_第1页
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_第2页
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_第3页
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_第4页
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框架分析.内容摘要:生产关系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而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本身必然涉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制度体系。因此,可以在该种意义上将马克思经济学视为一种制度经济学。本文在理解马克思关于制度分析的一些具体理论命题的基础上,试图剖析马克思经济学制度分析的一般结构,从方法论、制度的起源、制度范畴的界定、制度的本质、制度结构、制度变迁机制几方面分析马克思的制度理论。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

2、对象,而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本身必然涉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各种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制度体系。因此,可以在该种意义上将马克思经济学视为一种制度经济学。    制度框架分析    方法论  马克思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虽然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但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具有能动性,马克思明确拒绝了个体与制度环境的决定论解释,批判那种“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

3、教育的。”  因此,马克思经济学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是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制度的演变,揭示了制度变迁的历史客观性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制度理论所运用的范畴主要有: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工、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实践、劳动等。    制度分析的切入点  在马克思看来,要揭开人类社会制度演变之迷,就必须首先确立历史起点、历史前提,而这一起点或前提就是生产这一人类首要的实践活动,这是因为:“人们为

4、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制度分析的切入点应当是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物质生产,马克思正是在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迷的。    制度的起源  按照马克思的解释:在原始社会之初,由于生产力水

5、平极其低下,个人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的能力十分低下,不得不以群体的方式生存,个体还不具备脱离群体生存的条件。在这种社会形态中,由于不存在经常性的超过生存需要的剩余产品,群体内部利益是一致的,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有了经常性的剩余产品,逐渐具备了个体脱离群体生存的条件。这时,产生了社会分工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群体内部利益发生分化,产生了对经济资源具有不同支配力的集团和阶级。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集团或阶级,为维护有利于自身的既定利益分配格局,依靠自己在资源占有上的优势,建立起了

6、国家等强力组织和政治、法律制度,同时建立了有利于自身统治的意识形态。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第一层制度的起源,即社会生产关系的形成;进而又从社会生产关系中导出第二层制度的起源,即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在内的上层建筑。    制度范畴与制度的本质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制度最初来自于物质生产条件,之后才上升到政治、法律层次。因此,制度范畴在马克思经济学说中包括作为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和作为上层建筑的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制度体系两个层面。前者可

7、以看作是一种仅限于经济关系领域内的狭义的制度,后者则可以被视为一种广义的制度。完整的社会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的,二者之间是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于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所以对社会制度进行研究的逻辑次序应当是,首先必须分析作为整个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然后才能对耸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道德和法律等上层建筑做出解释。在制度的两个层次或结构内部又包含了许多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如在生产关系内部存在

8、生产、分配、交换等内容,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生产资料的不同占有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在上层建筑内部存在着法律、国家和意识形态等。  根据马克思对制度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作为全部社会制度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就是制度的本质,即是对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对经济资源具有不同支配权力的各种集团、阶层、阶级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利益关系的调整势必导致制度的变更,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