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4832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美学论文题目:”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随着哲学对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入,美学也在不断地发展、转向,当然也不断引起论争。在西方,由最初的客体性哲学影响下的客体性美学,发展到近代的主体性哲学影响下的主体性美学,直至现代,启蒙现代性受到批判和质疑,主体性哲学逐渐让位于主体间性哲学,有关“主体间性”美学理论也相继被提出,如存在论美学、现代解释学美学、生态美学、超越美学、修辞论美学等。随着西方美学著作不断地被
2、翻译和介绍到中国,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从西方美学理论中汲取营养,不断建设和完善自己的美学体系。在这种具有独特创新意义的美学建设中,杨春时比较系统地建构了自己的“主体间性”美学,成为中国后实践美学中“主体间性”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他认为存在不是客体性的,也不是主体性的,而是主体间性的。本真的存在必须消除主客对立,必须恢复世界与人的同一性,即把世界当作主体而不是客体,存在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之间的共在。这种主体间性的共在只有超越现实存在,进入审美活动才可能实现,审美就是主体间性的充分体现。在审美和文学活动中,世界不再是客体,而是成为与自我主体
3、亲近、交往、对话并最终融为一体的主体。同时,我们也应当克服主体思想的片面性,在主体间性基础上建设现代美学。 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为了避免自我论,曾经首先提出“主体间性”的概念;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受其影响,在晚期的“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中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作主体间性的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和“对话理论”等也都是在主体间性的启发下产生的。在中国,长期以来少有人涉及主体间性理论,直至1997年,金元浦发表了《论文学的主体间性》一文。可以说
4、,这是最早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文艺理论研究。在文中,他解说了主体间性的含义及其本质规定性,但并未深入挖掘主体间性的内涵。21世纪初,杨春时对实践美学的主体性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主体性理论是启蒙理性的核心,而现代哲学已经由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于是,他开始以主体间性理论阐释审美和文学活动,并于2002年发表了《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一文,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对主体间性理论作了较全面的阐发,力图由此建立自己的主体间性美学。 可以说,“主体间性”美学理论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思维方法,对我们的审美实践具有重要
5、的指导作用。因而通过对“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特征及其对中国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的探讨和审视,将会更加清晰地看清其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特征 杨春时曾指出,主体间性是指在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确定存在,存在是主体之间的一种交往、对话和体验,并由此达到互相之间的理解与和谐。当然,主体间性并不是非主体性,而是超越主体性,把与客体对立的片面主体转化为与主体交往的全面主体即交互主体,从而使主体成为真正的主体,即自由的主体,也使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主体间性”美学受到了伽达默尔的解释
6、学观念的影响。伽达默尔以主体间性思想建构了现代解释学。他认为文本(包括世界)不是客体,而是另一个主体,解释活动的基础是理解,而理解就是两个主体之间的谈话过程。“在这种‘谈话’的参加者之间也像两个人之间一样存在着一种交往(Kommunika-tion),而这种交往并非仅仅是适应(Anpassung)。本文表述了一件事情,但本文之所以能够表述一件事情归根结蒂是解释者的功劳。本文和解释者双方对此都出了一份力量。”杨春时正是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启发下,提出了主体间性的存在论,认为主体间性使世界变成一个本真的存在。它把现实存在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转
7、化为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建立了一个主体间的生活世界,以达到本真的存在,它们之间可以自由交往、对话、理解。本真的存在何以可能,就在于超越现实存在,也就是超越主客对立的状态,进人物我一体、主客合一的境界。在主体与主体的平等关系中,人与世界互相尊重、互相交往,从而融为一体,这就是主体间性的存在。当然,这种主体间性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可能真正实现。在“主体间性”美学看来,审美不只是一种情感活动,它也是一种对存在的体验和对生存意义的理解,是获得真理的一种方式。它是主体间性的活动,具有超越性、自由性的特征。可见,存
8、在、自由、主体、超越便是“主体间性”美学的主要属性。具体说来,主体间性美学的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间性”美学认为,在审美实践中不仅主体具有主体性,客体也具有主体性,是另一主体 “主体间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