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浅析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人防积极向民防转轨,在职能上逐渐由单一的防空职能向防空防灾双重职能转变,人防建设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在内地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人防设计也成为越来越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本文就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其系统设计原理以及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般来说,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是战时人防通风的三种常见的形式。在人防地下室的主出入口和次出入口分别设置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其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f1~f6为密闭阀门。
2、 (1)清洁式通风是在战时室外未染毒期间、空袭紧急警报拉响之前工程所进行的通风方式,目的是在战时为掩蔽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新风,其送、排风系统流程为:室外新风→进风竖井→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滤尘器→清洁风机→人员掩蔽区域→排风机→扩散室→防爆波活门→室外。 (2)当接到核生化武器袭击警报后,工程应立即转入隔绝式通风,目的是在室外染毒的情况下进行内部空气循环,以使掩蔽人员支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其送、排风系统流程为:室内空气→插扳阀→滤毒风机→人员掩蔽区域。隔绝式通风采用间歇运行,以保证工程有较长的防护时间,在隔绝通风期间,防化专业人员通过取样管或测压管取外界空气气样进行化验,查明毒
3、剂的种类、性质及浓度,说明本滤毒器能否过滤该毒剂。管或测压管取外界空气气样进行化验,查明毒剂的种类、性质及浓度,说明本滤毒器能否过滤该毒剂。 (3)当有人员急需进出工程,或者室内CO2浓度上升到%以上而使室内掩蔽人员难以忍受时,或者毒剂经门缝进入工程达到对掩蔽人员造成最低伤害的程度时,同时经证明本滤毒器能过滤毒剂且毒剂浓度较低时,才可以转入滤毒式通风。待人员出入完毕,或空气条件得以改善后,再转入隔绝式通风。滤毒式通风方式下的送、排风系统流程为:室外新风→进风竖井→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滤尘器→过滤吸收器→滤毒风机→人员掩蔽区域→超压排气活门→ 简易洗消间→扩散室→防爆波活门→
4、室外。 上述战时人防通风3种方式的转换是依靠送、排风机的启停以及密闭阀门的启闭来实现的。其转换原理如下: 在清洁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滤毒风机和密闭门f3、f4,开启清洁风机和密闭阀门f1、f2进行送风;关闭密闭阀门f5,开启排风机和密闭阀门f6进行排风。在隔绝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所有密闭阀门,打开插板阀,开启滤毒风机,造成室内空气内循环。在滤毒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清洁机和密闭阀门f1、f2开启滤毒风机和密闭阀门f3、f4进行滤毒送风;关闭排风机和密闭阀门f6,开启密闭阀门f5,通过调节插板阀的开度,使滤毒器的风量渐渐达到设计风量,依靠超压排气活门超压排气。在系统里换气堵头作用是在
5、更换过滤吸收器后打开,将可能残留的毒气吸入系统中,再由过滤吸收器进行过滤。 自从制定结合民用建筑建设人民防空地下室的规定以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将人防设计提到日程上来,在防空地下室的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必须确保战时防护要求,当平时使用要求与战时防护要求不一致时,应采取平战功能转换措施,在通风方面,平时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战时应按防护单元分别独立设置,做到平战结合。现针对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人防地下室进风系统中风机合用问题 人防工程的通风分有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三种通风方式。在进风系统中有两种型式,即:第一,清洁式通风和滤毒式通风合用通风
6、机的进风系统;第二,清洁式通风和滤毒式通风分别设置通风机的进风系统。这两种型式在设计中都可能实现,但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分析。当进风机房的位置非常紧张,如在初步设计没有考虑做人防设计的情况,则不宜设两台风机时,可考虑第一种系统。反之,一般情况下,宜做第二种系统。以二等人员掩蔽所来分析,清洁式通风和滤毒式通风的战时人员新风量标准分别为不小于5(M3/P·H)和不小于2(M3/P·H),若合用一台风机,风机的风量一般应满足清洁式通风(风量为滤毒式通风倍)。但在战时使用阶段,在进行滤毒通风时,整个系统的风量则偏大,因此过滤吸收器的选型则也偏大才能满足要求,甚至会增加过滤吸收器
7、的台数,这一点应在设计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2排风系统中的问题 (1)战时排风系统与平时通风系统的协调 战时干厕、防毒通道设有战时排风系统,由于战时干厕以及防毒通道的位置的选择往往无法做到充分利用平时的通风管,如补风管或排烟管,因此要再设计另外的战时排风系统。由于战时排风系统中也无法体现平时的通风系统,尤其是通风管打架问题,因为地下车库往往层高较低,如不妥善考虑,可能会造成战前风管无法施工或者战时干厕处人的正常高度无法满足。这个问题看似虽小,但事关重大,应当引起广大设计人员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