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

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

ID:18899023

大小:4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24

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_第1页
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_第2页
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_第3页
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_第4页
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复习第六讲_诗词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六讲诗词赏析    【考查要点】  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  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曲的语言品味、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试题特点】  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诗词欣赏题的

2、题型主要有:问答题、填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简述题等,以问答题为主。  【解题导引】  例1.(2002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

3、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B项错在“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第(2)题考查对常识和内容、情感的把握。C项错在对诗句意思的曲解。诗人

4、与朋友已在外做官了。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应善于对比,领悟感情基调独具一格。参考答案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解答诗词欣赏题,首先是要略知诗词的基本内容,其次是要把握诗词的具体形象,第三是要品味诗词的美言妙语,第四是要了解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五是要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这五点没有先后之分,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取其中任意一点先行突破。抓住一点,再及其余。在涉及到具体试题时,还要针对题型作答。对于选择题,答

5、题时应首先审读题干要求,看清选正还是选误,然后逐行逐字逐句地审读选项,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渐缩小正确答案的范围,直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对于主观表述题,则应准确、简洁地填写,特别是对于开放型的题,要紧扣原诗作答。  【常见失误】  诗词欣赏是近几年中考新增的考试内容。从考试情况来看,考生往往在这样几个方面出现失误:一是难以把握诗词的具体形象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二是难以领悟诗词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三是难以通过诗词具体形象的表面呈现,发掘其深层意蕴。出现这些失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一个是诗词常识比较欠缺,尤其是古代诗词常识;另一个是接触古今诗词作品太少。  【

6、考点精练】  诗词赏析  1.(2004·海淀)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2004·遂宁)下面对《望岳》一诗

7、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C.颔联前句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有的“神秀”,而后句则形象的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  D.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2004·襄樊)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