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42820
大小:246.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9-22
《哈尔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哈尔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健康龙江2030”规划》,进一步推进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依据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文件精神、《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黑卫疾控规发〔2017〕16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背景2011年,为贯彻《中共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关于“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慢性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要求,原卫生部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工作,倡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构建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通过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对全国慢性病防控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我市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36—— 管不住嘴、迈不开腿”,高盐、高油、奢肉、奢酒现象严重,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率均居全国前列,慢性病已占我市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我市高度重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从2011年起,开展国家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在各市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动员和指导下,地方政府将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创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保障政策,落实防控措施,努力构建慢性病防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3家国家级、2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二)总体目标政策完善——36——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环境支持慢性病示范区建设要与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等紧密结合,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体系整合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积极打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管理先进提供面向全人群、覆盖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开展健康咨询、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等个性化健康干预。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为突破口,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民参与——36—— 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依托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载体,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三、主要任务(一)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依据《“健康龙江2030”规划》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健康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将健康理念纳入经济社会政策综合考量,发挥政策对公众健康的导向作用。申报省级慢性病示范区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工作会议或联席会议制度,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工作。一是将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健康龙江行动的重要抓手,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之中,完善考核和问责制度,做好相关任务的实施与落实。二是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卫生计生协调、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卫生与健康发展格局,三是统筹各方资源,健全政府主导的健康投入机制,调整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相关领域的投入力度。牵头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局协作部门:县(市、区)发改局、人社局、卫生计生局、民政局、教育局、文体局、工会、机关工委、广电局等(二)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36—— 依据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设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酒店、主题公园、步道、小屋等支持性环境。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引导居民关注自身健康,及早发现和干预慢性病。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普及行动。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全民健康组织网络,将辖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工间健身、健步走、运动会等活动,确保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推进控烟工作。做到辖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全面禁止吸烟,强化监督执法,营造全面控烟的社会氛围。全面开展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餐厅、无烟家庭创建活动。依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开设戒烟咨询热线,提供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牵头部门:县(市、区)卫生计生局、教育局、文体局、机关工委、工会、爱卫办协作部门:县(市、区)发改局、住建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三)构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整合型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支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同落实“医防融合”、“三位一体”——36—— 的全程健康管理。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推进慢性病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职能设置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牵头部门: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协作部门:县(市、区)发改局、人社局、财政局等(四)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围绕“健康龙江”积极策划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播发公益广告,传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信息,大力宣传“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成果。建立健康科普专家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幼儿园)、企业、家庭,广泛开展各类健康巡讲活动。向居民提供慢性病防控科普读物,引导居民全面提升健康素养。学校、幼儿园普遍开展营养均衡、健康体重、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行为方式教育,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做到教师、教材、教案、课时、考核“五落实”。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发挥群众组织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为切入点,培育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开展社区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牵头部门: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宣传部、教育局协作部门:县(市、区)财政局、文体局等——36—— (五)强化慢性病全程管理辖区建立规范的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结合体检结果,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职工开展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签约医生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辖区签约服务覆盖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对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辖区根据区域慢性病主要负担情况,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加大口腔疾病防治力度,积极落实口腔健康检查,针对儿童等口腔疾病高风险人群推广窝沟封闭、局部用氟和早期龋齿充填等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36—— 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建立人口健康应用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人口计生、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满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并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强化健康商业保险政策,扶持完善落实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扩大健康商业保险产品供给,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从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非基本药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36—— 建立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和机构,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和健康小屋建设,做好老年人体检、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紧密结合。牵头部门:县(市、区)卫生计生局、人社局、教育局协作部门:县(市、区)机关工委、工信局、民政局等(六)开展危险因素监测和评估规范开展覆盖辖区全人群的死因监测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并逐步实现慢性病管理信息化。牵头部门:县(市、区)卫生计生局协作部门:县(市、区)统计局、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等(七)加大创新引领力度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当地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鼓励政策、机制创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推广慢性病防控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牵头部门:各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协作部门:各级卫生计生、文体、教育、广电等行政部门四、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评审命名流程(一)申报方法——36—— 慢性病示范区建设采取由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综合考量各市整体工作进行任务分配,市级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培育、遴选和推荐,提交相关材料至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二)提交建设材料1、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申报(复审)表:由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自行填报后上报至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2、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市级评价表:含有至少5名市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指导专家组成员签字。3、县(市、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报告:由县(市、区)政府或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封面上盖公章确认。按照《黑龙江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考核指标体系》(附件2)七大项工作分别撰写工作简介,说明每项工作考核指标的精确数值,提出主要结论和工作不足,同时要提供该项工作的关键性影像资料并汇编成册。4、社会因素调查报告:综合运用社会学、流行病学及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社会因素调查后,提交格式正确、涵盖背景、方法、现状与主要问题、资源分析、预期目标、主要对策与具体措施等内容的调查报告,并由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封面上盖章确认。(三)申报受理日期每年4月15日至5月15日,由市级卫生计生部门收集下辖县(市、区)建设材料上报至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四)考核验收1、材料评审——36—— :每年5月-6月,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按照《黑龙江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对各市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评分。对初审不合格县(市、区)取消当年评审省级慢性病示范区资格,对初审合格县(市、区)组织安排现场调研。2、现场调研:每年8月-9月,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专家组对初审合格县(市、区)进行现场调研,核实上报材料是否真实可靠并总结当地特色经验,对有意向和能力争创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称号的县(市、区)进行深入业务指导。(五)命名每年10月-11月,由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办公室(省卫生计生委代章)对当年材料评审和现场调研均合格的县(市、区)进行“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市、区)”命名,颁发证书。五、省级慢性病示范区管理(一)日常管理评定为省级慢性病示范区的县(市、区)要对“健康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36—— 概念提高认识,从普惠于民、可持续发展角度加大对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政策开发和资金投入,争取提前实现健康龙江2030规划的主要目标。在日常管理中一是要总结优秀案例并在辖区推广,扩大惠及人群,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指数;二是在发挥当地特色与特长工作前提下,提高业务人员工作能力,完善不足的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因素诊断报告结果开展科学地监测、评估和综合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传播行动、健康行为养成行动、普及全民健身行动,使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最大化效益。四是要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二)动态管理和复审对于评定为省级示范区的县(市、区),要实行动态管理和复审制度,除每年要填写上报年度工作进展报告外,还将接受省、市级慢性病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业务督导检查。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每年抽查20%的省级示范区进行督导调研,5年实现全覆盖;市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每年督导调研一次,覆盖辖区所有的省级慢病示范区。调研的重点为梳理各地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成功经验、查找当前工作的瓶颈,为省级政策开发、干预策略与措施制订提供素材与依据。省级慢病示范区命名每满5年要接受复审,由示范区进行自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复核,并将复核意见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复审并公布结果。复审未达到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者不再确认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六、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创建与管理——36—— 省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会从建设满1年的省级慢性病示范区中择优推荐创建国家级慢病示范区。省级卫生计生、体育、教育、人社等行政部门要依据《黑龙江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指标体系》中的责任分工,加强对拟申报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的县(市、区)的业务指导,规范相关文件、过程资料、质控资料和评估资料等,从提升基层业务工作能力,打造全省先进示范基地的角度,帮助创建县(市、区)尽快完成任务。创建成功的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也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实行动态管理和复审制度,接受省、市两级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办公室的相关业务督导。附件:1.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与专家组名单2.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3.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申报(复审)表4.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市级评价表——36—— 附件1哈尔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与专家组名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刘楠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副组长:田英杰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王健市疾控中心主任成员:梅显凯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处处长任智梅市卫生计生委爱卫办副主任张莉市卫生计生委科技交流处负责人张玉莉市卫生计生委中医处处长闫松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锡友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副处长史宝林市口腔医院院长张竞元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副主任科员——36—— 专家组成员名单组长:田英杰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王健市疾控中心主任副组长:杨超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史宝林市口腔医院院长成员:张竞元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副主任科员兰莉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王春莲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长高菡璐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长孙宗祥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副所长陈东伟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张莉莉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杨丽市疾控中心信息管理所所长张敬东市卫生计生委防烟办主任——36—— 附件2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试行)300分满分指标分类指标内容指标要求赋分标准权重分值评价办法一、政策完善(45分)(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25分)1.辖区政府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1)成立辖区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明确各部门职责,4分。(2)设立示范区建设工作办公室,2分。(3)每年召开1次及以上领导小组工作会议,2分。(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召开联络员会议,2分。10查阅资料,现场询问。(1)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3分。5查阅资料。——36—— 2.辖区政府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政府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分。3.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有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抽查5个部门制定落实相关健康政策情况。(1)凡制定并落实,每个部门得1分,满分5分。(2)制定但没有落实,每个部门得0.5分。5随机抽查5个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的政策相关内容的体现和落实情况;抽查2个部门员工,简单问询对本部门该政策的知晓与落实情况。4.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督导制度,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多部门联合督导。(1)每年组织2次由5个及以上部门参与的联合督导,每次得1分;低于5个部门参与得0.5分。(2)联合督导内容主要包括部门合作建立的信息沟通共享、激励问责、质量控制等3个基本运行机制情况,每个机制分值为1分。5查阅资料。随机抽取1-2个参与合作部门的职能科室负责人,询问3项基本机制的落实情况。——36—— (二)保障慢性病防控经费。(10分)1.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决算管理。(1)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决算管理,各1分。(2)经费预算执行率100%,1分。3查阅资料。2.辖区政府按规划、计划提供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专款专用。(1)辖区提供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3分。(2)慢性病防控经费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2分。5查阅资料。3.保障疾控机构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占疾控机构业务总经费的比例>10%,2分;10%,1分;10%以下不得分。2查阅资料。(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10分)1.辖区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1)辖区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目标工作,2分。(2)抽查5个部门执行情况,发现2个及以上部门没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者不得分。2查阅相关部门的年度计划和年终评价的相关资料。——36—— 2.辖区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工作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落实问责制。(1)抽取4个相关部门职能科室,询问相关职责知晓与执行情况。部门履职合格的覆盖率达100%,8分。8查阅资料,现场询问。二、环境支持(50分)(一)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20分)1.开展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建设,数量逐年增加。(1)开展健康家庭活动的健康社区占辖区社区总数的30%以上,2分;20-30%,1分;20%以下不得分。(2)健康单位、学校、餐饮(食堂、餐厅/酒店)每类不少于5个,每类2分;每少1个扣0.5分。(3)现场评估发现每类中有1个不达标,该类不得分。8查看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名单,现场随机抽查每类1个。——36—— (4)复审:健康社区覆盖率逐年增加5%或达到40%以上,2分。健康单位、学校、食堂/酒店每年增加2个或每类达到10个以上,每类2分,每年增加未达到要求者该类不得分。2.开展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数量逐年增加。(1)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一条街等,每建设1类,1分,满分4分。(2)现场评估发现1个不达标,该类不得分。(3)复审:健康步道、小屋等数量逐年有增加或每类建设数量达到3个,每类2分,满分4分,未达到要求者该类不得分。4查看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名单,现场随机抽查每类1个。3.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1)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每开展一项得1分,满分6分。(2)食盐与食用油的摄入量低于本省平均水平3%以上,各1分。(3)复审: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三减三健”8查阅社会因素调查报告和相关资料。——36—— 专项行动、每开展一项得1分,满分6分。食盐与食用油的摄入量5年下降10%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以上,各1分,未达到要求者不得分。(二)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10分)1.社区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检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1)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的社区覆盖率不低于30%,5分;覆盖率20-30%,3分;20%以下不得分。(2)复审:自助式健康监测点逐年增加5%或达到40%,5分,未达到要求者不得分。5查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名单,现场随机抽查健康社区、单位各1家。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并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5现场查看医疗机构免费健康检测点的设置及健康指导的记录。——36—— (1)设置健康检测点的机构覆盖率>80%,2分;70-80%,1分;70%以下不得分。(2)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的机构比例>50%,3分;40-50%,2分;30-40%,1分;30%以下不得分。(三)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公共体育设施,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10分)1.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居民健身设施完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覆盖率>90%,1分;70-90%,0.5分;70%以下不得分。(2)设备完好100%,0.5分;其余0分。(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米,0.5分。2查阅资料,现场随机抽查居委会或村委会。2.公共体育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学校的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1)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100%,1分;其余0分。(2)有条件的单位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比例≥30%,1分;30%以下不得分。2查阅资料,现场评估,走访辖区居民了解开放情况。3.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活动,组织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1)开展工间健身活动单位覆盖率≥80%,1分;80%以下不得分。(2)每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至少1次健身竞赛活动,1分;未开展不得分。2查阅资料,现场评估。4.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比例达到100%,2分;80-100%,1分;80%以下不得分。2查阅资料。5.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40%,2分;35-40%,1分;35%以下不得分。2查阅体育部门相关资料。1.辖区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辖区100%的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3分;95%-100%,1分;95%以下不得分。3现场随机抽查。——36—— (四)开展烟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烟率。(10分)2.禁止烟草广告。(1)辖区有禁止烟草广告的政策文件,0.5分。(2)辖区未发现烟草广告,0.5分。1查阅资料,现场评估。3.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1)覆盖率均达100%,2分;低于100%不得分。(2)抽查发现1个单位不合格,不得分。2现场随机抽查。4.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简短戒烟服务。(1)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的医疗机构覆盖率≥80%,1分;80%以下不得分。(2)提供简短戒烟服务的医疗机构覆盖率100%,1分;100%以下不得分。医疗机构包括辖区所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院。2查阅资料,现场抽查医疗机构提供简短戒烟服务的情况。5.降低辖区15岁以上成年人吸烟率。(1)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低于25%,2分。(2)复审: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逐年下降,5年降低10%;5年降低未达到10%不得分。2查阅中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社会因素调查报告。三、体系整合(30分)(一)建立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15分)1.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和分工明确、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1)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案,4分。(2)明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4分。8查阅资料。2.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督导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2分。(2)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的运行、质控、绩效评价机制,3分。(3)疾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的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2分。7查看相关的制度及信息平台,查看防、治、管的情况,查阅相关的文件以及考核兑现情况。1.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职能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2分。(2)专职人员占本机构专业人员总数的比例≥10%,2分;5-10%,1分;低于5%不得分。5查阅资料。——36—— (二)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15分)(3)每年接受上级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1分。2.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1)二级以上医院有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部门,2分。(2)二级以上医院有专职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2分。(3)二级以上医院每年组织对辖区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1分。5查阅资料。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1)基层医疗机构设有单独的科室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1分。(2)基层医疗机构有专职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2分。(3)基层医疗机构每年接受上级培训不少于4次,1分。(4)基层医疗机构每年组织对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的培训不少于2次,1分。5查阅资料。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8分)(一)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10分)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1)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每月不少于2次,2分。2查阅资料。2.开展社会性大型健康日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范围。2查阅资料。——36—— 辖区每年至少开展4次健康主题日大型宣传活动,应包括肿瘤宣传周、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爱牙日、世界脑卒中日等,2分。大型活动是指参与人数超过300人(含分会场)。3.各社区设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向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控的知识与技能。(1)健康教育活动室在当地社区的覆盖率达100%,1分。(2)健康宣传栏社区覆盖率≥90%,内容至少2个月更新1次,1分。(3)社区健康讲座每年≥4次,每次不少于50人,1分。3查阅资料、现场评估。查阅活动室、健康讲座与社区宣传栏的计划或分布表;抽取2个点现场观察实际执行情况。4.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健康行为方式教育。(1)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1分。(2)健康教育课包括营养均衡、口腔保健、健康体重、视力保护等内容,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课程≥6学时,2分;低于6学时不得分。3查阅资料、现场评估。查阅教育计划;查阅即课程表、教材与教参,抽取1个点现场观察实际执行情况。——36—— (二)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分)1.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60%,6分;50-60%,4分;低于50%不得分。6查阅社会因素调查报告。2.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4分;10-20%,3分;10%以下不得分。4查阅资料。(三)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8分)1.辖区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1)有5个及以上的群众健身团体,1分。(2)配有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1分。2查阅资料。2.每年至少开展1次多部门组织的集体性健身活动。定期开展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承担参与并积极支持的健身活动,每年≥1次,2分;未开展不得分。2查阅资料。3.鼓励社区慢性病患者积极参与社区自我健康管理活动。有自我健康管理小组的社区覆盖率达到50%,4分;40-50%,2分;40%以下不得分。4查阅资料。——36—— 五、慢性病全程管理(87分)(一)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20分)1.开展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1)学生健康体检率≥90%,2分;80-90%,1分;80%以下不得分。(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90%,2分;80-90%,1分;80%以下不得分。(3)每2年1次体检并开展健康指导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数超过50人的企业的覆盖率≥50%,3分;40-50%,2分;40%以下不得分。7查阅教育部门统计数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统计数据等。2.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早期发现诊治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1)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90%,2分;低于90%不得分。(2)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每1项1分,满分4分。13查阅资料,现场评估,抽样调查医疗机构资料、信息系统。——36—— (3)具备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并提供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50%,3分;40-50%,1分;低于40%不得分。(4)提高加强个人健康档案与健康体检信息的利用,发现高危人群登记率100%,2分;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率≥30%,2分。(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25分)1.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1)建立分级诊疗制度,2分。(2)落实并开展高血压与糖尿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3分。(3)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分级诊疗,2分。7查阅资料。2.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本省平均水平30%,6分;25-30%,3分;15-25%,1分;低于15%不得分。6查阅省级统计数据。(1)18岁以上高血压知晓率≥4查阅监测报告数据。——36—— 3.提高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60%,2分;40-60%,1分;低于40%不得分。(2)18岁以上糖尿病知晓率≥50%,2分;30-50%,1分;低于30%不得分。4.提高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1)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管理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分;高于3-5%,1分;低于3%不得分。(2)3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管理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分;高于3-5%,1分;低于3%不得分。。4查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据。5.提高管理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1)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分;高于3-5%,1分;低于3%不得分。(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分;高于3-5%,1分;低于3%不得分。。4查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据。1.实施儿童窝沟封闭,社区协同开展健康口腔活动。(1)辖区内实施儿童窝沟封闭学校比例≥60%,2分;50-60%,1分;低于50%不得分。3查阅资料。——36—— (三)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口腔疾病防治。(6分)(2)社区协同开展健康口腔活动,1分。2.控制12岁儿童患龋率。辖区12岁儿童患龋率低于25%,3分;不达标不得分。3查阅资料。(四)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15分)1.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1)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4分。(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3分。(3)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3分。10查阅资料,现场评估。2.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为签约服务的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5分。5查阅资料,现场评估。(五)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7分)1.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有中医综合服务区。设有中医综合服务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比例达100%,3分。3查阅资料。2.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1)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2分。(2)推广中医适宜技术,2分。4查阅资料,现场评估。4查阅资料。——36—— (六)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7分)1.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1)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等相关政策,2分。(2)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的具体措施,2分。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根据省级医保药品报销目录,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1)按基本药物目录配置,1分。(2)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配备使用医保报销药物,非基本药物占基层用药的30%及以上,2分;低于30%不得分。3查阅资料,现场评估。。(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促进医养结合。(7分)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力量参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1)有效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慢性病防控,1分。(2)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医疗救助,1分。(3)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分。4查阅资料。 2.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1)医疗机构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覆盖比例≥80%,2分;60-70%,1分;低于60%不得分。(2)具有医养结合机构的街道/乡镇覆盖率≥10%,1分。3查阅资料。 六、监测评估(30分)(一)开展过程质量控制和重点慢性病监测工作。(15分)1.规范开展覆盖辖区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慢病与营养监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登记报告达到基本技术指标,完成报告。(1)死因监测,2分;(2)每5年1次慢病与营养监测,2分;(3)心脑血管疾病报告,2分;(4)肿瘤随访登记,2分;(5)慢阻肺监测,2分。10查阅资料。2.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利用省、地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重点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5分。5现场评估。——36—— (二)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定期发布调查结果。(15分)1.辖区每5年开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1)综合运用社会学、流行病学及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开展社会因素调查,完成调查报告,3分。(2)报告信息来源权威、准确、多元、综合,报告结构完整,有背景、方法、现状与主要问题、资源分析、预期目标、主要对策与具体措施等内容,2分。(3)报告调查结果清晰、调查依据正确、对策合乎逻辑、目标设定科学、措施设计得当,2分。(4)报告结果用于指引、评估示范区建设及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的制定,2分。9查阅资料。 2.辖区政府发布人群慢性病防控有关健康信息。(1)辖区政府每5年发布含慢性病防控内容的综合健康报告,3分。(2)综合健康报告主要结果用于政府工作报告,3分。6查阅资料。 ——36—— 七、创新引领(30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30分)1.倡导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当地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辖区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文明创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等相关项目有机衔接整合,以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并有效衔接达3项,10分;1-2项,5分。10查阅项目计划书与总结报告等资料,现场评估。2.总结有创新、特色案例。创新特色案例达2个,案例撰写符合要求,15分;1个,10分。15查阅案例文件,查阅该案例的相关原始素材等资料,现场评估。3.示范区成功经验在全省被推广应用。示范区成功经验被推广2项,5分;1项,3分。5查阅每项被推广应查看成功经验描述件、省级要求的推广文件、推广后的反响等资料,现场评估。合计300——36—— 附件3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申报(复审)表示范区名称:申报单位:市/行署卫生计生委申报日期:年月日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制——36—— 市(行署)级联系人单位名称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示范区联系人单位名称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示范区基本情况(包括示范区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统计学资料、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等背景资料)——36—— 示范区建设情况市级评价情况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意见单位公章年月日——36—— 附件4黑龙江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市级评价表指标分类指标内容指标要求分值一、政策完善(45分)(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25分)1.辖区政府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10分)2.辖区政府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5分)3.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有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5分)4.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督导制度,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多部门联合督导。(5分)(二)保障慢性病防控经费。(10分)1.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决算管理。(3分)2.辖区政府按规划、计划提供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专款专用。(5分)3.保障疾控机构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2分)(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10分)1.辖区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2分)2.辖区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工作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落实问责制。(8分)二、环境支持(50分)(一)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20分)1.开展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建设,数量逐年增加。(8分)2.开展健康主题公园、步道、小屋、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数量逐年增加。(4分)3.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8分)—41— (二)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10分)1.社区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检测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5分)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并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5分)(三)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公共体育设施,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10分)1.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居民健身设施完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分)2.公共体育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学校的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2分)3.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健身活动,组织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2分)4.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分)5.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2分)(四)开展烟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烟率。(10分)1.辖区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3分)2.禁止烟草广告。(1分)3.建设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无烟学校。(2分)4.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简短戒烟服务。(2分)5.降低辖区15岁以上成年人吸烟率。(2分)三、体系整合(30分)(一)建立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15分)1.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和分工明确、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8分)2.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7分)(二)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15分)1.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职能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5分)2.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5分)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5分)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8分)(一)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10分)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2分)2.开展社会性大型健康日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范围。(2分)3.各社区设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向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控的知识与技能。(3分)—41— 4.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校健康行为方式教育。(3分)(二)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分)1.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6分)2.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4分)(三)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8分)1.辖区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2分)2.每年至少开展1次多部门组织的集体性健身活动。(2分)3.鼓励社区慢性病患者积极参与社区自我健康管理活动。(4分)五、慢性病全程管理(87分)(一)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20分)1.开展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7分)2.应用推广成熟的适宜技术,早期发现诊治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13分)(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25分)1.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7分)2.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6分)3.提高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4分)4.提高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4分)5.提高管理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4分)(三)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口腔疾病防治。(6分)1.实施儿童窝沟封闭,社区协同开展健康口腔活动。(3分)2.控制12岁儿童患龋率。(3分)(四)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15分)1.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10分)2.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5分)(五)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1.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有中医综合服务区。(3分)—41— (7分)2.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4分)(六)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7分)1.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4分)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根据省级医保药品报销目录,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3分)(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促进医养结合。(7分)1.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力量参与,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4分)2.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3分)六、监测评估(30分)(一)开展过程质量控制和重点慢性病监测工作。(15分)1.规范开展覆盖辖区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10分)2.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5分)(二)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定期发布调查结果。(15分)1.辖区每5年开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9分)2.辖区政府发布人群慢性病防控有关健康信息。(6分)七、创新引领(30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30分)1.倡导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当地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10分)2.总结有创新、特色案例。(15分)3.示范区成功经验在全市被推广应用。(5分)合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9月5日印发—41— —4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