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5382
大小:3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论析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字: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性 论文摘要: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纳为:发展性,体现为培养模式本身、培养模式下人的发展,以及创业教育的发展;多样灵活性,即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方式、学习形式、模块化课程结构灵活多样;开放性,指面向市场、大众开放,办学主体、评价机制开放;实务性,具体表现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等。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文
2、关怀思想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方法等,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应用型和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职业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主导高职教育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就业导向的高职并不是狭隘的就业教育,而是发展的教育,终身的教育,全面的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高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的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旨,才能真正实现就业导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二、国内外就业导向高
3、职人才培养模式典型范例国外典型的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德国双元制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政府和企业共同办学,但以企业为主,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教学以实践为主,学生每周有四天在企业实践,一天在职业院校接受理论教学。二是CBE职业教育模式,以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由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根据目标制定能力分解表,组织教学内容,最终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三是TAFE模式,这种模式根据产业的需要,按照能力标准开发课程,经认证和注册,由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教育,按照能力标准对学员进行评估,合格者经颁发准备
4、就业的国家资格证书方可就业。国内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台湾的建教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学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企业的生产现场也是教学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务实的教学特色,以技能考核检验教育的成效,鼓励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二是内地广泛推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顶岗实践;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三是“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图发展”的高职
5、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素质”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突破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实行按大专业招生,小专业施教,设置柔性的宽口径专业方向;强化人格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基础。重视实践教学,增加课程的高新技术含量,严格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按照国际高职教育惯例和终身教育的思想,培养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性特征1.培养模式本身的发展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更新,使许多原有的职业与岗位被淘汰或
6、被注人新的内涵,新职业大量产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职教育也在与时俱进。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职业和岗位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又以不同的功能反作用于产业界,通过反馈,使人才培养模式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等,都使得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2.培养模式下人的发展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不是狭义的给予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而是重视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管理与人际交流能力、文化道德修养与创新能力导人培养过程,
7、将适应明日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渗人课程教学中;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职业教育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应该纳人到终身教育体系之中,摆脱“终结教育”的阴霆。要给予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和设计自己的能力;不仅仅强调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功利化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不仅重视在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还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