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48205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0
《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李炳炎(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小康与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4)内容提要: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三个方面作了全面反思和对策研究,提出国企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公有制为主体;提出以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四个观点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新的国企改革制度设计,包括:自主联合劳动企业制度、职工集体持股的股份公司、公有制企业分享经济运行机制。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基础制度设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历程。现在看来,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实践是检验一项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从实践来看,大量铁的
2、事实说明,目前推行的国企改革以“民营化”为方向,“国退民进”,不少地方政府将国企当包袱甩掉、“一刀切”、“一卖了之”,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对职工下岗压指标、用行政命令限期“改制”,致使下岗职工愈来愈多,其劳动的权利被剥夺,其生活愈来愈陷入困难,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失落,劳动者权益受到严重侵犯,等等,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目前,已到了彻底反思国企改革问题的时候了。有必要从改革方向、理论基础、制度设计上全面审视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问题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党中央一贯认为,要把国有企业搞好、搞活。可是,现在的改革却采取了某
3、些学者的意见,实际上是把国企搞坏、搞死,以至消灭光。党中央一再重申,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国企改革当然同样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国有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基础和市场主体。可是,目前的国企改革,却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背道而驰的。国企改革要坚持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稿日期:2004—12—18作者简介:李炳炎(1945—)男,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11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4、,必须做到如下三条:第一,将国有企业从原来的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第二,成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必须接受政府的间接宏观调控,而不是实行无政府状态的自由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不能搞利润最大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提高社会效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特别是要主动承担保证社会充分就业的就业任务。第三,改革后的国有企业,仍然要保持公有制的性质。但可以变为集体所有制或劳动者合作制(工人所有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国有民营企业。为此,不允许将国有企业的产权出售给私人企业主和本企业的少数经营者。道理很清楚,国
5、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制,国企的产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公民,不经一定程度取得其所有者——人民的认可,谁都无权出售国企产权,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这好比一间住宅的主人雇佣了一个管家,管家不经主人同意将房子卖掉了,构成违法行为一样。所谓MBO,与此是事不同而理同。只有保持国有企业产权的公有性质,才能保证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只有坚持了以上三条,国有企业改革才能称作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笔者已经指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要点是三条:一是市场化、二是自由化、三是私有化,其核心是私有化。目前的国企改制,正是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误导而误入了私有化的歧途。如不
6、及时纠正,照目前这样改制下去的趋势,公有制经济的微观基础将被消灭,其结果是走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由目前的国企产权改革的逻辑所决定的。二、关于国企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不应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去寻找,而应当从马克思的思想宝库中去寻找。笔者认为,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至少有以下三个理论,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关于“自主劳动”的理论。马克思指出,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的光”。自主劳动是与雇佣劳动相对立的范畴。自主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也应是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
7、单元的国有企业的基本特征。自主劳动与雇佣劳动,分别是两种对立的生产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11马克思从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相对地位角度来探讨自主劳动与雇佣劳动的区别,“如果工人居于统治地位,如果他们能够为自己而生产,他们就会很快地,并且不费很大力量地把资本提到(用庸俗经济学家的话来说)他们自己的需要的水平。重大的差别就在于:是现有的生产资料作为资本由工人所使用,是这些生产资料使用他们工人,还是工人作为主体使用生产资料这个客体为自己生产财富”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