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07972
大小:18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9
《磁屏蔽及其本质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磁屏蔽及其本质的探究摘要:生活中时常回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新买的手表走着走着不准了,不用的磁铁放久了便没了磁性……为什么呢?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找出真正的原因。关键字:磁体磁化铁磁折射我们知道磁场是用来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它总存在于磁体周围。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磁层,由于它的方向始终不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时常用它来指示方向。但很多时候它却常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我们的手表如果长时间的处在磁场中就不准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将磁场屏蔽掉。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把无处不在的磁场屏蔽掉呢?让我们
2、一起来做近一步的分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放在磁场中的手表是怎样不准的。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分子周围包裹着一层电子,电子的运动形成电流,称为分子电流,在这里我们假定电流是环形的。在磁场中,这样的环形分子电流会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迫使它定向排列,这一过程称为磁化,如图一。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物质都能被磁化,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自身排列不尽相同,所以它们能被定向排列所需的力矩大小也不同,其大小可以表示为:,其中称为磁偶极矩,简称磁矩,它是反映该分子电流自身性质的一个物理量。大小可以表示为:,n是电流的圈数,i表示电
3、流的大小,S则是环形电流包围的面积大小,是外加磁场。由于磁化后的分子也会产生磁场,于是在存有磁介质区域的磁场就发生了变化:,B’是磁化产生的磁场,称为感生磁场。同时我们又引进物理量:,表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磁矩,称为磁化强度,亦即磁介质能被磁化的能力。对感生磁场运用安培环路定理(如图二)得:,比例系数是真空中的磁化率。对于,我们定义了磁场强度,并使得:。这样<3>式我们就可以写成:。实验表明磁场强度和磁化强度之间有关系:,式中称为磁化系数。那么我们就得到:,定义,称为相对磁化率,不同磁介质的相对磁化率(磁化
4、系数)是不同的,这里给出几种介质的磁化系数的实验值:表一:几种磁介质的磁化系数顺磁质(18℃)抗磁质(18℃)锰铋铬铜铝银空气(1atm,20℃)氢(1atm,20℃)不难发现它们的磁化率远小于1,而磁化率又是反映介质被磁化能力大小的,可见这里的磁介质是很难被磁化的。同时,这样的结果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磁介质的存在并不能绝对的增强磁场大小。顺磁质能增强所在区域的磁场,而抗磁质则相反。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磁介质就是被我们用来屏蔽磁场的,称为铁磁质。类似上述方法,我们得出关系,发现极不规则,且得出二者图线
5、,如右:很显然,这里的B随H变化(即)要比上面的强烈得多。而且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铁磁性的磁导率值很大,一般在之间。值得一提的是从图三中我们也能发现当磁场强度为零时,磁化场却不为零,即出现剩磁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物理学中引进磁畴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就像一个个磁分子一样,磁介质可以看成是由无数的小磁畴构成,每一个磁畴里的磁场方向都不一致,但在外场的作用下,与其具有相同(近)方向磁场的磁畴逐渐增大,当外场足够大时,所有磁畴的方向便一致了,从而也就产生了磁性。那么,磁又是如何被屏蔽掉的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
6、道磁介质能改变它所在区域的磁场,并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铁磁材料改变的较好,大大的增加了它所在区域的磁场。但是物质守衡告诉我们磁场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多出来,必定有地方的磁场减弱了,也就是说磁场发生了转移(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把不需要的磁场通过转移的形式去除掉),那么这种转移又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已经知道,结合*式和<7>式,我们不难得到:,亦即:。于是我们就可以在两个磁介质的表面取一闭合回路(如图五中b),运用H的环路定理有:,得到:。另外再取闭合面S,如图五中c,由磁通连续我们可以得到:,即有。于是根据几何
7、关系可得:,两式相比有:,由此不难看出磁场线从一种介质进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了折射,且介质的磁化率越大折射角越大。而我们已经知道铁磁质的磁化率远大于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率,于是上式就认为趋近于0,是任取的,所以只能是很大,即近于90°,也就是说磁场线将沿着磁介质的走向分布,从而改变了磁场线的分布,达到屏蔽的目的(见图六)。尽管如此,磁屏蔽的效果总不如电屏蔽来的彻底,因为<11>式中总有不为0的值,所以我们要提高评比的效果就得通过增大的方法,即选用高磁导材料,或多层屏蔽。参考资料:Ⅰ.《固体物理简明教程》蒋平
8、徐至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Ⅱ.FundamentalsofPHYSICS(sixEDITION)HallidayResnickWalkerSanatPrinters.kundli.Haryalla2006Ⅲ.《大学物理学》张慧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Ⅳ.《电磁学》张玉民戚伯云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