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13144
大小:3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8
《马六甲英华书院寻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六甲英华书院寻踪颜宜葳一古商港和传教驿站与“书同文、车同轨”、自古重农轻商的中国相比,马来西亚的旅游胜地马六甲几乎代表着世界的另外一个极端。这个港口城市扼守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心腹地带,因商业而兴起,因殖民而繁荣,一度是世界贸易的集散中心,在它的全盛时代,街道上行走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东、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以及马来半岛当地的各色人等,海港里帆樯云集,商舶辐辏。据说,那时人们在马六甲可以听到80多种语言。相传马六甲王国由一位从爪哇逃亡而来的王子建立[Baker1936.pp.1-17]。15世纪前半叶,马六甲王一直向当
2、时的海上霸主中国纳贡称藩,之后明朝国势渐衰,这正是西欧诸国向外伸张之际,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daGama)发现了欧亚新航路,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军队攻占。130年后,后起的新教民族国家荷兰攻破葡萄牙人的坚城深垒,夺取了战略要地马六甲。1795年,这个聚宝之地的统治权又落到了荷兰人的老对手英国人手中。1824年开始,马六甲与海峡北端的槟城和海峡南端的新加坡一起正式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海峡殖民地。今天,虽然马六甲作为商业中心和交通要冲的地位早已丧失,市区的游览景点却处处折射着以往戏剧化的历史。天主教堂、葡萄牙要塞、苏
3、丹王宫、荷兰风格的钟楼和市政厅、三宝山的华人墓地,时间和空间在极小的范围内浓缩,好像令人目眩的精彩镜头回放。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事扩张之时,新教信徒向海外传教的热情也在高涨。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LondonMissionarySociety)派遣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来到澳门,此乃新教向中国传教的发端。马礼逊的一项重要功绩,是1815年与伦敦会的另一位传教士米怜(WilliamMilne,1785—1822)一起在前者选定的传教大本营马六甲创设了一所学校——英华书院(Anglo-C
4、hineseCollege)。1818年11月11日,英华书院的新校舍奠基。这所学校不仅教授英文、中文和马来文,还是向东南亚和中国传教的出发点,也是远东地区传教士们休养疗病和学习语言的场所。在这里成立了恒河外方传道会(Ultra-GangesMissions),诞生了世界第一份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本中文基督教读物《劝世良言》、第一本中文圣经、第一本马来文圣经、第一本华英字典。马礼逊从广州带到马六甲的刻工梁发(1789—1855)皈依基督教,成了第一个华人牧师。1840—1856年在任的校长理雅各(JamesLegge
5、,1815—1897)是一位著名汉学家,他完成的《四书》英译至今还是海外汉学研究者引用的标准译文。关于传教史乃至文化交流史上的这些重要事件,英文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典型的如赖廉士所著,香港大学1957年出版的《马礼逊其学其人》[Ride1957]和较晚而更详尽的马礼逊研究专著《等待中国》[Harrison1979]。中文学术圈里面,东南亚学者因为环境关系很早便对这个题材予以注意,比如新加坡前辈历史学家陈育菘在1951年就写过文章,撮要介绍了与英华书院有关的历史事迹[陈育菘1985]。另外,2001年英华书院校友会还出版了一部中英文对
6、照的校史。[刘绍麟2001]鸦片战争后,英华书院1843年迁往香港,1856年因种种原因停办。沉寂半个世纪后,一群与伦敦会关系密切的华人信徒倡议重开书院,在他们的努力和伦敦会的支持下,英华书院于1914年重开。现在这所学校依然存在,校址几经变迁,地点迁到香港九龙塘牛津道,已经成为香港名校之一。[刘绍麟2001]二雪泥鸿爪今何在英华书院1843年迁港,那么,马六甲的旧巢呢?2009年8月,我有机会从新加坡出发去马六甲作了两天两夜的短程旅游,临行前决定查找一些材料去马六甲试试运气。与英华书院有关的中文文章虽多,多半都没有指出它在马六甲
7、期间坐落何处,《等待中国》[Harrison1979]中间的叙述比较详细,它的第54页上依据马礼逊在1826年的一封书信,说学院在马六甲城西郊“该城唯一矗立至今的古老城门Tranquerah门外”。马来西亚有一位著名文学家阿都拉(AbdullahbinAbdulKadirMunsyi,1796—1854),是现代马来文学的开创者,也是英华书院最早的学生之一。这个人生活在19世纪东南亚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精通数种语言,年轻时曾经担任新加坡首任总督莱佛士的秘书,因此他有机会接触当时的上层人物,亲身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在回忆录《阿
8、都拉传》里面,记载了英华书院奠基典礼的场面:一切设备准备齐全后,某日早上六点钟,马六甲所有的高官贤达和洋人都被米尔恩[按:即米怜]请来,总共有五六十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各人在那道门下的一个石洞里放置银元。他们齐力把那道门树立起来,然后米尔恩趋前拍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