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70026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8
《花卉种苗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花卉种苗学》复习提纲(新)第一章 绪论1、花卉种苗学概念P2答:以现代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园艺学、农业设施科学等为基础的,研究花卉种子、种球、苗(木)生产、繁殖、培育理论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科学。2、花卉种苗生产的地位和作用P2答:花卉种苗是优质花卉生产的基础,种苗生产对花卉产业的生产发展、装饰应用、经济效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花卉种苗生产的纯度、质量、数量,以及生产性辅料的使用,都将直接影响到花卉生产的产量、质量、效益、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许多情况下花卉种苗生产状况直接影响花卉的装饰美化效果和产业的经济效益。花卉种苗生产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在
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国家或地区花卉产业的发展水平。3、世界先进花卉大国花卉种苗发展的主要特色(不确定)P10结合荷兰例子,上课有讲过,请看笔记,按上课内容来作答答:(1)加快花卉新品种选育运用现代育种技术生产花卉的杂种优势的F1代”杂交种子”;保优提纯生产“自交种子”;研究人工种子等。(2)育苗技术现代化组培和容器育苗等现代化育苗设施在花卉生产中广泛应用,大大扩展了花卉种苗生产的规模。在生产作业中,实现田间作业的自动化,利用电脑环控自动化温室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生长条件。(3)运作市场化和社会化(4)品牌国际化第二章 种苗圃地的规划与建设1、生产圃地选择中自然条件的确
3、定要点P19答:影响种苗生产的自然条件分为地形、土壤、气候和生物因子。气候条件又包括大的气候条件与小的生境条件(小气候条件)。(1)地形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开阔或坡度为1°~3°的缓坡地为宜。容易积水的低洼地、重盐碱地、寒流汇集地、风害严重的风口,以及温差变化较大的地方,种苗易受冻害,均不宜选作圃地。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育苗要求选择适宜的坡向,北方宜选择背风向阳的东南坡中下部;南方宜选择东南坡和东北破。一般情况,在低山区建圃地时,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选东南方为好;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则选阴坡北向,东北向。(2)水源圃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应设在江、河、湖
4、、塘、水库等天然水源附近,最好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便于引水灌溉。如无天然水源或水源不足,则选择地下水源充足,能打井提水灌溉的地方作为圃地。圃地灌溉用水水质要求为淡水,水含盐量不超过0.1%-0.15%,须对圃地水源的矿物质含量及浓度进行分析。此外,圃地地下水水位宜为2m左右,一般砂土1-1.5m,砂壤土2.5m,黏壤土4m。(3)土壤A土壤肥力、土壤质地一般应选石砾少、土层深厚、肥沃、结构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的砂壤土、轻壤土或砂质壤土作为圃地。土壤中黏粒和粉粒含量(颗粒直径小于0.05mm)应该介于15%-25%。B土壤酸碱度通常以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为好(pH
5、6.5-7.5)。不同的植物种类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不同,宜根据具体种类而定。C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对种子发芽、抽穗生根关系密切。土壤水分适宜,栽植成活率高。(4)病虫害选择圃地时,要作专门的病虫害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一些关键性病虫害严重的地方不能作为圃地。(5)候选土地原用途土地的原使用情况对圃地有影响,如土壤物理、化学或生物性状的改变将影响种苗的生长。2、温室类型P38答:从温室造型上可分为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和拱圆屋面温室3种类型。(1)单屋面温室通常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墙体用泥土、砖石或夹心墙,构架与覆盖物为竹木或铁木混合、草顶、草席等。采光屋
6、面向南倾斜,透明覆盖材料主要选用玻璃或塑料薄膜。(2)双屋面温室温室屋面具有两个方向相反的采光面,四壁也由透光材料组成,是一种全光温室。分为单栋和连栋式。温室内有完善的小气候调控设备和管理设施,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较高。(3)拱圆屋面温室第三章 花卉种子生产1、花卉种子工程概念2、花卉种子种类(1)按照专业生产花卉种子的产品类型分为:原型种子、脱化种子、丸粒化种子、预发芽种子、包衣型种子、多粒种子包衣、精选种子7种(2)按种子形状和大小分类:按形状分圆球形、椭圆形、扁形、肾形、盾形等;按大小分大粒(粒径≥5.0mm)、中粒3.0~5.0mm)、小粒1.0~3.0mm)、细
7、粒(<1.0mm)(3)按照制种方式分:混合或自然授粉种子、自交种子(或称常规种子与纯种)、F1代、F2代、人工种子3、我国草花制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自产草花种子有100多种,但主要是常规品种,杂交一代、二代品种很少,高质量的草花种子大量依赖进口。存在的只要问题有:(1)野生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不足,传统的优良品种未充分利用,珍贵品种外流。(2)植物资源的驯化、选育工作开展得不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力度也远远不够。(3)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育种繁殖基地。(4)种子生产的繁育技术低,品种退化严重,品质不高;没有掌握杂种一代种子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