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

ID:18328479

大小:819.00 KB

页数:174页

时间:2018-09-16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_第1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_第2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_第3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_第4页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自学辅导资料目录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2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2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6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15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1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33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42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54第八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61第九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66第十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71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79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83第二部分《心理咨询与辅导(一)》…………………………………………………………89第一章导论……………………………………………………………………………………89第二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96第三章心理咨询目标…………………………………………………………………………110第四章心理咨询关系…………………………………………………………………………115第五章咨询会谈技术…………………………………………………………………………125第六章心理咨询过程…………………………………………………………………………134第七章团体心理咨询…………………………………………………………………………142第八章不同发展阶段对象的心理咨询………………………………………………………150第九章特殊媒介心理咨询……………………………………………………………………161第十章心理咨询师……………………………………………………………………………166第三部分附录…………………………………………………………………………………172一、培训科目…………………………………………………………………………………172二、考试大纲…………………………………………………………………………………172三、培训教材…………………………………………………………………………………172四、考试方式…………………………………………………………………………………172五、考试题型举例……………………………………………………………………………172六、学习方式方法……………………………………………………………………………174七、资料编写使用说明………………………………………………………………………174八、致谢………………………………………………………………………………………174174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篇基本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涵义【识记】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个体乃至大众的健康状况,标志着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由此,健康的观念也逐渐由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根据此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个体健康的10项具体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二、心理健康的涵义【识记】(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卫生而言的。它有三层含义:第一指一门学科或理论体系;第二指一项专业服务工作;第三专指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从第三层面上说,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意义相同。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如何维护、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措施及各种活动。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二)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所谓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个体心理在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心理功能状态,而不是绝对完美的心理功能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三项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2、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174 一、心理健康标准制订的难处与制订依据(一)心理健康标准制订的困难心理健康标准制订困难的原因:1、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订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很难;2、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还受社会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因此很难制订一套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永久适用的心理健康标准;3、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和法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各相关学科研究所依据的基础和范围;4、心理健康标准的制订和确定,必须通过大规模人群的调查;5、心理健康标准确定的基础是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分类,而这些规律和分类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之中。、(二)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五个视角)【识记】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2、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正常。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3、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为依据的。4、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5、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二、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领会】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美国心理健康协会提出的标准:有26条,1、经常感到快慰、舒适;2、不为恐惧、愤怒、爱、妒忌、罪恶或者忧愁等情绪所捆绑;3、坦然接受不如意的事;4、以容忍、开放的心胸,面对自己、面对他人,必要时,还能自我解嘲;5、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6、能接受自己的缺失;7、保持高度的自尊心;8、善于处理所面临的各种情境;9、能从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汲取生活乐趣;10、经常感受人际关系的乐趣;11、经常关怀他人,热爱他人;12、拥有永久的、非常良好的友谊;13、相信别人,由衷地喜欢别人,也渴望人家爱自己、信任自己;14、尊重别人的思想与意念,尽管这些思想与意念与自己有些分歧;15、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也不随便接受别人的看法;16、乐于参与各种团体的活动;17、对左邻右舍,甚至所接触的任何人,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18、胜任并愉快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需求;19、能自行处理所有的问题;20、勇于负责;21、尽可能谋求与环境的良好相处;22、乐于接受新经验与新观念;23、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赋;24、能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25、能自我思索、自我抉择;26、能全力投入工作,从而寻求乐趣。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曼、心理学家斯柯特、美国心理学家杰霍塔、科恩、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罗杰斯分别提出了各自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三、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领会】(一)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1、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2、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174 3、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4、正确认识周围环境;5、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6、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二)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黄坚厚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1976):①乐于工作;②乐于交往;③接纳自己;④适应社会。张春兴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1991):①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②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③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④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⑤独立谋生意愿和能力;⑥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此外,王极盛,郑日昌,王登峰、张伯源,刘华山,陈家麟,黄希庭等学者也分别提出了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四、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应用】参照现实社会生活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我们认为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作如下表述:智力正常是基础,关系协调是关键,情绪状态是表现,人格完善是结果。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有一个内在的层次结构。其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的关系协调可以具体细分为四种关系:⑴人—己关系,即主体我和客体我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识、接纳、完善自我等;⑵人—人关系,主要包括与长辈、同伴、异性、家庭关系等的处理;⑶人—事关系,包括如何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休闲等活动;⑷人—物关系,即协调与物质(金钱)、科技(工具)、环境(自然)、社会(政治)等的关系。而在这四种关系中,人—己关系即自我意识是最为核心的要素。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一)智力水平正常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二)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它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包括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三)人际关系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以下具体特点:其一,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其二,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喜欢别人、接受别人,所以他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欢迎的。(四)生活平衡积极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并不只是埋头工作,也能懂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放松感。(五)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动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六)情绪乐观向上情绪乐观向上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悦的、欢快的、稳定的。(七)人格统一完整174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一定联系和关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2、身体健康就是真正的健康。()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4、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5、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6、由于心理健康的人喜欢别人、接受别人,所以他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欢迎的。()7、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8、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9、心理健康标准的制订和确定,必须通过大规模人群的调查。()10、对心理健康与否的判别受到社会环境、文化风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民族特点等的影响。()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标志一个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个体乃至大众的()A.心理状况B.智力状况C.健康状况D.工作状况2、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A.目标B.手段C.方法D.依据3、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A.生理条件B.心理条件C.家庭条件D.社会条件4、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A.唯一标准B.客观标准C.先决条件D.核心标准5、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A.紧张的生活B.平淡的生活C.平衡的生活D.快乐的生活6、世界卫生组织的简称是(A.)。A.WHOB.WHSC.WHYD.WHJ7、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A.很难B.很容易C.比较困难D.比较容易8、下列表述哪一项不符合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C有痛苦感,心理常常感到难受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9、下列表述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的特点()A.了解他人,理解他人B.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C.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D.与家人的关系时好时坏10、下列四项哪一项不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74 A.统计常模B.道德规范C.生活适应D.临床诊断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对心理健康理解有误的是()A.心理健康就是没有精神疾病B.心理健康就是心情愉快C.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生理功能状态D.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2、心理健康标准是下列哪些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A.心理学B.医学C.精神病学D.法学3、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的具体依据是()A.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B.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言语C.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思维D.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行为4、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的关系协调可以具体细分为()A.人—己关系B.人—人关系C.人—事关系D.人—物关系5、情绪乐观向上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A.愉悦的B.欢快的C.激动的D.稳定的6、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A.指一门学科或理论体系B.指一项专业服务工作C.指人的身心健康状态D.专指人的心理健康状态7、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是()A.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原则B.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C.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D.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8、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C.有幸福感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9、下列四项哪些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A.统计常模B.道德规范C.生活适应D.临床诊断10、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A.了解他人B.理解他人C.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D.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四、简答题1、健康的涵义2、心理健康的涵义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识记】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很明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74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相邻概念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关系):【领会】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作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过程。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渗透性,又具有差异性。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其工作对象是以正常学生为主;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被称为辅导员或心理教师,他们需接受涉及到心理咨询内容的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训练。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求询者,主要指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某些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或称有轻、中度心理问题)的正常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被称为咨询者或咨询员、咨询心理学家,他们接受心理学专业训练。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患者或病人,主要指患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称心理疾病、重度心理问题)的人;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人被称为临床心理学家(主要接受心理学专业训练)和精神病医生(主要接受医学专业训练)。与从事心理咨询的咨询心理学家、咨询员相比,他们所接受的专业培训时间较长,在研究方法、对人格理论的掌握以及接受有专家指导的正式临床实习等方面都需明显加强。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亦即重在发展与预防方面。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相对来说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心理咨询重在预防与矫治,而心理治疗重在矫治与重建。就内容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做文章;心理辅导在注重资料的提供与获得、认知与环境因素改善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活动。心理咨询与治疗则侧重于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就工作任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是解决某一局部问题,而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问题。就实施过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者在工作中是主动的,心理治疗医生肯定是被动的,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工作过程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就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即心理治疗隶属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隶属于心理辅导,心理辅导隶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简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它与心理辅导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因此人们有时也将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称为学校心理辅导。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学校和社会的促进作用)174 【领会】(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有助于克服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振奋民族精神;(2)有助于塑造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发展,提高道德水准,净化社会风气;(3)有助于调动青少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各项实际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稳压器和润滑剂的作用。如果在学校教育阶段,对广大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公民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培养,自身具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个性,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等于在每个人的心灵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就能经受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严峻考验与挑战。这样,社会安定与和谐才有基础,稳定与发展才有保障。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激发心理潜能,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体现。(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领会】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乘数效应,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起着“酵母”式的促进和放大作用,直接影响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水平。概括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全面发展教育有三方面的作用,即1、基础与中介作用;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以其心理素质为基础和中介,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也都要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前提。2、操作与动力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分为智力性心理素质和非智力性心理素质两大类。智力性心理素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操作功能。智力性心理素质好比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加工处理器”,一切信息都要经过它的加工处理后而被个体所内化,所谓人的素质也就是这种加工处理后的“积淀”;非智力性心理素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动力功能。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情感、意志等非智力性心理素质的激励和推动下完成的。3、激励与增效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增效作用表现为:(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智能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从而为有效学习创造智能条件;(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效率;(3)174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从而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使学习更富目的性和计划性,从而促进学习。(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领会】两者的不同点:(1)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而德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学生观不同:德育视学生为塑造对象,而自身为塑造者;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把学生视为求助者、当事人,而自身为服务者、协助者;(3)目标侧重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心理的发展、调适和矫正上,以帮助学生雕塑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潜能为目的;而德育重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塑造和改变,主要是按社会和国家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帮助学生解决社会倾向问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工作内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格、职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方向、思想意识、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5)工作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政治倾向,要求旗帜分明。心理健康工作者,不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而是培养学生的抉择能力,由学生自己作出合理的判断。德育带有公开性肯定奖励或否定、批评、惩罚,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强迫学生接受,更少采用批评和惩罚。德育工作鼓励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则强调为当事人保密;(6)方法手段不同:德育工作常用的方法有谈话、说服教育、批评表扬、榜样示范、环境陶冶、实践锻炼等,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的方法有会谈、心理测量、角色转换、行为矫正等。两者的相同点:(1)他们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2)工作对象都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学生;(3)根本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两者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紧密的联系。(1)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德育的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2)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他教育获得了更为和谐的统一。因此,两者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并能相互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更似鸟之双翼,不应缺一。2、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和效率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普及人脑的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卫生用脑,进行智力的全面开发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技能、指导学习方法、排除学习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等系统的教育,从而直接和间接地服务于智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反过来,智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科学的即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智育活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如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心情抑郁、自卑等种种心理问题。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领会】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促进健康。体育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必要的生理和体能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获得了必要的条件。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态。174 3、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的关系【领会】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的关系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美育,就会带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因为美育不能离开心理健康,只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心智,才能对美有更深切、透彻的感受和理解。就人的美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就是美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所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谈不上人的美。反过来,美育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美育可以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开发人的潜能。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原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一)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1、体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精神2、促进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3、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4、兼顾社会和个人需求(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解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三个层次【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识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识记】:(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领会】: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2、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3、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贯彻要求(一)教育性原则1、涵义【识记】: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贯彻要求【领会】: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种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中的人和事的不满言行、错误观点甚至敌对情绪与态度,教育者不应随便符合他们的观点和思想情感,而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端正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排除各种心理困扰,解除心理症结。(二)全体性原则1、涵义【识记】:全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174 的一切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把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2、贯彻要求【领会】:(1)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2)面向全体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忽视个别;(3)在实际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最大效益。(三)差异性原则1、涵义【识记】: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贯彻要求【领会】:(1)要认识到人是有差异性的,青少年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而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也可以说,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2)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四)主体性原则1、涵义【识记】: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2、贯彻要求【领会】:主体性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助人”为手段,最终达到学生自助的目的。(五)整体性原则1、涵义【识记】: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2、贯彻要求【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及协调性等综合因素出发,全面把握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采用相应的教育与辅导对策。(2)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协调发展,要把人的心理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六)发展性原则1、涵义【识记】: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2、贯彻要求【领会】:坚持发展的观点,就是要对学生、对人性持有正确的认识和信念,认识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辩证看待学生的缺点和局限,重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持乐观肯定的态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兼有矫治、预防和发展三种功能,但就整体而言,应该以发展为主,辅以预防和矫治。(七)活动性原则1、涵义【识记】: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顺应了青少年内在成长的基本需要,实践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2、贯彻要求【领会】:(1)174 针对青少年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等,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知识的简单传授上,应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景中去讨论、体验和训练。(2)必要的时候,还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完善个性发展。通过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八)保密性原则1、涵义【识记】: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2、贯彻要求【领会】: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个别教育与辅导过程中,学生会向教育者泄露很多个人的秘密、隐私、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困扰、矛盾冲突等。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这些信息保密,除此之外,还不得对外公布求助学生的姓名,拒绝任何有关求助学生的调查,尊重求助学生的合理要求等,这些都是保密的范围。不过,替来访学生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解密。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渗透性,又具有对立性。()3、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其工作对象是以问题学生为主。()4、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求询者,主要指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某些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异常人。()5、就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7、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稳压器和润滑剂的作用。()8、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德育的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9、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但可以相互替代。()10、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11、心理不健康不一定会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态。()12、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13、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亦即重在发展与治疗方面。()14、心理咨询与治疗侧重于当事人的情感活动以及人格的重建与发展。()15、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并不强调学生作充分的自我表露。()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理解有误的是()A.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D.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对其工作对象的称呼不恰当的是()A.来访者B.求助者C.求询者D.病人3、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人被称为()174 A.心理咨询师B.心理治疗师C.心理医生D.辅导员或心理教师4、心理治疗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良好的()A.治疗关系B.辅导关系C.咨询关系D.朋友关系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渗透性,又具有()A.相同性B.协调性C.对立性D.差异性6、就工作对象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以哪部分学生为主()A.正常学生B.优秀学生C.问题学生D.异常学生7、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求询者,主要是指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某些心理困扰或轻、中度心理障碍的()A.异常人B.病人C.正常人D.好人8、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因此人们有时也将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称为()A.学校心理咨询B.学校心理学C.学校心理辅导D.学校健康辅导9、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A.因果效应B.乘数效应C.加数效应D.特殊效应10、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是()A.必然的B.可能的C.不大的D.偶然的11、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从道义上维护、法律上保护学生的()A.人格和尊严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名誉和隐私权D.政治权利和经济地位1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最大不同在于()。A.工作内容不同B.学生观不同C.目标侧重不同D.理论基础不同13、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A.基础与中介作用B.操作与动力作用C.激励与增效作用D.定向与领导作用14、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理解有误的是()A.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B.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C.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D.消除民族差异,促进世界统一15、就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依次存在(  )A包含关系   B递进关系    C肯定关系    D否定关系16、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17、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18、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74 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D.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A.来访者B.求助者C.求询者D.病人3、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A.来访者B.求助者C.患者D.病人4、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四者之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A.一致性B.渗透性C.差异性D.矛盾性5、就功能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重在突出工作的()A.主动性B.超前性C.预防性D.治疗性6、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定向与领导作用    B.基础与中介作用C.操作与动力作用    C.激励与增效作用7、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B.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C.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D.消除民族差异,促进世界统一8、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不同点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学生观不同外,还有()A.目标侧重不同B.工作内容不同C.工作原则不同D.方法手段不同9、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分解为()A.基础目标B.基本目标C.终极目标D.发展目标10、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认识有误的是()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1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认识有误的是()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12、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认识有误的是()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B.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C.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D.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全民素质1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包括()A.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B.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C.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D.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14、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依据是()A.体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精神B.兼顾社会和个人需求C.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D.促进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1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A.面对所有师生,开展游戏治疗活动B.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C.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间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74 D.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2、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3、心里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4、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5、差异性原则的涵义与贯彻要求6、保密性原则的涵义与贯彻要求五、案例分析小明与小丽是某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小明比较外向,小丽比较内向。两人是同桌,平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关系比较亲近。最近,班主任杨老师发现小丽上课心不在焉,好像心事重重,就找小丽谈话,小丽犹豫了一会儿,才告诉老师,小明最近给她写了封求爱信,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杨老师让小丽把信交给他,小丽先是不愿意,杨老师说,你要不交,我就找你家长来,小丽害怕老师叫家长,就把信交给了杨老师。当天晚自习,杨老师以这封信为依据,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批评他们两人谈恋爱。小明先是摔门而出,小丽随后也哭着离开教室。第二天,他们俩人都没有到校。请你根据这段材料分析说明杨老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主要违反了心理健康教育哪些原则?可能造成什么后果?答案要点:1、不恰当2、主要违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密性、差异性、教育性等原则。3、可能造成的后果:(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第一节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从广泛意义上说,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受益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心理卫生、心理测量和职业指导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及推动。(一)心理卫生运动的推动【领会】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他撰写的自传体学术著作《一颗自我发现的心灵》一经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当时美国最权威的精神病学家梅耶认为这就是心理卫生。1909年2月,在比尔斯等人的积极努力下,“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在纽约成立,比尔斯任顾问。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二)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领会】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西蒙合作研发的智力测验量表的问世,使通过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变成现实。此后,心理测量作为一门技术得以公认,并很快用于军队和教育领域。心理测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因而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可靠的依据和保证。(三)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领会】174 1、1894年,美国旧金山加州工艺学校在梅瑞尔的领导下,开展职业辅导工作,是早期心理辅导的萌芽;2、在早期的职业辅导运动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他著有《选择职业》一书,首用“职业辅导”一词。他所创立的波士顿职业局,成为现代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其个人也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3、1896年,维特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诊所,开创了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先河;1907年,维特默创立了第一个弱智儿童的临床心理教育学校,创办了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被后人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4、格塞尔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人。二、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领会】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美、欧等国家中发展起来。目前,美、欧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服务,主要表现在:(一)专家队伍扩大,政府投入增多美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发展迅速,政府投入不断增长。(二)人才培养加快,资格要求提高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及其资格水平的认定。(三)服务领域广泛,工作任务加大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基本任务和作用也逐步拓宽到为学生、教师、家长及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四)专业组织机构成立,学术期刊创办,学术研究加强1945年,学校心理学成为美国心理学会(APA)第16分支,标志着美国学校心理学分会正式成立。1969年,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SP)成立。三、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领会】(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欧美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日趋多样、整合。当前欧美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集体的合作。(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方面,专业化取向不断加强,其培训课程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科性的心理学课程、测验性课程和干预性课程。其培养目标一般涉及:掌握心理学核心知识、发展专业决策能力、掌握研究与设计技能、加强人际交流技能、了解伦理知识和建立职业价值观等。(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第二节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识记】(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1、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吴南轩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开创国内高校之先河。并在中央大学《旁观》杂志上开辟《心理卫生》专栏,可谓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萌芽。2、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召开,刘瑞恒与会并当选为名誉副会长。3、1936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正式成立,从而揭开了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序幕。4、1944年,我国医学心理学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发起人之一的丁瓒,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卫生实验室、咨询所和门诊部,开展较为系统的心理卫生和医疗工作。174 (二)职业辅导工作的促进1、1916年,北京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首先倡导职业辅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应的职业和学科。2、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这是当时我国惟一的职业辅导机构。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一)台湾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萌芽生长我国台湾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8年,蒋建白领导成立了“中国辅导学会”,这标志着台湾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初步建立。从60年代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在全台湾省推广。1966年,台湾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报告,研究在台湾省实行辅导制度。1976年,台湾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时,辅导制度开始正式建立。2、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建立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台湾省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重点实施到全面实施,逐步扩展,建立相应制度,进入正规化。在这一时期,众多社会性心理辅导机构也开始介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台湾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3、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发展2001年11月台湾开始正式颁布并实施“心理师法”。心理师分临床心理和咨询心理两类,其中咨询心理师的主要构成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二)香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识记】1、1970年香港大学聘用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学校心理辅导员,开创香港学校心理辅导之先河。2、从设有的专门岗位来看,香港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人有4种专业职位:(1)临床心理学家;(2)教育心理学家;(3)社会工作者;(4)辅导老师;3、香港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是大力倡导学校本位辅导方式。1992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布《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第四号报告书》,推行“校本辅导”计划。所谓校本辅导,简单地说就是,在校长的带领和辅导教师的策划、统筹和组织下,利用全体教师集体辅导全体学生的方式,即全校教师针对全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全校性的辅导活动改善学生整体行为,以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为辅导的核心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辅导服务活动,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三)中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引入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在心理卫生领域开始出现。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重新成立,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以此为标志,心理卫生运动开始了向教育界的发展,从而对学校心理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心理卫生得以恢复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的高等学校获得了最早的重视和发展。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成立心理测量与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989年,上海市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学会,该协会是全国最早以推广、研究、普及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宗旨的专业性学术团体,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探索17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一些学者走出国门,到海外系统学习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国外与港台的学者也陆续到内地讲学,推动了大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十分活跃,各种学术组织纷纷成立。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也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教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规定。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许多高校和中小学都系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2001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4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2002年9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三、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就【领会】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地进行推行的。(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二)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四)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五)编撰出版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领会】(一)思想观念上重视不够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二)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区重视程度高,普及面广,发展速度快。切实重视和关注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学生,是我国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所在。(三)专业化队伍尚待建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四)理论指导力尚显不足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还笼罩在传统教育研究的阴影之下,高水平、系列化的研究少,争鸣类、服务性的研究也不多。同时,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因缺乏科学指导而水平不高。(五)实际操作规范性不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缺乏规范性,就会损害它的科学性,进而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174 另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某些地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倾向,如重少数轻全体的个别化倾向,重治疗轻发展的医学化倾向,重教学轻活动的知识化倾向,重说教轻尊重的德育化倾向等。这些显现和潜在的消极倾向,已经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展望【领会】对面未来,著名心理辅导专家吴武典教授等人预测21世纪的我国心理辅导的趋势是:在理论上,将加强研究力度,强调本土化研究,强调辅导的人生化本位;在内容和方法上,职业辅导将会成为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将会扩展,学校辅导课程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术方面,计算机将有助于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化(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英国,并率先在美、欧等国家中发展起来。()2、、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3、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比尔斯。()4、香港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是大力倡导社会本位辅导方式。()5、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下而上地进行推行的。()6、格塞尔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人。()7、1896年,帕森斯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诊所,开创了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先河。()8、维特默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9、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这是当时我国惟一的职业辅导机构。()10、1944年,我国医学心理学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发起人之一的刘瑞恒,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卫生实验室、咨询所和门诊部,开展较为系统的心理卫生和医疗工作。()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先驱者当属美国人()A.马斯洛B.罗杰斯C.梅耶D.比尔斯2、1909年2月,在比尔斯等人的积极努力下,“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在哪个城市成立()A.纽约B.华盛顿C.旧金山D.费城3、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会上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名称是()A.世界心理学会B.国际心理学委员会C.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D.国际心理咨询师委员会4、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西蒙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的问世,使通过心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变成现实。其标志性成果是()A.人格测验量表B.气质测验量表C.情绪测验量表D.智力测验量表5、心理测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科学的()174 A.手段和工具B.技术和方法C.理论和技术D.手段和目标6、因创立波士顿职业局,被誉为“心理辅导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马斯洛B.帕森斯C.梅耶D.比尔斯7、1896年,维特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A.儿童心理咨询诊所B.成人心理咨询诊所C.心理治疗中心D.心理卫生中心8、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9、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开创国内高校之先河的教育家是()A.刘瑞恒B.蔡元培C.吴南轩D.丁瓒10、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召开,我国出席大会并当选为名誉副会长的学者是()A.刘瑞恒B.蔡元培C.吴南轩D.丁瓒11、2001年11月台湾开始正式颁布并实施()A.教师法B.医师法C.心理师法D.心理咨询法12、1970年香港大学聘用了香港历史上第一位()A.学校心理咨询师B.学校心理治疗师C.学校心理辅导员D.学校职业辅导员13、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发的文件是()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B.“普通学校教育大纲”C.《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14、2002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高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B.“普通学校教育大纲”C.《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15、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是()A.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行A.政府引导、自下而上推行C.社会倡导、学校自发开展D.专家倡议,学校组织开展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从广义上说,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与兴起主要受益于哪几个领域的发展及推动()A.心理卫生B.心理测量C.心理咨询D.职业指导2、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A.专家队伍扩大,政府投入增多B.人才培养加快,资格要求提高C.服务领域广泛,工作任务加大D.专业组织机构成立,学术期刊创办,学术研究加强3、下列对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述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B.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C.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174 D.心理健康教育的国家化与民族化取向4、2001年11月台湾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心理师法”把心理师分为()A.临床心理师B.学校心理师C.咨询心理师D.职业心理师5、从设有的专门岗位来看,香港为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人设置的专业职位有()A.临床心理学家B.教育心理学家C.社会工作者D.辅导老师6、自1999年以来,我国教育部专门颁发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主要有:()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B.“普通学校教育大纲”C.《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7、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B.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C.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D.注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8、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B.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化C.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D.心理健康教育的西方化四、简答题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2、中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4、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展望五、案例分析以你所在的学校为例,谈谈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答案要点:结合本校实际,从思想观念上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地区与学校间的差异,专业队伍的建立与设施的配备状况,专家、理论指导与研究状况,实际操作的规范性状况,师生受益状况等方面分析说明并提出解决办法。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习考试、生活与职业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进取心态、良好的生活适应和合理的职业规划,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174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人们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感受、评价和调控,它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意向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它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形象。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中对自己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和态度。自我意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暗示、自我设计、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等。自我意识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个体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强、自制的健康人格一种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对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自我完善等三个方面的教育与辅导工作。一、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A.自我认识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比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比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异性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力求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的一种教育活动。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是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B.自我认识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一)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二)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四)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五)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六)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A.自我接纳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所谓自我接纳,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到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的人格倾向。所谓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B.自我接纳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一)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A.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教育而存在的。它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是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适当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时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的一种教育活动。B.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青少年时期,大部分同学处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中。现实自我是个体当前实际的自我状态;理想自我是个体未来期望的自我境界。这两者间的距离成为推动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内驱力,促使个体不断去改变、发展现实的自我,努力促进二者间的转化,并通过一个个子目标逐步实现理想自我的终极目标。这个过程,就是主体自我教育的过程。下列措施有助于这一过程的逐步进行和实现:174 (一)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二)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三)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四)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自我体验、自我强化属于自我教育过程中的反馈系统。从实质上来讲,自我反馈是学生对自身行为结果的自我检查,它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实现自我奋斗的目标,并且能否增强自己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让青少年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应起到引导、点拨、帮助、督促等协助作用,创设有利于自我教育的环境,形成有利于自我教育的氛围。第二节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它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的依恋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反映,实质上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体现。当需求得到满足时,双方就会产生积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否则,就会产生消极、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双方的相互疏远。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一、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A.师生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所谓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指导、训练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形成一种友好的、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的教育活动。B.师生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因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地位,所以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应该以教师为重点。教师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措施是:(一)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二)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四)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五)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二、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A.同伴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学生视对方为朋友,彼此喜欢,并互相帮助,相互信赖。所谓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教育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培养他们相互尊重、换位思考的交往意识和习惯,使他们养成理解、友善、信任、宽容等良好性格特征,在与人交往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B.同伴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解决学生同伴关系中的冲突,对学生进行同伴关系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二)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冲突(三)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四)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174 同伴关系主要发生在班级环境中,因此班风对同伴关系的性质具有重要作用。(五)提高人际认知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六)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一般可通过问题解决、榜样示范、人际敏感训练、心理角色扮演等方法来落实。三、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A.亲子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二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具有永久性,是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亲子关系最主要的问题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冲突,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阶段表现尤为突出。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就是教育青少年学生更多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同时也使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正确处理代沟问题,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B.亲子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一)要帮助、指导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应让父母做到:1、明确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特征;2、采取恰当的教养态度;3、了解子女对父母的期望;4、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5、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二)要帮助、指导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要使学生认识到:1、在任何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出现矛盾或冲突。美好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善于解决、处理矛盾或冲突。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特别是心理、情感的需要。因此,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我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要考虑父母的情感需要,言语行动还应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以避免激化矛盾,造成彼此的伤害。3、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方面要向父母表明自己可以理解他们,感谢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应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让父母感到你确实长大了,懂道理了,从而改变态度。四、异性关系的教育和辅导A.异性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男女生开始对异性同伴产生朦胧的神秘感和渴望。异性关系教育与辅导是指教师和家长应在了解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原则,并教育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大方相处的一种教育活动。B.异性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一)认识和了解青少年学生性意识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别角色分化和性意识急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一般需要经历以下过程:1、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和了解2、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3、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4、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二)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异性交往教育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174 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和态度是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青少年学生心里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2、指导青少年了解异性交往的原则教师在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告诫或建议他们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所谓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程度和异性交往的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3、指导青少年掌握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1)大方主动,克服羞怯;(2)真实坦诚相互信任;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异性关系的前提和基础。(3)进退自然,留有余地。围追堵截,死缠硬磨,一意孤行等则是不正确的方法。(三)引导学生区分友谊和爱情在对青少年进行异性关系的教育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并使学生认识到早恋对自我发展的不利影响,从而端正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第三节学习问题的教育与辅导一、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A.学习动机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成就归因等四个方面。所谓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成就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B.学习动机教育与辅导的对策措施【领会】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策略有:(一)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切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求知欲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热爱,是对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刻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准确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三)激发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功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四)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174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维纳提出的学习动机的自我归因理论认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的六种原因,并将这六种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来改变学生今后的行为。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二、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A.学习策略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等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B.学习策略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进行训练:(一)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支持策略等四个方面。1、复述策略复述是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2、组织策略组织是对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关于组织的具体方式、方法或途径,就是组织策略。常用的组织策略有:(1)列提纲列提纲是以简要的词语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2)做示意图做示意图是运用图示、连线或箭头等手段表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它包括重要概念的确定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明;(3)利用表格3、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加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1)记忆术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2)做笔记做笔记有助于对材料进行编码,同时还具有外部存储功能;(3)联系生活实际(4)利用背景知识(二)元认知策略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己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三)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等,都属于学习资源。资源管理策略是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1、时间管理策略(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①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174 ②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③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④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①利用零碎时间处理学习上的杂事;②读短篇或看报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③进行讨论和通讯,与他人进行交流。2、努力管理策略(1)情绪管理(2)动机控制(3)环境管理三、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A.考试焦虑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考试是学生面临的主要应激源之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凉等,心理反应如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的心理等。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造成的影响是双重的,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助于精力更加集中,知觉更加敏锐,思维更加灵活,对学习和考试具有积极的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则具有不利的影响,它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甚至形成焦虑性人格,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考试焦虑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考试心态,正确处理怯场现象的一种教育与辅导活动。B.考试焦虑教育与辅导的措施:【领会】(一)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考生对考试的意义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应试动机。(二)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充分而良好的准备状态,是预防考生产生过度焦虑的最有效方法。(三)冷静处理“怯场”怯场是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在考试情境与考试本身的强烈刺激下,引起情绪高度紧张和焦虑,难以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使心理活动暂时中断或失调的现象。怯场是考试焦虑中最典型的一种。当考生意识到自己已出现怯场现象时,最重要的是冷静镇定,最忌惊恐慌乱,否则会加重不良反应。首先要冷静下来,暂停答卷,静静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转移注意力,停止有关考试活动的强制性回忆,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就可以消除怯场,正常应试;也可用调整呼吸法,即遇到情绪极度紧张时,停止有关活动,全身放松,多次作均匀的深呼吸,也可以很快消除怯场。为了防止怯场,考生还可以在考前短暂的几十分钟里,做一些积极的准备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考前提前到考场,熟悉考试环境,调整呼吸,放松心态。拿到试卷后,先填写身份栏目,浏览整个试卷,然后再挑选题目中难度小、最有把握的题目开始做起,也有助于克服怯场现象。第四节生活问题的教育和辅导一、情绪教育与辅导A.情绪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174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B.情绪辅导的内容与措施:【领会】(一)情绪认识情绪认识辅导主要让学生明白情绪的内涵、功能、分类,情绪对学习、生活、工作、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人类情绪、情感的丰富多样性,懂得乐观与悲观是情绪序列上的两极,掌握其间的区别。(二)情绪识别情绪识别辅导是训练学生能更好地觉察和认识自我的情绪,进而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敏锐地体察他人的情绪。情绪识别训练的主要方法是运用情感辨析技术,帮助学生辨别与分析其内在情绪、情感的复合状态,使他们明晓其中所涵盖的各种情绪的性质强度和比例,使其情绪、情感状态在意识层面上从“混沌”趋向“有序”。(三)情绪沟通情绪沟通辅导着重训练学生运用非语言手段和言语手段正确、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培养学生移情的能力。移情训练就是教育学生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富有同情心,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四)情绪控制情绪控制辅导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排解、控制消极情绪,诸如自卑、厌烦、紧张、急躁、忧虑、沮丧、冷漠、消沉、嫉妒等。在进行辅导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何为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危害,承认不良情绪存在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要教他们正确控制和疏导情绪的手段。情绪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1、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2、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取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宣泄,化消极的不良情绪为积极健康的建设性行为。(五)情绪熏陶情绪熏陶辅导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养成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高尚情操。二、休闲教育与辅导(一)休闲与休闲辅导的涵义【识记】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学习、工作和群体生活任务后剩余的、由他自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它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权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环节。休闲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拥有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种教育活动。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主要包括:能意识到休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个人休闲的意义、权力和责任;理解休闲与学习的辩证关系;了解自己休闲方面的爱好、志趣或者偏向,认识到自己有权力、有能力和有机会去支配、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二)休闲辅导的措施【领会】休闲辅导作为生活辅导的一部分,可以纳入心理辅导活动课程。通过辅导活动课,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休闲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休闲的功能;174 (2)学会休闲的选择;(3)懂得休闲的伦理。休闲辅导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休闲辅导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调养剂,也是规划完美生活的重要方法,使生活时间、生活资源、生活空间化为黄金时间、黄金智慧。使生活精致化。三、职业教育与辅导A.职业教育与辅导的涵义【识记】职业辅导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个性特点,结合国家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帮助个体选择恰当的职业,以便为今后的升学就业做好准备。B.职业教育与辅导辅导的内容与措施【领会】(一)明确职业能力倾向明确职业能力倾向也就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哪方面发展的好,适合于从事什么职业。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培养:(1)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择业目标和要求,在学校学习期间和在就业后的初期职业经历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2)要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投入职业实践,为形成职业能力打好基础;(3)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能力差异,充分发挥潜在能力(二)了解职业兴趣类型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心理倾向。美国学者霍兰德等研究发现,人的职业兴趣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种类型:1、实用型兴趣;2、研究型兴趣;3、艺术型兴趣;4、社会型兴趣;5、企业型兴趣;6、事务型兴趣职业兴趣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庭启蒙对孩子职业兴趣的萌芽有特殊意义;学校教育对职业兴趣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社会实践对职业兴趣的巩固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培养学生职业兴趣,让学生做好职业准备的关键时期。在培养发展学生职业兴趣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确立两个观念:1、要帮助学生确立个人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观念;2、要帮助学生确立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发展职业兴趣的观念。(三)探索职业价值取向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选择职业和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持有的价值取向。凯茨提出了10种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1、经济收入;2、社会声望;3、独立自决;4、帮助他人;5、工作稳定;6、生活舒适;7、领导权力;8、人际关系;9、自我成长;10、挑战自我。职业价值观辅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体必须区分价值观的优先次序,因为在一种职业中同时满足个体所有重要价值观是不可能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兴趣类型、职业能力倾向的澄清和促进,是进行职业教育与辅导的基本内容,也是促使个体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他人的意识。()2、自我认识的难处在于自己如何认识他人。()174 3、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4、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是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结果。()5、自尊心形成的基础是个体对他人的客观认识和悦纳。()6、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深信自己或许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人对自己正确而积极的认识和评价。()7、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教育而存在的。()8、自我设定是指为了满足成长的需要,青少年自己制定出的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要达到或取得的具有一定价值标准的目标和结果。()9、自我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让青少年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10、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男女生开始对异性同伴产生朦胧的神秘感和渴望。()11、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来改变学生今后的行为。()12、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等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13、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具有积极的作用。()14、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学习、工作和群体生活任务后剩余的、由他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15、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个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可以为个体认识自我提供途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师生关系B.同伴关系C.异性关系D.以上都正确2.亲子关系中最主要的问题是()A.父母的期望值和子女实际能力之间的冲突B.父母的经济能力和子女物质需求之间的冲突 C.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心理需求之间的冲突D.父母的过分保护和子女独立意识之间的冲突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不包括下列哪项()A.保持距离B.大方主动 C.真实坦诚D.进退自然4.影响个体学习动机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A.知识价值观B.学习兴趣 C.智商D.成就归因5.列提纲、做示意图、利用表格等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6.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学习策略被称为()A.复述策略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7.在记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方法比较死板,有意识去调节和尝试新的灵活方法,这个过程属于()A.调节过程B.元认知控制 C.精细加工过程D.组织控制8.下列各项有关元认知的表述错误的是()A.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B.元认知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174  C.元认知知识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控制是在完成任务之后的一种认识D.元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9.考试焦虑对学习和考试造成的影响是()A.降低学习效率B.使思维更加灵活 C.双重的D.负面的10.情绪识别训练的主要方法是()A.情绪沟通B.情感辨析技术C.移情训练D.情感表达11.下面对于休闲辅导表述错误的是()A.休闲辅导是一种隐性教育B.休闲辅导不属于心理辅导课程 C.休闲辅导是一种规划完美生活的重要方法D.休闲辅导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12.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属于()A.一般能力B.综合能力C.特殊能力D.学习能力13.提出了10种工作有关的价值观的心理学家是()A.凯茨B.霍兰德C.韦纳D.罗杰斯14.对职业兴趣的巩固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家庭启蒙B.学校教育C.社会实践D.职业辅导15.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A.正确认识自我B.自信C.自我肯定D.自尊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的措施包括下面哪几项()A.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B.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 C.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 D.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2.教师在同伴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应该做到()A.客观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公正、平等B.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C.立即通知家长前来共同解决D.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处理和解决冲突3.要帮助、指导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就要使学生认识到()A.只有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才能让矛盾或冲突得到根本性解决B.矛盾和冲突肯定会有,关键是要善于处理矛盾或冲突C.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要考虑父母的情感需要D.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4.维纳提出的学习动机的自我归因理论认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和失败时的六种原因,并将这六种原因分成三个维度,即()A.可控性B.平衡性 C.控制点D.稳定性5.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支持策略6.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哪几种()174 A.时间管理B.情绪管理C.动机控制D.环境管理7.情绪辅导的内容与措施包括()A.情绪熏陶B.情绪识别C.情绪沟通D.情绪管理8.休闲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哪几项()A.认识休闲的功能B.学会休闲的选择C.懂得休闲的伦理D.利用休闲的时间9.教师在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告诫或建议他们把握好的两个原则是()A.热烈B.冷静 C.自然D.适度10.职业教育与辅导的基本内容包括()A.明确职业能力倾向B.了解职业兴趣类型C.探索职业价值取向D.培养职业实践技能11.自我意识教育与辅导工作主要包括()A.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B.自我体验的教育与辅导C.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D.自我完善的教育与辅导12、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别角色分化和性意识急速发展的时期,其发展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哪几个过程:()A.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和了解B.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C.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D.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13、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知识价值观B.学习兴趣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四、简答题1、自我认识教育与辅导的涵义2、师生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3、亲子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4、同伴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5、学习动机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6、学习策略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五、案例分析吴倩,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独生女。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托其叔伯帮忙照管,父母只是寄钱,很少过问别的。吴倩从小性格怪僻,与人交往不好,常说假话,情绪消沉,很少有笑脸,逆反心理强,假期与父母在一起,极少交流,父母一开口,就说她没出息,不懂事,她就回敬父母没有责任心,不配当父母,父母一生气,让她滚,她就离家出走。在学校常请假,骗班主任,学习成绩差,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经常在班上公开批评她,但她满不在乎,老师因此都很讨厌她,她见了老师也不问好。吴倩平时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在高中只与同座和另一位同学有交往,还时常闹别扭。请你依据上面的材料,分析吴倩同学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辅导措施。答案要点:(一)师生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生疏紧张,互不理解,相互讨厌甚至敌视;教师经常公开批评,伤害了吴倩的自尊心。辅导措施:重点从教师角度考虑。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2、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174 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5、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二)亲子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生疏淡漠,缺少亲情,互不了解,形成代沟,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形成对立情绪。辅导措施:1、要帮助、指导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应让父母做到:(1)明确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特征;(2)采取恰当的教养态度;(3)了解子女对父母的期望;(4)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5)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2、要帮助、指导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要使学生认识到:(1)在任何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出现矛盾或冲突。美好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善于解决、处理矛盾或冲突。(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特别是心理、情感的需要。因此,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我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要考虑父母的情感需要,言语行动还应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以避免激化矛盾,造成彼此的伤害。(3)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方面要向父母表明自己可以理解他们,感谢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应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让父母感到孩子确实长大了,懂道理了,从而改变态度。第二篇实施途径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它以课程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保健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心理品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与特征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识记】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人们对课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它包括整体规划(即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即教材)。从狭义的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从广义的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包括属于显性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及属于隐性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三大块。同时,由于人的心理是人的各种活动的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包括融合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中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统一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之中,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与原则【领会】(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领会】174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教育界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课程理论学派,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影响比较大的有: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生自由发展的人本主义课程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即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协助学生发展其价值观、责任感、知识和能力,以此陶冶其健全人格。所以,从课程类型上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应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类型。从教育目标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保证全体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从教学内容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要让学生学会接纳自我、调适自我和适应环境。从教学方法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在游戏、想象、讨论、训练等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体验和感受、领悟和发展,从而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它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情绪的调节、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绝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和灌输。从教学关系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别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合作,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帮助、互助,以达到最终的自助。从教学效果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考核;它不着重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而是强调“三重”:重参与;重过程;重转变。(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领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比,更能突出其培养健全人格的提高性、发展性目标。为了达到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体现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除了必须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如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之外,还必须特别强调体验性原则和相容性原则。1、体验性原则:体验即实行,体验和感悟是个体经验与心态发生变化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有意义的自我体验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就是学生的感悟。2、相容性原则:心理辅导课程要求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最佳的“心理场”,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相容必须要尊重。尊重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选择。(2)相容必须要坦诚相待。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3)相容必须要任信。心理辅导课程的成功在于信任,情感上的相容也在于信任。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领会】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补充。(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有利于优化课程的结构(三)有利于完善课程的功能(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类型从课程结构形式来看,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分为两大类: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又可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三种类型;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分为学科课程中的融合、活动课程中的融合和环境课程中的融合。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174 (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涵义【识记】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一种课程形式,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部分。有助于学生实现对自身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领会】1、知识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2、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的知识。3、问题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编排应遵循问题逻辑性。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安排教学内容,确定叙述方式,构建教学体系。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涵义【识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课程形式。由于它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有时也叫做“心理训练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的、有效的载体,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性质【领会】1、活动性:活动理论揭示了人的发展与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设置活动课程的意义。人的心理发展是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人与环境互动的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活动是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心理品质的中介环节;2、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与实施的活动,其内容是由许多个主题按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活动时间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3、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中介的课程形式,通过课程实施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接受训练和启示,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认识的来源,找回个性的位置;4、互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在平等协商对话中有效地培养温暖感、信赖感、亲切感,形成互相尊重、独立自主等人际关系和良好人格,发挥积极的双向互动的人与人之间的群体动力效应。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一)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涵义【识记】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关于心理发展方面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环境。(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性质【领会】1、全局(面)性: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范围和时间结构上来看,环境课程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时时处处。2、导向性:在现实的学校环境中,从物质环境到文化传统,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从教师的举止仪表到教室的装饰布置,都给学生提供了参照系,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对学生态度和认识的形成发挥着导向作用。3、陶冶性:情感的形成离不开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验、熏陶、感染的作用机制。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可分为美的陶冶和氛围陶冶。174 4、规范性: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范作用,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制约和约束作用。四、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识记】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包括学科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二)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领会】1、整合性:与其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整合;2、潜隐性: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3、依附性:依附于各科教学与活动;4、融合性:在各学科教学和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质就是在学科、活动和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识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目标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的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识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1、认知经验要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认知经验要素摆到最突出的位置,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理性的认知。这是一个健康人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使人得到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2、意志品质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标志,是人取得成功的动力维持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意志品质训练。3、情感经验要素:这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情景,让学生体验各种情绪反应,学会调节和合理宣泄不良情绪。4、社会经验要素:教育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让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与人合作。5、生活经验要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正常消费,懂得幸福生活的不易、珍惜生活。(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识记】1、逻辑式组织: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适应这一规律,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2、心理式组织:它是以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现象来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类别顺序来组织。这种组织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174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采取折中式组织,也就是调和上述两种方式,选取它们的优点。当然,两种组织方式的比例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所侧重。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领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为其重在活动、重在学生参与,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而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一)认知法:认知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之自觉进行心理保健和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这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2、阅读和讲故事3、艺术欣赏4、参观访问(二)操作法: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操作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常见的操作法有:1、叙事法:是通过学生自己述说事情的经过和感受,以达到情绪宣泄和增进自我认识的一种方法。2、测验法:这种方法通过各种智力、气质、性格、兴趣、职业能力、心理健康等心理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3、游戏法:游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身体、智慧、交往、道德、治疗的等方面的价值。4、作业法:通过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和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5、演讲法: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口才,培养机智,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三)集体讨论法:集体讨论法是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可以沟通意见、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常用的讨论方法有:1、小组讨论法2、辩论式讨论法3、配对讨论法4、脑力激荡法:此方法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它利用了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目的是在一种兴奋、有趣、安全及接纳的气氛下使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出更多的意见或想法。教师应鼓励学生真诚地提出意见,不管有无价值,甚至类似开玩笑或引入注意的意见,也要接纳它,应特别鼓励有创意的学生。(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通过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场景,使学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关系、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有澄清问题、抒解情绪、塑造行为和成长心智的功能,角色扮演的基本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角色扮演阶段和终结阶段,实施角色扮演有教师、剧本、扮演者、观察扮演的学生、舞台等五大要素。角色扮演的方法有:1、哑剧表演:要求学生不以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其意见或感情,而是用表情和动作来表情达意;2、角色互换法:一是在剧中A和B交换各自的角色;二是扮演一个与自己现实生活中角色完全不同的角色;3、镜像法:看别人扮演自己的方法4、空椅子表演:给一个人面前放两把椅子,一把椅子代表一个人,学生坐在那把椅子上,扮演那个人的角色,反复互动,174 适合于让学生扮演内心相冲突的双方或扮演学生所不满的另一人。5、小品表演(五)行为改变法:行为改变法是通过奖惩等手段来建立和消除某些不良行为。具体方法有:1、示范学习:通过模仿而获得新行为的方法;2、行为训练:如要求某学生每天主动向别人打招呼15次。这种方法对于自卑和缺乏行为勇气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以上这些方法的分类不是绝对的,不同种类的方法之间有一定的交叉或包含关系。一般来说,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仅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是极少的,这是由学生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每种方法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以使教育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程序【应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没有十分严格的课堂结构。一般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是按照课时一节一节地进行的。其步骤包括:①课程的引入;②课程的开展;③分组讨论;④课程的升华;⑤课程的延伸。(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应用】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之一。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其课程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课程起始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起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任务是评价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活动前所具有的前提条件,包括对学生能力、个性特点、各种优点和缺点、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类型等的了解。2、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3、课程实施结果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结果评价,是指在一门课程结束或一个教学方案结束时所进行的结果评定,即总结性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应行为的改进上。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应用】(一)确立主题名称主题设计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实施计划,也就是说备好一个主题的课。(二)确定主题的教学目标主题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活动主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每个主题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目标。(三)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一个主题所需课时通常是1-3节不等,一般根据主题内容的多少确定课时。(四)选择教学活动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活动方式较佳,应综合考虑活动内容的适合性、学校具备的条件,以及时间、地点和精力是否许可等多方面的因素。(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六)拟定教学活动程序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应用】174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组织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教学有一定的活动结构,即教学有法;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其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创造性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无定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明显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和建立关系。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要尝试与学生建立关系。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课前准备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确立教学专题。话题要富有兴趣性、时代性和启迪性。(二)课程导入:课堂组织中的重点之一是专题的导入。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1)热身法;(2)发问法;(3)案例或故事导入法;(4)自我测试法;(5)自我表露法;(6)开门见山法;(7)引导回忆法。此外,还有游戏活动法、悬念法、创设情境法、角色表演法等。(三)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的关键是课程的具体实施和开展。一般而言,教师可选择和采用以下的课程开展方式:(1)引导:教师要注意以恰当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促进团体的分享和沟通。(2)反馈:教师要能及时正确地把握学生表达的情感,并将其反馈给学生,表达同理心。(3)面质:当学生想要回避某些问题时,教师要在肯定、接纳学生的同时,面质学生,以促使其理智地自我反思,勇敢地面对现实。(4)明朗: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模糊、隐含、未能明确表达的情感和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融洽;(5)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零碎的资料通过连接、归纳、总结,以形成完整的资料,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经验。(四)课程结束表达结束的方法有:(1)回顾与反省;(2)计划与展望;(3)祝福与道别。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工作内容。()2、从狭义的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外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3、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都属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显性课程。()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本化”,所以,从课程类型上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应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类型。()5、从教育目标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保证全体学生全身心的参与。()6、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就是学生的感悟。()174 7、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复杂的知识。()8、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9、行为改变法是指通过奖惩等手段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消除某些不良行为的方法。对10、镜像法是指看自己扮演自己的方法。()1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的、有效的载体,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下列哪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A.课程B.课堂C.教学D.练习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本质特征是()A.个性化B.知识化C.人本化D.结构化3.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基础与核心素质是()A.身体素质B.道德素质C.心理素质D.文化素质4.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B.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C.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5.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建设的关键是()A.营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环境B.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主体性的活动C.传授给学生必需掌握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D.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6.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质是()A.与其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整合B.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理品质C.依附于各科教学与活动 D.在学科、活动和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7.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对自己心理的()A.认识B.陶冶C.训练D.提升8.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A.认识B.陶冶C.训练D.提升9.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A.认识B.陶冶C.训练D.提升1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不包括()A.认知经验要素B.意志品质要素C.生活经验要素D.心理素质要素1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包括()A.逻辑式组织B.心理式组织C.折中式组织D.训练式组织12.下列有关脑力激荡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B.它利用了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C.教师应鼓励学生真诚地提出意见174  D.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提出的无价值意见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前准备的主要目的是()A.确定教学方法B.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C.理清活动结构D.了解学生和建立关系14.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不包括()A.知识性B.基础性C.理论逻辑性D.操作性1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不采用()A.认知法B.实验室实验法C.行为改变法D.集体讨论法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从狭义的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A.目标B.内容C.方法D.过程2、从教学内容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要让学生学会()A.认识环境B.接纳自我C.调适自我D.适应环境3.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A.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C.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4.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影响比较大的课程论学派有()A.结构主义课程论B.人本主义课程论C.行为主义课程论D.实用主义课程论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强调的“三重”是()A.重参与B.重教育C.重过程D.重转变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之外特别强调的原则是()A.发展性原则B.相容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体验性原则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贯彻相容性原则必须做到()A.参与B.尊重C.坦诚相待D.信任8.从课程结构形式来看,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分为哪两大类()A.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B.合作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C.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体验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9.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C.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D.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10.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是()A.知识性B.基础性C.主体性D.问题逻辑性1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性质包括()A.活动性B.系统性C.主体性D.互动性12.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性质包括()A.全局性B.导向性C.陶冶性D.规范性13.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包括()A.整合性B.潜隐性C.依附性D.融合性14.行为改变法中不包括()174 A.哑剧表演B.示范学习C.空椅子表演D.行为训练15.对学生有意义的的自我体验包括()A.生活体验B.情感体验C.价值体验D.行动体验16.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性质是()A.知识性B.基础性C.主体性D.问题逻辑性1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A.排列式组织B.逻辑式组织C.心理式组织D.情景式组织18.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教学方法主要包括()A.讲授法B.阅读和讲故事C.参观访问D.艺术欣赏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内容。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建设、潜能开发以及全面发展具有正向引导及促进作用。第一节心理咨询的涵义与过程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助人活动,它以来访者目前存在的或者主观感觉到的心理困扰甚至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不适感为开端,由咨询员陪伴着来访者,为使来访者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及其人生意义,而一起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一、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识记】从狭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过程。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应用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与人建立和谐关系,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广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学会了面对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基本原则,进而能够积极、均衡地发展自己的人生。二、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识记】心理咨询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根据对象可以划分为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根据来访者的人数可以划分为个别咨询与小组或团体咨询,根据所提供的场地和媒介可以分为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一)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直接咨询是咨询员与来访者面对面直接进行的咨询。其特点是通过咨询员与来访者的直接交往和相互作用,有效缓解或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或轻度障碍。间接咨询是咨询员对反映当事人问题的来访者所进行的咨询。其特点是咨询员对当事人的心理帮助需要通过来访人员作为中介转达信息。间接咨询的效果明显会受到信息沟通三方合作程度的影响。(二)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就是指个别咨询,是咨询员为一位来访者所提供的咨询,主要采用面谈方式。具有保密性强、咨询具体深入等优点,也有费时、社会影响较小的缺陷。小组咨询也称团体咨询,是指咨询员174 作为团体带领者,在由多人组成的小组或团体内指导关心共同问题的来访者,促进他们积极讨论、相互支持和彼此帮助的心理咨询方式。小组咨询是一种支持性良好的互助式交流活动,它通过组员间的相互观察、模仿、分享和沟通,促进个体学习新的思维和行动模式,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以增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舒适感。(三)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门诊咨询主要指来访者选择学校医疗机构或者医院精神科开设的心理咨询门诊上门问询的一种咨询方式。其特点是咨询医生通过与来访者的面谈,搞清求询的问题,并对来访者作出准确的病情判断,施以相应的心理治疗。信函咨询是指通过信件对求询者所提出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予以解答、指导的咨询方式。其优点是便捷、保密性强,特别适合于不善言谈、胆小拘谨者。又受到信息传递不及时、心理援助无法在短期内深入的限制。现场咨询是指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深入到学校、社区及特定公众场所,为广大求询者提供服务的咨询方式。特点是专业队伍强大,便于现场解决求询者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服务成效显著。电话咨询是通过电话为求询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咨询方式,多用于紧急情况处理,特别是危机干预,例如各类咨询热线等。其特点是快捷、方便、及时提供心理服务和帮助。网络咨询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心理帮助的咨询方式。特点是较少受时空、地域限制,收益面广。不足是保密性不强,咨询难以深入。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可以满足有不同需要的来访者。但面对面的个别咨询是为来访者提供较深入的自我探索的最佳方式。三、心理咨询的过程与环节【领会】心理咨询的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一)信息收集阶段信息收集是咨询开始阶段的工作。在这一阶段,咨询员需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包括: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2、了解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3、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困扰,这是收集信息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访者可能的问题主要有发展性问题、适应性问题、轻度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治疗问题。通过收集信息,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可以有一个基本了解与认识,可为下一步的详细诊断和确定咨询目标奠定基础。(二)分析诊断阶段分析诊断是心理咨询的重要步骤。在这一阶段,需要来访者配合,作更细致的诊断检查。诊断检查的目的是验证和分析来访者问题的症结及本质,为咨询目标的确立创造条件。(三)目标确立阶段来访者需要求助的问题往往很多,咨询员要根据来访者的情况,与来访者共同确定咨询的直接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四)方案探讨阶段根据客观情境,征求来访者意见,作出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五)行动实施阶段咨访双方选定了解决困扰的方案后,咨询员就可以实施具体帮助或治疗了。(六)结束阶段检验咨询成效的开始,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咨询很重要。四、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应用】心理咨询员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良好的174 咨访关系是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信任、携手共进的关系。这种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咨询员自始至终具有较强的、内化在观念和态度中的专业能力。这些人格化的专业能力包括同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等特质。(一)同感同感是指咨询员放弃自己的立场,从来访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验和感受。但是,同感不是同情,同情是怜悯、可怜;来访者不能被当成弱。否则,既不利于建立良好而具有治疗功能的咨访关系,也无法调动来访者自身所拥有的潜能。(二)尊重尊重是基于咨询员将来访者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拥有对自己生存和发展选择权利的、平等的人。尊重,具体是指咨询员尊重来访者作为人所拥有的情感体验、想法和基本权利,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他,但并不是赞同他的一切行为。这种尊重能使来访者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与价值,从而学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三)真诚真诚是指咨询员表里一致,人格和谐统一,真心诚意地对待来访者。真诚应当是咨询员的本质特征,也是缔结良好的咨访关系和产生咨询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咨询中所使用的真诚,必须以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人格和自尊、有益于来访者的成长与进步为前提。(四)积极关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应将注意力聚焦在来访者身上,关注来访者所表现出的微小的变化与改变,无条件地给予支持和鼓励,以提供温暖、安全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感到被重视,逐渐积聚起成长与改变所需要的心理能量,从而催化心理咨询进程。真正能带进咨询关系中的最重要的、最大的资源就是咨询员本身。第二节心理咨询的问题评估心理咨询的问题评估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咨询服务提供依据,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并验证咨询效果。一、问题及其评估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和程度。如区分来访者是心理还是生理问题,是否适合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否需要及时转送到精神病院就诊。(一)问题的基本类型【识记】在对来访者的问题评估中,主要包括三类问题:智能评估、行为评估和人格评估。智能评估是对来访者的智力发展状况和水平做出一般性评价,旨在检测来访者的总体智商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行为评估是对来访者行为表现的综合评价,目的是根据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等提供行为训练及改变的具体方法。人格评估是指以人格内涵为依据,对人格进行测量的方法,旨在测出一个人的典型人格特征,并帮助矫正。(二)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识记】心理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循环过程,它贯穿于心理咨询过程的始终,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目的是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咨询员既要对来访者做出初步分析和评价,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表达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即对来访者的各种能力、求助问题、求助动机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进一步的计划和安排。174 第三阶段,在咨询过程中和咨询结束时进行评估。当咨询结束时,咨询员要对来访者做出系统、全面的分析,以判断来访者的问题是否得到很好的解决,尚存在何种问题并将如何解决。(三)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心理评估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在心理咨询中,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会谈和心理测量。二、会谈评估会谈是通过谈话搜集有关资料的方法。会谈的优点是自然灵活,有助于来访者更真实、自由地表露内心活动,但不利于客观测量,受来访者主观影响较大。(一)设计会谈提纲【应用】会谈根据咨询进程以及评估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收集资料式会谈、诊断式会谈和治疗式会谈。收集资料式会谈也是初次会谈,一次即可,目的是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帮助的问题,他个人面对自己问题的基本想法及态度,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各种人物、条件、环境因素和来访者的性格等。诊断式会谈,一般是1-3次,可借助于心理测量手段,主要区分来访者是否适合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分析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治疗式会谈是指治疗者运用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技术与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生积极改变。这类会谈往往耗时较长。会谈提纲是纲领性的行动方案,帮助咨询双方聚焦问题症结、探讨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来访者全面发展与进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般会谈提纲要涉及开始、促进、深入、结束四个阶段的内容。会谈提纲可以用表格形式印制出来。内容包括:①适用温暖性的语言及非语言技巧,快速建立来访者对咨询员的信任关系;②交替适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收集资料和诊断问题;③耐心倾听并积极回应来访者的倾诉和倾诉反应;④在结束会谈前共同商讨下次会谈的时间和地点;⑤咨询员对来访者要始终保持开放的、接纳的态度,并尊重来访者的决定及意见。同时,在会谈中还要注意使用非语言技巧,例如目光接触和身体语言等。(二)会谈中的提问技术一般而言,提问方式主要有两种: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在咨询初期,为了确立双方的信任关系,收集资料,多采用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则适用在澄清问题、进行诊断时运用。在会谈过程中,提问应注意的问题:①会谈初期咨询员不主动提出涉及来访者隐私的问题;②不能为满足咨询员的好奇心而提出对帮助来访者无关的问题;③不要逼迫来访者回答他不愿回答的问题;④最好不要连续适用封闭式问题,这样会显得咨询员无理又无知。三、测验评估心理测量是采用心理测验技术,用分数或等级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量化的描述,用来比较、鉴别和评估不同个体之间心理行为上的差异,或者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或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状态。一个有效的测验,必须具备常模、信度、效度和标准化的基本要求。(一)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应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使用心理测验不仅可以帮助咨询员明确当事人的问题所在,而且有助于咨询员确立咨询目标、评估咨询效果等。其意义具体体现在:1、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咨询员界定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174 2、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提出具体的、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测验的根本目的是为咨询服务,提供制定咨询目标和计划的依据;3、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判断是否需要把来访者转介到其他机构;4、心理测验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并检验咨询的有效性。(二)常用的心理测验及其功用心理测验种类很多,有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兴趣和态度测验以及临床心理学量表。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主要是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是对智力进行量化的活动,可以分为个别和团体测验。常见的个别测验有韦氏智力测验量表、比奈量表和中国儿童发展量表等。常见的团体智能测验有瑞文推理测验、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测验等。人格测验是对人格进行系统的描述,常用的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艾森克人格测验(EPQ)、90项症状校核表(SCL—90)、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投射测验等。在心理咨询中,智力测验主要是对来访者的智力发展状况和水平作出一般性的评价,用于检查学生智力发展是否正常。人格测验应用最普遍,主要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前期、中间和结束后的人格评定,便于实施咨询干预和对来访者接受咨询前后的人格改变进行比较。(三)使用测验的注意事项在心理咨询中,心理测验需慎用,对测验结果要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解释,并要特别注意测验的保密。1、防止心理测验滥用;2、合理解释测验结果;3、测量工具和测验材料要保密;4、要注意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干预技术心理咨询的具体操作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实施干预,以达到治疗的作用,促进来访者成长与改变。在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干预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情感干预的技术、行为干预的技术和认知干预的技术。一、情感干预的技术【应用】人的认知活动和行为表现都和其内心深层的情感活动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在咨询中,如果咨询员发现来访者长期不能客观地面对自己的情感状态,或者对自己的情感活动和状态混沌无知或一知半解,或者不太了解和把握自我与环境尤其是自我感觉与环境要求的整体关系,就要运用情感干预技术帮助来访者疏通情感通路。情感干预的方法主要有情感表达技术、情感辨析技术和情感整合技术。(一)情感表达技术情感表达技术是指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员通过积极关注、倾听和回应,促使来访者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宣泄和表达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及情感的方法。人的情感往往通过语言和表情表现出来。其中,语言表达主要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表情属于非语言表达,是指语言表达之外的情感表达方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在心理咨询中最常使用的情感干预技术主要来自于格式塔疗法。格式塔疗法,也称完形疗法,是由皮尔斯创立的一种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方法,强调来访者“此时此地的经验”。格式塔疗法主要运用空椅技术,包括倾诉宣泄、自我对话以及与“他人”对话三种形式。他们都适用于情感干预,特别是倾诉宣泄最适于情感表达。1、倾诉宣泄:指咨询员鼓励来访者口头倾诉,或者提供软垫子让来访者击打以发泄愤怒的方法。2、自我对话:是指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174 3、与“他人”对话:是指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对话。(二)情感辨析的技术情感辨析技术是指咨询员启发或激发起当事人的自我觉察后,使当事人辨析自己的情感状态,深入探索和澄清情感来源、挣扎及矛盾的方法。(三)情感整合的技术情感整合技术是指咨询员帮助来访者整合内心各种情感、处理好自我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方法。二、行为干预的技术【应用】行为是个体心理状态的表征,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都是人后天习得的。心理咨询员需要帮助个体矫正问题行为,指导他重新学习新行为。为帮助个体改变不良行为,行为干预技术可归纳为三类:(一)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在行为干预中,为使来访者多出现符合特定情境要求的行为,就要使用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这类技术包括各种强化、行为契约、代币系统。1、强化:所谓强化,是指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强化类型主要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无条件强化与条件性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2、行为契约:所谓行为契约,是连同来访者在内的两位或三位以上的有关人员签署的彼此同意的条款,其中规定了具体的行为表现以及表现出现与否的后果。行为契约的实质是建立一套以文字条款为形式的、对目标行为的奖励和惩罚机制。3、代币系统代币系统往往更适合于年龄较小、能力较低的来访者使用。如果一个刺激本身不具有强化作用,要通过和另一个强化刺激相联系才能获得强化力量,那么,这“另一个强化刺激”就成为条件性强化物。这种条件性强化物可以是无条件强化物,也可以是已被条件化的强化物,它能够累积并用来交换其他强化物,所以这个条件性强化物就被称为代币。凡是使用代币作为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计划,就叫做代币系统。(二)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在咨询中,为使来访者少出现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就要使用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主要方法包括消退、隔离、反应代价、矫枉过正等。1、消退:所谓消退是指从原本受到强化的反应中,将强化结果完全撤离,也就是通过停止强化来使某种行为的发生率下降。消退有三种基本类型,包括正强化行为的消退、负强化行为的消退和自动强化行为的消退。2、隔离:隔离也称为强化暂停或暂时出局,就是当个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除其正在享用的强化物,或把个体转移到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中去,以阻止或消弱其不良行为出现的策略。3、反应代价:所谓反应代价就是当个体做出某一不良行为后,被剥夺了部分强化物。反应代价在实施时其有效的强化关系没有改变,个体所丧失的只是概括性的强化物,与特定的行为没有必然联系。4、矫枉过正:所谓矫枉过正,就是在问题行为发生后,要求当事人从事与该问题行为有关的费力活动。它包括过度补偿和积极练习两种主要形式。矫枉过正着眼于与问题行为相对立的适当行为,其中积极练习更关注需要发展的适当行为,它可以有效训练个体发展良性的行为。矫枉过正具有快速和持久的效果,已成为应对各种问题行为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三)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174 在行为干预的矫正练习中,除了加强或减少个体已有的某种行为,还需要着力促使个体发生人们所期待的良性行为。培养和发展个体新行为的方法有:1、塑造:所谓塑造就是一步一步地学会一个新的行为的过程。2、渐隐:渐隐是使个体一步一步地学会刺激控制的过程。渐隐是指逐渐改变控制反应的刺激,最终使个体对部分变化了的刺激或完全更新了的刺激仍能作出同样反应的现象。3、连锁:连锁就是把要求习得的整体行为分解为一个个紧密联系着的环节,即刺激--反应链,然后对当事人的行为链条逐一进行训练,并最终使其习得整体行为的方法。在培养新行为时,通常是比较简单的新行为适合用塑造,较复杂的行为用连锁。而在连锁训练中,就某一个环节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塑造来进行。三、认知干预的技术【应用】认知干预的技术是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不合理的思维、不正确的假设以及认知歪曲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疗和改变的方法。认知干预的原则认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决定于其内在的认知观念,个体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其头脑中不合理的认知观念。要解决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或障碍,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其认知观念。(一)认知改变的技术美国认知治疗家贝克提出的关于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一般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八种:二分法的思考、选择性抽取、专断的推论、灾难法、以偏概全、乱贴标签、夸大和缩小、个人化。认知改变的技术就是咨询员帮助来访者诱导出自动化想法,分析其背后的逻辑性,识别出适应不良的假设并检验这些假设的有效性,从而改变扭曲的认知信念。特定的认知技巧包括去灾难法、再归因法、排除自我中心法、理解特殊意义法以及质疑绝对化法。1、去灾难法:去灾难法也称为“如果……怎么办”技巧。咨询员帮助来访者准备好去面对他害怕出现的后果,使来访者不再因过度害怕而逃避。2、再归因法:再归因法是指咨询员帮助来访者重新公平地分配责任的方法。3、排除自我中心法:主要用于治疗焦虑型来访者。来访者误认为自己是众人注意的焦点,担心别人看穿了他的心思。咨询员可帮他设计行为实验来检验他的特定信念。4、理解特殊意义法:是指咨询员帮助来访者表达清楚他所用的词是何意思的方法。5、质疑绝对化法:是指咨询员质疑来访者极端化的言辞表达方式的方法。(二)自我管理的技术自我管理的技术主要指咨询员指导来访者在咨询之外的时间里,通过各种作业的方式练习自我观察、自我监视、自我评价的方法。主要方法有:1、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一种来访者在咨询时间之外观察和监视自己出现的自动化想法和反应,并使用新习得的认知技巧,向自动化想法挑战的自我管理练习。2、活动规划表:活动规划表是一种既可以评估情绪又可以计划活动的日常活动安排表。3、渐进性作业:渐进性作业是指咨询员要求来访者从能够接受的程度开始一项活动,然后逐步增加难度的自我训练方式。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由于人的认知、情感、行为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综合表现出来的,因此,咨询员在心理干预中只有将当事人这三方面加以整合,方能真正有效。第四节团体心理咨询一、团体咨询的涵义与价值(一)团体咨询的涵义【识记】174 团体咨询,也称小组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具体讲,团体咨询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的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的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和体验,主动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努力学习新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咨询能够使咨询员在短时间内有效帮助更多的人,是一种经济、高效、服务面广泛的心理咨询形式。(二)团体咨询与团体活动的特点【识记】团体咨询是一种保密的助人关系,鼓励组员关注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的课题。团体活动则是运用教育性、信息性和问题解决过程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团体咨询和团体活动的共同之处:其一,他们都是要帮助学生学习关心体贴他人的行为、问题解决的技能,以及很多合作和亲社会的品质。其二,咨询员要把自己的经验投入到重组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团体咨询和团体活动的不同之处:团体咨询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团体活动则偏重于教育性,以提供信息和解决问题为主。二者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1)人数不同;(2)内容不同;(3)咨询者角色不同;(4)依靠的力量不同;(5)原理不同;(6)所用方法不同;(7)方式不同;(8)效益不同;(9)对咨询者的要求不同。团体咨询要求咨询员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还应有实践经验。团体活动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即可。(三)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识记】1、教育的功能;团体咨询与团体活动都具有一般性教育功能。2、发展的功能;团体咨询与团体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3、预防的功能;团体咨询与团体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4、治疗的功能;团体咨询与团体活动对心理伤害具有治疗功能。(四)团体咨询的作用机制【领会】团体心理咨询通过组内成员间的互动往往可以起到对组员的特殊帮助作用,特别是组员在分享共同问题中的所得要明显大于他在个别咨询中的收获。团体咨询效能的具体发挥主要体现在:①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②集体环境给人以希望;③集体给人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④了解组员间的共性,增加信心;⑤组员间可相互交流和学习;⑥通过帮助他人以帮助自己。二、团体咨询的主要技术【领会】团体咨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在助人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一般的心理咨询技术,也要运用团体技术。(一)入组前的准备工作:在团体咨询开始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要的准备就是确定团体的性质和目标。(二)小组成员间的同质性:同质性小组是指由身份相同、共同需要较多的组员所组成的小组。同质性小组容易使组员间相互认同或接纳,产生共鸣,产生小组凝聚力,易于组长把握小组动力的方向。与同质性小组相对应的还有异质性小组,指组员间差异较大。(三)小组的构成和活动规律1、小组的人数:小组的人数以适度为宜,过多过少都妨碍团体动力的形成,不利于组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一般在5-10人之间,最理想的是7-8人(儿童以5人为宜)。2、封闭与开放:174 按照成员的固定程度可以将小组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所谓封闭式小组是指小组成员是固定不变的,不希望有人随便退出,即使退出也不再增加新成员。开放式小组是指小组成员不固定,随时可以增加新成员。一般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常采用封闭式的方式进行。3、活动频率与时间:小组成员聚会时间太短,很难产生治疗效果;时间过长又容易产生依赖,而且人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因此,两者都要适中。按照活动频率与时间,可以将团体咨询的组织方式分为两种:(1)持续式团体:持续式团体是定期活动,活动要持续一段时间,一般以8-15次为宜,最好每周一次,每次时间为1.5-2小时,青少年学生次数和时间都要少一些。(2)集中式团体:有的采取周末小组方式,有的是马拉松小组。这类活动往往连续进行,是一次性的。4、场所的要求:理想的小组聚会场所必须是自由、舒适、安全、安静、保密的,并具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四)团体咨询的一般方法【应用】1、团体讨论:团体讨论是指在团体中使用谈话交流的方法。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在团体中通过组员的角色扮演,模拟再现某一特定的生活情境,促使需要帮助的组员找回真实自我的方法。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是指在团体中通过组长或组员的示范,要求其他组员学习和模仿,并进行行为演练的方法。4、心理剧:心理剧是指以戏剧化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在特定心理冲突情境下自发表演,以消除主角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混乱,使主角及其他参加者从中找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和克服危机能力的一种团体治疗方法。心理剧是20世纪20年代初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莫雷诺首创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三、团体咨询的活动设计为了达到团体咨询的目标,团体组织者需要全面考虑和设计团体活动,包括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以及团体咨询中常见的问题。(一)团体咨询的运行过程【领会】任何一个团体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到结束的发展过程。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指团体建立之初的起始阶段。目标是彼此认识,建立信任关系,形成团体合作互助的气氛。初始阶段的活动适于选择简单、易做的相互认识的游戏或活动,例如交换座位、组员的自我介绍等,以便顺利地带领成员投入团体活动。另外组长还要组织团体成员共同讨论团体契约。2、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小组成员积极投身于小组活动中,试图找到自己在他人眼中和在团体中的位置。成员间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分享和表达个人体验,相互探索,特别是从自身的心理冲突和人际冲突与矛盾解决中获得自我成长。3、结束阶段:结束阶段是团体咨询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总结团体成效和处理离别情绪的不容轻视的阶段。这一阶段常常采取的活动有总结会、联谊会、大团圆等。(二)团体咨询组织者的作用【领会】团体心理咨询是否有效最关键的因素是组织者,即小组组长。1、组长的基本职责:(1)注意调动团体成员的参与积极性;(2)适度参与和引导;(3)提供恰当的解释;(4)创造接纳融洽的气氛。2、组长的人数及要求:一般团体带领者由组长1人担任。如果小组人数过多,一位组长精力有限,照顾不过来,可以再174 设一名副组长协助工作。组长与副组长分工合作,是一种主辅关系,副组长要配合组长及时为需要帮助的组员提供情感及行为支持。同时,副组长也要作为团体成员参与团体活动。3、咨询组长常犯的错误①事无巨细,包办代替;②权威自居,说教过多;③过度自我开放,角色混淆。(三)团体咨询中常见的问题【应用】①沉默行为;②支配行为;③审讯行为;④依赖行为;⑤顺从行为。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内容。()2、从狭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个专业化的助人他助过程。()3、间接咨询是咨询员对反映当事人问题的来访者所进行的咨询。()4、同感就是同情。()5、尊重,具体是指咨询员尊重来访者作为人所拥有的情感体验、想法和基本权利,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他,并赞同他的一切行为。()6、真正能带进咨询关系中的最重要的、最大的资源就是咨询员本身。()7、自我对话是指自我存在冲突的两个部分展开对话。()8、与“他人”对话,是指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对话。()9、认知干预的技术是指咨询员对来访者的不合理的思维、不正确的假设以及认知歪曲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疗和改变的方法。()10、团体心理咨询是否有效最关键在于组织者,即小组组长。()11、心理评估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差异以及行为表现,并确定其性质和程度。()12、人格评估是指以人格内涵为依据,对人格进行测量的方法,旨在测出一个人的典型人格特征,并帮助矫正。()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下列有关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表述错误的是()A.从狭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过程B.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C.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D.从广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咨询员对反映当事人问题的来访者所进行的咨询属于()A.直接咨询B.个别咨询C.间接咨询D.团体咨询3.个别咨询主要采用的方式是(B.)A.信函方式B.面谈方式C.电话方式D.网络方式4.下列有关小组咨询的表述错误的是()A.小组咨询也称团体咨询B.咨询员是团体带领者C.小组咨询是一种支持性良好的互助式交流活动 D.具有保密性强、咨询具体深入等优点5.为来访者提供较深入的自我探索的最佳方式是()A.直接咨询B.个别咨询C.间接咨询D.团体咨询6.咨询方案的探讨阶段错误的做法是()A.以客观情境为根据B.征求来访者意见174 C.作出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D.由咨询师独立确定方案7.下列对于“同感”的理解正确的是()A.同情B.换位思考C.怜悯D.想法一致8.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不包括()A.在初次会见前根据相关人员提供的情况评估B.预约并进行初次会谈C.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D.在咨询过程中和咨询结束时进行评估9.下列不符合会谈特点的是()A.有助于来访者更真实、自由地表露内心活动B.不利于客观测量C.不够灵活自然D.受来访者主观影响较大10.诊断式会谈的次数一般是()A.1-3次B.3-5次 C.5-8次D.8-10次11.下列有关会谈中的提问技术表述正确的是()A.在咨询初期多采用封闭式问题B.封闭式问题则适用在澄清问题、进行诊断时运用。C.会谈初期咨询员应主动提出涉及来访者隐私的问题D.最好连续适用封闭式问题12.常见的个别测验不包括()A.韦氏智力测验量表B.比奈量表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D.投射测验13.在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三大类干预技术不包括()A.情感干预的技术B.行为干预的技术C.认知干预的技术D.人格干预的技术14.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不包括()A.行为契约B.消退C.行为代价D.矫枉过正15.排除自我中心法主要用于()A.焦虑症来访者B.抑郁症来访者C.强迫症来访者D.恐惧症来访者16.实践证明,面对面的个别咨询是为来访者提供较深入的自我探索的()A.唯一方式B.较好方式C.可选方式D.最佳方式17.在心理咨询中最常使用的情感干预技术主要来自于()A.格式塔疗法B.认知疗法C.行为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18.要解决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或障碍,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其()A.认知观念B.认知风格C.认知方式D.认知态度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个别咨询的特点是()A.保密性强B.省时C.社会影响大D.咨询具体深入2.信函咨询的特点是()A.适合于不善言谈B.信息传递及时C.保密性强D.心理援助可以在短期内深入174 3.网络咨询的特点是()A.保密性强B.较少受时空、地域限制C.咨询难以深入D.收益面广4.心理咨询过程的信息收集阶段咨询员需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包括()A.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B.了解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C.了解来访者的咨询目标D.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困扰5.咨询员必须具备的人格化专业能力包括()A.同感B.尊重C.积极关注D.真诚6.在对来访者的问题评估中,主要包括三类问题()A.智能评估B.行为评估C.人格评估D.心理评估7.在心理咨询中,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A.调查法B.会谈法C.观察法D.心理测量8.根据咨询进程以及评估目的不同,可以将会谈划分为()A.收集资料式会谈B.开放式会谈C.诊断式会谈D.治疗式会谈9.一般而言,会谈中的提问方式主要有()A.开放式提问B.封闭式提问C.独立式提问D.组合式提问10.一个有效的测验必须具备()A.常模B.信度C.效度D.标准化11.使用心理测验的意义具体体现在()A.帮助咨询员界定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B.有助于咨询员提出具体的、符合来访者情况的咨询目标和咨询计划C.有助于咨询员判断是否需要把来访者转介到其他机构D.有助于咨询员及时了解和调控咨询过程12.常见的团体智能测验有()A.瑞文推理测验B.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测验C.投射测验D.韦氏智力测验13.常用的人格测验有()A.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B.90项症状校核表(SC.L—90)C.投射测验 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14.使用测验的注意事项包括()A.防止心理测验滥用B.合理解释测验结果C.测量工具和测验材料要保密D.要注意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15.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包括()A.教育的功能B.发展的功能C.预防的功能D.治疗的功能16.心理咨询根据所提供的场地和媒介可以分为()A.门诊咨询B.信函咨询C.现场咨询D.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17.行为干预技术可归纳为下列哪几类()A.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B.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174 C.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D.改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18.提高行为发生率的技术有()A.强化B.代币系统C.行为契约D.同感19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有()A.消退B.隔离C.矫枉过正D.反应代价20.培养良好行为的技术有()A.强化B.塑造C.连锁D.渐隐21.自我管理技术的方法主要有()A.家庭作业B.渐进性作业C.活动规划表D.自省四、简答题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2、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3、心理咨询的问题的基本类型4、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5、团体咨询与活动的概念与特点6、团体咨询与活动的功能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智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智育的基础,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学科教学中。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一、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由于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故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一种全员性策略。通过学科渗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学科渗透的途径实施的原因:首先,从教育时空层面来说,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第二,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论是工具课、人文课、还是自然课、技能课,都蕴含了大量认识自我、挖掘潜能、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品质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第三,从教育队伍层面来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充当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第四,从心理学学科层面来说,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第五,从教师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174 第六,从课程层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标志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程自身的积极构建,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二、课堂教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一)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一般而言,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要完成知识传授、方法传授、思维发展等任务外,它力图要完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有:1、激发学习动机;2、培养学习兴趣;3、树立学习自信;4实施潜能开发;5、养成良好学习习惯;6、锻炼人际交往能力;7、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情商”,即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情感宣泄能力和情操修养能力,以保证每天都能有个好心境和愉快乐观的好心情。(三)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领会】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外,还应注意贯彻如下几项原则:1、灵活性原则: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并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方法,关键是所用的方法要恰到好处,没有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感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有所感悟,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健全的心理品质。2、愉悦性原则: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愉快轻松的情境,让学生在欢乐气氛中参与学习,在愉快中求得发展。3、激励性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活活泼、主动自觉的发展。三、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领会】(一)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因而学业压力是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学生很多的心理问题,诸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都和学业压力有关。因此,要有效地解决和预防这些心理问题,必须在教学这个源头进行调控。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实施一、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社会学科的特点社会学科类课程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其中,有些课程直接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多的社科类课程,则间接地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二)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在充分认识社会学科的学科特点后,还必须探索生动活泼、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以语文教学为例,主要有以下方法:174 1、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通过分析人物命运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来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3、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5、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二、自然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自然学科的特点自然学科类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常识等课程。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科,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一样,都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演示和实验中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推导结论,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在学习这些学科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二)自然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在充分认识自然学科的学科特点后,还必须探索生动活泼、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主要有以下方法:1、在教材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体验才能获得。三、艺体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艺体学科的特点艺体学科主要包括音乐、美术和体育等。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它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创造力。(二)艺体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领会】在艺体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要求必须找准艺体学科教学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的契合点,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学科教学方法互补。以音乐课为例,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1、适当整合教学目标;2、创设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3、准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音乐起源于社会生活,它能活跃身心,陶冶情操,这也就为在音乐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科渗透的保障要想在课堂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必须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技术;其次,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心理充满安全感。而教师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足够安全的课堂氛围,首先必须注意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的涵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一项过程复杂的教育活动,对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教师具备了科学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具体涵义如下:(一)树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念(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74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三)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其次,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第三,恰当应用心理咨询技能。(四)运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一)课堂心理气氛的涵义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一般认为,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对管理对象的偏爱,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在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二)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应用】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包含创设和调控两层含义,通常采取下列策略:1、评估策略;2、期待策略3、情感策略4、威信策略5、信息策略6、交往策略7、维持策略三、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优化,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上的教师职业专业化,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工作的实际效果。(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1、职业因素2、社会因素3、学校因素4、个人因素(二)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应用】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综合考虑,从多方面着手。1、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其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第三,搞好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承受能力。2、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174 首先,学校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始终置身于愉快和谐的集体氛围之中,并从中获得克服压力、战胜困难的力量。其次,学校领导要端正领导作风,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多给教师自主性,多采取激励的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真正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满足其合理的要求。第三,学校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对教师实行科学、规范、客观、准确的考核与评估,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四,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使其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第五,积极倡导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3、注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其次,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第三,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第四,教师要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压力免疫”机制,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研究表明,调整教师的认知结构以及正确管理工作和休息的时间等,可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智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2、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智育的基础,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课外活动中。()3、从心理学学科层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4、从教师层面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5、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渠道。()6、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智商”,即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情感宣泄能力和情操修养能力,以保证每天都能有个好心境和愉快乐观的好心情。()7、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8、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课堂教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激发学习动机B.树立学习自信C.养成良好学习习惯D.突破学习瓶颈2.在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积极的气氛B.平静的气氛C.消极的气氛D.对抗的气氛3.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教师的教风B.学生的学风C.教学的时空环境D.学生的学习能力174 3.下列有关课堂心理气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情绪B.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C.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4.学科教学中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B.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C.恰当应用心理咨询技能D.能够让学生敬畏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师职业的特点()A.长期性B.刻板性C.复杂性D.艰巨性6.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优化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满意度B.完善学校管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C.注重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D.鼓励教师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上7.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教师的领导方式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C.教师的外表魅力D.教师的教学能力8.艺体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适当整合教学目标B.创设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实践C.准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D.通过逻辑分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9.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整合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愉悦性原则D.激励性原则10.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一种()A.临时性策略B.全员性策略C.长期性策略D.个别性策略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包括()A.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B.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C.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D.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2.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A.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B.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C.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D.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中学物理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A.在教材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B.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74 C.通过分析人物命运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来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科渗透的条件是()A.提升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B.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C.积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D.解决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困难5.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方法有()A.调整教师的认知结构B.正确管理工作和休息的时间C.严格按照学校规范行事D.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上6.教师心理的自我调节和维护应从下列哪些方面加以注意()A.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B.教师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C.教师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D.教师要掌握一些压力应对的策略和方法7.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大的因素主要有()A.职业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学校因素8.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主要是()A.社会的急剧变化B.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不高C.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和苛刻态度D.教师职业的艰巨性9.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包括()A.评估策略B.期待策略C.交往策略D.威信策略10.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的具体涵义是()A.树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念B.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C.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D.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学科渗透的途径实施的原因有()A.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B.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C.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D.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12.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则外,还应注意贯彻下列哪几项原则()A.灵活性原则B.愉悦性原则C.激励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13.一般认为,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受到哪几个因素的影响()A.社会风气B.教师的教风C.学生的学风D.教学的时空环境14.在通常情况下,课堂心理气氛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A.积极的B.消极的C.对抗的D.活跃的四、简答题1、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课堂心理气氛的涵义4、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策略第八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家庭的教育与参与是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关键和前提。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174 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共识。一、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领会】社会学研究指出,家庭是一个互动的系统,由夫妇组成的双人关系开始,等到子女出生后,就转变成三角关系或多重关系。虽然每个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他们彼此间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常有一些看不到却能感觉到的联系,形成一个家庭网络。其中,在父母与子女不断的互动过程中,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一)家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不能和学校教育配合是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素质的差异,源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的知识、技巧、方法上有所进步,亲子间互动品质就能提高,对孩子的学习也能产生长远影响,同时也可以促进父母和孩子的自我成长。(二)家庭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家庭为孩子提供温暖和保护,使孩子获得了最初的安全感。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鼓励。家庭不仅给孩子提供了关心和爱护的情感支持,也给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从而保障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二、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领会】(一)家庭结构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外在形态特征,如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兄弟姐妹的多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二)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鲍比尔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三)教养方式所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信念、情绪和行为构成的统一体,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1、父母的情绪:父母的情绪对子女的影响,在胎儿期就已经开始。父母的温暖情绪是子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有敌意的父母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2、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行为,尤其是母亲的行为,自孩子年幼时起就开始影响其性格及行为的全面发展。有学者将父母的行为分为权威性、专制型、放任型、忽视型。不同类型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不同。3、父母的信念:父母的信念通常透过其情感或行为来影响子女。三、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应用】(一)从父母自我改变做起(二)身教重于言教(三)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四)让孩子自己成长(五)快乐比成功更重要第二节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要想让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父母首先应该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一、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领会】174 (一)尊重与信任(二)民主与平等(三)理解与关心二、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是因为其追求价值感的导向错误,父母的任务在于帮助孩子用建设性的方法重新获得价值感。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通常有四种【领会】:(一)获得注意:几乎所有孩子都渴望获得他人注意。(二)争取权利:寻求权力的孩子觉得,只有他们发号施令时,才显得自己重要。(三)报复成人:怀有报复心的孩子常常认为自己是不被爱、不被注意的,是被拒绝、被排斥、受到伤害的,因此也以伤害别人作为回报。(四)自暴自弃:自暴自弃常是那些受到极多打击、对自己非常灰心的孩子的表现。三、积极的倾听与同感的表达(一)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指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让他们明白父母已经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已经觉察到隐含在他们话后面的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了解、被接纳,从而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基础。运用积极倾听,父母要学会“停、看、听”。(二)问题所有权界定问题所有权的原则:1、若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属于孩子的问题;2、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但妨碍了父母的权利或职责,属于父母的问题;3、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且不妨碍父母,这时亲子关系没问题,皆大欢喜。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是: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需要积极倾听;对于父母的问题,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信息,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困扰。(三)表达我的信息如果父母感到孩子的行为干扰了自己,可以采用表达“我的信息”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表达我的信息的模式是:描述行为(只描述不评价),指出行为的后果,说出对这个行为后果的感受。四、探索各种解决问题之道探索各种解决问题之道,即当孩子遇到难题或者亲子双方有冲突时,可一起衡量各种行动方案,彼此协调,选择合理的方案,并付诸行动。这种处理方式所体现的是民主地尊重子女的意见,而不是父母权威的指导或压制。一般而言,其探索的步骤如下:①利用积极倾听来了解并澄清孩子的情绪和感受;②与孩子共同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③列出并评估这些方法;④决定最佳的解决办法;⑤付诸实行;⑥追踪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第三节鼓励与批评孩子的方法一、鼓励与批评的作用【领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鼓励与批评。鼓励与批评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鼓励是鼓舞的力量,促使孩子勇敢地向前走。批评是鞭策的力量,要求孩子正确地向前走。恰如其分的鼓励与批评,能使孩子树立信心,增强斗志,消除自卑心理,改正不良行为;能使孩子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使其能健康成长。反之,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强家长的教育难度。二、鼓励孩子的方法(一)鼓励与称赞的区别【领会】174 1、鼓励与称赞的涵义与区别:一般人总以为称赞就是鼓励,鼓励就是称赞。其实不然,虽然鼓励和称赞都是针对孩子正面良好的表现,但称赞只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孩子必须表现优异、有超群的成绩,才能得到称赞。换句话说,只有孩子达到父母认为很棒的程度,才能得到称赞。于是,称赞就成为父母控制孩子的方法,孩子因为要得到父母的称赞而努力,称赞成为外在的推动力,如果担心得不到它,孩子便会放弃努力。而鼓励,则会不时地出现在孩子的任何进步和努力中。鼓励可以肯定孩子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需和别人作比较。鼓励可以帮助孩子肯定自己的价值,它是内发的,是有生命力的。概括起来,称赞的话语一般专注外在的评价和表现,教孩子和别人做比较;而鼓励则重视内在的评价和激励。2、不当称赞的副作用:(1)有的孩子把得到父母的称赞当成表现良好的唯一动力;(2)有的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称赞而丧失自信。3、适于鼓励的话语(二)鼓励(孩子的)的原则【应用】1、真诚接纳孩子;2、着眼积极的一面;3、重视努力和进步;4、肯定个别的能力;5、从自我鼓励做起。在教育时要重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避免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多用具体的言辞来肯定,尽量少用抽象的赞美来敷衍。三、批评孩子的方法【应用】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尝试、改正错误的过程。许多错误是因为他们缺乏判断和足够的理智造成的,因而及时的批评教育是必需的,但批评必须讲求原则、适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批评孩子要注意方法,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二)批评孩子要注意尺度(三)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四)批评孩子要陈述理由(五)批评孩子要避免重复对孩子的态度不能因成人的心情而改变;批评用语应该是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语应生动简明,避免长篇大论;可以经常改变批评的词汇和方式;不一定写保证书,因为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说话算话。鼓励和批评孩子应注意的问题:鼓励和批评作为家长最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家长必须掌握其运用的艺术,使它们结合起来,恰当合理地使用,才会有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1、鼓励面要宽、批评面要窄;2、鼓励宜直接,批评宜间接;3、鼓励宜多,批评宜少;4、鼓励要注意艺术,批评要严肃善意;5、鼓励和批评要符合客观实际;6、鼓励和批评要因地因时而不同。四、订立适当的规范【应用】称职的父母对孩子不仅有无条件的爱,也提供适当的保护与限制,并赋予适合其发展阶段的任务。教养孩子不能忽略适当规则和限制的订立,订立规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适当的教导174 在要求孩子遵守某些规则、达到某些标准之前,一定要先评估是否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准、是否符合孩子的发展需求。(二)亲子协商订立规则在订立规则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与孩子真诚地协商。(三)行为后果的处理订立规范后,孩子可能依据约定来做,也有可能违反部分约定,父母应以多鼓励的态度来处理这样的情形。(四)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在传达或执行亲子之间的约定时,重点在于让孩子了解父母有执行的决心,而不是责骂或威胁孩子,不需要疾言厉色,通过语气、表情等非言语的沟通可以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五)教育的一致性订立规范之前,最好能先取得主要教养者,通常是父亲和母亲态度间的一致。(六)适当的弹性订立规则时尽量不要过于琐碎,一方面避免过于僵化,一方面避免给孩子动辄得咎的感觉。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必须做到“严而不苛”。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是他能做到的,对孩子的关爱应是他所需要的,对孩子的奖惩应是他所理解的。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健康地发展。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家庭的教育与参与是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关键和前提。()2、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3、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鼓励。()4、鼓励与批评都是鼓舞的力量,促使孩子勇敢地向前走。()5、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外在形态特征,如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兄弟姐妹的多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6、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7、所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关于如何教育子女的信念、情绪和意志构成的统一体,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8、父母的情绪对子女的影响,在胎儿期就已经开始。()9、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必须做到“严而不苛”。()10、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要求孩子遵守某些规则、达到某些标准。()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关键和前提是()A.家庭的教育与参与B.自身心理素质C.社会影响和教育D.学校教育2.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不包括()A.尊重与信任B.民主与平等C.理解与关心D.监督和控制3.家庭中界定问题所有权的原则不包括()A.若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属于孩子的问题174 B.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但妨碍了父母的权利或职责,属于父母的问题C.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且不妨碍父母,这时亲子关系没问题D.孩子的问题如果妨碍了父母的权利或职责,父母应该保护孩子的利益,放弃或忽略自己的利益4.鼓励孩子的的原则不包括()A.真诚接纳孩子B.当众称赞孩子C.着眼积极的一面D.重视努力和进步5.批评孩子时不应该()A.注意方法B.陈述理由C.多次重复D.注意场合6.订立规范时不恰当的做法是()A.亲子协商订立规则B.家长温和而坚定的态度C.家长教育的一致性D.苛刻僵化没有一点弹性7.下列有关鼓励与称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称赞只是奖励的一种,着重于比较和竞争B.鼓励则重视内在的评价和激励C.孩子如果担心得不到称赞,有可能会放弃努力D.只有孩子达到父母认为很棒的程度,才能得到鼓励8.如果父母感到孩子的行为干扰了自己,与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是()A.责令孩子立即停止自己的行为B.忍耐孩子的干扰C.指出孩子行为的恶劣影响D.描述行为(只描述不评价),指出行为的后果,说出对这个行为后果的感受。9.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父母应坚持自己一贯的教育方式B.身教重于言教C.让孩子自己成长D.快乐比成功更重要10.家庭教育中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A.专制型B.民主型C.溺爱型D.放任型11.鲍比尔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和谐而稳定的()A.师生关系B.同伴关系C.亲戚关系D.亲子关系1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A.鼓励与批评B.表扬与鼓励C.批评与训斥D.吓唬与体罚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有()A.家庭结构B.教养方式C.个体行为D.亲子关系2.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通常有()A.获得注意B.争取权利C.自暴自弃D.报复成人3.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有()A.明确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B.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C.积极的倾听与同感的表达D.探索各种解决问题之道4.鼓励孩子时应该()A.重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避免与其他孩子做比较B.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多用具体的言辞来肯定C.尽量少用抽象的赞美来敷衍174 D.多于其他孩子比较5.鼓励和批评孩子应注意的问题有()  A.鼓励面要宽、批评面要窄B.鼓励宜间接,批评宜直接;  C.鼓励宜多,批评宜少 D.鼓励和批评要符合客观实际6.不当称赞的副作用有()  A.有的孩子把得到父母的称赞当成表现良好的唯一动力  B.孩子不愿被称赞  C.有的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称赞而丧失自信  D.产生自卑感7.父母与子女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有()  A.父母以权威的姿态与孩子说话  B.较少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与需要  C.较少用赞美、鼓励的措词  D.较多的唠叨和说教8.父母的行为可以分为()A.专制型B.民主型C.溺爱型D.放任型9.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是()A.尊重与信任B.民主与平等C.理解与关心D.表扬与批评四、简答题1、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3、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4、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第九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多侧面、多维度、多层次的长期而系统的艰巨工作,不仅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协同配合,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协助。社会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置身其中的人们的心理健康默默地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容小视,更不容忽视的。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些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也包括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的综合。前者称为自然环境,后者称为社会环境。人的心理健康除了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而我们自己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则是有可发挥的空间的,它决定着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人身心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需要重视社会环境的重要作用。一、社会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地位):【领会】(一)社会是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土壤,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关键的一环。社会所包含的信息量,诸多影响个人成长的因素和教育实施的资源条件、设备以及所具有的形象性、丰富性和独立性,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比拟的。174 (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保持和强化这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教育系统承担着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任务。社会为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会更加唤醒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具有不可剥离的粘合性,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把社会支持纳入这个系统,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提高整体教育的有效性。二、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领会】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一)社会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二)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心理健康(一)社会整体氛围影响心理健康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优化所谓社会环境的优化,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一、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必要性【领会】社会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物理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由社会中许多无形的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根据社会心理环境的性质,可以把它粗略划分为社会组织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社会组织环境主要指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所形成的整体风气和氛围,各相关机构携手并肩所营造的环境。社会舆论环境是大家所熟悉的。一般认为,舆论是一种为多数人所赞成的公众的意见,它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社会舆论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股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环境动力,对置身其中的群体产生评论、监督、鼓励、指导等不同的作用。一个好的舆论环境,是一种促进的社会推力,引导积极向上的风气,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良的舆论环境,则可能导致人心涣散,方向误导,降低凝聚力,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种种无形的障碍。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与途径【应用】(一)保障前提,优化组织环境1、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健全体制和政策是社会支持的首要步骤。2、社会宣传,各机构共同协作;(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1、传统媒体2、网络舆论三、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优化的前景展望【领会】(一)媒体作用的适度发挥首先,从媒体的内容上来讲,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其次,从媒体宣传的程度上来讲,一些虚假的或虚张声势的信息以及过度描述的信息都有可能在无意中对公众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最后,从媒体引导的方向上来讲,媒体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清楚这些舆论对民众产生的后续影响。(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174 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是指本着服务大众的根本宗旨,根据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规律,综合运用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信息学等科学方法,在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保健、心理教学等实践活动中,广泛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和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培养人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标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强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矫正不良的心理及行为偏差,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纵深、全面发展,是信息技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信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工作方式的根本变革。(三)“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和协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社会和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时,各有千秋,如能结合,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网络一、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增强免疫力开始,除了重视知识性教育外,一定还要给主动性、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以充分的重视和肯定。预防,就是主动进行,及早进行。儿童和青少年是重点预防对象。在具体实施预防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早”原则:一是早进行;二是早准备;三是早干预。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预防网络预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建立预防网络是一个比较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一)传统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领会】从心理卫生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讲,传统的心理卫生三级预防包括:①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的知识,以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②二级预防:尽早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并提供心理和医学的干预;同时也包括设法缩短病人的病程,并降低复发率;③三级预防:防止住院病人的心理异常转为慢性,使他们尽快回到社会生产和独立自主的生活中;同时对慢性病人设法减轻其精神残疾的程度,适当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二)学校组织体系的三级预防【领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角度考虑,首先,从机构上来讲,学校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体系,并积极发挥学生心理社团作为一级网络的作用。其次,从学校实施的角度来讲,第一级的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人员,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级的全体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尤其是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后的专职心理辅导员,负责本院系(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级主要为学生心理社团(团队干部)及社会工作系或心理系学生,作为学生自助与助人的预防网络中的骨干,能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范围。(三)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领会】初级预防对象是针对一般学生和适应困难学生进行一般辅导;二级预防对象是针对濒临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进行较专业的辅导咨询;三级预防对象是针对偏差行为和严重品行困难学生进行专业的矫正咨询和身心康复。三、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和实施【应用】(一)学校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与实施三级预防网络的实施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也需要校内和校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明确自己的重要职责,建立自己的教育行政体系。学校心理咨询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育行政的良性运作。其次,指导中心要和校内其他部门有效协调,明确分工。174 最后,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外资源,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支持的重要一环。(二)香港三级预防网络的运作经验及其启示香港中小学在推广学生辅导计划中,除了积极调动本校的员工外,还得到了香港教育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一些支持性的校外组织上。在这些方面,香港的成熟经验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香港的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校内有专门的辅导组织机构,由校长统筹,具体由辅导教师或辅导主任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有的学校还吸收一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在校外,在教育署设有不少的专门机构,如小学学生辅导组;学童心理辅导服务及特殊教育组;升学就业辅导组;学校支援服务计划等,为教师的辅导工作提供信息指导和帮助,有的还专门为学生提供服务。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时代性和社会性。()2、社会生活事件不影响心理健康。()3、社会发展变化不影响心理健康。()4、社会整体氛围不影响心理健康。()5、一般认为,舆论是一种为多数人所赞成的公众的意见,它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6、所谓社会环境的优化,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条件,或者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的最佳状态。()7、社会组织环境主要指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所形成的整体风气和氛围,各相关机构携手并肩所营造的环境。()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A.学校努力B.媒体宣传C.家庭配合D.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倾力协助2、下列关于社会环境的表述错误的是()A.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条件的综合B.我们可以自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C.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不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D.包括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关系3、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关于社会环境的优化表述正确的是()A.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物质条件,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B.社会环境的优化主要是针对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而言的C.社会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社会教育系统承担,优化社会心理环境,为个体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任务。D.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物理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建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环境。4、根据社会心理环境的性质,可以把它划分为()A.社会支持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B.社会组织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174 C.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D.外环境和内环境5、社会组织环境的优化的首要步骤()A.进一步健全体制和政策,政策支持,提供制度保障B.社会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要改变整体风气和氛围。C.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制度要加强联系D.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6、关于社会舆论环境论述有误的是()A.舆论是一种为多数人所赞成的公众的意见,它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B.社会舆论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股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环境动力C.对置身其中的群体产生评论、监督、鼓励、指导等不同的作用D.舆论环境是一种促进的社会推力,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7、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媒体作用的适度发挥,下面论述不准确的是()A.从媒体的内容上来讲,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B.从媒体宣传的程度上来讲,避免一些虚假的或虚张声势的信息以及过度描述的信息C.从媒体引导的方向上来讲,媒体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清楚这些舆论对民众产生的后续影响D.从媒体宣传的性质上来讲,媒体应该做正面现象的宣传,而避免负面现象的宣传8、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是指()A.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B.心理健康教育的大量宣传C.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系统D.对个体建立心理健康档案9、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A.治疗B.诊断C.预防D.宣传10、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中,第三级对象是指()A.一般学生和适应困难学生B.濒临偏差行为边缘的学生C.心理处于亚健康水平的学生D.偏差行为和严重品行困难学生11.社会是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土壤,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A.关键的一环B.重要的一环C.薄弱的一环D.可有可无的一环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下列各项对环境表述正确的是()A.指人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B.包括人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C.包括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的综合D.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2、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 A.时代性B.社会性C.专业性D.客观性3、社会生活事件包含()A.正面的事件B.社会压力C.负面的事件D.社会促进4、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体现在()A.社会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B.个体个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影响心理健康C.社会发展变化影响心理健康D.社会整体氛围影响心理健康5、根据社会心理环境的性质,可以把它粗略划分为()174 A.社会压力环境B.社会组织环境C.社会舆论环境D.社会促进环境6、下列关于社会舆论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舆论是一种为多数人所赞成的公众的意见B.社会舆论具有巨大的心理力量C.社会舆论对置身其中的群体产生评论、监督、鼓励、指导等不同的作用D.有些社会舆论会起积极的作用,有些则反之。7、优化社会组织环境的方法()A.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健全体制和政策B.促进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C.推动学校和社区的主动联合D.利用媒体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8、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在具体实施预防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早”原则()A.早进行B.早准备C.早干预D.早治疗9、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是()A.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发展阶段B.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信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C.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工作方式的根本变革D.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10、学校三级预防网络的构建与实施要做到()A.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明确自己的重要职责,建立自己的教育行政体系B.指导中心要和校内其他部门有效协调C.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外资源D.积极解决来访者最紧迫的那些问题四、简答题1、社会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2、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必要性4、心理教育对象的三级预防第三篇支持保障第十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普遍化、专业化、现代化、本位化等方向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对于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意义重大。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与价值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识记】174 档案是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以备考察的文字、团表、音像及其他形式和载体的各种文件和材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它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而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如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课程开设、活动安排、教研活动、研究课题及成果、效果评估及管理工作等的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性质与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就类型来讲属于专门档案,它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室的专门负责下建立起来的;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有关学生心理特点变化历程及有关咨询、辅导的记录,而不是指学籍档案;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生心理特点变化历程的真实记录;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的发展,直接目的则是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选择测评工具、结果分析与解释、处理建档中各种矛盾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一)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要有科学严肃的态度。贯彻要求:其一,测评工具的选择要科学;其二,施测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其三,对建档过程中所获得结果或信息,要进行客观的描述,科学的解释,并结合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多方面搜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系统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贯彻要求:其一,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其二,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方面要前后一致;其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必须定期进行。(三)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即发展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指导和帮助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的档案。贯彻要求:其一,尊重学生当前的心理事实,又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其二,档案内容要随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变化;其三,对于学生属于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波动或暂时性的轻微失调,教师切忌机械套用某种诊断标准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标签式归类,而应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轨迹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其四,使用档案材料时,不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质,还要预测并促进学生好的特征的发展。(四)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多样灵活地搜集资料,而不应在程序、方法、形式、时间以及搜集人员等方面强求完全一致。贯彻要求:其一,要把常规搜集和随机搜集相结合;其二,要把定量搜集和定性搜集相结合。(五)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贯彻要求:174 其一,应把建档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工作结合起来,给学生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其二,在建立和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下任何心理创伤。(六)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做到绝对保密,不得随意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告知他人,这是建档工作的道德性准则。贯彻要求:其一,只要是学生不愿意公开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不能给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或其他人阅读或评价;其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不同于一般的人事档案、政治档案,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才有权建立和处理,它不能作为学生品行评定的依据,不能作为学生的终生档案放进人事档案材料。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以突破保密性原则:一是有明显自杀意图者;二是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七)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即最佳经济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力求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简言之,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建立起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贯彻要求:其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建档内容;其二,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及途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类建档,第一类以发展性为目标,第二类以教育为目标,第三类以诊治为目标。其三,要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价值【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依据,又是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的必要的原始记录,它将为我们进行心理科学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对于学校教育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五)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搜集搜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资料,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关键。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种类【识记】(一)团体资料和个人资料个人资料是反映学生个体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资料,包括学生个人的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以及个案报告等。团体资料是反映团体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资料,是在学生个体资料的基础上做出的各种类别和层次的团体分析。这类资料可来源于普通式的抽样调查、团体测验,以及对大量个人资料所作的整体分析、统计处理后得出的各种图表、数据和结论。(二)专项资料和综合资料专项资料是反映学生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属性或特征的资料。综合资料是反映学生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较全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三)量化资料和非量化资料量化资料是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获得的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资料,以及较为规范的问卷调查的量化结果等。非量化资料是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它为我们更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174 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的搜集方法【领会】(一)观察法1、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按观察者是否参与学生活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观察法在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2、运用观察法的程序:确定观察内容、选择观察策略、制定观察记录表、训练观察人员、获取观察资料、呈现观察结果和解释结果等。3、观察法的使用:首先要确定观察对象,给观察行为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其次,对观察得到的资料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及时地记录下来。(二)访谈法1、访谈法的涵义: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按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有无一定的机构,可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按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按访谈对象的特点,可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2、访谈法的使用首先,要编制访谈计划,设计访谈问题;其次,要了解访谈对象,接近访谈对象。再次,掌握访谈技术,实施访谈;最后,做好访谈记录。(三)问卷法1、问卷法的涵义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按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的结构程度可以将问卷划分为结构化问卷和非结构化问卷;按问卷的传递方式不同可以将问卷划分为发送问卷、访问问卷和邮寄问卷等。2、问卷法的使用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运用问卷法,关键是要设计好问卷。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等部分。问题是问卷的核心,包括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两大类。(四)作品分析法1、作品分析法的涵义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2、日记分析法的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剖析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日记一般有个人日记和集体日记之分。学生一般不会随便把自己的日记给别人看,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充分的信赖关系。日记是学生自我情绪释放的手段,教师必须充分地理解学生,有同感心和同情心,而不能滥用说教和斥责。3、自传分析法的使用自传分结构式自传与非结构式自传。结构式自传的内容框架事先已设计好,学生只需填写规定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自我描述受到限制,有可能遗漏对个别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问题。非结构式自传允许学生作开放式的表述,常可反映出事先未预料的具有重大价值的资料,但在对其内容进行解释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五)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验量表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中学生心检系统”和“中学生心检系统”的量表分别各有7类。174 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和培养建议,然后再建立心理档案。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识记】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效果等方面的材料。它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学生本身的有关资料,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有关学生的资料主要有学生综合资料、心理测评资料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等三大部分。(一)学生综合资料学生综合资料是指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它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社区生活环境;学校学习生活情况;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二)心理测评资料心理测评资料是指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应记录心理测评的类型、日期、时间、场所、施测者与报告者、结果、分析及教育建议等。包括:能力状况及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是指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所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应做好个案记录,阶段性记录及评价。个案报告是记录案主学生资料与个案分析过程的一种书面资料,而个案分析是指运用多种方法,针对学生个体进行连续的追踪或回溯式的研究与辅导过程;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同时还是为了解现实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系统、客观、清楚的个案报告是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咨询效果,可以提供给类似情况的案例参考与借鉴。个案报告的撰写格式包括:①案主身份;②个案建立缘由;③原因分析与诊断;④辅导过程记录;⑤追踪调查与小结。撰写个案报告应注意的问题:①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小心评估并检验其正确性;②将辅导过程中案主学生行为改变的资料数量化,显示其进步的情况;③个案研究中的会谈记录,不但要记载会谈内容,更须包括每次谈话运用的策略技巧、优缺点的检讨与评价、案主各种行为改变的心理历程;④个案报告的重点是处理的方法、过程、结果、检验和追踪辅导,而不是资料的收集和堆砌。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应用】(一)统计及结果解释在对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一般只需告诉测验结果的解释,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②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③使当事人知道他是与什么团体进行比较;④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二)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三)撰写测评报告搜集的资料最终都要体现在测评报告中,测评报告是心理测评的最终结果,其中所做的综合性判断和诊断结论对于今后的教育和干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74 (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可以保证对学生资料的科学管理、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式两种形式。文本式又有专项卡片和档案袋两种方式。档案袋的封面通常应包括:姓名、性别、班级、学号、袋内基本资料名称及顺序、保密等级等。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与管理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一)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原则:【领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二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训练、辅导、咨询、转介服务的依据,也为鉴别、诊断、建议提供重要信息。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原则:1、只能严格控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手里;2、使用应遵循保密性原则,明确档案的保密类别和保密等级;3、专业老师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一定要慎重,解释档案要科学、严谨;4、要相信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心理健康的,如果确实通过诊断发现学生有心理疾病则应及时转介治疗机构。(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方式:【领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资料来源主要有测验资料和非测验资料。对资料的处理方式有机械的非机械的两种方式。机械的处理方式是指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的、经验的、客观的机械处理方式,可以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处理,也可以进行统计检验。对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解释,可分为四个层面:①描述的——描述某个学生心理发展及特点的现状;②溯源的——追溯现状的成因及演变过程;③预测的——预测或推估未来可能的发展;④评价的——根据既定标准,对学生表现作价值判断,并就其出路的抉择,提供评鉴性建议。(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策略:【领会】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时要结合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的特点来进行,要有整体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具体使用策略如下:首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订教学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益。其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最后,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领会】(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二)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制度(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就类型来讲属于专门档案,它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室)的专门负责下建立起来的,任何人都可以公开调阅。()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有关学生心理特点变化历程及有关咨询、辅导的记录,是学籍档案的主要构成部分。()174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学生心理特点变化历程及有关咨询、辅导的的临时记录。()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的发展,直接目的则是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5、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微观的决策依据。()6、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7、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8、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9、按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可分为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10、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和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1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是指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所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所做的个案记录、阶段性记录及评价。()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A.静态的监测手段B.动态的监测手段C.科学的监测手段D.时尚的监测手段2、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要有()A.科学严肃的态度B.认真负责的态度C.积极主动的态度D.发展变化的态度3、保密性原则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要做到()A.一般保密B.重点保密C.相对保密D.绝对保密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中的团体资料是反映团体(如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资料,是在学生团体资料的基础上做出的各种类别和层次的()A.团体分析B.个体分析C.特征分析D.资料分析5、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中的专项资料是指()A.反映学校工作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B.反映学生心理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C.反映学生心理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D.反映学生心理或学校其它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6、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中的综合资料是指( )A.反映学校工作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全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B.反映学生心理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C.反映学生心理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全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D.反映学生心理或学校其它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的属性或特征的资料。7、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中的量化资料是指(  )A运用观察的方法获得的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资料B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得的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资料C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获得的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资料D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获得的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资料8、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中的非量化资料是指(  )A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获得的描述性资料B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获得的描述性资料C运用观察的方法获得的描述性资料D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得的描述性资料174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下列哪些材料的集中保存()A.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B.心理测验结果C.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D.学生学籍资料2、下列哪些工作必须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原则()A.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B.选择测评工具C.结果分析与解释D.处理建档中的各种矛盾3、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贯彻客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测评工具的选择要科学B.施测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程序C.对建档过程中所获得结果或信息,要进行客观的描述,科学的解释D.结合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4、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要全面系统地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B.测评工具的选择使用方面要前后一致C.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必须定期进行D.每个教师按照自己的认识与需要分别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5、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贯彻动态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尊重学生当前的心理事实,又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B.档案内容要随学生心理的发展而变化C.对学生的问题切忌进行标签式归类D.使用档案材料时,不仅要研究已形成的心理品质,还要预测并促进学生好的特征的发展。6、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贯彻多样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要把常规搜集和随机搜集相结合B.要把定量搜集和定性搜集相结合C.要把学校搜集和家庭搜集相结合D.要把教师搜集和学生搜集相结合7、在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需要突破保密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A.可能有自杀想法者B.有明显自杀意图者C.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D.怀疑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8、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贯彻经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建档内容B.分类建档C.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量表D.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不建档9、观察法的优点有哪些()A.在学生日常生活条件下进行,不受条件限制,简单易行B.获得的资料真实详细C.观察结果的内部效度会比较高D.能根据需要随时进行。10、访谈法的局限性主要有()A.易受访谈对象的“警戒”心理或不苟言语的个性特点的影响B.易受研究者自身素质的影响C.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D.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涵义2、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资料的种类174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使用的原则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人员、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制一、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领会】(一)教研组模式教研组模式是比较早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它将心理教师与政治教师的身份合二为一,由政治组或其他学科组直接管理。(二)教科室模式教科室模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教科室的管理之下,心理健康教师是教科室的一员。(三)德育管理模式德育管理模式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置于学校学生处或政教处的管理之下。这种管理模式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或是德育工作的补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纳入德育工作管理的范畴。(四)班主任工作模式班主任工作模式即学校不设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政教处布置,直接由班主任来完成,实际上班主任成了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五)独立模式独立模式即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研组,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之下。这种管理体制侧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六)全面渗透模式建立与学校其他处室平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由校长直接管理。该办公室的负责人与成员应经过学校心理学系统培训,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与一定学历的教师,他们的工作领域是整个学校,服务对象是学校所有的学生、教师、家长、职工、管理者等。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负责人在校长的领导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其他教学、德育、科研、总务、咨询辅导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等作为保证,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全国范围而言,教育部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加强了对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就具体学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也应做到机构健全、职责分明。(一)校长室校长室是在校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领导机构;(二)教导处教导处是在分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协助心理辅导室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机构之一。174 (三)政教处政教处是在分管德育校长的领导下,协助心理辅导室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机构之一。(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由主任、专职咨询人员、兼职咨询人员等组成。(五)家长(社区)委员会家长(社区)委员会是在受校长室领导的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围机构。主要由家长代表、居民委员会及其他单位负责人组成。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管理,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因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确立管理要求,建立工作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必要保障。一、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名称比较专业化、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或将“中心”改为“室”,如心理辅导室等。二、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置【应用】(一)心理健康教育室的位置与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置应选择明亮、舒适、安静、隔音和稍具隐蔽性的地方。(二)心理健康教育室的设备设备的购置要视学校的经济状况和教育室的面积大小决定,不过最基本的设备是要具有的,如沙发、桌子、茶几、柜子、检查用床、催眠用的靠背椅,儿童咨询时供游戏疗法的玩具等。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以下一些设备,如电话、录音机、摄像机和录像机、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另需配备书柜、阅览架、书桌及相应的心理图书、杂志、报纸等。最后还应注意准备一些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设备以及供辅导学生免费饮用的茶水或饮料等。(三)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布局心理健康教育室内的布局对整个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气氛协调是有影响的,布局整齐、协调则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四)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及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可视人员数量和经费状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开放,全天开放和择时开放。心理健康教育室开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但也应接待对心理咨询有需求的教职工和学生家长,有时也要为社区及周围的大众服务。三、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管理【领会】(一)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投入与经费心理健康教育室是一个服务机构,而非经营性的赢利机构,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来支持和保证它的运行。(二)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收费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辅导、咨询与治疗,对学生是免费的。但是,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室除了接待本校师生员工外,有时还要接待校外的来访者,在这种情况下,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必要的。四、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组成与职能【领会】174 心理健康教育室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供各种服务的校内机构,根据需要和条件,可以是一大间,也可以是多个小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一组比较完整的、功能齐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室,以保证基本活动的正常开展。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室有以下几个室组成:1、心理咨询室:接待个别咨询。2、心理测量室:进行心理测量,打印测量结果。3、心理阅览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书刊资料。4、心理松弛室:为学生提供心理放松、发泄、调整训练的场所。5、心理活动室:为学生小组咨询与辅导而设置的心理活动场所。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意义:一方面可使上级行政部分准确了解所属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效,便于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评估可对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进行及时明示,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再一方面,可利用客观的评估成果,向上级有关部门、学生家长及社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期获得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一、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与功能【识记】(一)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和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和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二)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改进功能;5、研究功能;6、管理功能。二、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与过程【领会】(一)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估标准、步骤客观明确,评估实事求是。2、可行性原则,评估与当时当地主客观条件相适应,有实行的可能。3、全面性原则,了解全貌,全面考察,综合评估。4、发展性原则,注意被评对象的发展变化。(二)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过程1、建立评估组织;2、确定评估目标;3、设计评估指标体系;4、搜集评估信息:①听取汇报;②查阅材料;③实地考察;④座谈讨论;⑤问卷调查;⑥考察测验。5、整体评估信息;6、形成与利用评估结果三、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内容【应用】(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评估1、人数与比例人数指专职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数量,比例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人数比例。2、学历和职称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学历和职称状况3、专业及培训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专业情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情况4、其他如心理健康教育者的性别、工作年限、年龄等。(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场地与设施评估1、心理健康教育室2、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及器材174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材料评估1、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情况材料2、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估1、课程设置;2、教材及教师;3、教学方法和过程;4、课程效果。(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评估1、领导重视程度2、管理机构3、管理过程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与学校其它工作的组织管理没有联系。()2、教研组模式是指由校长直接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应纳入德育工作管理的范畴。()4、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中采用班主任工作模式,让班主任既当管理者又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实践中两种身份无法统一。()5、独立模式是指在学校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研组,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之下。()6、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中采用全面渗透模式,是指建立与学校其他处室平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由校办主任直接管理。()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模式中最理想的模式是独立模式。()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开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的位置应选在比较显眼、人多的地方。()10、一般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辅导、咨询与治疗,对本校学生是免费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中采用全面渗透模式,是指建立与学校其他处室平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直接管理者是()A.校长B.政教主任C.教务主任D.校办主任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模式中最理想的模式是()A.独立模式B.全面渗透模式C.德育管理模式D.班主任工作模式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开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A.教师B.社区人员C.学生D.家长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室的位置应选在()A.比较显眼的地方B.人来人往的对方C.比较阴暗的地方D.稍具隐蔽性的地方5、一般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辅导、咨询与治疗,对本校学生是()A.全额收费B.半价收费C.全部免费D.酌情收费6、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诊断功能C.激励功能D.特殊功能7、下列表述哪一项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A.评估标准、步骤客观明确,评估实事求是B.评估与当时当地主客观条件相适应,有实行的可能C.了解全貌,全面考察,综合评估174 D.只考虑被评对象的过去情况8、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搜集评估信息的方法()A.听取汇报B.查阅材料C.实地考察D.主观臆想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开放时间可视人员数量和经费状况实行()A.定期和不定期开放B.全天开放和择时开放C.随意开放D.有人来访开放、无人来访关闭2、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含的要素是()A.人员与财物  B.时间与空间   C.教师与学生 D.信息与资料3、心理健康教育室的位置应选在()A.明亮的地方B.舒适、安静的地方C.隔音的地方D.稍具隐蔽性的地方4、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个别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估的内容主要是()A.课程设置B.教材及教师C.教学方法和过程D.课程效果。6、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名称目前使用较多、比较专业化的是()A.心理健康教育中心B.心理辅导中心C.心理咨询中心D.心理辅导室7、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主要是()A.导向功能B.诊断功能C.激励功能D.特殊功能8搜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信息的方法主要有()A.听取汇报与查阅材料B.实地考察与座谈讨论C.问卷调查与考察测验D.道听途说与主观臆想9、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估的内容有()A.课程设置B.教材及教师C.教学方法和过程D.课程效果10、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评估的内容有()A.领导重视程度B.学生重视程度C.管理机构D.管理过程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涵义2、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功能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时也称为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专业性。对这个领域中的从业人员应有特殊的要求,必须由经过规范而又严格训练的具备专门技能、知识和相应素质的人员来担任。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任务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识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是: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以实现其潜能的最大发挥。(一)为学校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日常管理提供指导、参谋、咨询和决策服务,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更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174 (二)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对象,直接帮助学生,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服务,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职责。具体包括:其一,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其二,心理健康评估;其三,心理教育与干预。(三)为教师和家长服务为教师和家长服务,旨在通过改变或影响教师和家长来优化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心理环境,从而间接帮助学生,最终为学生发展服务。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识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其职责的具体化,也是职责的行动表现。心理学家亨特和兰伯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有19项任务,分别是:⑴为学校的全体学生服务;⑵与其经常参与个别儿童、教师和家长工作,不如更多地参与群体工作。⑶充当学校整体计划的顾问。⑷提供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发展、社会化和生理、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和信息。⑸通过多种方式协助学校对教师和员工的管理。⑹在教学计划和行为管理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帮助任课教师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智力发展。⑺强调诊断和干预作用,而不强调心理测验和分类诊断方面的作用。⑻重视运用统计数据解决问题和强调应用研究。⑼对较低档次的心理服务机构实行监督和管理。⑽对在学业上及其他方面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更多帮助。⑾在心理学和教育方面起到专家作用。⑿对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起顾问作用。⒀在预防药物滥用、防止随意将学生除名和维护学校纪律方面承担主要责任。⒁为学校决策及发展校内、校外关系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⒂促进社区与学校的相互作用,就治疗问题与社区有关机构进行协商。⒃在学生行为、发展、教学和干预等方面提供在职培训。⒄协助学校行政人员确定并实现教学目标和行为目标。⒅恰当地处理在评价和矫治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人际关系、组织关系。⒆有效地利用社会相互作用方面的技能与交往技巧。这种划分,围绕着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和家长,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核心仍然是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格特征【领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赖于教育者优秀的人格特征,而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和技巧,人格比技术更重要。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及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有以下8项人格特征:①爱心。热爱学生,喜欢学生,对学生有真诚的爱。②热情,以诚挚的情感温暖感染学生。③耐心。能认真、耐心地倾听。④宽容。有宽大的胸怀,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⑤敏锐。能敏锐地感知和洞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⑥乐观。对人生和人性持乐观的态度,相信学生会变好。⑦幽默。能化解紧张和尴尬,发现生活有趣的一面。⑧负责。对学生和工作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很难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从广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测评的技能,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技能,设计并实施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的技能等。从狭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专指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我国台湾学者宗亮东依照咨询的过程,将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技能划分为:1、开始的技能:包括①监理咨询情境;②增进相互了解;③促进友善关系;④养成倾听态度;⑤妥善安排桌椅,促使融洽气氛的产生。2、利用资料的技能:包括①搜集学生资料;②进行社交评估;③174 进行测验和调查,对学生主客观情况进行全面考察。3、情感反应的技能:包括①注意情感反应;②善用情感反应;③情感反应的方式。4、沉默的技能:包括①应对性沉默;②主动沉默。5、引导的技能:包括①把握咨询目标;②提问式“撞击”。6、恢复信心的技能:包括①帮助当事人建立新的期待;②向当事人预告问题成功的可能性,以增强当事人解决问题的信心,消除其心理困扰,③恢复信心应择机而行。7、终结的技能:包括①需要终结的两种情况:当问题已获解决或转介其他机构继续处理时,咨询情境应予终结;面谈已达预定目的、告一段落时,此次咨询过程可予终结。②主动终结的技术。如当事人意识不到咨询过程应告一段落或结束,咨询者可用提醒、暗示、约定下次谈话时间等方式结束交谈。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领会】所有职业都有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保证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从工作对象、内容、性质、特殊性、独立性等方面分析,社会和行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要求都更加严格。(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作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标准,首先可以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以保护,保证其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运作,保证从业者自主发挥职业功能,而不必由其他的法律和法规来控制。其次,可以调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部的各种意见,消除彼此间的争议。第三,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保护。第四,可以为当事的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法律依据。(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判断斯温逊提出了4个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①个人的和职业的诚实:咨询者同事之间、咨询双方应相互坦诚。②以符合来访者的最大利益为原则:咨询者应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来访者,要尊重来访者的真正需要。③咨询者的行为不应有个人的欲望和图谋。④能证明自己所采取的咨询行为是正当的:咨询者应能够证明自己的咨询行为是目前专业发展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斯泰勒提出了四个方面:①有益:对来访者有帮助。②无害:不会使来访者受到伤害。③自主:方法自主选择、自我决策,不受他人影响。④公平。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一、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识记】(一)名称及组织名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组织:民间机构有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学校心理工作者协会;官方机构有美国州心理学理事会和全国州际教师教育和证书指导协会;实行二者双重管理。(二)资格与学历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须接受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三)培养模式美国存在三种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模式:一是科学家——174 实践者模式,强调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二是应用职业心理学家模式,注重理论的运用和实践操作。三是科学家和学术型模式,主要从事理论和基础研究。(四)课程设置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制定的专业培养计划,咨询与学校心理学博士学位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方法课程和选修课程4类。其中,基础课程包括学习与记忆心理、动机与情绪心理、认知心理、发展心理、社会心理、人格心理、生理心理等;专业课程包括心理测量、心理病理、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心理药物、专业伦理、专业实习等;方法课程包括各类量化与质性的研究方法与统计方法;选修课程通常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哲学、家庭研究等与行为科学有关的课程。临床实习是指学生到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进行兼职或全职实习。主要包括三种形式:①兼职实习;②博士前全职实习;③博士后全职训练。(五)服务与职责获得不同学位的人工作对象、职责不同。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一)教育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在职培训(二)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三)社会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长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意义(重要性):【领会】(一)只有自己是一个体验着成长并具有成长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成长,才可能体会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也才可能真正促进他人的成长。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欠缺个人成长的体验,就难以拥有工作中所必需的个人安全感、自信力与活力,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发挥也会因此受到限制,必然无法为求助者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本身的修养在辅导过程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只有功能完备的人,才有权利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辅导效果与辅导员本身能否有效地活出生命的意义相一致。辅导员自己越是能够活出生命的意义,就越能更有效地使来访者的生命更有意义。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重要课题【应用】(一)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二)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三)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应用】(四)高度的自我觉察能力(五)提升专业伦理水平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主要途径(一)通过培训促进个人成长(二)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三)通过研究促进个人成长(四)通过辅导实践自我探索(五)通过成长小组成长(六)督导与继续培训(七)自己接受心理辅导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74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指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有时也称为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师。()2、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专业性。()3、教师人人都可以从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由经过规范而又严格训练的具备专门技能、知识和相应素质的人员来担任。()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教师和家长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改变或影响教师和家长来优化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心理环境,从而间接帮助学生,最终为学生发展服务。()6、以教师为对象,直接地帮助教师,为教师的心理发展服务,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职责。()7、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赖于教育者优秀的人格特征,而不仅仅是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和技巧,因此,经验比技术更重要。()8、专业素质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是很难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9、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就能胜任本职工作。()10、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被称为()A.心理咨询师B.心理治疗师C.心理医师D.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是()A.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B.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C.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D.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职责是()A.为学校服务B.为教师服务C.为学生服务D.为家长服务4、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依赖于教育者个人的知识和技巧,更依赖于教育者优秀的()A.人格特征B.认识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5、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标准,可以为当事的来访者提供保护自己的()A.政策依据B.法律依据C.方法措施D.道德标准6、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标准,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A.服务B.支持C.保护D.依据7、下列表述属于沉默技能的是()A.主动沉默B.被动沉默C.无奈沉默D.疲劳沉默8、如果当事人意识不到咨询过程应告一段落或结束,咨询者采用提醒、暗示、约定下次谈话时间等方式结束交谈的技术,被称为()。A.强行终结的技术B.按时终结的技术C.主动终结的技术D.被动终结的技术9、从狭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专指()A.关注与倾听的技能B.提问与引导的技能C.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D.心理治疗与辅导的技能10、不符合斯泰勒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判断的表述的是()A.有益:对来访者有帮助。B.无害:不会使来访者受到伤害。C.自主:方法自主选择、自我决策,不受他人影响。174 D.公开:将来访者的情况公之于众。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下列哪些称谓不能指称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A.心理咨询师B.心理治疗师C.心理医师D.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被大家认可的指称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的称谓有()A.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B.心理辅导员C.心理健康教师D.心理医师3、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很强的()A.灵活性.B.知识性C.专业性D.科学性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主要有:()A.为学校服务B.为学生服务C.为教师和家长服务D.为精神病人服务5、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方式主要有()A.国外在华机构的专题培训B.教育部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在职培训C.社会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D.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6、从广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包括()A.心理测评的技能B.设计并实施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技能C.设计并实施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能D.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的技能等。7、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是()A.爱心与热情B.耐心与宽容C.敏锐与乐观D.幽默与负责8、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资料的技能包括()A.搜集学生资料B.进行社交评估C.进行测验和调查D.撰写个案报告9、斯温逊提出的关于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是()A.个人的和职业的诚实B.符合来访者的最大利益为原则C.咨询者的行为不应有个人的欲望和图谋D.能证明自己所采取的咨询行为是正当的10、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我成长的重要课题是()A.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B.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C.解决来访者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D.提升专业伦理水平和自我觉察能力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任务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8项人格特征4、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养第二部分《心理咨询与辅导》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咨询【识记】174 心理咨询是一种为存在心理或行为困扰的正常人提供心理帮助的专业工作。简言之,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治疗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是心理咨询的两大任务,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心理咨询是一种具有很严格的伦理和道德规范的专业工作。心理咨询是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职业化工作。心理咨询的特点:【领会】(一)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种心理帮助1、咨询关注的是来访者心理和行为上的难题或困扰。咨询关心的是存在这些问题的来访者自己对遭遇事件的认知、感受和行动应对上的困难,也就是说将来访者的问题看作他自己的心理、行为领域内的问题而不是其他(社会、环境和他人的问题)。2、咨询处理的是来访者内在的心理内容。咨询提供的帮助不在于解决来访者具体的生活事务,也不直接干预来访者的决策;而是关注来访者内在的需要和价值冲突、认知和情绪等,注重启发来访者的反思和领悟,让其变得更有力量和能力来解决他自己的问题,更有效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二)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只要是寻求咨询的来访者,肯定都存在某种心理或行为上的困扰,实际上还会有一些存在某种心理障碍的人。但是,不能由此推论来访者就是不正常的心理病人。1、任何人遭遇心理和行为难题或困扰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心理困扰患者,寻求咨询是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表现,是现代人需具备的素质。2、心理咨询遵循的是“无病假设”,咨询对象中没有病人。在一个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咨询师眼里,咨询对象中是没有病人的,即将疾病正常化。(三)心理咨询是一个咨询关系发展的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在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从社会化的角度看,人是关系的产物也是关系的存在,包括与个人、与群体和与社会的关系。真诚、信赖、尊重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赖以进行和产生效果的背景和条件。(四)心理咨询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首先,心理咨询所依据的理论不仅仅限于心理学,至少还包括精神医学;其次,心理咨询在专业人员培训的方式、方法上和通常的心理学专业学习不一样,其中含有大量的自我体验、接受咨询、实务训练、实践督导等内容。再者,心理咨询对从业人员个人有独特的要求;最后,心理咨询有自身非常严格的道德要求和专业规范或准则。二、什么不是心理咨询【领会】(一)只在表层探讨不是咨询性谈话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有三个特点:一是个人化;二是深入化;三是过程化。(二)只解决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不是咨询的唯一目标咨询中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就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个人化、具体化的探讨,澄清这些问题背后的东西,启发来访者感觉里面的情绪,理清内在的冲突等,反思自身存在的成长问题,以期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改变。即“助人自助”。(三)不尊重来访者、忽视来访者的觉悟和能力不是咨询的态度虽然许多咨询理论家都认同咨询中有教育的成分,有时需要引导来访者做一些学习,介绍一些知识,但却不能以教导者的姿态进行。(四)来访者缺乏自身的领悟难以达成真正的改变咨询应着眼于来访者自身的领悟,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法,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性的改变。(五)来访者在咨询中不需要同情同情含有两个危害咨询功能的因素:第一,同情有时会产生一种上对下的不平等关系,有时会潜含着对被同情者的一些对自己和他人有伤害的想法和行为的认同。第二,对一些以博得同情来平衡自己、不做积极改变的来访者,同情有强化或肯定的作用。174 咨询不是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角度去帮助别人,所以咨询中通常不用道德性的评价和判断。遵循“无病假设”,咨询中也不用医学性的判断。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一致性【识记】1、助人性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2、助人过程和方法上的一致性;3、助人关系和职业准则上的一致性。(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对区别【识记】1、服务对象——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或业已恢复与正在恢复的“病人”,而心理治疗服务的对象往往是有精神障碍的人。2、助人者——心理咨询工作者主要接受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和临床的训练,而心理治疗工作者则侧重在病理心理、精神医学等方面的专业和临床训练。3、服务机构——心理咨询主要由一些组织内部如学校、部队,以及包括医院在内的少数社会性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心理治疗主要由精神科医院和一些综合性医院中的心理治疗部门提供服务。4、历史渊源——心理咨询的起源基本是一条心理学的线索,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职业指导运动和心理卫生运动,以及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研究和心理测量的发展联系密切;而心理治疗的起源还有一条精神病学建立的线索,可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后,对精神病人的看法和对待的改变直至现代精神病学的建立。四、心理咨询的类型【识记】(一)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1、个别咨询咨询师面对的是一个来访者,建立起一个一对一的咨询关系。2、团体咨询咨询师面对的是由多个来访者组成的一个团体,咨询中侧重在团体动力的资源。(二)当面咨询和电话咨询,广场咨询和网络咨询(依据目前咨询采用的主要途径或形式分类)1、当面咨询当面咨询简称“面询”,是在专门的咨询室内直接面对来访者进行的咨询。面询是咨询的基本形式,通常意义上的咨询都是指面询。2、电话咨询电话咨询通常被称作“心理热线”,也是一种被广为采用的咨询方式,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以电话为媒介进行即时性的沟通和探讨,协助来访者解决所提出的心理困扰。电话咨询一般限于简单的支持性帮助,若发现深层次问题依然要转入面询。3、广场咨询和网络咨询广场咨询是我国的一个特有形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咨询。通常是在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大型活动中采用,数量不等的咨询师在公开场合进行咨询,类似医院搞的大型义诊。网络咨询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咨询形式,近年来我国一些专业咨询师和咨询机构也设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包括对登录的“来访者”以网络为媒介提供咨询或心理测验。第二节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任务一、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任务(一)心理咨询的治疗性任务【识记】具体是协助和促进来访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达成醒悟,减轻或消除一些问题带来的诸如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困扰,解决或矫正一些“症状”性的问题,重新获得心理或心身的平衡与和谐。(二)心理咨询的发展性任务【识记】174 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协助下,对所产生的困扰渐次深入地进行自我探索、领悟并产生行为上的改变,达成迈向健康成长或自我实现的目标。二、治疗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的关系(一)两种任务的关系:【领会】心理咨询中的治疗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咨询过程中,对所谓寻求“发展”的来访者,不要忘了其里面可能存在的情绪、甚至人格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对所谓寻求消除症状要求“治疗”的来访者,不要忘了他们的症状在应付生活现实方面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需要协助他们面对现实,促进他们的发展。(二)关于预防与治疗、积极与消极、面向大多数与面向少数、发展心理咨询与健康心理咨询的区分问题:【领会】一些人认为:在学校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属于发展性、预防性的,是积极的;而心理咨询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整体上就是治疗性的、滞后性的,是消极的。这是有失偏颇的:其一,心理咨询提供的帮助是非常积极的;其二,心理咨询是心理保健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其三,心理咨询既需要也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因为所有人都需要关注,任何人都有在某个时期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另外,还有人将心理咨询机械地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也是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因为发展和健康问题是密切联系、难以分开的。第三节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伦理意义A.心理咨询应具备的专业条件:【识记】①清楚地界定咨询师的角色;②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③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术;④有依据专业指定的服务权责;⑤有特定的专业伦理规范;⑥有监督实施的专门工作机构。B.心理咨询伦理意义的核心问题:【识记】为来访者负责,最大限度地维护来访者的权益。C.心理咨询伦理中的主要问题:【识记】专业咨询关系、专业能力、保密等。一、咨询关系与伦理(一)咨询关系的基本特质【领会】首先,咨询关系应是一种尊重、真诚、信任、支持的关系。咨询师在咨询中是有专业特权的,也会被来访者放在一个权威的位置上,咨询师必须小心这一点,避免权威的态度。其次,咨询关系的性质应是一种鼓励及培养来访者成长的关系:咨询师的行为须能鼓励和培养来访者的成长,增强其应对生存挑战的信心和能力,咨询师应信守这一角色,不得替来访者做决定,以免养成来访者的依赖性。(二)咨询关系的专业限制【领会】首先,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应是力所能及的;如果咨询师发现自己缺乏能力不能提供专业服务,不得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而要转介给更合适的咨询师。其次,咨询关系在专业上应是纯洁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就是一名专业助人者,不带有其他专业色彩或身份,咨询师应避免多重角色,包括不能和自己的朋友、亲属、同事等建立咨询关系。(三)咨询关系的道德性【领会】首先,不能与来访者发展超越专业关系之外的私人关系;其次,应避免可能造成来访者身心伤害的任何不道德行为;最后,按专业标准收费。(四)咨询关系的保密性【领会】首先,咨询关系属于一种秘密关系;174 其次,保密的限度问题:通常在三种情况下需要对来访者解密。一是在纯专业领域内,接受督导或与同事商讨个案咨询中的问题,这些都是为了给来访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二是当来访者的改变需要其他协助者介入时,这时必须征得来访者的同意;三是当这种保密在现实上危及来访者的人生安全或对他人、社会安全有严重威胁时,出于保护来访者或其他人需要解密,这时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或规定。二、咨询过程与伦理有关咨询过程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一)来访者的决定权【领会】首先,来访者有权利决定是否接受咨询和选择咨询技术。其次,来访者有权利参与咨询目标的确定。(二)来访者的知晓权【领会】首先,要提供给来访者完整、客观和正确的信息;其次,危险性的告知。(三)保护来访者的权益和安全【领会】首先,咨询师应从来访者出发采取干预行为。其次,采用有危险的咨询措施要有补救或保护措施。最后,使用专业沟通特权不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专业沟通特权:在保密的咨询关系中,咨询准则允许咨询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来访者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私人探讨,被称作专业沟通特权。三、咨询结果与伦理(咨询结果的伦理问题)【领会】咨询中治疗性和发展性两大任务的完成应带来来访者的改变和自我成长,这也可以视为咨询的主要目的,有人通俗地将其概括为四个字——助人自助,这里面就包含了咨询结果的伦理问题。咨询中不是咨询师在改变来访者,而是来访者在改变他自己,来访者才是咨询的主角。咨询师要充分尊重来访者的意愿,要不要咨询是来访者的权利,要不要改变也在于来访者的个人意愿,咨询师只是从专业的视角提供专业咨询技术的协助,而不能替来访者做改变的决定。从最大限度地保护来访者的权益出发,就要充分尊重来访者有建立、维护和追寻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权利。四、咨询理论与伦理【领会】(一)系统的咨询理论的五个要素:①关于人性的假设;②关于人的发展和变化的概念;③对咨询目标的界定;④关于咨询过程的分析,包括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角色、咨询过程和技术;⑤实证研究,包括案例分析的支持。(二)影响咨询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咨询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既受到所学理论和专业训练的影响,又受到自己个人的经验、价值观的影响。五、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伦理问题(一)未成年学生和监护人的权利【领会】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通常不需承担个人行为的法律责任,而由其监护人来承担。可是我们不能一味否定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的权利,也要尊重和接纳父母的愿望和想法,但是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特殊的处境,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权益。(二)自愿与主动干预【领会】心理咨询遵循自愿原则,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例外。如在学校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实施主动干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对干预对象造成伤害。174 (三)角色冲突【领会】处理角色冲突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不可避免的一个挑战。角色冲突会带来咨询关系建立的困难,受助学生对学校咨询师的定位和期待就会产生冲突,咨询师的自我定位也有这种情况,即使再注意摆正角色,长期在教师系统中所受的体制影响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显现。角色冲突还会带来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评估和干预措施上的困难。学校咨询师要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加强咨询师的角色意识和感觉,至少在咨询关系中应最大限度的放弃或避免其他角色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咨询师的自我觉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对不自觉地受到其他角色影响要能够及时觉察和调整。(四)保密与解密【领会】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同样适用于校内的学生咨询,包括特定情况下的解密。另外,学校里的心理咨询有两种特殊的情况需要严肃对待:一是作为未成年孩子监护人的父母有一定的权力了解孩子接受咨询的情况;二是学校领导或学生管理部门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也有一定的权力知道接受咨询的学生的情况。(五)专业能力【领会】从职业道德来说,只接受成人心理咨询训练的咨询师,在没有受到儿童咨询特殊训练的情况下,是不能对儿童进行咨询的。(六)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领会】和学校其他教育工作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一项特别的职业道德要求,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要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良好合作,使受助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其次,处理好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与咨询理念的差异上。第四节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历史与发展一、西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形成【识记】从专业和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的形成和发展是近代的事情,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心理卫生运动、职业指导运动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及治疗实践。一、西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发展【识记】专业组织的成立;理论与实践的进展;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二、我国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发展【识记】我国古代有宝贵的心理健康思想,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是在西方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而且从一开始就和学校咨询相互联系。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精神病患者。()2、来访者在咨询中不需要同情。()3、咨询中通常要用道德性的评价和判断。()4、心理咨询工作者侧重在病理心理、精神医学等方面的专业和临床训练。()5、广场咨询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咨询形式。()6、咨询关系应是一种尊重、真诚、信任、支持的关系。()7、心理咨询被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两个方面。()8、伦理问题是心理咨询与辅导首先要面对的。()9、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平等的。()174 10、咨询中,咨询师是咨询的主角。()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1、心理咨询关注的是来访者()A.现实生活中的问题B.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C.社会制度方面的问题D.与他人交往的问题2、心理咨询处理的是来访者的()A.内在的心理内容B.人际冲突C.生活问题D.行为计划3、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A.需要帮助的正常人B.各方面正常的人C.精神不正常的人D.生理有问题的人4、下列表述对心理咨询理解有误的是()A.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B.心理咨询提供的帮助在于解决来访者具体的生活问题C.心理咨询遵循的是“无病假设”,咨询对象中没有病人D.心理问题被看作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困扰——将疾病正常化5、下列哪一项表述能够较深入地体现心理咨询的特点()A.解决来访者提出的最急迫的问题B.心理咨询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C.给来访者提供需要的资料和信息,给予他们客观建议D.对来访者进行安慰和劝解,化解其痛苦6、下列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助人性质和目标理解有误的是()A.提供的都是一种心理帮助B.都是在人际互动中进行C.总体目标都是解决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D.解决的都是人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困难7、心理咨询和治疗在服务对象上的区别主要是()A.心理咨询针对的是青少年,心理治疗针对的是成年人B.心理咨询针对的是发展性问题,心理治疗针对的是障碍性问题C.心理咨询针对的是异常人,心理治疗针对的是正常人D.心理咨询针对的是一般学生,心理治疗针对的是问题学生8、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任务是()A.治疗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B.治疗性任务和辅导性任务C教育性任务和发展性任务D普遍性任务和针对性任务9、下列关于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哪一类人最适合建立咨询关系()A陌生人B师生C朋友D亲属10、下列哪种现象符合咨询关系的道德性()A咨询效果不好,咨询师抱怨来访者的配合B咨询关系良好,咨询师与来访者成为了朋友C咨询师邀请以往的来访者为新的来访者介绍经验D咨询关系结束后,咨询师和来访者互不往来11、来访者通过咨询发生了改变,下列对这种改变表述正确的是()A这些改变是由咨询师决定的B来访者是这些改变的主角C来访者按照咨询师的计划发生改变D咨询师要为这些改变的结果负责12、下列对来访者的决定权表述错误的是()174 A来访者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咨询和选择咨询技术B来访者有权利参与咨询目标的确定C来访者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咨询但不能选择咨询技术D来访者有权利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13、我国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发展与下列哪项联系最密切()A学校咨询B军事心理C人才测评D医院非器质性治疗14、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者是()A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B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政策C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倡与发展D西方心理咨询的发展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1、从社会化的角度所理解的“关系”包括()A人与个人的关系B人与群体的关系C人与自身的关系D人与社会的关系2、对心理咨询的特点理解正确的是()A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种心理帮助。B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需要帮助的病人。C心理咨询是一个咨询关系发展的过程。D心理咨询是一个独特的专业领域。3、心理咨询的谈话特点表现为()A客观化B个人化C深入化D过程化4、下列对咨询师在咨询中的态度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师应该成为来访者生活的权威B咨询师应该以教导者的身份进行咨询C咨询师应该主动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D咨询师应该尊重来访者的意见5、对咨询中涉及到的“同情”理解有误的是()A同情不等同于咨询B同情是咨询的一部分C同情可以促进咨询的顺利进行D同情会妨碍来访者的积极改变6、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一致性体现在()A助人性质B助人目标C助人过程D助人方法7、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对区别体现在()A助人关系B职业准则C服务机构D服务对象8、对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理解偏颇的是()A主要面向少数人的问题B主要是治疗性问题C以问题学生为主D治疗和发展任务相结合9、不符合咨询关系的基本特质是()A咨询关系应是培养来访者成长的关系B咨询师应维持权威态度C咨询师有义务为来访者作决定D咨询师与来访者要相互依赖10、若咨询师的能力不能胜任某项咨询工作时,()A不得建立咨询关系B要将来访者转介C可以先解决自己可以胜任的那些问题D可以先解决来访者最紧迫的那些问题11、下列不符合咨询关系的道德性的是()A咨询师可以用来访者熟悉的其他人的咨询经历鼓励来访者B咨询关系结束后,应来访者的邀请,咨询师可以与他成为私下的朋友C咨询关系建立后,咨询师可以在收费标准之外另行收取其它费用D咨询师可以在生日的时候接受来访者的礼物12、来访者的保密权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解密()174 A纯专业领域内的研讨B需要其他协助者介入并经来访者同意时C来访者有自身危害后社会危害时D需要发表此类文章时13、下列对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理解正确的是()A在维护未成年学生的权利时,不能一味否定作为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权力B在学校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实施主动干预,而非完全自愿原则C学校咨询师若担任其他工作将影响其咨询效果D对学生的咨询与成人咨询一样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14、下列对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理解正确的是()A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也要遵循保密原则B作为未成年孩子监护人的父母有一定的权利了解孩子接受咨询的情况C学生管理部门出于对学生的负责,也有一定的权利知道学生接受咨询的情况D在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以某个学生的个案为资料进行宣传15、与心理咨询的形成和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职业指导运动B.心理卫生运动C.个体差异研究D.精神分析学派四、简答题1、何谓心理咨询与辅导?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一致性。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对区别。4、心理咨询的治疗性任务与发展性任务。5、心理咨询应具备的专业条件。6、心理咨询伦理意义的核心问题以及其他主要问题。第二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包括普通心理学咨询理论、特殊心理学咨询理论和后现代心理咨询理论三大类;普通心理咨询理论分为心理动力取向、关系与经验取向和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理论三大类。第一节普通心理咨询理论一、心理动力取向的咨询理论心理动力取向的心理咨询重视个体内心不同心理力量的相互作用,及潜意识对人的影响,强调过去尤其是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意义。(一)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产生于19世纪末传播于20世纪初,创始人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1、人性观【领会】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在根本上是消极的,是受力比多所控制的;人具有生和死的本能。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控制,依据享乐和避免痛苦两原则而行动。该理论还认为人是一个能量守恒的系统,能量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分配和转换,一旦三个“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2、主要概念【领会】(1)精神活动的三个区域: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意识是个体可以觉察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前意识是指虽然当时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潜意识是个体无法感知、不能意识到的精神活动。174 (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与超我。(3)人格发展:弗洛伊德从性心理发展的角度,将人格的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5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性满足的生理器官也随之变化。①口腔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影响人格形成;③性器期(3~6岁):恋父(母)情结期;④潜伏期(6~12岁):社会化时期;⑤性征期(12~18岁):满足性欲、繁衍后代。(4)焦虑:焦虑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一个关键概念。焦虑是由被压抑的精神力量转化而来的。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会经常出现矛盾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焦虑,焦虑是警告信号,警告自我有了危机。焦虑的种类:①现实性焦虑;②神经质焦虑;③道德性焦虑。(5)自我防御机制:当个体的自我无法借助理性用直接的方法去控制焦虑时,就逐渐发展出一些习惯性的反应方式,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它是在潜意识层面运作的自动反应,主要功能是减轻焦虑程度,保护自我。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按照成熟程度依次为自恋性防御机制、幼稚性防御机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和成熟性防御机制四种。自恋性防御机制包括:①否定;②歪曲;③投射幼稚性防御机制包括:①内摄;②退行;③幻想;④退缩;⑤躯体化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包括:①隐抑;②隔离;③转移;④反向;⑤抵消;⑥补偿;⑦合理化;⑧自居成熟性防御机制包括:①升华;②理智化;③幽默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1)咨询目标:咨询目标在于促进个体自身人格的成熟与完善。其中心不只在于减轻咨询对象的精神症状,而在于改进个体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使个体的个人生活更有意义。具体包括两个方面:①使个体的潜意识被意识到;②使自我的力量得到增强,从而使个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基于现实而不是本能的渴求与不理性的内疚。(2)咨询师的角色前期的“空白屏幕”和后期的支持性干预。空白屏幕:强调咨询师的匿名立场,防止自我表露,对移情保持中立。(3)咨询技术:主要可以分成收集信息的技术和干预技术两大类。前者以自由联想为代表,后者以解释为代表。具体有:①结构化:在咨询过程中,要保持各个方面的稳定,稳定的结构是产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②自由联想:自由联想的基本要求是,让来访者集中注意头脑中“流出”的任何念头、意向或思想,不用意识指导思维,不对出现的东西进行任何评价,随时说出这些意念。③解释:解释是精神分析最常使用的技术之一。要揭示症状背后的潜意识动机,消除阻抗和移情的干扰,或使来访者领悟其症状的真正含义,解释都是必不可少的。解释的目的是让来访者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潜意识的内容变成意识的。④梦的分析:弗洛伊德发现梦的内容与被压抑的潜意识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他认为睡眠时自我的控制力减弱,潜意识中的欲望乘机向外表现。梦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通往潜意识的王牌途径,是人的愿望迂回的满足。⑤抗拒(阻抗)的分析:在自由联想中,弗洛伊德发现来访者的联想并不“自由”,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使治疗重新偏移,他把这种现象称为“阻抗”174 。阻抗可分为五种:潜抑性阻抗、移情性阻抗、继发获益性阻抗、反复冲动性阻抗和超我阻抗。⑥移情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精神分析是让来访者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过去的情感和冲突从潜意识的深处浮现出来,实际上出现了情感的回归。当来访者重新体验这些情感时,会出现依恋咨询师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移情”。通过移情来帮助来访者增进自我认知正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工作。二、阿德勒疗法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内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人,他将以生物学为定向的本我心理学转向以社会文化为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创立了个体心理学。1、人性观【领会】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把人格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他强调人的行为具有目的,认为人的未来的方向比过去更重要,人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人的本质是社会的,来访者是在成长中受到了挫折,需要用鼓励来改变错误的自我信念。2、主要概念【领会】(1)虚构目的论(2)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1)咨询目标:主要目标是发展来访者的归属感,帮助来访者采取具有社会兴趣和团体感觉的行为方式。(2)咨询师的角色:阿德勒认为咨询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咨询师是来访者的助人为乐的朋友,和来访者是平等的、合作的、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关系。来访者从合作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3)咨询过程:①建立合作的咨询关系;②发掘来访者的心理动力;③鼓励自我认识——通过解释产生顿悟;④帮助来访者做出新的选择——重新定向和再教育。(4)咨询技术基本技术:①复述;②反映;③猜测与假设;④解释;⑤非言语行为;⑥即时性;⑦对质;⑧矛盾意向;⑨创造意象等。特别技术:①澄清;②自我控制;③角色扮演;④揭穿老套的游戏;⑤情感开关;⑥鼓励;⑦欲擒故纵;⑧取悦;⑨躲避问题小孩;⑩早期记忆、家庭作业等。二、关系与经验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关系与经验取向的心理咨询重视人的主观经验世界和主观感受到的生存状态,也被看作是一种“存在主义”倾向的咨询,其思维方式基本上是现象学的,咨询中尤其注重咨询关系的作用、以及来访者的体验和感受,对当今各种强调经验的咨询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以人为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由罗杰斯创立的,它最初的名称是非指导性治疗,以区别于以诊断、解释、分析个体过去经验为主的治疗方法,以及区别于以精神分析和以言语为指导的咨询的方法。1、人性观【领会】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人的取向是成长,是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人各有潜质,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独特个体、有本身的尊严的;人有能力产生自觉,认识和主掌自己的命运;人对自己有一定的信任;人的行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概念所影响。2、主要概念【领会】(1)人的主观世界——现象场:(2)实现趋向174 (3)机体智慧(4)自我概念(5)价值条件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1)咨询目标:咨询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协助来访者的成长,这样他们就更能克服目前与将来要面对的问题。(2)咨询师的角色:以人为中心疗法以咨询师本身的个人存在方式与态度为基础,而不是利用技术去指挥来访者。认为咨询中策略与技巧是次要的,咨询师这个人是首位的。(3)有效咨询关系的条件:第一,来访者自身存在并认识到自我概念上的矛盾之处;第二,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除此之外,咨询师在人格与态度上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真诚一致;②无条件的积极关注;③准确的共情理解:即咨询师从情感上要设身处地地与来访者一起对来访者的经验情绪产生共鸣反应。(4)咨询技术:反对将咨询技巧化、结构化和程序化。以建立关系策略为主,但仍将咨询师的真诚、尊重、温暖、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共情的理解等素质放在首位。(二)完形疗法完形疗法又称格式塔疗法,由德国精神病学家F.皮尔斯和其妻L.皮尔斯在20世纪40年代创建。这是一种注重心理与生理功能的统合,强调觉察和统合的体验的咨询理论。1、人性观【领会】人性观以存在主义哲学与现象学为基础,认为人类有一种致力于追求思想、感觉及行为的完整与统一的趋向,健康的人就是各部分协调统一的人。社会教化使人压抑和否认自己的需求。人只有接受自己的本然状态,才能有效应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2、主要概念【领会】(1)此时此刻(2)未完成事件(3)逃避(4)神经症的层面(5)接触与抗拒接触(6)能量与能量受阻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1)咨询目标总目标:认识自我、环境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人格的整合和自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重要目标:提升来访者的自我觉察能力。(2)咨询师的角色:咨询中并不强调技术。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鼓励来访者关注自己当前的感觉能力。(3)咨询技术:完形疗法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练习技术,如空椅子技术、角色扮演、心理剧;另一类是体验技术,常用的有:梦的工作,语言的变化,面质,家庭作业等。三、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咨询理论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是一批心理咨询家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咨询中更注重来访者的行为及其表现,以及信念,思考方式等理智层面的作用。其实,当代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咨询并不忽视人的内心、人的情感,对咨询关系、对来访者的感受都给予高度重视。(一)行为疗法174 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拉札鲁斯、米勒等。行为疗法以行为为导向,帮助人们采取明确的步骤去改变行为与思想。20世纪后叶发展出的许多治疗技术,特别强调认知过程。1、人性观【领会】以人类行为的习得理论为出发点看待人性。认为人是社会文化制约下的产物,人的特性是后天学习的结果。2、主要概念【领会】(1)科学方法:崇尚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强调严格遵守科学方法的原则。(2)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3)行为的三个制约原则①经典制约;②操作性制约;③认知学习和社会学习。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1)咨询目标:行为治疗的目标就是增加个人的选择并且为学习创造新的条件,以使来访者能改善其问题行为,发展自我管理,把握个人命运。(2)咨询关系:咨询师是一个积极和直接的角色。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助于提高咨询效果。(3)咨询步骤:①行为评估(准备阶段);②行为分析(诊断阶段);③行为治疗(实施阶段);④疗效评估(结束阶段)。(4)咨询技术①基于经典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如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和冲击疗法。②基于操作性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如行为塑造法、行为消退法、代币制、自我管理法。③基于社会学习和认知学习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如示范疗法、自信心训练、思维阻断。(二)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简称REBT,是由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1、人性观【领会】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的、不合理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2、主要概念【领会】(1)A-B-C人格理论:人对事件产生什么样的看法和评价,决定于他的信念,即人的行为和情绪并非刺激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人的信念。其中,A指一件事或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B对A产生看法评价的标准;C因B所产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2)非理性信念及其特征:非理性信念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客观,会导致人们对所遭遇的事件错误而极端化的思考方式和带来不客观的看法和评价。艾里斯认为导致自我挫败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①我“必须”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爱和认可;②我“必须”完整且完美的执行重要的任务;③因为我非常希望别人能体贴及公平的待我,所以他“必须”这么做;④如果得不到我所要的,那会很糟糕,而且我“一定”会无法忍受;⑤避免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责任,要比承担更多具有挑战性的自我要求“肯定”容易得多。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1)咨询目标: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更加现实和更加有效的生活哲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情绪障碍和掌握挫败行为。(2)咨询师的角色:这种咨询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治疗,因此,突出咨询师的“教导”作用,咨询师显得很“强”,像一个教师那样工作。(3)咨询步骤174 ①教导来访者理解A-B-C理论(解说阶段);②确认来访者情绪困扰有关的非理性信念(证明阶段);③驳斥来访者的非理性想法(放弃阶段);④协助来访者用合理的信念来取代非理性信念(重建阶段)。(4)咨询技术①认知技术:与非理性信念辩论与驳斥、认知性的家庭作业、阅读治疗、新的自我陈述、技巧训练等。②情绪技术:完全的容忍与接纳、角色扮演、示范作用、强有力的自我陈述、理情想象、克服羞愧练习等。③行为技术:操作制约、自我管理、系统脱敏、生理回馈、肌肉松弛等。在具体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常用的方法是:其一,咨询师充当坦诚的忠告者,直接驳斥来访者自我贬损的想法;其二,咨询师充当有力的说服者,以鼓励、劝诱甚至坚持来访者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不敢做的事,以驳斥其非理性的信念。(三)现实疗法由美国格拉瑟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1、人性观【领会】每个人都有一种健康的力量和成长的力量,其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在现实中,人有各种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机会,人应该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和导致的结果负责。2、主要概念【领会】(1)选择理论(2)负责任的行为:现实疗法的中心理念是:我们选择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感觉负责任。负责任的行为指所有为满足个人需要,但不妨碍他人满足其需要的行为。人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中,人有选择的自由,同时必须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3)融入:是个体建立的一种有意义的双向关系。3、主要咨询方法【识记】(1)咨询目标主要目标:帮助来访者与他们品质世界中的人联系起来或重新联系起来。基本目标:协助来访者找出更有效的方法,以满足其归属、权利、自由、享乐等需求。(2)咨询师的角色:咨询师是一个楷模,也是一个教师,来访者是学生,咨询就是一个指导过程。(3)咨询过程:现实疗法的咨询过程包括两个主要成分:一是创建咨询环境;二是实施具体步骤以引起行为改变。(4)咨询技术:现实疗法是一种通过言语进行的积极的心理疗法,很强调咨询过程中教导的功能。第二节特殊心理咨询理论一、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咨询体系正式建立,已成为整个心理咨询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去思考个人的问题,将整个家庭而非某个个人视为一个治疗单位,认为帮助家庭的功能改变终将同时改变个人的功能。(一)家庭治疗的视角及特点【领会】174 家庭治疗独特的视角就是从家庭系统观去看来访者的问题,即不将个人从家庭中分离出来,而是放在家庭中去看家庭整个系统的问题。在家庭治疗中,来访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来访者的痛苦就是家庭痛苦。家庭治疗的特点:①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内在的心理构造与状态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上;②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③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二)家庭治疗的重要概念【领会】1、家庭系统:家庭不仅是一个社会法律层面上的组合,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或情绪系统。家庭会发展自己的家庭策略,这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互动模式,特别是成员间非语言的互动模式,来传递家庭规则。2、家庭次系统:家庭存在于一个多代的家族系统之中,一个家庭内部又由一些次系统组成,家庭的发展、家庭功能的发挥,是在各次系统间的互动中实现的。次系统主要包括:(1)个人次系统:家庭治疗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将个人包括成人也看作家庭中的一个次系统,而不是一个完全个别、独立的人。(2)配偶次系统:配偶次系统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建立清楚的界限以保护自己,提供空间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以不受原生家庭、孩子或其他人的干扰。(3)亲子次系统:亲子之间的互动包含了养育和社会化功能。(4)手足次系统:孩子同辈之间在家庭里构成的互动关系和模式,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同辈群体。他们在其中相互支持、高兴、攻击、替罪和彼此学习,建立起如何协商、合作和竞争的互动模式。3、影响家庭互动的要素:家庭的整体运作和发展,又是在各次系统内部和次系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的。制约这些互动的要素主要有三个:(1)界限;(2)等级;(3)规则4、三角关系:指由母亲、父亲和孩子构成的三角关系。(三)家庭治疗的实施与策略【识记】1、家庭心理咨询的过程(1)预备性访谈(准备阶段)①了解来访家庭的结构;②了解来访者家庭背景;③咨询安排;④签订咨询协议。(2)首次访谈(重要环节)①了解求助背景;②明确问题行为;③选择介入措施。(3)后续访谈(中间过程、实施阶段)(4)咨询结束2、家庭治疗的一些策略和技术(1)提问策略:①关系性提问;②差异性提问;③循环提问。(2)画家谱图:家谱图是一种将家庭现实结果和关系直观化的方法,既可以用作评估家庭,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技术。通过画家谱图,可以让家庭成员产生领悟。(3)找出家庭规则:有三类:①关于形象方面;②关于对外在环境印象方面;③关于人生态度方面。(4)家庭雕塑:家庭雕塑是一种非语言的经验性技术。方法是让家庭成员将自己置于一种空间上的安排,构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家庭成员取各种姿态。(5)模拟家庭174 二、心理剧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始于20世纪初的维也纳。(一)心理剧及其要素【识记】1、心理剧及其特点:心理剧中,来访者称为“主角”,咨询师是“导演”,戏剧是咨询的中心,咨询的过程是一系列角色扮演的历程。心理剧的核心论点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剧场中的演出是平行的。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就是戏剧化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个演员。总的来说,心理剧有三个特点:(1)创造性:再创内心情境;(2)现实性:尊重主角的现实性;(3)自发性:主角自发创造地演出自己的内心世界。2、心理剧的要素:心理剧包括五个基本要素:舞台、主角、辅角、导演和观众。(1)舞台:舞台是心理剧的剧场,代表了主角的生活空间,应是足够的宽敞,便于主角、配角和导演走动。(2)主角:主角是心理剧演出的主要人物,也是心理剧团体的焦点。主角是在团体中想深入探索自己个人问题的成员。(3)辅角:心理剧中的辅角可以是主角的重要他人,也可以是主角的替身、或是主角想象中的一个角色,甚至是他生活中的一面墙、一个柜子等。(4)导演:在剧中使用心理剧的方法来引导主角探究其问题的人,他协助演出的过程,他是团体的领导者,是来访者的咨询师,有时他也是观众的一份子,以便提供咨询、教导。(5)观众:在心理剧中未直接参与演出的人称为观众,因为心理剧深信即使没有直接参与演出的成员,由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观赏整个演剧的过程,也会从中学习获益。因此在心理剧进行过程中,导演也要将观众的存在看成过程的一部分。(二)心理剧的阶段【识记】1、暖身:目的是帮助人们做好准备。2、演出:鼓励主角以演出的方式呈现问题。3、分享整合:团体内成员间认同、接纳、支持、分享、触动、宣泄、反省。(三)心理剧的主要技术【识记】1、替身:替身技术被认为是“心理剧的心脏”。2、角色互换:被认为是“心理剧的引擎”。3、镜像:辅角通过模仿主角的收拾、态度、演出中的言语,来反应主角的角色。4、独白:主角可以想象自己单独处在一处,自言自语幻想一件事情或感受。5、未来投射:用于帮助成员表达、解释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期望和感受的一种技术。三、游戏心理咨询游戏心理咨询是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方式,它被公认为是处理儿童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的最佳咨询和治疗的模式。(一)游戏咨询及游戏室的设置【识记】1、什么是游戏咨询:游戏是儿童最自然的沟通方式。游戏咨询是在专门设置的游戏咨询室内进行的,作为咨询方式的游戏不是儿童平常玩的游戏。在游戏咨询中,玩具被看作是儿童的词汇,游戏就是他们的一种象征性语言。游戏咨询就是咨询师通过游戏这一线索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借助游戏与来访者沟通与互动的一种咨询形式。2、游戏室的设置(1)内部环境:应该是一个安全、温暖,同时可以随意探索的地方。174 (2)玩具的选择: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一般而言,最适合游戏治疗的玩具必须要具备安全、易携带、不容易损毁、能激发儿童投射力等特性。以种类来分,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模拟实物类:玩具的外形如果能与儿童生活中的人、事、物类似,儿童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投入游戏中。②发泄情绪类:当儿童累积了许多情绪而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时,可以用这些玩具表达自己的生气、悲伤、敌意等。③投射内心世界类(二)游戏咨询的原则及过程【识记】1、游戏咨询的原则(1)咨询师应与孩子热情而友好地相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建立起一种亲密的治疗关系。(2)咨询师应准确地理解并接纳儿童真实的一面。(3)咨询师应宽容儿童,以便让孩子感到他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感受。(4)咨询师要善于识别儿童所表达的感受,并能把这些感受反馈给儿童,以让儿童领悟自己行为的方式。(5)咨询师要尊重儿童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要相信如果给孩子机会的话,儿童是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有做出选择和着手改变自己的责任。(6)咨询师不要以任何方式试图去指导儿童的行动或谈话。(7)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咨询师不要催促咨询进程,只抓进度。(8)咨询师可以设置一些必需的限定,这些限制为的是使咨询符合真实生活以及让儿童认识自己在治疗关系中应负的责任。2、游戏咨询的四个过程(1)准备期(2)起始期(3)治疗期(4)结束期(三)游戏咨询的效果分析【识记】分析框架:1、初始游戏2、自发性游戏增加3、关系性游戏增加4、特定情绪表达游戏增加5、角色化游戏增加6、改变与偶发性游戏增加第三节后现代心理咨询理论一、后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背景(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后现代主义的兴起)【领会】工业革命转入科技革命。后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不可能找到统一的“真理”,也不追求统一的理解。认可对社会现象的多元化解释。(二)社会建构主义对心理咨询的影响【领会】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植根于四个基本假设。这四个基本假设形成了后现代主义与传统心理学观点差异的基础:①对现存的知识持批判态度。②我们用来理解世界的语言和概念是有历史和文化限制的。③知识是通过社会过程建构的。④谈判式的理解或“社会建构”174 采取广泛的不同规则,知识和社会行为融合在一起。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颠覆了传统咨询的主体,认为个人在任何情境中其实扮演的是“参与观察者”的角色,提出了人如何从自我经验的建构中去回应对自我经验的了解,然后参与环境的看法。人只能为自己建构真实,反对“负面的自我经验”的提法(三)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的出现1991年,斯奈德等提出希望理论。他们认为咨询中的希望,不是去了解来访者负面、黑暗的情绪和行为,而是要去建构来访者主动追求目标的思考、行为和策略。正向心理学强调,心理咨询与治疗不能只是研究病理,也要研究人的强度与能力;不能只修补个体什么地方出错,也要协助个人建构正确的行为;不能只是讨论疾病的问题,也要包括协助一个人建构他的工作、教育、家庭多方面的生活内涵。心理咨询与治疗不是去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失败,而是应从“是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去协助一个人如何成功或适应良好。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一)什么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威斯康星州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ETC)的创办者迪夏茨和夫人金伯格及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发展起来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种专门的介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焦点解决导向的介入技术,使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情境的知觉、看法、思考和感受能有所转变。(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理念【领会】1、事出并非一定有因;2、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所在3、相信来访者4、小改变累积大改变,寻找例外(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5、重新建构来访者的问题,创造改变(三)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目标、过程与技术【识记】1、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目标:了解来访者当前的困扰,协助来访者找到他们想要的目标,而非咨询师想要的目标。同时,目标应是具体的。2、焦点阶段短期咨询的基本过程第一阶段,咨询师与来访者对话,建构解决途径的对话架构。第二阶段,回顾与整理对话资料,思考如何对来访者进行有效的回馈。第三阶段,正向回馈、提供信息与介入策略给来访者参考,促使来访者改变。3、焦点阶段短期咨询的技术最有特色的是一套提问技术:一般化询问、咨询前改变的询问、预设性的询问、刻度询问、振奋性的鼓舞、赞许、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任务或家庭作业等。三、叙事心理咨询叙事心理咨询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怀特和新西兰呃艾普斯顿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创立的,是最具后现代特色的心理咨询理论,建构主义的理论背景非常明显。(一)叙事心理咨询的概念【识记】叙事心理咨询指来访者在构建自身经验的过程中陷入了负面解释而不能自拔,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重构其经验,叙事咨询就是帮助来访者解构并重构生命的故事。(二)叙事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识记】1、后现代的现实观(1)现实是社会构建出来的;174 (2)现实是通过语言构成的;(3)现实凭借叙事组成,并得以维持;(4)没有绝对的真理2、保持叙事保持叙事是叙事咨询师的基本态度和立场。(1)叙事是唯一的真实;(2)开启新故事的空间;(三)叙事心理咨询的基本框架【识记】叙事心理咨询反对固定的结构,强调操作过程的灵活性、自发性和创造性。1、结构式倾听与问话;2、外化与重新命名;3、开启空间文化;4、从独特结果开始建构故事;5、重新诠释,建构新故事的意义;6、新故事的流传。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阿德勒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是指虽然当时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3、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情结)发生在性器期。5、阿德勒将以社会文化为定向的自我心理学转向以生物学为定向的本我心理学。6、阿德勒认为咨询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契约关系,来访者与咨询师是平等的。7、以人为中心疗法以咨询师本身的个人存在方式与态度为基础,而不是利用技术去指挥来访者。8、认知行为取向是一种注重心理与生理功能的统合,强调觉察和统合的体验的咨询理论。9、家庭治疗将家庭行为视作一个单位来看,这个单位被称作“家庭自动平衡”10、心理剧中,来访者是“导演”,咨询师是“主角”,戏剧是咨询的中心,咨询的过程是一系列角色扮演的历程。11、游戏心理咨询被公认为是处理儿童情绪困扰等心理问题的最佳咨询和治疗模式。12、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目标在于解决来访者长期的困扰,协助来访者得到他们想要的目标。二、单项选择题1、精神分析疗法的创始人是()A弗洛伊德B阿德勒C艾里斯D罗杰斯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在根本上是()A积极的B消极的C性善的D性恶的3、孩子爬到高处害怕跌落的焦虑属于()A神经性焦虑B现实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安全性焦虑4、否定的防御机制属于防御机制中的哪种类型()A自恋性防御机制B幼稚性防御机制C神经性防御机制D成熟性防御机制5、不符合阿德勒疗法理念的是()A人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B人对现实的解释比客观现实更重要C自卑感是人成长的力量D咨询目标是释放来访者被压抑的罪恶感174 6、不符合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性观是()A人能掌握自我命运B人对现实的解释比客观现实更重要C人的行为受到自我概念的影响D人只有在文化的引导下才能成长7、以人为中心疗法所强调的咨询技术是()A咨询技巧化B咨询结构化C咨询程序化D建立关系8、弱化咨询策略与技巧,强调咨询师个人的作用处于首位的学派是()A以人为中心疗法B精神分析学派C阿德勒学派D行为疗法9、完形疗法强调的咨询过程的焦点是()A来访者过去的情况与经验B来访者现在的情况与经验C咨询师现在的技术与经验D来访者过去的咨询经验10、对完形疗法中的“未完成事件”的理解正确的是()A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B指未实现的心愿C指未完成的事业D指曾经失败的经历11、对完形疗法中的“逃避”的理解错误的是()A与未完成事件相关B逃避阻碍了个体的成长C逃避暂时获得安全感D人们体验了不愉快情境而从引发了逃避行为12、下列不属于基于经典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的是()A系统脱敏法B厌恶疗法C代币制D冲击疗法13、下列对行为疗法的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师是积极而直接的B咨询目标是改善来访者的问题行为C强调严格遵守科学方法的原则D强调来访者的主体地位14、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困扰()A均为内在自卑感所致B均为不良生活事件所致C均为非理性信念所致D均为不良自我概念所致15、在具体咨询过程中,理性情绪疗法的咨询师常用的方法是()A咨询师充当坦诚的忠告者,直接驳斥来访者自我贬损的想法B咨询师充当善意的建议者,暗示来访者自我贬损的想法C咨询师充当有力的说服者,防止来访者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不敢做的事D咨询师充当严格的监督者,防止来访者出现非理性的信念16、现实疗法认为人的五种基本需求是()A生存、爱与归属,自尊、自由、享乐B生存、爱与归属,权利、自由、享乐C生存、爱与归属,权利、自由、自我实现D生存、爱与归属,咨询、自由、自我实现17、家庭治疗中所指的三角关系是()A由祖辈、父辈和孩子构成的三角关系B由母亲、父亲和孩子构成的三角关系C由家庭成员、社会人员和工作单位人员构成的三角关系D由咨询师、来访者和来访者家属构成的三角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符合精神分析观点的是()A人是消极的,是受力比多控制的B人具有生和死的本能C人的行为受到潜意识的控制D人依据享乐和避免痛苦的原则行动2、下列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前意识描述正确的是()174 A个体在当时意识不到B个体完全无法意识到C个体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察觉D个体在努力思索后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3、下列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自我”描述正确的是()A是人格结构中的意识部分B遵守“现实原则”C代表理性和常识D是道德规则的人格内化4、下列属于幼稚性防御机制的有()A歪曲B否定C幻想D躯体化5、下列属于成熟性防御机制的有()A升华B理智化C幽默D合理化6、精神分析的咨询目标是()A使个体的潜意识被意识到B更好地帮助个体压抑潜意识C使自我的力量得到增强D使超我的力量得到增强7、阿德勒疗法的人性观是()A人格是相互分离的几个独立部分B人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C人的本质是社会的D来访者是在成长中受到了挫折8、下列概念哪些属于阿德勒疗法提出来的()A虚无目的论B机体智慧C生活风格D社会兴趣9、下列概念哪些属于以人为中心疗法提出来的()A机体智慧B自我概念C自我防御D快乐原则10、以人为中心疗法所强调的咨询师的态度是()A主动引导B真诚一致C无条件的积极关注D准确的共情理解11、完形疗法的人性观是()A健康的人格是各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干涉B社会教化使人压抑和否认自己的需求C人要接受自己的本然状态D人类有追求自身思想与行为完整与统一的趋向12、属于完形疗法中练习技术的是()A空椅技术B家庭作业C面质D角色扮演13、基于操作性制约原则的咨询技术有()A行为塑造法B行为消退法C示范疗法D思维阻断14、下列属于理性情绪疗法的认知技术的是()A阅读治疗B角色扮演C操作制约D新的自我陈述15、下列符合现实疗法的人性观的是()A每个人都有一种健康的力量和成长的力量B人的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C人的生存状态是由环境决定的D人没有必要一定对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16、家庭治疗中所强调的家庭次系统包括()A亲属次系统B配偶次系统C亲子次系统D手足次系统17、下列对心理剧的表述正确的是()A来访者是“主角”,咨询师是“导演”B家庭冲突是咨询的中心C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与剧场中的演出是平行的D咨询的过程是一系列角色扮演的历程18、下列表述能够体现游戏咨询效果的是()A自发性游戏增加B特定情绪表达游戏增加C关系性游戏增加D改变与程序性游戏增加19、下列符合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的假设的是()174 A对现存的知识持批判态度B我们用来理解世界的语言和概念无文化限制C知识是通过社会过程建构的D社会建构遵循统一的规则20、下列对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目标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咨询确定的目标是咨询师想要的目标B咨询确定的目标是来访者想要的目标C咨询确定的目标是具体的D咨询确定的目标是抽象的四、简答题1、精神分析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2、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3、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4、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5、家庭治疗的实施与策略。6、心理剧的要素及其主要技术。五、案例分析小李,男,19岁,高三毕业学生,因未能考取大学,吃安眠药自杀未遂。请用理性情绪疗法为其设计一个干预方案。答案要点:指导思想:咨询师首先要用共情的技术理解对方的心情,稳定他的情绪,在和他达成信任关系后,向他解释什么是理性情绪疗法,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其自杀行为背后的非理性想法。接下来帮助他驳斥原先所持有的非理性想法,最后重建理性的信念,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干预过程(方案):1、咨询师首先要站在小李的角度,充分体会他此时的心情,试图准确地表达他的情绪,理解他的诉说,给予充分的关怀,并对其尚未察觉的感受予以澄清和表达。逐步引导他全面、深入地体察自己的内心世界,直到他的情绪逐步平稳,并产生信任感。2、在和小李建立较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向他解释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对事件产生什么样的看法和评价,决定于他的信念,即人的行为和情绪并非刺激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人的信念。而非理性信念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客观,会导致人们对所遭遇的事件错误而极端化的思考方式和带来不客观的看法和评价。3、和小李一起探索其自杀行为背后的非理性想法。比如,其背后的假设可能是“考不上大学,我就全完了,没有任何前途了”或者“考不上大学,爸妈一定很生气,我再也得不到他们的爱了”或者“周围的人一定很看不起我,我是一个没用的人”等等。4、向小李指出其想法的不合理,并和他一起驳斥这些想法。比如向他提问“考不上大学,就一定无路可走吗?”“发挥你的想象和你以前读过的别人的事迹,说说除了考大学还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达到人生幸福之路”“即使周围的人看不起你,又能怎么样?难道一定要周围的人认可你,你才认可自己吗”“他们今天看不起你,就代表他们永远看不起你吗”5、帮助小李重建理性的信念,并不断的重复这些信念,来取代旧的信念。如“高考失败是件不好的事情,但也不是糟糕透顶,因为还有别的路可走,也许我以后可以做个有名的厨师或者成功的商人”“爸妈也许会很不高兴,周围的人也许会看不起我,但我忍受了这一个时期,以后我会用自己的力量向他们证明我不是一无是处。”“也许我不适合学习,我可以试着看看我的特长在哪里”等等。有了理性的信念,就不会认为事情糟到极点,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此外,学生很多问题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在我们对其进行辅导时,还要注意对其父母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小李父母携手合作来帮助学生度过难关。174 第三章心理咨询目标第一节心理咨询目标概述一、心理咨询目标对咨询的意义【领会】(一)明确咨询方向,引领咨询过程(二)影响咨询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三)反映咨询进展,评估咨询效果二、咨询目标分析(一)广义与狭义的咨询目标【识记】1、广义的咨询目标广义目标又称一般目标,是指某一流派或某一流派的咨询师所持的,适用于其所有来访者的目标。2、狭义的咨询目标狭义目标又称个别目标,是针对某个特定来访者确定的咨询目标,是一般目标在某个来访者那里的具体化。(二)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识记】1、外部目标外部目标是咨询专业组织或机构设定的咨询目标,通常带有职业规范和伦理要求的性质。这类目标一般是在咨询专业组织的最高层专家会议上形成的决议,作为对所属专业人员工作范围的规定和服务中应承担的责任的界定。2、内部目标内部目标是指咨询师个人所抱持的咨询目标。可以说,内部目标是广义目标和外部目标在一个咨询师身上的具体化。(三)咨询目标的层次及其关系【领会】1、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不针对来访者需要协助解决的具体问题,而是引导来访者走向某种生活或成长之路的咨询目标。终极目标受咨询流派理论和咨询师自身价值观的双重影响。2、中间目标中间目标是在一个具体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目标,通常是在与来访者初次会见后达成的一个咨询契约。3、直接目标直接目标即是达到中间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无法用单一的策略来达到中间目标,通常需要完成一些渐进的具体目标,就是直接目标。这三个层次咨询目标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终极目标指引着咨询的方向,可是显得概括而笼统,不容易给咨询实践过程以确切的指示;中间目标尤其是直接目标则可以具体指导咨询的实施。终极目标标明一条长长的路的方向,中间目标就是一段一段的旅程,而直接目标就是那一步一步的脚印。如果没有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终极目标不可能实现。而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也受着终极目标的制约,只能在终极目标标明的框架中或方向上制定和运行。在咨询过程中,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是不行的。三、健全人格与个人化终极目标(一)关于健全人格的几种假设【识记】1、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识记】2、罗杰斯——机能完善的人和未来新人类【识记】3、金涅尔——心理健康的人【识记】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具备9个特点:(1)自我接纳。(2)自我认识。(3)自信心和自制力。(4)清晰洞察。(5)勇敢、挫败时不会一蹶不振。(6)平衡和进退有度。(7)关爱他人。(8)热爱生命。(9)人生有意义4、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识记】(1)高自我概念;(2)爱;(3)现实性;(4)自发性;(5)平衡性;(6)整合性;(7)道德愉快胜于道德痛苦。174 (二)个人化终极目标1、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心理健康的维度:【识记】(1)对自身的态度(2)成长、发展或自我实现的方式及程度(3)主要心理机能的整个程度(4)自主性或对于各种社会影响的独立性(5)对现实知觉的适应性(6)对环境的控制能力2、个人化终极目标【领会】从内部目标的层次来看,在咨询过程中导引来访者成长方向的是某个咨询师个人化的终极目标。咨询师个人化的终极目标着重2个方面:第一,有关人生观的哲学议题中,存在一些相对立的看法,主要包括:①当人面临决定时,是由理性作抉择,并能自主的行动;还是人的行为只有少部分由理性控制,主要是由内界或外界的刺激所决定。②对于个人而言,道德是自然的,并且是生来具有的;还是道德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来、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而形成的。③人类只是一种高等动物;还是人类的存在具有追求卓越和精神层面的意义,而不同于动物的生活。第二,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些看法,存在一种漏斗效应。漏斗效应是指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看法有如一个漏斗,在漏斗狭窄的一端,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会倾向于一致的看法,通常被认为是关于心理异常的一面。而漏斗宽大的另一端,则是被认为符合心理健康实质的一些看法,在这些方面,咨询师和来访者往往会有较多的不一致。第二节咨询目标的设定一、咨询的基本目标咨询的目的必须基于来访者的需要。基本的咨询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帮助来访者更有效地处理自己的问题(二)帮助来访者发展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三)帮助来访者拓宽发展的空间(在来访者的生活中引入以前没有的内容,发现以前未及利用的机会,使生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成为可能。二、咨询目标的确定咨询目标的确定是咨询过程的必要部分,是咨询全过程的一项阶段性任务。(一)由谁来设定咨询目标【领会】咨询的目标是助人自助,最后达到的是来访者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咨询师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来访者有权利和责任设定咨询目标。(二)来访者期望中存在的问题【识记】1、对能从咨询中获得什么没有清晰的概念;2、对咨询的期望与一般的咨询目标不一致;3、对咨询有不正确的心态;4、对咨询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第三节心理咨询目标中的价值干预问题一、咨询中的价值中立问题(一)关于价值中立【领会】所谓“价值中立”174 ,即咨询师不对来访者进行价值判断,也不强迫来访者服从治疗师或咨询师的价值观念,而是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所持的价值观给予完全的接纳和充分的尊重。(二)咨询遵循的价值【领会】布罗切基于美国文化中的普遍价值,提出了一些咨询师应共同遵循的价值:①尊重人的生命;②尊重真理;③尊重自由和自主;④信守诺言和义务;⑤关心弱者、无助者;⑥关心人的成长和发展;⑦注意不让他人遭到损耗;⑧关心人的尊严和平等;⑨关心感恩和回报;⑩关心人的自由。美国心理协会(APA):仁慈和无害原则,尽职尽责,正直诚实,公平原则,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三)价值中立的相对性【领会】咨询过程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过程。价值观是一个相对于个体的概念,具有主观性。咨询过程发生价值影响既有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所以不存在绝对的价值中立,只能尽量避免价值观强迫性的侵入。二、价值干预中的几个问题咨询师既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代替来访者的价值观,但又必须面对必然发生的价值影响,并且要主动地利用价值影响以完成咨询目标。(一)咨询师人性观的作用【领会】人性观提供了一个如何看待人、如何解释人的思想行为的框架。咨询师明了自己的人性观,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和解释来访者的行为和心态。清楚自己如何理解来访者的经历与问题,也就容易觉察这种看法可能对来访者造成的影响及可能和来访者的人性观之间发生的冲突。人性观在咨询目标尤其是终极目标的确立上有着重大的影响。(二)内容干预与功能干预【领会】价值的功能干预是指引导来访者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由咨询师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价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提出进行功能干预避免内容干预,即只从功能上帮助来访者做出属于自己的价值选择,而不从内容上干预来访者的价值取向。(三)多元文化的面对【领会】要想成为一个有效的咨询师,应该了解自己的文化环境,来访者的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的系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可能如何影响那些与自己存在文化差异的来访者的咨询;并从信念和态度、知识及技能三方面培养自己进行多元文化咨询的能力。在实践中,多元文化的咨询师会改变自己的干预措施来适应文化的差异,而不是强迫来访者来适应一种咨询的方法。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咨询目标中的终极目标是达到中间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2、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对终极目标的影响是单向的。()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咨询师选择和确定咨询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4、咨询的目的必须基于来访者的需要。()5、咨询的目标是助人自助,最后达到的是来访者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咨询师所要达到的目标。()6、“价值中立”是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价值观相同。()7、价值中立是西方咨询心理学界一些学派和团体明文规定遵守的原则之一。()8、咨询过程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过程。()174 9、咨询师应该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来访者。()10、狭义的咨询目标是某个咨询师特有的目标。()二、单项选择题1、广义的咨询目标是指()A所有咨询均认同的目标B所有咨询流派均认同的目标C所有来访者都希望达到的一般目标D某一流派的咨询师所持的,适用于其所有来访者的目标2、狭义的咨询目标是指()A某个咨询师确定的目标B某个咨询流派确定的目标C针对某个特定来访者确定的目标D针对某个问题确定的目标3、心理咨询的外部目标是指()A咨询专业组织设定的咨询目标B咨询师拟定的咨询目标C某咨询流派拟定的咨询目标D来访者拟订的咨询目标4、心理咨询的内部目标是指()A咨询师个人所抱持的咨询目标B来访者所设定的咨询目标C某咨询流派所认定的咨询目标D咨询专业组织设定的咨询目标5、终极目标是指()A咨询师个人要实现的咨询目标B引导来访者走向某种生活或成长之路的咨询目标C某咨询流派要实现的咨询目标D咨询专业组织要实现的咨询目标6、中间目标通常是在()A与来访者初次会见后达成的一个咨询契约B与来访者多次会见后达成的一个咨询契约C与来访者初次会见后达成的一个中等目标D与来访者多次会见后达成的一个中等目标7、直接目标是指()A达到外部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B达到内部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C达到一般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D达到中间目标过程中的每项工作8、在咨询过程中,谁有权利和责任来设定咨询目标()A来访者B咨询师C咨询专业组织D来访者的家人9、咨询中的价值中立要求()A咨询师对来访者所持的价值观给予完全的肯定B咨询师对来访者所持的价值观给予完全的否定C咨询师对来访者所持的价值观给予完全的接纳和充分的尊重D咨询师对来访者所持的价值观不予理睬10、价值的功能干预是指()A从内容上干预来访者的价值取向B从行为上干预来访者的价值取向C引导来访者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上D引导来访者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上174 三、多项选择题1、心理咨询目标对咨询的意义表现在()A明确咨询方向,引领咨询过程B影响咨询关系的形成和发展C反映咨询进展,评估咨询效果D区分咨询对象2、对广义的咨询目标理解有误的是()A所有咨询均认同的目标B所有咨询流派均认同的目标C所有来访者都希望达到的一般目标D某一流派的咨询师所持的,适用于其所有来访者的目标3、对狭义的咨询目标理解有误的是()A某个咨询师确定的目标B某个咨询流派确定的目标C针对某个特定来访者确定的目标D针对某个问题确定的目标4、对心理咨询的外部目标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专业组织设定的咨询目标B咨询师拟定的咨询目标C某咨询流派拟定的咨询目标D来访者拟订的咨询目标5、对心理咨询的内部目标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师个人所抱持的咨询目标B来访者所设定的咨询目标C某咨询流派所认定的咨询目标D咨询专业组织设定的咨询目标6、对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师个人要实现的咨询目标B引导来访者走向某种生活或成长之路的咨询目标C某咨询流派要实现的咨询目标D咨询专业组织要实现的咨询目标7、下列对“帮助来访者拓宽发展的空间”理解有误的是()A在来访者的生活中引入以前没有的内容B帮助来访者发展以前未及利用的机会C使来访者的生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成为可能D使来访者顺利走出目前的困境8、下列对咨询目标设定理解有误的是()A来访者有责任决定咨询目标B咨询师有责任决定咨询目标C咨询达到的是咨询师想要达到的目标D咨询达到的是来访者想要达到的目标9、如何理解价值中立的相对性()A咨询过程发生价值干预具有必要性B咨询过程必然涉及到价值干预C咨询师保持价值中立很难D来访者保持价值中立很难10、对价值中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来访者在描述问题时不应该带有价值判断B咨询师不对来访者进行价值评判C咨询师对来访者所持的价值观给予完全的接纳D咨询时要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四、简答题1、咨询目标对咨询的意义。2、广义与狭义的咨询目标,外部目标和内部目标。3、来访者期望中存在的问题。4、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174 第四章心理咨询关系第一节心理咨询关系概述心理咨询关系已经成为公认的确保咨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被认为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一、咨询关系的含义【识记】1、什么是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关系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专业关系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获得心理帮助,促进自我成长。2、不同学者对咨询关系的一些看法:【识记】帕特森: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格林森:咨询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咨询师和来访者要以相互配合的方式工作。波登:咨询关系包含三个重要方面:第一,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情感联系;第二,咨询任务的协议;咨询目标的协议。3、咨询关系在咨询过程中的意义:【领会】心理咨询关系是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过程获益并发生改变的基础,是咨询师开展专业工作的重要前提。二、咨询关系的特征(一)咨询关系与治疗联盟【领会】咨询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来访者通过联盟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积极改善的勇气和力量。治疗联盟的内化过程包括四个方面:①来访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②提高来访者的自尊心;③促进来访者取悦性的改进;④促使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认同。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结成治疗联盟有利于咨询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实现咨询目标。越是有实践经验的咨询师,越有能力与来访者结成治疗联盟,适时地深化咨询进程,促使来访者积极改变;越是与咨询师结成治疗联盟的来访者,越有强烈的改善动机,足够信任咨询师,有勇气表露他们的痛苦及烦恼,并且愿意承诺做出积极的改变。(二)咨询关系的专业特征【领会】1、目的性:咨询关系的目的非常明确。咨询关系的建立、发展以及维持都是以满足来访者寻求帮助的需要为首要目的,也会随着帮助过程的结束而结束。即咨询关系是单向的帮助关系,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的活动。2、自愿性:进入咨询关系的双方均以自愿为原则。从来访者的角度来看,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首先以来访者自愿主动要求帮助为前提。来访者自愿寻求帮助有三重含义:其一,意味着来访者承认自己出现了适应问题;其二,意味着来访者承认自己需要专业帮助;其三,意味着来访者承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3、职业性:(1)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咨询过程只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之外,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通常不发生任何联系。(2)隐蔽性和保密性:(3)独特性:首先,咨询关系不同于生活中其他的人际关系;其次,咨询关系永远指每一次具体的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174 (4)职责的明确限定:咨询师和来访者各有明确的责任。(三)咨询关系的心理特征【领会】1、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是指要求咨询师不能因个人经验而影响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也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而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与来访者一起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理解问题,共同探讨对来访者而言适当的问题解决策略。主观性是指要求咨询师有一定的主观卷入,即咨询师必须以真诚的态度和共情的理解对待来访者,使其感受到温暖,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纳,从而愿意进一步表露自己,投入到咨询过程中来。2、依附性与独立性:来访者既要依附于咨询师,同时还应保持独立性。3、情感交流: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要有深层的情感交流与互动。(1)信任--理解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咨询效果的产生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其一,来访者愿意接受咨询师的帮助;其二,来访者足够开放;其三,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影响。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对来访者的理解是咨询工作展开的基础。(2)认同-接纳:有两个层次。初级层次: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和专业能力。高级层次: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接纳,可以理解为咨询师的一种基本工作态度。有利于营造安全氛围,促进来访者自由宣泄;有利于咨询师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增进理解;有利于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示范榜样,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接纳。三、咨询关系的作用(一)咨询关系本身的治疗作用【领会】1、有助于提高来访者的求助动机2、有助于激发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3、有助于增强来访者克服困难的勇气(二)咨询关系为其他咨询技术发挥作用提供可能【领会】只有在咨询关系的基础之上,咨询师才能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实施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帮助。第二节咨询关系的发展一、咨询关系的发展(一)咨询关系的建立【识记】1、咨询师对来访者前来咨询的困难进行估计并给予理解。2、咨询师提前了解来访者的相关信息,做好咨询准备。3、良好的接待。(二)咨询关系的维持与发展【识记】在澄清问题阶段,咨询师鼓励来访者倾诉。在开始帮助与改变阶段以前,咨询师与来访者先要共同制定咨询目标;在帮助与改变阶段,当来访者不接受咨询师的解释或没有按照会谈中讨论的新的行为模式去尝试或来访者的问题出现反复时,咨询师所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去探索来访者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三)咨询关系的结束【识记】174 咨询关系的结束本身就说明咨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来访者能够逐步独立应对生活了。二、促进咨询关系发展的要素【领会】“共情、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真诚、具体化和即时性”的含义和要求,并进行综合应用与自我体验。(一)共情1、共情的含义共情指咨询师不以外在的或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而是放下自己的参考框架,设身处地地站在来访者的角度体验其内心矛盾与冲突。共情应与同情、理解区分开来:同情,指对对方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或精神上的安慰。理解指人们对事物主观的认识。2、共情的层次(1)初级共情与高级共情初级共情:咨询师以其自身为参照系统,在与来访者交换自身体验的水平上进行,认识到来访者体验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言语表达出来。高级共情:咨询师在此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进一步引发来访者进行深入思考。(2)共情的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咨询师忽视了来访者的感受。第二个层次,咨询师只是简单重复来访者谈话的内容,缺乏情感方面的回应。第三个层次,咨询师的反应与来访者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包括对内容和情感两方面的反应,但只涉及来访者表层的感受,未探索其深层的感受。第四个层次,咨询师的共情程度更深,咨询师试图理解来访者言语背后的含义,并对其尚未察觉的感受予以澄清和表达。第五个层次,咨询师的共情反应更为准确、更为深入,引导来访者全面、深入地体察自己矛盾的内心世界。3、共情的技巧(1)共情的表达要做到适时、适度,注意因人而异,特别要注意把握共情时机。(2)做到准确的共情难度较大,共情反应以宁求准确为原则,在咨询师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共情程度不宜过深。(3)咨询师除了通过语言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技巧向来访者传递信息。(4)当咨询师对共情反应不太肯定时,可以用尝试性的语气来表达,利于来访者参与讨论加以调整。4、共情的意义首先,促进咨询师更好地理解来访者,有助于来访者倾诉自己的苦闷,缓解其情绪状态;其次,促进更加深入地沟通,有助于咨询师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最后,促进来访者对个人经验与感受的觉察与表达,深入探索内心冲突。(二)积极关注1、积极关注的含义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指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帮助来访者认识并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2、积极关注的技巧(1)咨询师必须关注与来访者咨询的问题相关的、而且是确实存在于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因素;(2)咨询师可以突出来访者的某些长处。(3)强调来访者对事件的描述本身。174 (4)关注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良好表现。要做到积极关注,咨询师需要掌握以下原则:(1)积极关注并不意味着讨好或迎合来访者,也不意味着掩盖、忽视、回避或淡化问题。(2)积极关注要有针对性,以切忌空泛,切忌凭空臆想,否则不仅没有说服力,反而具有潜在的破坏作用。3、积极关注的意义(1)咨询师的积极关注,有利于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接纳的环境,使来访者从对自己“好”与“坏”的评价中挣脱开来,学习接受自己的全部,开始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真正进行自我探索,才可能获得自我成长。(2)咨询师的积极关注,有助于引导来访者关注被自己忽略的积极资源,提高来访者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使来访者相信自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做出改变。(三)尊重与温暖1、尊重的含义尊重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关键因素,尊重来访者是咨询师要做的第一步工作,也是对咨询师最基本的要求。(1)尊重意味着彼此平等;(2)尊重的前提是完整地接纳;(3)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4)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2、尊重的技巧(1)认真留心观察来访者的言行,(2)专心倾听来访者的倾诉,(3)深切体会来访者的感受,(4)对来访者保持开放的态度。尊重是一种非占有式的关怀。3、尊重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温暖的氛围,促进来访者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第二,使来访者获得与以往经验中不一样的感受,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纳,获得自我价值感;第三,尊重本身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能促使来访者产生积极改变。4、温暖的含义与意义温暖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促进因素。温暖中包含着热情,但不仅仅是热情,它提供一种更加含蓄细腻的氛围;温暖中传达着尊重,但又不同于尊重,它更偏重感性,更多友好,拉近双方的距离。温暖本身就有助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特别是在咨询开始时,咨询师热情的接待有助于来访者产生被关怀的温暖,能够有效地减弱来访者的不安心理,激发来访者的合作愿望,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2)温暖有助于营造促使来访者发生变化的氛围,使来访者感到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获得指导和支持,可以尝试接受挑战做出改变。(四)真诚1、真诚的含义真诚要求咨询师坦率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接表达观点,不掩饰和伪装自己。具体有两层含义:其一,咨询师对自己要真诚;其二,咨询师对来访者要真诚。2、真诚的技巧(1)真诚并不是什么都说,但咨询师所说的应该是真实的;(2)真诚必然涉及自我表露,但不等于咨询师自我发泄。3、真诚的意义174 一方面,有助于为来访者提供安全的、自由的氛围,使来访者感到被接纳、被信任和被保护;另一方面,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榜样,促进来访者进一步自我开放。(五)具体化1、具体化的含义具体化指在咨询会谈中具体澄清重要的事实以及特殊的情感。2、具体化的技巧针对来访者描述不清晰的问题,可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来访者举例说明,加以澄清。(1)当来访者的叙述过于概括、抽象,出现总结性判断或概括性结论时。(2)当来访者的叙述中包含抽象的词语,含义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时。(3)当来访者的叙述中包含专业术语时。应用具体化技术注意事项:切忌猜测;为来访者提供示范;个人化的反应;引导来访者对表述中一些过于宽泛、过于模糊的字词加以阐释。3、具体化的意义:(1)有助于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问题,促使来访者对自己的感受有更明确、更透彻的理解,可以缓解其由于不确定感而引发的不必要的焦虑。(2)有助于帮助咨询师准确地把握来访者的认知、行为以及感受,在较深的层次上理解来访者,做到准确共情,使做出的回应与来访者的感受尽可能地接近。(3)可以及时消除彼此间的误解,达到有效的沟通。(六)即时化1、即时化的含义即时化指咨询师对咨询会谈中发生的事情作出反应,引导来访者注意此时此地的情况。伊根将即时化分为三种类型:(1)自我卷入性陈述: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暴露自己当时的想法和情感。(2)关系即时化:指咨询师与来访者讨论自己在咨询关系中的感受及看法。(3)此时此地:指咨询师与来访者就会谈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展开讨论。2、即时化的技巧咨询师可以在以下情形运用即时化技术:(1)当咨询师发现与来访者的交谈变得失去方向,并且没有其他方法解决时;(2)当咨询师发现咨询关系出现紧张,例如存在不满、敌对时;(3)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说话很小心,彼此之间的信任成为问题时;(4)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越来越被动,依赖问题干扰了治疗进程时。应用即时化技术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咨询师要特别注意此时此地讨论的问题不是整体的、宏观的,而是此时此地出现的特别的事件或现象,此时此地做出的反应不是一般的、抽象的,而是此时此地体验的个别化的具体反应。在使用即时化技术时,咨询师主要的出发点是呈现现象,即客观描述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为了评价、指责。3、即时化的意义(1)鼓励来访者更多地暴露真实的自己,促进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开诚布公的交流,加速咨询的进程。(2)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感受,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领悟自己的问题。(3)有助于咨询师发现咨询关系中即时出现的问题。第三节咨询关系中的阻抗与移情一、咨询关系中的阻抗174 阻抗指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反抗心理咨询的适宜程序,并以此干扰产生领悟性效果的所有努力。有些阻抗是来访者有意识的行为,更多阻抗是潜意识的。可以说阻抗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伴随现象,是阻碍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的因素。(一)阻抗的表现形式【识记】1、对咨询设置的阻抗:咨询的设置看起来不过是一些规则性的框架,实则不然,咨询设置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极为有效的观察工具。来访者的阻抗首先表现为对咨询设置的抗拒,形式多种多样:(1)迟到;(2)临时取消或到时不来;(3)延长时间或增加次数;(4)改换地点或紧急联络方式等额外要求。2、对回答问题的阻抗:来访者对回答问题的阻抗表现为保持沉默不置可否、所答非所问或转移话题等。3、对自身问题的抗拒:有时来访者将造成自身问题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他人或情境,为自己开脱,或者来访者虽然承认因为自己的某些想法和做法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但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4、对指向自身的抗拒:咨询过程始终是围绕来访者进行的,但有时来访者会将注意力转向咨询师,可能也是来访者阻抗的表现。(二)阻抗的来源【领会】卡瓦纳认为,来访者的阻抗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原因:1、来自成长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痛苦2、来自机能性的行为失调3、来自对抗心理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三)阻抗的处理【领会】阻抗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伴随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阻碍咨询的进程,但是如果咨询师能够及早识别并妥善应对,可能转变为推动咨询进程的契机。1、应对阻抗的基本原则其一,避免“草木皆兵”,以为咨询中处处是阻抗;其二,不要认为来访者在故意设置阻抗2、应对阻抗的方法首先,咨询师应告诉来访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着问题然后,咨询师向来访者确认阻抗的存在第三,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分析阻抗的原因以解释阻抗二、咨询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一)咨询关系中的移情1、移情的含义与来源【领会】移情指在咨询关系上,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即来访者将早期对父母或重要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移情关系通常是来访者过去生活中与重要他人的现实关系在咨询关系中的再现。移情分为正向移情和负向移情两种。正向移情:来访者对咨询师是积极的、接受的。负向移情:来访者对咨询师是消极的,拒绝的。2、移情对咨询关系的影响【领会】移情影响咨询效果。咨询关系中出现移情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咨询师能够及时识别或觉察,并使之成为促进咨询进程的资源。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对移情有所领悟,并脱离移情。(二)咨询关系中的反移情1、反移情的含义与来源【领会】174 反移情指在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即在咨询中咨询师以不适当的行为对待来访者。反移情也分两种:正向反移情: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现出过于关注的情感和态度。负向反移情: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现出消极嫌恶的情感和态度。2、反移情对咨询关系的影响【领会】反移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如果咨询师在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中卷入过多的个人情绪,难免影响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影响判断和分析能力,使咨询过程受到咨询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反移情是发生在咨询师身上,相对于移情更难被咨询师本人觉察。咨询师有必要接受督导,必要时可进行转介。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心理咨询关系被认为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2、咨询关系的建立、发展以及维持以满足来访者寻求帮助的需要为首要目的。()3、咨询关系是双向的帮助关系。()4、咨询关系的心理特征既具主观性又具客观性。()5、共情和同情对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6、积极关注就是要咨询师完全顺从、讨好和迎合来访者。()7、尊重是一种占有式的关怀。()8、具体化指在咨询会谈中具体澄清重要的事实以及特殊的情感。()9、阻抗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伴随现象,是不可避免的。()10、咨询师也会对来访者移情。()二、单向选择题1、对咨询关系的专业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性B自愿性C职业性D主观性2、对咨询关系的专业特征中的职业性理解不正确的是()A时间和地点的限制B隐蔽性与保密性C职责的明确限定D咨询师主动寻找来访者3、对咨询关系的心理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客观性与主观性B隐蔽性与保密性C依附性与独立性D情感交流4、咨询关系中的客观性强调()A来访者必须要真实地诉说自己的问题B来访者必须要客观地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任务C咨询师将主流价值观念真实地传递给来访者D咨询师不因个人经验而影响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5、下列对咨询关系中的主观性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因个人经验而不同B咨询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C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来访者D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卷入6、、下列对咨询关系中的依附性与独立性理解正确的是()A依附性为来访者提供了重新获得成长的环境B依附性使咨询师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咨询目标174 C咨询关系鼓励来访者绝对独立D咨询关系避免来访者依附咨询师7、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初级认同的层次是()A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B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治疗目标C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和专业能力D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治疗理论8、下列不属于咨询关系的维持与发展阶段的任务的是()A咨询师鼓励来访者倾诉B咨询师对来访者适应咨询状况进行评估C咨询师与来访者要共同制定咨询目标D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9、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属于咨询关系发展的哪个阶段()A澄清问题阶段B帮助改变阶段C咨询结束阶段D关系建立阶段10、下列对共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咨询师设身处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B咨询师完全认同来访者的内心感受C共情的核心是同情D共情的本质是理解11、下列违背积极关注的技巧的是()A关注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良好表现B咨询师必须关注确实存在于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因素C咨询师可以突出来访者的某些长处D强调来访者对事件的意义的概括12、下列不符合真诚的含义的是()A咨询师对自己要真诚B咨询师对来访者要真诚C咨询师要坦率地与来访者交谈,不掩饰和伪装自己D咨询师要什么都说13、不符合具体化的意义的是()A可以缓解来访者由于不确定感引发的焦虑B促进来访者自我开放C及时消除彼此间的误解D有助于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问题14、即时化强调的是()A目前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B过去的经历C此时此地的情况D将来的状况15、对阻抗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些阻抗是来访者有意识的行为B多数阻抗是潜意识的C阻抗是可以避免的D阻抗是来访者反抗心理咨询的适宜程序16、不属于有效的应对阻抗的方法的是()A咨询师应告诉来访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B咨询师向来访者确认阻抗的存在C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分析阻抗的原因以解释阻抗D咨询师终止咨询关系17、正向移情的含义是()A来访者对咨询师是积极的、接受的B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C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行为D来访者渴望成为咨询师那样的人18、反移情的含义是()A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过分依赖B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过度信任C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不适当的情感D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不适当的情感三、多项选择题1、咨询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治疗联盟的内化过程包括()A来访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174 B提高来访者的自尊心;C促进来访者取悦性的改进;D促使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认同。2、对咨询关系的专业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目的性B自愿性C职业性D主观性3、咨询关系的职业性体现在()A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咨询B咨询中坚持隐蔽性与保密性C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职责的明确限定D咨询师处于权威决定地位4、对咨询关系的心理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客观性与主观性B隐蔽性与保密性C依附性与独立性D情感交流5、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咨询效果产生的必备条件是()A来访者愿意接受咨询师的帮助B来访者足够开放C来访者认同咨询师的影响D来访者接受咨询师确定的目标6、咨询关系本身的治疗作用体现在()A有助于提高来访者的求助动机B有助于激发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C有助于增强来访者克服困难的勇气D能够为其他咨询技术发挥作用提供可能7、下列对咨询关系中的主观性理解正确的是()A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因个人经验而不同B咨询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C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来访者D要求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卷入8、下列对咨询关系中的依附性与独立性理解不正确的是()A依附性为来访者提供了重新获得成长的环境B依附性使咨询师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咨询目标C咨询关系鼓励来访者绝对独立D咨询关系避免来访者依附咨询师9、来访者自愿寻求帮助的含义是()A来访者对治疗充满信心B来访者承认自己出现了适应问题C来访者承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D来访者承认自己需要专业帮助10、咨询关系独特性的含义是()A咨询关系不同于朋友关系B咨询关系不同于医患关系C咨询关系不同于师生关系D咨询关系永远指咨询师与目前这位来访者之间的关系11、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接纳的意义是()A有利于营造安全氛围B有利于促进来访者自由宣泄C有利于咨询师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D有利于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示范榜样12、初级共情的含义是()A咨询师以其自身为参照系统B在与来访者交换自身体验的水平上进行C认识到来访者体验的内心感受D引发来访者进行深入思考13、咨询师积极关注的意义是()A有利于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接纳的环境,174 B有利于使来访者从对自己“好”与“坏”的评价中挣脱开来,学习接受自己的全部C有助于引导来访者关注被自己忽略的积极资源D有助于提高来访者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14、尊重的含义是()A尊重意味着彼此平等B尊重的前提是完整地接纳C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D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15、尊重的技巧是()A认真留心观察来访者的言行B专心倾听来访者的倾诉C深切体会来访者的感受D对来访者保持开放的态度。16、对真诚的技巧表述正确的是()A真诚意味着谈话没有顾及B咨询师所说的应该是真实的C真诚必须涉及咨询师的自我表露D真诚意味着咨询师可以自我发泄17、在下列哪些情境中使用具体化的技巧()A当来访者的叙述过于概括、抽象时B当来访者所用的词语含义模糊不清时C当来访者不想说话时D当来访者的叙述中包含专业术语时18、咨询师运用即时化技巧的情形是()A当咨询师发现与来访者的交谈变得失去方向,并且没有其他方法解决时B当咨询师发现咨询关系出现紧张时C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说话很小心,彼此之间的信任成为问题时D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越来越被动,依赖问题干扰了治疗进程时19、即时化的意义在于()A鼓励来访者更多地暴露真实的自己,促进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交流B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感受,全面认识自我C有助于咨询师发现咨询关系中即时出现的问题D强调将更多的资源提供给那些有紧急情况的来访者20、来访者对咨询设置的阻抗表现形式为()A迟到B临时取消或到时不来C延长时间或增加次数D不回答问题四、简答题1、咨询关系的含义。2、咨询关系的建立,咨询关系的维持与发展,咨询关系的结束。3、咨询关系中阻抗的表现形式。五、案例分析王朋是初二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父母性格不合,对其教育常有争执,父亲动辄打骂,母亲则宠爱娇惯。王朋这学期迷上了网络,经常逃学去网吧。班主任刘老师课下经常苦口婆心劝他要好好学习,多为父母着想,但是没多大效果。刘老师很生气,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当众责骂了他,说他“顽固不化,没有羞耻心,还不如一头动物”。当天王朋离家出走。请分析一下本案例中刘老师的失误之处,并谈谈教师应如何正确地对待此类有问题的学生。答案要点:教师失误之处: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心情,难以和学生形成共鸣;没有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众责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如何正确对待: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在咨询辅导中要174 以建立关系为主,做到真诚、尊重、温暖、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共情的理解,要有情感的交流,信任、理解,认同、接纳,关注与倾听。要帮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设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个别咨询与家庭咨询结合起来,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第五章咨询会谈技术第一节咨询会谈概述一、会谈的特点【识记】心理咨询是通过会谈进行的,咨询效果正是在会谈过程中发生的。咨询会谈的特点是:(一)目的的明确性;(二)内容的选择性;(三)过程的计划性;(4)角色的规定性;(五)单向非互惠性;(六)关系的时限性。二、会谈的作用【识记】总的来讲咨询会谈最基本的作用是增进咨询关系,作为产生咨询功能的基本背景促使来访者产生某些积极的改变。在咨询进程的不同阶段,会谈具有不同的作用。按照作用划分,咨询会谈分为收集资料式会谈、诊断(或评估)式会谈和心理治疗式会谈。据此会谈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指全面而准确地获知与来访者求助的问题相关的信息。收集资料是咨询师获得和澄清来访者资料的过程。咨询会谈中收集的信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认知性信息,另一类是情感性信息。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收集资料时不仅要“闻其声”,还要“察其言”、“观其色”。其二,来访者在会谈开始时求助的问题未必是其核心问题。(二)评估评估是咨询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评估是在全面把握来访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另一方面,评估又是咨询师选择适当的干预技术实施治疗的依据。评估目的:第一,鉴别来访者的问题是否适合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服务范围。第二,评估来访者的问题以确定合适的咨询目标。(三)治疗作用治疗是咨询过程的关键部分,即帮助来访者产生某些改变,因此会谈指向不同的方向促使来访者在不同的方面有所改变。三、会谈中的互动与信息加工咨询会谈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为了达到咨询目标而进行的对话式交流形式。既然是对话过程,一定是咨询双方互动的过程。(一)会谈中的互动与互动的三个维度【领会】谈话是双方互动的过程,而互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相倚性,即在交流中一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另一方的行为。互动的三个维度:内容维度:指双方会谈涉及的内容,是聚焦于事实、观点等认知性信息,还是集中在感受、情绪等情感性信息。一般而言,情感性信息比认知性信息互动层次更深。个人化维度:指双方在会谈中是否谈论个人的看法,是分享个人的、具体的态度,还是只谈及非个人的、一般的观点。一般而言,个人化信息比一般性信息互动层次更深。174 时间维度:指双方的会谈是指向现在,还是指向过去。一般而言,现在的信息比过去的信息互动层次更深。(二)会谈中的信息加工【识记】会谈是双方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对于咨询双方而言,都涉及从信息的发出到信息的接收,在这其中都存在着一个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在咨询过程中,人们倾向于知觉并记住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四、会谈的架构每一次咨询就是一次会谈,每次会谈持续大约50分钟,整个咨询工程是由一次、几次或几十次会谈组成,咨询效果正是在会谈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典型会谈大致包括以下六个基本方面:【领会】①建立或发展咨询关系;②收集适当的和必需的信息形成诊断;③观察、测验和评价在会谈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④应用某些干预方法与技术使来访者产生积极改变;⑤观察和评价哪些干预与技术被证明是特别有效或成功的;⑥结束会谈及终止契约。五、会谈的环境(会谈环境的基本要求)【识记】①大小适宜;②采光、通风良好;③座椅及其摆放要科学;可以根据来访者的意愿随意调整。【领会】④僻静、安全及其他。第二节会谈中的非言语行为一、非言语行为是一种语言(非言语行为的作用)【领会】非语言行为具有说话功能,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由于非言语行为的高度自发性,人们在非言语行为上作假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从非言语行为中常常流露更多、更真实的信息。人与人互动过程中不方便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甚至连本人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信息,都可能通过非言语行为表达出来。当对方与你交谈时眼神游离不定,不时地看表,你会想到对方现在可能时间不方便。咨询师一方面需要敏感地觉察并理解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促进交流与互动。二、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A.咨询师应学会倾听和觉察来访者的六类非言语表现:【识记】(1)躯体移动、手势等躯体行为;(2)皱眉、撇嘴等面部表情;(3)语气、语调等声音特征;(4)呼吸急促、脸红等自主的生理反应;(5)身高、体重、面色等身体特征;(6)衣着、修饰等总体印象。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五个方面:【识记】(一)面部表情(二)躯体行为(三)声音特征(四)总体印象初次见面时,来访者的衣着修饰、言谈举止、站立行走的姿势等,常常给咨询师留下总体印象,由此大致判断来访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空间距离也能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内心活动状态。(五)沉默(沉默的种类、表现及其处理)【领会】1、创造性沉默174 表现:来访者目光凝视某一点,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当中处理:咨询师保持沉默,避免干扰对方思绪。2、自发性沉默表现:来访者目光游移不定,表现不在自,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处理:咨询师应在确认之后有所反应。3、冲突性沉默表现一:来访者感到紧张,非言语行为表达我不想在这里。处理: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必要的保证,先谈一些一般性的话题作为过渡。表现二:来访者感到愤怒,不服气、冒火,被动攻击。处理:接纳、理解来访者的情绪反应,而后主动面质。表现三:来访者感到愧疚,回避咨询师的目光,踌躇不安。处理:澄清来访者目前的情感状态,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三、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意义:其一,咨询师要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使之成为建立咨询关系、产生咨询效果的有效的辅助工具;其二,咨询师对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要保持足够的敏感,以免传递不希望的信息产生消极影响。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三个方面及其在会谈中的意义:【识记】(一)声音特征:咨询师以温和的语气、中等的语速和声调与来访者谈话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语速不宜过快,而且要有适当的停顿促使对方思考,适当地运用声调的变化可引起来访者对谈话的兴趣和关注,同时避免高亢的或尖厉的音色不利于引发来访者思考。此外,咨询师还要留意自己习惯使用的口头禅或过度语,促进谈话顺畅进行,以免使来访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二)面部表情与身体语言咨询师的面部表情与身体语言是表达对来访者关注的最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来访者感受最为敏感的部分。咨询师无需太多的语言,只是朝向来访者前倾的身体姿态、自然放松的坐姿、关注的神情、在来访者倾诉时适时的点头回应等,都在向来访者传递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表达对来访者的兴趣与关注。(三)目光接触咨询师自然而亲切地注视足以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获得与以往生活中不同的体验。第三节会谈中的倾听与反应一、关注与倾听(一)关注1、关注的含义:【识记】所谓关注,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访者同在的方式,既包括躯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具体来说,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注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咨询师在躯体上与来访者在一起,表现为咨询师在固定的地点、约定的时间等候来访者的到来,陪伴在他的身边;其二,咨询师在心理上趋近来访者,表现为咨询师在会谈过程中指向和重视来访者,愿意倾听他的诉说,设身处地理解他的感受。2、关注的功能:【识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增强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使其有勇气更加开放自己;同时,咨询师只有做到有效地关注来访者,才能够仔细倾听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更好地理解来访者。3、关注的技巧:【识记】伊根的SOLER微观技能:174 S:面对来访者;O:开放的姿态;L:身体前倾,靠近来访者;E(:目光接触;R:放松的态度(二)倾听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既可以促使来访者倾诉自己的烦恼,也有助于咨询师充分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倾听是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1、倾听的含义:【识记】倾听指的是咨询师攫取和理解来访者所传达的信息的能力,无论这些信息是通过言语表达的还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无论这些信息是清晰的还是含糊的。2、倾听的功能【识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助于宣泄来访者的情绪。有利于咨询工作的展开。3、倾听的过程【识记】第一,如何接收、接受到什么信息。第二,对信息及其意义的探索。第三,传递言语和非言语信息。4、倾听的技巧【识记】第一,咨询师应检视自己的态度与动机。咨询师有没有愿意倾听的态度是能否做到倾听的关键。①倾听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评判。②倾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来访者,而不是为了展示咨询师的能力。第二,咨询师应通过自我探索促进自我了解。第三,咨询师应适当使用倾听技巧。①关注的身体姿态。②适时的回应与反馈。③恰当的提问。简而言之,伊根总结完整的倾听包括以下四项工作:其一,观察和觉知来访者的姿势、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非言语行为;其二,倾听和理解来访者的言语信息;其三,联系来访者所生活的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其四,倾听来访者所提到的需要受到挑战的东西。5、倾听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识记】①选择性倾听。②评价性倾听。③同情性倾听。二、提问的类型(一)封闭式提问【识记】封闭式提问是指通常用“是不是”、“有没有”等词作为引导短语提出、对方可以用“是”或“不是”、“有”或“没有”等一、两个字简单作答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以下的作用:①确认信息。②缩小讨论范围。③使偏离的话题重新引回正题。封闭式提问具有明显的引导性和强制性,容易使来访者的回答陷入被动。(二)开放式提问【识记】开放式提问是指通常以“什么”、“怎么”、“为什么”、“能不能”等作为引导短语提出、需要对方给予详细的解释说明作答的问题。开放式提问是咨询师在会谈中最常使用的提问类型,作为引起对方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讲出有关事实、情绪、想法等更多详细的情况。174 三、倾听反应善于倾听,不仅表现在听,还表现在要有适应的反应。反应的目的是向来访者传达倾听的态度,促进咨询关系,鼓励来访者诉说,同时也是为了澄清问题,更好地理解来访者。咨询师在倾听的过程中,除了以提问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鼓励、澄清、释义、情感反映和归纳概括等反应促进来访者的倾诉,增强咨询师对来访者了解的程度。(一)鼓励【领会】鼓励是指咨询师借助于“噢”、“是这样”、“接下来呢”等一些短语,通过点头、目光接触等非言语行为,或简短地重复来访者诉说中的关键词,来强化来访者的叙述,鼓励来访者继续讲述的技巧。鼓励的作用:其一,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在认真倾听,对其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并希望继续讲下去;其二,是对来访者表现的一种强化,直接影响来访者接下来谈话的内容。(二)澄清【领会】澄清是指要求来访者对其陈述中含义模糊、意思不明确的地方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咨询师确切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澄清,可以使来访者表达的信息更加清楚,确保咨询师对来访者信息知觉的准确性。需要澄清的几种情况:省略;模糊代词;模糊动词;绝对言辞;强加限制。要求来访者澄清的目的是使会谈双方明确各自表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会谈。(三)释义【领会】指咨询师将来访者表达的内容经过理解后反馈给来访者,即对来访者的叙说进行实质性说明。释义是提高会谈效率、推进会谈进程的重要技巧。释义的作用:通过释义,咨询师可以及时检查与核对对来访者的理解程度,便于来访者随时加以校正,同时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诉说,促进咨询关系。(四)情感反映【领会】指咨询师把来访者表述的、体验的情绪及感受反馈给来访者,探查来访者感情卷入的程度。情感反映与释义不同,释义关注的是来访者讲述的事实,而情感反映关注的是来访者体验的情绪、情感。情感反映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在情感方面达到共鸣,使来访者产生被理解的内心感受,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协助来访者觉察、澄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帮助来访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反映的三个步骤:第一,体会和知觉第二,反馈性描述第三,检查和判断(五)归纳概括【领会】指咨询师将来访者讲述的事实、情感以及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以概括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向来访者表达出来。归纳概括具有很好的梳理作用,特别是当来访者的表述冗长而杂乱无章时,咨询师概括性的表述可以使来访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问题。第四节会谈中的主动反应一、主动反应(一)主动反应的含义【识记】174 所谓主动反应,是相对于咨询师在倾听过程中的被动反应而言。指咨询师主动地介入会谈过程,从咨询师自身的参考体系出发为来访者提供新的信息,对来访者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带给来访者更有力的影响。(二)主动反应的原则【识记】1、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作为基础。2、要适合来访者接受的水平。(三)主动反应中要注意的问题【识记】①坚持以对来访者的理解作为首要任务;②认识到主动反应可能带来的问题。③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技能。④反思个人的表达习惯。一、主动反应的类型咨询师的主动反应包括很多类型,其中探索性提问是最基本的一种,即咨询师为了获得对来访者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来访者在倾诉过程中没有涉及的重要的方面或内容主动探寻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来访者提供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还有解释、面质、信息提供、自我表露等。(一)解释【领会】1、含义:解释指咨询师从自己的参考体系出发对来访者的心理困扰做出说明,为来访者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自己及其问题的方式。解释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咨询理论为依据作出解释,另一种是以个人的观察与经验为依据做出解释,提出自己对来访者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解释的作用在于帮助来访者从新的角度了解自己,理解问题,由此产生咨询效果。适当的解释具有很强的影响效果,如果应用不当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会激起来访者的抵触情绪。2、解释时需要注意的事项:①解释的提出要以来访者能够理解为前提。②解释的方式要以易于引发来访者思考为佳。③解释的进度要以来访者能够接受为准。(二)信息提供【领会】1、含义:信息提供即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与其问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性信息,以帮助来访者应对问题。2、注意事项:(1)咨询师在给来访者提供信息前,应首先强调对来访者的理解,搞清楚来访者究竟是缺乏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还是被问题纠缠困扰、理不出头绪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2)咨询师在为来访者提供信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与来访者一起讨论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让来访者今后自己去查找信息解决问题。(三)面质【领会】1、面质的含义:面质指咨询师向来访者直接指出其存在的混乱不清、自相矛盾、实质各异的观点、态度或言行。2、面质的作用:第一,协助来访者澄清自己混淆的感受与态度,提高自我觉察,增进自我了解,重建对现实的合理认识;第二,促进来访者发现自身存在的不和谐之处,引导其认识并利用被忽略的资源,采取有效的行动;第三,让来访者学会在必要时对自己、对他人作出面质,自主地学习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使自我走向和谐成长。3、面质的内容:(1)来访者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2)来访者在思维、感受、言语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3)来访者想象的世界与咨询师看到的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异。174 4、咨询师使用面质技术时的注意事项:(1)面质应在咨询关系中已经有接纳、尊重、共情、真诚和温暖出现时,才可以运用,在咨询关系尚未建立好以前应避免使用;(2)面质不是为了挑战,咨询师要用爱心去面质,以尝试性、试验性、逐步接近的方式进行面质时更容易被来访者所接受,产生咨询效果。(四)自我表露【领会】1、含义:自我表露指咨询师向来访者暴露个人的信息。2、自我表露的作用:其一,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真诚与信任,感觉咨询师更加真实,增强咨询师的吸引力,拉近彼此的距离,有利于促进咨询关系;其二,是对来访者同样行为的强化,根据表露互惠原则,可以扩大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促使来访者自我暴露更多。3、咨询师自我表露的基本形式:一种是表明咨询师在会谈当时对来访者的体验,既可能是积极的体验,也可能是消极的体验。另一种是咨询师讲述自己过去有关的情绪体验及经验。4、咨询师进行自我表露要注意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咨询师很少表现自己;另一个极端是咨询师过多暴露自己。5、在进行自我表露时咨询师应遵循的原则:①要反思自我表露的动机和时机;②要考虑自我表露的程度与深度;③要思考自我表露带来的影响。一、指导和建议(一)指导【领会】1、指导的含义:指导简单地说就是告诉来访者做某些事或说某些话。2、指导的种类:第一类是依据咨询理论指导来访者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另一类是一般性指导,即咨询师根据心理学原理及个人经验针对来访者提出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3、应用指导技巧需要注意的问题【领会】①要建立在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之上;②要建立在来访者情绪已经得到宣泄的基础之上;③要建立在与来访者共同讨论的基础之上。(二)建议【领会】1、含义:提供建议是咨询师常用的帮助来访者的技巧。2、注意事项:咨询师在提出专业性建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领会】①完全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出发点;②充分考虑建议对来访者的适用性;③委婉地提出建议更易于为来访者所接受;④谨慎提建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会谈的过程。()2、收集资料的重点是认知信息。()3、情感性信息和认知性信息的互动层次深度相当。()4、非言语行为不具有说话功能。()174 5、“你觉得这种行为对吗?”属于封闭式提问。()6、自发性沉默的表现是来访者目光凝视某一点,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当中。()7、倾听是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8、同情性倾听是一种必要的倾听方式。()9、主动反应是指来访者主动地介入会谈过程,从咨询师自身的参考体系出发为自己提供新的信息。()10、自我表露指咨询师向来访者暴露个人的信息。()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符合心理咨询会谈的特点的是()A双向互惠性B角色的规定性C过程的计划性D内容的选择性2、会谈收集的信息可以分为()A积极的信息和消极的信息B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C感性信息和理性信息D认知性信息和情感性信息3、下列对会谈收集资料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全面而准确的获知与来访者求助的问题相关的信息B收集资料是咨询师获得和澄清来访者资料的过程C收集资料的重点是认知信息D咨询师应该更多地了解来访者问题背后的感受4、会谈互动中的内容维度说明的问题是()A认知性信息比情感性信息的互动层次更深B情感性信息比认知性信息的互动层次更深C情感性信息和认知性信息的互动层次深度相当D情感性信息和认知性信息的互动层次的深度因人而异5、会谈中从时间维度考虑互动层次最深的是()A过去的信息B现在状态的信息C过去的有创伤的信息D被唤醒的潜意识的信息6、从会谈中信息加工的角度而言,在咨询过程中,人们倾向于()A知觉并记住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B知觉并记住符合社会准则的信息C逃避危险性的信息D忘记有创伤的信息7、对封闭式提问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A纠正来访者的错误观念B使偏离的话题重新引回正题C缩小讨论范围D确认信息8、下列语句属于封闭式提问的是()A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很紧张?B你感觉怎么样?C你能不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D你最害怕什么?9、下列表述对鼓励技术理解有误的是()A鼓励可借助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进行B鼓励可以是肯定式的,也可以是否定式的C鼓励可以强化来访者的倾诉动机D鼓励的内容影响来访者接下来的谈话内容10、澄清技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A当咨询师的话语来访者不理解时B当来访者对咨询规则不清楚时C当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背景资料不熟悉时174 D当咨询师需要对来访者的谈话含义进一步确认时11、对解释的理解有误的是()A属于主动反应的类型B属于被动反应的类型C以咨询理论为依据D以个人经验为依据12、在给来访者提供信息的同时,还要与来访者()A讨论信息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B讨论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C讨论信息的可利用价值D讨论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程度13、咨询师在什么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面质技术()A在咨询关系未建立好之前B在咨询关系中已经有接纳、尊重出现时C在咨询关系中已经有共情、真诚出现时D在咨询关系中已经有温暖出现时14、下列表述那一项不属于面质的内容()A来访者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B来访者在思维、感受、言语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异C来访者想象的世界与咨询师看到的真实世界之间的差异D咨询师的目标和来访者的目标之间的差异15、对自我表露理解正确的是()A咨询师向来访者暴露个人的信息B来访者向咨询师暴露个人的信息C咨询师应毫无保留地暴露自我D咨询师应象征性地暴露自我三、多项选择题1、心理咨询会谈的特点是()A目的的明确性B内容的全面性C过程的变化性D角色的规定性2、评估的目的在于()A鉴别来访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服务范围B鉴别来访者的问题是否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C评估来访者的问题以确定合适的咨询目标D评估来访者的问题以安排具体的咨询步骤3、对会谈中互动的三个维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般性信息比个人化信息的互动层次更深B个人化信息比一般性信息的互动层次更深C现在的信息比过去的信息互动层次更深D过去的信息比现在的信息互动层次更深4、会谈环境的基本要求是()A房间大小适宜B采光通风良好C僻静、安全D桌椅摆放科学5、下列表述对咨询会谈中的非言语行为理解错误的是()A非言语行为具有较高的掩饰性B非言语行为具有说话功能C非言语行为具有高度自发性D非言语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6、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主要表现是()A面部表情B躯体行为C声音特征D衣着修饰7、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主要表现是()A面部表情B身体语言C声音特征D目光接触8、常用的倾听技巧有()174 A关注的身体姿态B适时的回应与反馈C沉默D恰当的提问9、倾听的功能是()A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B有助于宣泄来访者的情绪。C有利于咨询工作的展开D有利于旁听者了解情况10、倾听的过程分为()A如何接收、接受到什么信息B对信息及其意义的探索C传递言语和非言语信息D做好倾听的准备11、倾听的目的是()A为了理解B为了评判C为了帮助来访者D为了展示咨询师的能力12、伊根总结完整的倾听所包括的几项工作是()A观察和觉知来访者的姿势、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非言语行为B倾听和理解来访者的言语信息C联系来访者所生活的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D倾听来访者所提到的需要受到挑战的东西。13、倾听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A选择性倾听B理解性倾听C评价性倾听D同情性倾听14、需要用到澄清技术的几种情况是()A省略B模糊代词C绝对言辞D模糊动词15、情感反映的三个步骤是()A反馈和评价B体会和知觉C反馈性描述D检查和判断四、简答题1、会谈的特点与作用。2、会谈环境的基本要求。3、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意义。4、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意义。5、倾听的含义、功能、过程。6、主动反应的含义与主动反应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六章心理咨询过程第一节咨询过程概述一、咨询过程的实质(一)咨询过程是一个助人和自助过程【领会】心理咨询过程的实质可以从咨询师、来访者以及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这样三个角度来看:1、从来访者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就是如果获得帮助、解决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会自助的过程。2、从咨询师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就是助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中双方特殊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方法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3、从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的角度来看,双方都是影响者又是被影响者。(二)咨询过程的基本准则【领会】1、咨询是一个自然进程2、咨询是一个技术程序174 3、折衷的立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二、咨询阶段的划分(一)学者们对咨询阶段的不同划分【识记】钱铭怡的三阶段:①心理诊断阶段:包括信息的收集、心理诊断、信息反馈和治疗目标的确立。②帮助和改变阶段:包括领悟及修通。③结束阶段:帮助来访者巩固其治疗所获成果,适应结束治疗的情况。林孟平的四阶段:①预备阶段(建立初步的咨询关系);②探讨感应阶段(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做自由尽情的疏泄,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③行动阶段(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积极地改变;④跟进阶段(需要给来访者进入生活的支持)。(二)咨询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识记】1、开始阶段初步建立互相信赖的咨询关系,并让来访者知道咨询中的一些规则,达成咨询的基本目标。2、探索-行动阶段对来访者个人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层的探讨和澄清,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探索改变的途径和方式,采取行动尝试改变,协助来访者形成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和行动。3、结束阶段通过咨询实现助人自助。第二节开始阶段的工作一、开始阶段一般的过程目标【识记】(一)初步建立关系1、筛查适合接受心理咨询的对象,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对不适合者进行转介。2、建立关系时不能放弃原则,一味迁就甚至讨好来访者。(二)建立基本咨询常模1、咨询常模的含义:【领会】一是咨询会谈的方式;二是咨询过程的基本设置(指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包括时间、地点设置,录音、录像设置等其他设置)。2、建立咨询常模要考虑的问题:【领会】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参与或接受咨询,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则,有哪些权利和责任等。(三)初步确定咨询目标(四)告知的义务咨询师有义务告知来访者一些有关咨询的注意事项。二、来访者的状态【领会与体验】(一)求询意愿与期望咨询师应注意的问题:1、求询意愿与期望是否适合咨询的问题。2、求询意愿与期望过于强烈的弊端。(二)心理感受1、对自身问题的感受2、对咨询过程的感受(三)现实印象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现实印象,影响到对来访者目前状态的判断。三、工作内容(一)咨询师的活动与工作【识记】174 1、咨询师的活动与工作:①协助来访者进入咨询状态,让来访者在咨询场所里感到安全、放心;②了解来访者的基本背景资料;③以倾听反应为主,鼓励来访者倾诉,传达共情的理解,澄清陈述中的重要的事实以及特殊的情感;④了解来访者的咨询愿望及目标;⑤与来访者初步商定咨询目标,告知咨询过程的基本打算和一些规则,征得来访者同意。2、咨询师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减轻或消除来访者的紧张情绪。第三,逐渐澄清来访者的问题。第四,注意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背景资料。(二)来访者的活动【识记】①适应咨询场所的环境,感到安全和放心;②能与咨询师互动,对咨询师的回应有反应;③安静下来,能向咨询师提供一些基本背景材料;④个人陈述逐渐具体化,能谈及自己的感受;⑤了解咨询规则后同意接受这样的帮助;⑥开始经历到对自己内心的冲击和挑战,但愿意在咨询师的协助下走下去,觉得有利于自己问题的解决。(三)可能的阻碍【领会】开始阶段可能的阻碍不是来访者的抗拒,而是来自咨询师方面的问题:1、咨询师的预设2、掉入问题陷阱3、说教式逻辑分析4、不适当的挑战四、结束会见时限性是咨询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开始会谈到结束会谈,要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常在50分钟左右。因此,守时就是咨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置。(一)守时的治疗作用【领会】1、体现职业性和专业性2、责任承担,每次会见的守时,对来访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一个责任的承担,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二)结束会见的有关问题【识记】1、不能按时结束的原因:从咨询师方面来看,主要有:①咨询师没有把握好咨询的节奏,会谈不能聚焦,时间到了会谈尚未小结,有时还打开了一个新的话题,突然中止会谈会伤害来访者。②被来访者控制,对一些坚持要延长时间的来访者,不能适当拒绝。③需要得到来访者对自己的认可,希望每次会谈都有一个光明的结果。④个人卷入或反移情,潜意识里自己就没准备或不想结束。从来访者方面来看,主要有:①收不住话题,陷在谈及的问题里,情绪失控,一时出不来;②日常生活中操控性强,要控制咨询局面,也可能依赖性强或产生移情。③试探咨询师的态度与反应。④对抗,有意提出难题或直接要求延长咨询时间。2、怎么按时结束会见(1)预先的时间告知(2)把握会谈节奏、善于聚焦(3)适时提醒时间、进行会谈小结174 (4)处理好意外情况第三节探讨——行动阶段的工作一、本阶段一般的过程目标【领会】(一)探讨与感应对来访者的情况有所了解后,要与来访者进行探讨而不是直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来访者充当探讨的主动方,咨询师充当探讨的协助、促进方互动过程。,通过与来访者互动式探讨深入下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这时的互动更要有感应性。探讨与感应是一个多层面的互动过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互动集中在具体事实内容的交流;第二层次的互动是就来访者的行为模式进行互动;第三层次的互动是以咨询关系为基础的互动;第四层次的互动是一种“个人与个人”的互动。(二)问题整合来访者最初对自己问题的表述可能是含混不清的,咨询师就要使用一些具体的技巧,以便将来访者含糊不清的陈述转变为明确的对问题的表述,并且能够从中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整合。问题整合或“概念化”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目标,将来访者问题概念化也是咨询师的一项重要专业能力。概念化过程:咨询师将来访者离散的资料进行有意义的整合,形成对来访者问题结构化的思考方式。(三)目标整合明确咨询朝什么方向走,将目标明确化。(四)领悟心理咨询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谈话取得的,成效的大小要看来访者从中能够有多少领悟。来访者从意识层面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就能够稳定下来,并且成为其在咨询中的收获,逐渐影响和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去,产生持续积极的影响。领悟不是纯认知上的,或者说不仅是大脑皮层上的工作,而是从认知、情感到行动上的统合。(五)探索改变、尝试行动在咨询师的影响下,来访者作为探索和行动的主体通过理解、领悟、模仿等方式对自身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尝试学习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二、本阶段来访者的状态【领会】(一)解决问题的急切性①来访者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心理咨询与传统的医院中的医患关系是有很大不同的。②咨询师不能代替来访者自身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替他作出改变。咨询师可以从来访者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来了解情况,缓解其情绪,使其将注意力放在问题本身。来访者的情绪是否得到缓解是咨询质量的评价指标。(二)反诸自身(反省自我)的心理感受来访者要面对自己的问题,感受到某种冲击,出现心理矛盾,产生冲突与焦虑,有可能出现辩解、回避、抱怨的情况。(三)领悟的心理感受领悟使来访者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领悟本身是一种自我改变,同时会产生一种方向感,感到可以做些什么努力。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一些新的行动,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力量。(四)探索改变的心理感受有利于来访者探索改变、尝试行为的感受是:【识记】①力量感(感到自己有力量改变);②操作感(自己能操控自己);③174 结果感(对自己的行为有良好的预期)。三、工作内容(一)本阶段咨询师的活动与工作【识记】①深化咨询关系,促进探讨向个人化、私人化深入;②对来访者的问题作出临床心理的评估;③协助来访者明确目标、尝试新的选择和行动;④处理来访者可能出现的阻碍,支持和鼓励来访者的建设性改变。协助来访者采取积极行动达成改变和成长的一些具体考虑:【识记】①对于来访者建设性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要及时给予强化。②应使来访者能够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问题。③针对咨询效果的滞后效应,咨询师可以用家庭作业等形式,帮助来访者将咨询室中的指导和收获与其日常生活更好地连贯起来,达到自助的目的。(二)来访者的活动【识记】①更加开放的表达自己。②能更个人化、私人化的探讨。③积极行动、尝试新的可能性。(三)本阶段可能的阻碍【领会】1、僵硬的“问题概念化”:一是单一的界定问题;二是绝对的“问题概念化”。2、不能适时、适当地转介个案。四、咨询中的诊断(一)咨询诊断的性质与作用1、诊断的性质、含义:【识记】诊断是一个过程,是收集来访者的资料和测试假设两个相互结合的过程,只有对来访者问题性质的相关假设性结论得到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同意后,才能对问题予以处理。咨询诊断就是澄清来访者到底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并在确认之后决定咨询是否能解决这些问题以及采取哪些合适的方法解决。2、咨询诊断的特点(与医疗诊断的区别):【识记】(1)考虑的因素较为模糊而且不限于个人本身。(2)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经由咨询师和来访者互动并同意。(3)咨询诊断不同于精神疾病诊断。3、咨询诊断的作用:【识记】有助于来访者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明确咨询目标和行动计划;能使咨询过程有方向而不混乱。(二)良好诊断的成分【识记】1、问题的界限:来访者所经验到的困难的范围及其限制。2、困难的维持与减少的因素。3、对困难感觉的强度。4、问题对来访者生活中其他部分功能的影响。5、咨询之前曾尝试过的解决方法。6、来访者自我的强度以及应对方式和能力。(三)诊断中的危险【领会】1、贴标签(会让来访者感到在给自己下结论)。2、理论投射或职业投射。第四节结束阶段的工作一、一般的过程目标【领会】(一)有效能的改变174 来访者有效能改变的特征或指标:【识记】(1)行为上发生可见的正向改变;(2)情绪上较为全面的正向改变;(3)应对压力能力的提高;(4)愿意开始实行走向现实的未来计划;(5)感到有能力面对咨询中的困难;(6)来访者的上述变化在不同的情境下持续出现。(二)自信自尊的提高(三)迈向现实的勇气(四)自我奖赏二、来访者的状态【领会】首先,对于改变的结果,既有满意的成分,也有更高的期望。其次,对于将要独自面对的现实,有勇气和信心,也有些担心。第三,与咨询师的分离就在眼前,出现分离焦虑。三、工作内容(一)咨询师活动与工作【识记】1、做好结案的准备。2、澄清来访者的需求。3、以未来为导向,回顾与总结。4、处理分离。5、安排追踪会晤。(二)来访者的活动【识记】除了回顾总结,讨论今后的生活外,来访者要面对自己在结束时产生的分离焦虑,要做好独立应对的准备。造成来访者离不开咨询师的情况:【识记】①对离开咨询师的恐惧和焦虑。②对今后生活的担心。③离愁别绪。④移情。(三)可能的阻碍【领会】来访者方面:在实际面临结束时出现较为严重的担心和恐惧,一个是对今后生活的实际焦虑,另一个是不想结束的分离焦虑。咨询师方面:对结束咨询的对抗——交往中止,产生失落感;失去自我增强的机会;失去赚钱的机会。四、特殊的结束与处理(一)因咨询师或来访者自身的原因需要转介【识记】有两种情况必须尝试转介:长期咨询无效;来访者面临重大的压力是咨询不能及时、有效处理的。转介工作也是咨询的一部分,咨询师应坦诚地向来访者承认还有更多的专业人员或社会资源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他,并愿意帮助来访者联系这些资源。转介过程中来访者可能会有阻抗,咨询师要花至少一次会见的时间处理这些阻抗,共情在这里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和来访者一起商讨新的资源的选择,咨询师应掌握较多的转介资源,提供给来访者较多的选择可能。(二)非自身原因要结束咨询【识记】因为咨询师或来访者遇到机构调整、住所搬迁,或是生病、长期外出等原因,咨询关系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咨询需要提早结束。非自身原因结束咨询时,咨询师要对咨询进程进行总结。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74 1、助人包括咨询师的自我帮助。()2、咨询常模是指咨询会谈的方式和咨询过程的一些基本设置。()3、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的现实印象,影响到对来访者目前状态的判断。()4、开始阶段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部分。()5、咨询诊断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经由咨询师主导。()6、长期咨询无效时时,来访者需要被转介。()7、咨询师在结束阶段出现对抗的原因是咨询师出现了反移情。()8、理论投射是诊断中的安全因素。()9、帖标签是诊断中的危险做法。()10、非自身原因结束咨询时,咨询师不用对咨询进程进行总结。()二、单项选择题1、对咨询过程中的助人过程理解有误的是()A心理咨询就是助人过程B咨询师扮演助人的角色C助人包括咨询师的自我帮助D助人的最终目标是来访者实现自助2、咨询探索-行为阶段的任务是()A达成咨询的基本目标B来访者采取行动尝试改变C建立咨询关系D来访者适应咨询方式3、通过咨询实现助人自助会在哪个阶段体现出来()A开始阶段B探索阶段C行动阶段D结束阶段4、建立初步的咨询关系之前需要确认()A来访者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B来访者能够客观地陈述自己的问题C来访者的问题属于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范畴D来访者能够积极配合咨询安排5、对咨询过程的基本准则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是一个自然进程B咨询是一个技术程序C折衷的立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D咨询是一项随意工作6、对来访者的状态理解有误的是()A求询意愿与期望B心理感受C过去印象D现实印象7、结束会见中对时限性的解释有误的是()A守时具有治疗作用B时限性要求咨询按时结束C时限性因来访者的差异而不同D时限性体现职业性和专业性8、在心理咨询中,从开始会谈到结束会谈时间通常控制在()A半小时B50分钟左右C1.5小时D2小时9、对守时的治疗作用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职业性B体现专业性C对来访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D为了挤时间多咨询一个人10、探讨与感应阶段互动的最高层次是()A事实内容的互动B行为模式的互动C个人与个人的互动D咨询关系的互动11、下列表述最能体现结束阶段的一般的过程目标的是()A问题整合B目标整合C来访者迈向现实的勇气D确定咨询目标12、不符合结束阶段考虑转介的情况的是()A长期咨询无效B来访者问题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C来访者当前的重大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处理D长期咨询,来访者无明显进步三、多项选择题174 1、对咨询过程中的助人过程理解正确的是()A心理咨询就是助人过程B咨询师扮演助人的角色C助人包括咨询师的自我帮助D助人的最终目标是来访者实现自助2、咨询过程的基本准则包括()A咨询是一个自然进程B咨询是一个技术程序C折衷的立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D咨询是一项公开工作3、咨询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是()A开始阶段B探索-行动阶段C中间阶段D结束阶段4、建立咨询常模要考虑的问题是()A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参与或接受咨询B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则C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有哪些权利和责任D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病人5、心理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的活动与工作是()A协助来访者进入咨询状态B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临床心理的评估C了解背景资料,鼓励来访者倾诉D了解咨询愿望,协商咨询目标6、心理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应注意的问题是()A缓解来访者的紧张情绪B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C逐渐澄清来访者的问题D收集来访者的基本背景资料7、心理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的哪些不当行为可能造成阻碍()A掉入问题陷阱B说教式逻辑分析C不适当的挑战D反移情8、咨询师方面不能按时结束会见的原因是()A话题失控B被来访者控制C对抗D个人卷入9、来访者方面不能按时结束会见的原因是()A意图控制咨询局面B情绪失控C试探咨询师的态度与反应D对抗10、按时结束会见的正确做法是()A预先告知时间B适时提醒时间C把握会谈节奏D进行会谈小结11、对来访者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急切性认识正确的是()A来访者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咨询师不能代替他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B咨询师可以从来访者最急切的问题入手了解情况,缓解其情绪C来访者的情绪是否得到缓解是咨询质量的评价指标D咨询师可以先解决一些主要的问题,缓解其情绪12、有利于来访者探索改变、尝试行为的心理感受是()A感到自己有力量改变B对自己的行为有良好的预期C感到自己能操控自己D提供自我资料13、来访者在探讨-行动阶段的活动是()A提供自我资料B积极行动、尝试新的可能性C能更个人化、私人化的探讨D更加开放的表达自己14、可能造成诊断中出现危险的因素是()A职业投射B移情C理论投射D贴标签15、造成来访者离不开咨询师的情况是()A对离开咨询师的恐惧和焦虑B对今后生活的担心C离愁别绪D移情四、简答题174 1、咨询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2、咨询开始阶段一般的过程目标。3、协助来访者采取积极行动达成改变和成长的具体考虑。4、咨询诊断的含义、特点与作用。5、来访者有效能改变的特征。第七章团体心理咨询第一节团体心理咨询概述团体心理咨询,又称团体、群体、集体心理咨询或辅导。它是在团体环境下进行的咨询,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探索自己内心,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拟订具体可行的目标,并在团体中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一、团体咨询的特点、类型与功能团体心理咨询在咨询目标、原则、技术、对象、伦理等方面都与个别心理咨询相似或相同,但团体咨询有自己显而易见的特点。(一)团体咨询的特点【识记】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最大的区别在于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及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这就使得团体咨询具有独特的优势。1、效率高,省时省力。2、资源丰富。3、团体动力推动深刻改变。4、效果容易巩固。5、团体咨询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变人际关系的人。(二)团体咨询的类型【识记】1、据团体心理咨询所依据的理论分:团体的精神分析学派取向、阿德勒式团体咨询、心理剧、团体的存在主义学派取向、团体的个人中心学派取向、格式塔治疗法、沟通分析、行为团体治疗法、理性情绪团体治疗法、团体的现实疗法。2、据团体咨询的功能分:成长性团体咨询,训练性团体咨询,治疗性团体咨询。3、据团体的计划程度和展开特征分:(1)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2)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4、据团体成员的特征分:(1)同质团体;(2)异质团体。(三)团体咨询的独特功能【识记】1、教育功能2、发展功能3、预防功能4、治疗功能二、团体准则与组长(一)团体咨询的准则【领会】1、团体导向:团体咨询的对象是团体本身,而非团体里的每个人。要考虑团体整体性。2、利用资源:咨询师可充分利用团体资源。3、保密:强调团体成员的相互保密。4、自愿:强调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成员的投入程度要自愿。5、榜样作用:强调咨询师为团体成员提供示范。(二)组长的角色与任务【领会】174 1、组长的角色(1)技术专家(2)模范的参与者2、组长的任务(1)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2)适度参与并引导。(3)提供恰当解释。(4)创造咨询性气氛。三、团体咨询的目标(一)团体目标【识记】团体目标包含过程目标和内容目标。内容强调发生什么,而过程则强调如何发生。1、过程目标:①个人探索;②实验,即在团体情景中实验新的想法和行为;③逗留在此时此地;④让别人认识自己;⑤挑战自己,也挑战别人;⑥用于冒险;⑦给予和接受回馈;⑧聆听别人说话;⑨正确而诚实地回应他人;⑩处理矛盾和冲突。2、内容目标(一般目标):(10)帮助组员认识自我;(2)帮助组员自我接纳、自尊、自信;(3)学习社交技巧,发展人际关系;(4)帮助组员增强自我方向感和独立性;(5)帮助组员培养责任感;(6)帮助组员做一个感同身受的聆听者;(7)帮助组员培养归属感与被接纳的感觉;(8)帮助组员有效地与人交往,懂得重视与人分享的价值和重要性;(9)帮助组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10)帮助组员定出改进某些行为的计划,并付诸具体行动;(11)帮助组员学习有效沟通、面质与挑战;(12)帮助组员勇于自我表达;(13)帮助组员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协助他们做出评估。(二)组员目标【识记】每一个组员都带着自己的目标进入团体。组员的个人目标相对团体过程目标和一般目标而言,更为细致,更有针对性。其中考瑞夫妇列举了如下一些个人目标:1、增进自尊;2、接纳个人面对的受限制的现实;3、减少阻碍;4、学习如何信任自己和别人;5、从外在的许多“应该”和“一定要”中解放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自由;6、增加自我觉察,以致可以增加抉择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7、学习分辨拥有感受和受感受控制而行动的差异;8、将自己从一些不适当的,令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的早期决定中解放出来;9、明白到别人同样有挣扎;10、澄清个人的价值观,并重新评估,看看是否要做出修正,和决定修正的方法;11、让自己更能容忍人生中模糊不清的事物,以致可以在事情没有任何保证的世界中做出抉择;12、发现解决个人问题的方法;13、增加关心别人的能力;14、对一些经自己挑选的人,变得更加开放和诚实;15、在团体此时此地的情境中,与他人有直接的交往;16、为别人提供支持与挑战;17、在关心与爱护的基础上面质他人;18、学习将自己所希望的向别人提出请求;174 19、对于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变得敏锐;20、对他人提供有用的回馈。第二节团体咨询前的筹划与准备一、团体方案的确定恰当的团体咨询方案是团体心理咨询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确定团体方案要考虑的九个方面的工作【识记】(一)确定团体目标第一类:以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人格成长,增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第二类:以敏感性训练为目标;第三类:治疗目标。团体咨询的目标可以看成是团体成员参加团体的期望,也隐含着团体领导者的期望和目的。(二)明确组长组长是团体咨询的关键。团体方案应明确是一个组长还是两个甚至多个组长协同领导;他们的基本经验和训练背景以及团体实践经验等相关基本资料。(三)确定咨询对象咨询对象根据团体目标来确定,团体成员的特点直接影响团体方案和活动的设计。因此团体方案应明确招募团体成员的类型、来源、人数、招募与甄选方式。成员的类型包括性别、年龄、身份、问题性质等。(四)团体的大小与类型团体规模与团体效果存在直接关系。规模过小,压力大,组员之间的交互作用欠缺;团体规模过大,组长又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并且导致成员缺乏足够的交流时间,致使在探讨原因、处理问题、学习技能时流于草率、片面、表面,而影响活动的效果。一般而言,团体的大小可以根据成员的年龄及背景、领导者的经验以及能力、团体的性质与类型、成员问题的类型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在5-10人范围内。团体的类型主要需要考虑采用什么咨询方法,采用开放式团体还是封闭式团体,同质性团体还是异质性团体,以及是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团体。(五)聚会时间与频度聚会时间涉及总的聚会次数,每次聚会的具体时间安排、每次聚会的时间长度等。聚会频度指每次聚会的间隔,是一周几次还是一周一次或多周一次。(六)聚会场所理想的团体聚会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自由、舒适、安全,没有不必要的骚扰、保护隐私及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七)活动计划团体方案的设计还应包括每一次团体聚会的活动计划。包括开始阶段的热身活动、中间阶段的核心活动和结束阶段的活动。(八)评估方法一般而言,团体评估包括过程与结果评估、团体互动状况与个别成员评估、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或工具及预定评估的时间等。(九)物质预算团体活动中要用到的财、物的预算。二、团体的构成174 团体由组员和组长组成,团体成员的确定非常重要。团体咨询效果与团体成员的构成密切相关,因此成员的选择必须慎重。同时成员最好是自愿参加,以保证效果。对非自愿的组员,组长要做一些特别的工作吸引组员由非自愿变成喜欢团体咨询。(一)团体的组合【识记】团体的组合涉及成员的招募,组员的确定,及订立团体契约。招募方式:一是自愿报名;二是咨询师建议报名;三是他人推荐介绍。团体成员的条件:(1)自愿报名参加,并怀有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强烈愿望;(2)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3)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全程,并遵守团体的各项规则。契约是团体成员与团体领导者的协议,主要为了引导团体成员达到团体目标。契约规定了团体成员的权利与责任。(二)组员筛选的标准【识记】要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参加一个合适的团体。筛选要留意这样一些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智力、以前的团体经验、精神及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犯罪记录、种族、组员之间的关系等。(三)组员筛选的方法【识记】1、面谈:面谈法是团体领导者与申请者一对一交流。面谈的意义(价值):(1)组长可以很有效地做出评估;(2)组长有机会和组员个别接触,增加了解,缓和害怕和担忧的情绪;(3)组长可在筛选面谈中预先向申请者说明团体的目标、规则、内容、运作以及对参加者的要求和期望等,也可使申请者对在团体中可能会有的遭遇和收获有所了解。2、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可以利用测评结果评价申请者是否适合参加团体。心理测验的关注点:(1)成员与其他人能否建立深入而良好的关系,包括是否有被人喜欢的倾向,自己是否喜欢他人或关心朋友;(2)个人对权力的态度,包括自己如何接受权力或使用权力,对领袖的看法和服从的程度。(3)个人坚持自己原则的程度,包括在公开场合如团体聚会时能否坚持己见。3、书面报告:指要求申请者书面回答一些问题作为筛选的依据。第三节团体咨询的过程与实施一、团体发展阶段与特点团体发展要经历的四个阶段【识记】(一)开始阶段是最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团体成员存在种种顾虑和不适应。成员最强烈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组长的任务是协助成员相互间尽快熟悉、了解,明确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二)过度阶段这一阶段的普遍特点是焦虑和抗拒以及矛盾冲突不断增加。这些情绪随着团体的发展会被随之而来的真诚、坦率和信任所代替。这一阶段的团体成员最重要的需求是被真正接纳和有归属感。组长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鼓励与挑战,使成员能面对并且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冲突和消极情绪,以及因焦虑而产生的抗拒。这是团体达到彼此间有效地建立成熟关系的阶段。(三)投入阶段174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探讨重大问题和采取有效行动,以促进理想行为改变。也是团体成员们需要认识到对自己生活负有责任的时候。在此阶段成员最主要的需求是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一阶段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成员解决问题。(四)结束阶段在这一阶段成员应对自己的团体经验做出总结,并向团体及团体成员告别。组长的任务是使成员能够面对即将分离的事实,给予心理支持,并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肯定成长,鼓舞信心,将所学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使改变与成长继续。在团体的最后阶段,组员对分离的情感常常采取回避和否定的形式,组长需要协助组员对此进行充分地表露并进行探讨。二、聚会的基本结构与首次聚会(一)聚会的基本结构【识记】1、热身:使成员尽快进入活动状态。2、连接:分享活动之后的感受,连接两次活动。3、围绕本次聚会主体和目标的活动4、分享与小结5、布置作业与结束(二)首次聚会及结构【识记】首次聚会如何运作,不但为团体定下基调,同时对团体日后的发展,往往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很多组长会花很多精力来设计首次团体聚会。各类团体首次聚会的目的是一致的——建立团体。团体建不起来,后面的计划再好也无法实施。所以,首次聚会可以有一个共同的结构。1、热身:使成员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个成员。2、组长介绍:包括组长自我介绍,简要说明小组的目的好活动内容。3、组员自我介绍4、分享对团体的期望与担忧5、制定团体契约6、作业与结束(三)良好团体常模的建立【领会】团体常模是团体的一套规则和标准,是一些行为的指引,表示出一个团体接纳和不接纳的行为。良好的团体常模的功能:一是协助团体建立一个具体治疗功能的咨询气氛;二是常模对组员在团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影响,鼓励组员尽力促进团体的运作,以至团体得以维持和发展。良好的团体常模的特征:支持性、真诚、开放性、不具有威胁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对质;可以创建一个信任的气氛,处理此时此地的课题;接纳个人及他人的感受,组长和组员提供共情的了解;增强组员的彼此投入;深化沟通,促进团体的发展和凝聚力。团体常模是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发展起来的,但组长的带领和引导起关键作用。三、促进团体的过渡与行动(一)组长的团体视角【领会】组长在咨询时应坚持团体导向。即团体咨询的对象是团体本身而不是团体里的个体。组长需将团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同时,团体和团体里的每一个个体的状态紧密相连。(二)个别咨询要素的体现:【领会】个别咨询的一些基本要素,如真诚、尊重、共情等在团体咨询中也会得到体现。(三)充分利用团体资源【领会】174 在团体发展过程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团体本身,组长要善于动员团体的每一位成员。(四)催化组员互动【领会】组长利用自己恰当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催化组员的互动,才能激活团体资源,大大推动团体的发展。四、结束阶段的处理(一)小结与评估【识记】①对组员的种种投入加以增强;②概要地总结出团体过程的要点;③检视团体过程中出现的未完成时间;④协助个别组员对团体经历做出个人的评估;⑤协助组员尽情的表达对团体结束的个人感受;⑥让全组成员共同商议如何面对与处理大家已建立的关系。(二)离愁别绪的处理【识记】离愁别绪可能导致成员的状况出现反复。处理方法是,鼓励组员坦白表达他们对团体过程的看法和感受,并要求他们对将要出现的分离做出回应。(三)团体的跟进【识记】团体结束后一段时间,也可举行团体的跟进咨询或聚会活动。组长借此来评估团体成效,同时也可鼓励及督促成员继续成长。五、团体技术(一)结合全组的个别会谈技术【领会】1、与团体发展水平相适应;2、照顾和调动其他成员参与;3、面质和自我表露的应用。(二)连结与阻断【领会】连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成员间所表达的观念、行为或情绪的异同之处,给予衔接、产生关联,或把成员未觉察到的一些片段资料予以串联,启发成员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检视个人的资料,产生领悟和整合;二是从成员的表现中找到团体新的主题,促使大家共同探讨,使团体聚焦。使用阻断技术的注意事项:①共情;②团体定向;③灵活。(三)团体习作1、团体习作的种类【识记】(1)纸笔练习(2)身体运动(3)接触练习(4)美术与工艺2、使用团体习作的原则【识记】(1)目标定向的原则(2)团体定向原则(3)熟练原则(4)参与原则(5)渐进性原则(6)咨询效果原则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在团体咨询中,组员的个人目标比团体过程目标和一般目标更为细致,更有针对性。()174 2、团体咨询中,参与人员越多,效果越好。()3、团体咨询的核心活动通常安排在开始阶段。()4、过度阶段在整个团体的发展中,是最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时期。()5、团体常模对团体发展具有促进和诱发功能。()6、团体咨询中应以组长为中心。()7、在组员筛选过程中,心理测验主要用于评价申请者是否适合参加团体。()8、在咨询结束阶段,离愁别绪可能导致成员的状况出现反复。()9、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成员的投入程度要自愿。()10、封闭式团体允许中途加入新成员。()二、单项选择题1、团体咨询最适宜解决的问题是()A人际关系B潜意识C行为障碍D认知偏差2、下列哪一项是根据团体咨询的功能划分的类型()A成长性团体咨询B结构式团体C同质团体D封闭式团体3、下列哪一项是根据团体的计划程度和展开特征划分的类型()A 心理剧    B治疗性团体C训练型团体D开放式团体4、下列哪一项是根据团体成员的特征划分的类型()A治疗性团体B异质团体C非结构式团体D理性情绪团体5、在团体咨询中,组长应扮演哪一种角色()A领导者B监督者C评论者D技术专家和模范的参与者6、团体咨询的核心活动通常安排在哪个阶段()A开始阶段B中间阶段C结束阶段D总结阶段7、在团体咨询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长的任务()A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B适度参与并引导。C提供恰当解释D解决成员生活中的具体问题8、下列不属于心理测验的关注点的是()A成员与其他人能否建立深入而良好的关系B个人对权利的态度C个人坚持自己原则的程度D个人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9、团体咨询最困难的阶段是()A开始阶段B过渡阶段C投入阶段D结束阶段10、“明确团体目标和规范,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是哪个阶段的核心任务()A开始阶段B过渡阶段C投入阶段D结束阶段11、“焦虑和抗拒以及矛盾冲突不断增加”是哪个阶段的普遍特点()A开始阶段B过渡阶段C投入阶段D结束阶段12、在哪个阶段成员最主要的需求是利用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A开始阶段B过渡阶段C投入阶段D结束阶段13、结束阶段组长的主要任务是()A提供鼓励与挑战,使成员能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冲突B协助成员整理归纳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C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D协助成员解决问题14、首次聚会热身的目的是()A使成员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个成员B熟悉团体规则C消除紧张情绪D掌握倾听和表达的技巧174 三、多项选择题1、团体咨询的特点包括()A资源丰富;效率高,省时省力B团体动力推动深刻改变C效果容易巩固D团体咨询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变人际关系的人2、根据团体咨询的功能,可以把团体咨询的类型划分为分()A成长性团体咨询    B训练性团体咨询C治疗性团体咨询    D娱乐性团体咨询3、依据团体的计划程度和展开特征,可把团体分为(  )A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B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C同质团体D异质团体。4、依据据团体成员的特征,可把团体分为(  )A结构式团体和非结构式团体B开放式团体和封闭式团体C同质团体D异质团体。5、下列对团体咨询的准则表述正确的是()A团体咨询的对象是团体本身,而非团体里的每个人B只有首先解决了团体成员的个人问题,才能营造出积极的团体氛围C咨询师要为团体成员提供行为示范D强调团体成员的相互保密6、团体中组长的角色是()A技术专家B纪律监督者C规则制定者D模范的参与者7、团体咨询的目标包括()A团体目标B个人目标C内容目标D过程目标8、招募团体成员需要考虑的条件是()A自愿报名B愿意与他人交流C坚持参加团体活动D问题较为严重9、团体咨询中组员筛选的方法有()A面谈B心理测验C书面报告D行为观察10、组员筛选时,面谈的意义在于()A组长有机会和组员个别接触,增加了解,缓和害怕和担忧的情绪B组长可以有效地帮助组员解决心理困扰C组长可以有效地对组员的情况做出评估D组长可预先向申请者说明团体的目标、规则、内容等相关情况11、聚会的基本结构包括()A热身B连接C活动D分享、小结、布置作业与结束四、简答题1、团体咨询的特点、类型与功能。2、团体目标与组员目标。3、确定团体方案要考虑的九个方面的工作。4、组员筛选的标准与方法。5、团体发展的四个阶段。五、案例分析这是一则为初中生设计的,融游戏、作业为一体的情绪体验与表达的团体辅导活动。本次活动的题目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主题是正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主要目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承认并正视自己的情绪;二是帮助学生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请学生勾勒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天气图”,主要174 借助一组情绪词条让学生清理自己的情绪体验类型及性质;二是借助切一切“情绪蛋糕”的方式,帮助学生清理以上各类情绪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程度,即它们分别在你心中占据了多少时间,以上两个步骤同时还辅之以学生的自我小结及陈述;三是教师小结。请你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案要点:1、活动的特征即为团体咨询的特征:效率高,省时省力,资源丰富,成员之间互动,体验深刻,团体动力推动学生作出深刻改变,效果容易巩固等等。2、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考虑学生的开放程度,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参加。注意渐进性的逐步深入。活动不要流于形式;练习结束之后学生之间坦诚的交流和分享不能忽视。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澄清、反思和分享。第七章不同发展阶段对象的心理咨询第一节儿童的心理咨询一、几个重要观念(一)儿童观【领会】1、儿童具有独立的价值。2、儿童是完整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长者。3、儿童是个别性的人,儿童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二)儿童发展与障碍【领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基本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心理障碍,除了一些特别严重的精神问题或行为外,许多在成人身上被当作病态的行为对发展中的儿童来说却未必是不正常的,可能只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偏离。(三)咨询目标【领会】总体是协助促进他们积极健康成长。确定儿童咨询目标应坚持的原则:第一,坚持发展取向而不是问题取向;第二,坚持从儿童出发而不是从家长或老师出发。(四)伦理的考虑【领会】①儿童和监护人的权利;②自愿与主动干预;③保密与解密;④专业能力(受过儿童咨询的专业训练)二、儿童咨询的独特性(一)语言发展水平和能力【领会】成人咨询的谈话模式在儿童身上受到限制,因此应充分运用非语言技术,使得儿童能够借助非语言工具来表达自己,咨询双方能够借助非语言工具进行了解和沟通。(二)咨询动机【领会】儿童往往很难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所以很难有产生接受咨询这样的动机。所以大多数接受咨询的儿童是由家长或教师的要求而来的,自己是非自愿的。(三)领悟能力【领会】儿童自我概念还未确立,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尚处于皮亚杰提出的具体运算及其以前阶段,这使儿童在领悟、觉察、自省以及运用语言表达自我的能力上与成人有很大差距。174 (四)环境的控制【领会】儿童比成人更加受制于环境,他们往往只能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所以,儿童咨询中,将学生的生活环境纳入咨询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尽量有效地应对环境的压力,一方面要致力于其生活环境的改变。三、与儿童的沟通儿童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对儿童的心理咨询来说,我们若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最好是从孩子本身的参照架构着眼,看清楚孩子和孩子的世界,就如同这个独特的个体看待自己和他的世界一样。与儿童沟通的重要渠道主要有三种方式:游戏、绘画、儿童团体。游戏、绘画、儿童团体在儿童咨询中的价值和意义【领会】(一)游戏游戏是每个孩子都会喜欢的一种活动,是与儿童沟通的有效方式。游戏时,儿童的正负面情绪都会出现,就像在真实的生活中经历的一样,有利于了解和帮助儿童。(二)绘画绘画是儿童的重要语言。可以将儿童的绘画过程看作是他们的说话过程,从中了解和分析儿童的心理。(三)儿童团体儿童团体通常在学校或社区里组织。在儿童团体中,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沟通互动,可以减轻儿童面对咨询师及咨询情境的紧张焦虑,起到个别咨询起不到的作用。就其所协助对象的困扰情况,可以区分为三种取向的儿童团体:【识记】1、以危机为中心的团体;团体目的是促进沟通,化解危机。2、以困境为中心的团体;团体目的是面对困境,改变观念和行为。3、以成长为中心的团体。团体目的是促进发展与成长。(四)其他儿童在一般的体育运动、舞蹈,音乐、表演、讲故事等活动中,都能非常投入,并且将他们内在的愿望、需要、情绪、想法等投射其中,在这些活动中展现自己、表达自己,与别人互动。这些都是儿童的语言,借助这些活动,也是和儿童沟通的很好的途径。四、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一)父母的要求和权力【领会】作为儿童的监护人,父母有权力对孩子的重大问题做出界定,并对自己孩子在咨询中的情况有所了解。关于咨询目标,咨询师应在接触孩子前向父母解释咨询的设置,说明只有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咨询目标对孩子问题的解决才最为有利,争取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但也强调监护人的责任。(二)家庭的引入【领会】引入家庭是对儿童咨询的一个较好途径。实际上,家庭治疗的探索就是从儿童个案的咨询开始的。由于儿童对环境的依赖要大大高于成人,家庭的引入可以从协调家庭系统入手解决儿童的问题,而不单单将儿童作为咨询的对象或问题的所在,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儿童的问题。另外,家庭的引入还对咨询师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带来帮助,并且可以调动父母的资源协助儿童改变。(三)父母作为咨询对象【领会】父母应正确处理自己存在的问题。五、几个特别问题(一)攻击行为174 攻击行为是指有意地伤害他人的身体与精神的行为。攻击行为有多种表现。攻击分为:直接攻击和替代性攻击。前者对想攻击的对象直接予以侵害,后者以攻击他人或破坏物体来代替原来攻击的对象。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治方法:【识记】1、榜样示范2、家庭咨询3、行为矫正4、问题解决技巧训练5、环境支持(二)儿童多动症1、儿童多动症的含义【识记】是指在儿童身上具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症状。该症以注意难以集中、持续时间短,及活动过度或冲动为特征,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这是一种发展性障碍,有这种障碍的儿童在课堂上常常违反纪律和袭扰他人,但他们自己是很难自控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的行为看作是品德问题。2、儿童多动症的矫治【识记】儿童多动症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引起,因此,矫治时也常针对这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咨询师对已经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可以采取适当的咨询措施,以协助他们度过这一困难阶段,防止多动症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获得较好的发展。(1)环境支持:形成尊重接纳的环境,改变“坏孩子”观念和惩罚教育。(2)行为矫正:对适当行为进行强化;对不适当行为进行惩罚。(3)认知训练:改变错误观念,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调控的习惯和能力。(4)疏泄疗法:一是情绪疏泄,二是精力疏泄。(三)学业落后1、学业落后的定义【识记】学业落后的儿童是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儿童。其涵义是:(1)智力正常,但学习中有严重困难。(2)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上有一定的缺陷;(3)能力的缺陷不是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所造成,也不是由于情绪障碍、教育与环境剥夺造成;(4)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与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2、学业落后的矫治【识记】(1)行为矫正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自我控制的程序:①确定要改变或建立的行为目标;②进行自我训导;③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记录;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强化或惩罚。(2)情感介入策略:以团体和个别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有关他们自己和学业的成就。(3)知觉器官和心像介入策略:对学习的科目和记忆材料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理解和运用。(4)认知咨询:改变关于自我和学业的不合理信念及归因模式。(5)人际关系的介入策略:安排其他儿童给予学业帮助。(四)残障儿童174 残障儿童是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缺陷而导致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的特殊人群,残障儿童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残障儿童的特殊性是以正常儿童发展的一般性为参照的。1、残障儿童的分类【识记】(1)学习障碍儿童(2)智力障碍儿童(3)生理残障儿童2、残障儿童的矫治【识记】残障儿童的矫治是一个综合干预的过程,干预过程必须集中在整个生态系统上,要超越个体、家庭和机构环境。(1)咨询师的态度观念:尊重、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2)对残障儿童自身矫治的策略:特殊需要;学习风格;语言和交流技能;生理限制。(3)对残障儿童的心理教育。其一,是关于残障的知识;其二,有关儿童体验到的正常发展变化的知识。(4)残障儿童需要帮助的具体方面其一,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其二,适应不良行为;其三,自我冲突;其四,对职业咨询的需要。(5)对残障儿童父母及家庭的教育(五)焦虑和恐惧焦虑和恐惧是在儿童时期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心理因素和易感素质有关。儿童焦虑和恐惧的矫治方法:【识记】1、行为矫正2、认知咨询3、生物反馈疗法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一、几个重要观念(一)青春期【领会】1、青春期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从生理上讲,青春期是指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身体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的突变阶段。2、青春期同时又是一种心理现象在人生发展历程中,青春期是一个人第一次经历的要给自己带来极大心灵震撼的心理突变阶段。这些变化主要是:包括性意识在内的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其一是强烈的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和内心体验的复杂与深刻;其二是开始克服自我中心,将自己放入社会生活大舞台。(二)青少年的发展任务【识记】①接受个体的生理和性别角色;②建立与异性和同性的新的同伴关系;③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④获得经济独立的保证;⑤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准备;⑥发展合格公民所要求的智力技能和概念;⑦获得社会公认的责任行为模式;⑧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准备;⑨建立与个体环境相和谐的价值观。(三)文化冲突【领会】174 青少年随着认知与判断能力提高,形成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亚文化群体。青少年的亚文化无论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都与主流文化存在着差异,表现出他们自己的特点。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识记】①偶像崇拜,实质上是开始步入自我追求的历程;②追求时尚,其中包括追随流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尤其在穿着与外观方面的流行等;③对既有文化的批判;④新文化的创造。二、咨询关系【领会】(一)话语权:尊重青少年的话语权,以青少年的话语系统去与他们沟通。(二)权威认同:有两种情况,其一,对权威的不满和反抗;其二,丧失信心,难以建立自我独立性和权威性。目标:既认同权威又保有自己的独立性。(三)责任承担:即将青少年应承担的责任交还给他们。(四)家庭的引入:咨询时要视情况引入家庭,必要时做家庭咨询。三、重要咨询课题(一)体像障碍【领会】体像障碍是因对自己的外貌特征的不满、担忧,进而使整个自我概念受损,影响生活和适应的一种状况。体像障碍成为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发生率极高的一个心理问题,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和在校适应,但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忽视,而看作是学习、品行问题。体像障碍的咨询策略:1、心理教育:向青少年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帮助他们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困扰,分析引发困扰的因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对生活事件和身心症状的正确态度。1、支持性心理咨询: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表示关心、理解和支持。2、认知治疗3、家庭治疗4、催眠暗示治疗(二)自我概念【领会】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对自我的感知、体验、感觉和评价。在对青少年的咨询中,以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为目标,将他们的具体问题作为过程目标,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三)性与异性【领会】个体发展到了青少年阶段,才真正开始对性和两性关系有自主地感知、觉察和体验,也因为是人生的第一回,由此产生的心理困扰也就成了青少年的一个突出问题。对青少年两性交往的咨询与辅导主要包括:(1)青少年性别角色意识的辅导(2)青少年异性交往及“早恋”的对待其一是调整认识,对青少年来说本身就不存在成人式的爱情,他们与异性间的情感瓜葛和成人之间的那种爱情,有形式上的一致性,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其二是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做他们的参谋。其三是引导青少年珍惜性、善待性、欣赏性、赞美性。(四)与成人的冲突【领会】要很好的处理成人与青少年间的冲突,要做到:1、成人要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以青少年的参照系去看待、了解他们的世界;2、处理好关心和放心的平衡;174 3、坚持主流文化与认可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度的把握;4、培养青少年自我承担的意识和能力;5、沟通和讨论的方式;6、人格上的平等。(五)时尚成瘾【领会】时尚是青少年在自我概念上的理想化追求,追求时尚是青少年的一个特点,本身不是问题,咨询中要处理的是时尚成瘾。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等可能是促成时尚成瘾发生的原因,而高水平的厌倦倾向、孤独、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可预测成瘾的发生。辅导注意事项:①正确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望;②转移注意点,将他们一些心理需求升华至对社会有益的方面;③帮助他们重建自我,提高自己的自信心;④帮助他们在现实社会里以恰当的方式取得成功,满足其成就的欲望等。干预方法:①心理教育;②时间管理;③社会支持;④认知改变;⑤问题解决;⑥成功景象;⑦家庭引入;⑧行为矫正。(一)生涯发展【领会】青少年生涯辅导的目标:①职业选择的定向性;②职业的信息和规划;③职业偏好的一致性;④个人特质的具体化;⑤职业选择的独立性;⑥职业偏好上的智慧。四、学校心理咨询(一)班级心理教育【领会】班级心理教育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教育活动,主要由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师承担。(二)青少年团队训练【领会】青少年团队训练是指课外的学生团体活动。它不同于班级心理教育,它不一定以班级为单位,也不像班级心理教育那样具有系统性和很强的结构性,相比而言,班级心理教育往往是从班级发展的角度去带班,容易跟着课程设计走,难以顾及到学生的深层与个别化的需求。(三)心理咨询服务【领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在学校大的教育体制下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心理福利,学校咨询师和专门咨询与治疗部门的咨询师在专业角色、处理问题和工作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学校心理咨询在处理青少年问题上要有个限度,较为严重和复杂的个案要转介到校外专门机构进行咨询。(四)教师心理保健问题教师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①自我调节;②建构社会支持系统策略;③通过教师成长团体进行教师心理保健;④个别咨询。第三节中年人的心理咨询一、几个重要观念(一)中年发展【领会】1、中年期的生理发展(变化)【识记】174 (1)身体变化(2)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多数发生在45~55岁之间,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即指性腺功能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时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8~12年;男性更年期多数发生在50岁以后,表现为以性功能减退为主的一系列变化。更年期是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和自然的生理现象。更年期困扰是生理、心理和文化因素的综合。2、中年期的心理变化【识记】(1)感知觉的变化。(2)智力变化:流体智力下降,晶体智力上升。(3)自我概念:中年人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具有内倾性。3、中年期的发展任务【识记】①家庭、个人和社会责任的承担;②稳定与发展家庭和事业;③寻求新的突破;④维护生活的整合。(二)中年压力【领会】1、婚姻家庭(1)婚姻关系的消损和僵化;(2)家庭生活圈的改变2、生涯转型和生涯危机【识记】生涯转型:是指从一个生涯阶段到另一个生涯阶段的变动。生涯危机:是指个人处于生涯阶段的变动时,不能发展出新的方案,以应对突发问题的困境时的状态。3、身心功能变化:4、个体内在冲突:生活去向转为适应和顺应内部世界;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寻找自己,评价自己;对过去选择的否定,产生无价值感。5、子女问题的背后:成年人将自身压力和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6、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加速对渴望稳定的中年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有许多感悟和成就,但要用原有的参照架构去衡量。二、婚姻家庭咨询(一)婚姻家庭咨询的焦点【识记】夫妻的婚姻和情感关系。(二)夫妻咨询1、夫妻关系咨询【领会】(1)引发夫妻冲突的主要因素【识记】①社会性别观念引发的冲突;②夫妻沟通模式不当引发的心理氛围紧张;③经济因素引起的压力;④子女教育引起的压力;⑤家庭变化引起的压力;⑥个人差异和意见不合引发的压力;⑦其他家庭危机。(2)夫妻关系咨询中的一些问题【识记】①模式的综合性;②与中年期挑战和压力相关联;③解决途径——重新定义;④咨询师的年龄和阅历。2、心理障碍咨询(成年期心理障碍咨询中夫妻咨询的应用)【识记】(1)酒精依赖的婚姻咨询:让夫妻共同参加咨询,帮助酗酒者是一个有效的模式。(2)焦虑症的婚姻咨询:配偶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咨询师角色,去开导病人。(3)抑郁症的婚姻咨询:侧重夫妻间的互动,消除敌意,促进双方认同,产生亲密感。三、中年期生涯咨询(一)生涯转型与生涯危机174 1、生涯转型的类型【识记】斯克劳撕伯格的分类:①预期型;②非预期型;③长期困扰型;④非事件型。霍普森和亚当斯的分类:①自愿转型;②非自愿转型。2、生涯事件及其类型【识记】引发生涯转型或生涯危机的事件称作生涯事件。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标准角色转型事件(2)非标准事件(3)持续性的职业问题3、处理转型和危机的模式【识记】(1)按兵不动(2)减低损害(3)自我怀疑(4)不再深究(5)试验(6)寻找意义(7)内化(二)转型期的生涯咨询【领会】1、生涯转型期的应对技能【识记】(1)认知与回应技能(2)评估、发展与利用外在支持系统技能(3)评估、发展与利用内在支持系统技能(4)减少情绪与生理苦恼技能(5)规划与执行改变技能2、转型期生涯咨询的主要内容【识记】(1)经验确认;(2)兴趣确认;(3)技巧确认;(4)生活风格确认;(5)教育与训练规划;(6)职业规划;(7)终生学习规划。第四节老年人的心理咨询一、几个重要观念(一)终生发展观【领会】①能适应逐渐衰弱的身体;②能忍受丧偶的痛苦;③能在经济上支持退休生活;④能与同辈老人和睦相处。(二)社会年龄观【领会】社会年龄观是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年龄规定和角色期待。社会年龄观会影响个体的自我确认。(三)老年文化问题1、老年人的生理状况【识记】(1)视力的变化;(2)听力和味觉的减低;(3)皮肤与头发的变化;(4)骨骼与关节的变化;(5)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6)性功能的变化。2、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识记】(1)智力功能;(2)记忆力;(3)判断力;(4)感情与情绪;(5)性格与态度3、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就是社会对老年人在社会中身份地位的认定。舒伯提出的老年人生涯发展任务:【识记】174 (1)发展非职业性角色,逐渐退隐;(2)做一直想做的事;(3)维持生活的兴趣;(4)淡泊名利,与世无争。4、老年文化问题中涉及的一些观念性问题:【领会】(1)老人一定多病;(2)老人会衰老;(3)老人会变成老糊涂;(4)老人生活无聊。这些传统观点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二、角色适应【领会】(一)社会角色的改变:由职业角色向非职业角色转变。(二)家庭角色的改变:不再担当家庭决策者,亲子关系“倒转”(三)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政府、社会、家庭要关心老人,老人要参与适当的社会来往三、生命关注【领会】(一)面对死亡与死亡恐惧(二)友人和伴侣的丧失(三)身体关注:1、功能减退的不安;2、躯体生病的烦恼四、心理障碍及咨询(一)老年性心理障碍【领会】1、焦虑症2、抑郁症3、躯体形式障碍4、睡眠障碍(二)老年期心理咨询【领会】1、建立生活技巧;2、建立支持团体;3、生命回顾;4、支持性咨询;5、身体碰触。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儿童是个别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价值。()2、儿童心理问题应看作异常行为课题。()3、儿童比成人更加受制于环境,但是仍然能对环境采取主动行为。()4、基于保密原则,咨询师不应告诉儿童父母任何关于儿童咨询的信息。()5、儿童多动症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引起的。()6、学业落后的儿童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缺陷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儿童。()7、青春期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现象。()8、青少年与异性间的情感瓜葛和成人之间的那种爱情,有形式上的一致性,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9、中年期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普遍下降。()10、生涯“转型”是指从一个生涯阶段到另一个生涯阶段的变动。()二、单项选择题1、错误的儿童观是()A儿童具有独立的价值B儿童是个小大人C儿童是个别性的人D儿童是完整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长者174 2、儿童心理问题应看作()A发展性课题B障碍性课题C异常行为课题D家庭功能失常性课题3、确定儿童咨询目标应坚持的原则是()A问题取向B发展取向C家长取向D教师取向4、下列对儿童咨询中的伦理问题理解有误的是()A儿童咨询的选择必要时由监护人决定B儿童咨询不一定完全遵守自愿原则C儿童咨询中的保密程度要低于成人咨询D成人咨询的经验不能直接用于儿童咨询5、增进儿童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为目的的团体是()A以危机为中心的团体B以成长为中心的团体C以困境为中心的团体D以人际为中心的团体6、学生学业落后的最可能原因是()A教育或环境剥夺造成B学习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缺陷C生理因素所致D情绪障碍7、对自我控制程序理解错误的是()A确定要改变或建立的行为目标B进行自我训导C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D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强化或惩罚8、下列对残障儿童的理解有误的是()A残障儿童可能是后天造成的缺陷B残障儿童可能是先天造成的缺陷C残障儿童的特殊性是以正常儿童发展的一般性为参照D残障儿童的特殊性是以特殊儿童发展的一般性为参照9、下列表述对青春期的理解有误的是()A青春期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B青春期又是一种心理现象C青春期是一个渴望独立的时期D青春期是一个存在依赖的时期10、权威认同主要是哪个群体的咨询任务()A儿童群体的咨询B青少年群体的咨询C成人群体的咨询D老年群体的咨询11、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核心问题是()A体像障碍B性与异性C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D人际冲突12、下列对更年期理解有误的是()A更年期是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B更年期是自然的生理现象C更年期困扰是生理、心理和文化因素的综合D更年期是中年期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13、中年期智力发展的特点是()A流体智力下降,晶体智力上升B流体智力上升,晶体智力下降C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均有所上升D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均有所下降14、中年期最容易遇到的内心挑战是()A无价值感B与主流社会的价值冲突C角色混乱D自我认同三、多项选择题1、儿童咨询的独特性体现在()A非语言技术在儿童咨询中被充分利用B儿童更加受制于环境C儿童在问题意识上和咨询的主动性方面都低于成人174 D成人咨询的谈话模式在儿童身上受到限制2、儿童多动症的表现是()A注意难以集中B自控性差C兴趣广泛D活动过度3、下列符合儿童多动症的矫治方法的是()A形成尊重接纳的环境B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C进行认知训练,培养良好的习惯D定期定时进行精力疏泄4、下列对学业落后的涵义理解有误的是()A智力有一定程度的缺陷B在某些学习技能方面有一定的缺陷C可归因为教育或环境剥夺造成D没有额外的督促与辅导,儿童自己无法达到一般水平5、学业落后儿童的矫治方法有()A以团体和个别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有关他们自己和学业的成就B通过知觉器官和心像介入策略,采用游戏的方法,对学习的材料进行理解和运用。C通过自我控制改善自身行为D通过认知咨询改变不合理的归因模式6、残障儿童的种类包括()A学习障碍儿童B智力障碍儿童C生理残障儿童D心理残障儿童7、选择针对残障儿童的矫治策略应考虑残障儿童的()A特殊需要B学习风格C语言和交流技能D生理限制。8、对残障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应涉及()A关于残障的知识B有关保障的知识C有关儿童体验到的正常发展变化的知识D有关法律的知识9、残障儿童需要帮助的具体方面包括()A自己与他人的关系B适应不良行为C自我冲突D对职业咨询的需要10、儿童焦虑和恐惧的矫治方法主要有()A行为矫正B认知咨询C生物反馈疗法D药物疗法11、青春期的发展任务包括()A从情感上独立于父母B接受个体的生理和性别角色C建立与异性和同性的新的同伴关系D适应学校生活12、成人要处理好与青少年的冲突,应做到()A以青少年的参照系去看待、了解他们的世界B人格上的平等C积极认同青少年的亚文化价值D培养青少年自我承担的意识和能力13、构成中年压力的因素有:()A婚姻家庭B社会变迁C身心功能变化D个体内在冲突14、老年文化问题中涉及的一些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的观念性问题是()A老人一定多病B老人会衰老C老人会变成老糊涂D老人生活无聊。15、老年性心理障碍主要有()A焦虑症B抑郁症C躯体形式障碍D睡眠障碍四、简答题1、儿童团体的分类2、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方法3、儿童多动症及其矫治方法4、学业落后及其矫治174 5、青少年的发展任务6、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五、案例分析(一)小伟,男生,8岁,小学1年级留级生。学习成绩差,门门十几分。平日留心观察他,发现他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身体总是转来转去,不是把左边同学戳一下,就是把后面的桌子推一下,从不消停;下课后,他不跟自己的同伴说话、玩耍,只是盲目地自顾自地在楼道里窜上跳下,一会儿把同学的球抢过来扔掉,一会儿把女同学正在跳的橡皮筋拉得有十来米长,然后又快跑几步坐下,像溜冰一样在走道的地砖上往前溜一段。同学们都讨厌他,没有人愿意理睬他。请结合相关的心理咨询知识,分析小伟的情况可能属于什么问题,建议采用的矫治方法是什么?(二)小刚,男,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从一进校开始,就不断惹事生非,经常欺负同班同学,动辄还和比他大的其他班的同学打架。在学校时不时砸桌子,摔凳子。班里的同学都不愿和他一起玩。请你分析一下小刚的行为属于什么问题,该如何矫治?第九章特殊媒介心理咨询第一节心理咨询热线一、心理热线概述心理咨询是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体现了一个“热”字;电话,超越时空,快捷便利,能迅速将双方联系在一起,也体现了一个“热”字,电话咨询也就被人们称作“心理热线”或“热线电话”。心理热线是一个正规的心理帮助机构,有自己的专业设置,有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按照热线的专业规则,向来访者提供规范的心理服务和帮助。(一)心理热线的特点【识记】1、快捷便利;2、自由支配;3、安全场;4、及时性;5、专业性。(二)心理热线的限制【识记】1、非语言信息匮乏;2、咨询关系的限制;3、责任承担的限制。4、帮助范围与程度的限制(三)心理热线的功能【识记】1、心理支持的功能;2、应激处理的功能;3、危机干预的功能;4、协调资源的功能;5、面询辅助的功能。(四)心理热线的管理【识记】1、机构和队伍174 心理热线需要纳入一个提供心理咨询的服务机构,最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是一个只提供热线服务的独立机构,这时需要和其他咨询机构或专业人员建立起工作上的联系。心理热线需要订立明确的工作准则和服务规范,明确咨询师的责任,明确各种情况下的处理流程。需要有一支热线咨询师队伍,保证热线能正常服务。2、环境与设备心理热线应有专门的工作场所与设备。工作时不能有其他人或事干扰。热线用的电话应是专门的,通常有即时录音功能,不能和其他用途的电话合用。3、资料需拟订规范的电话记录表,对每一个接谈成功的电话都要记录,在没有录音的情况下,记录要稍微详细一点,除了能有的基本资料外,还包括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主要的回应处理,过程中有意义的内容,特殊情况的处理等。二、热线中的倾听(一)咨询关系的建立【领会】倾听的目的:能最好地理解、澄清来访者的问题,并传达给来访者,建立心理上的互动和联系,尽可能帮到来访者。咨询关系的重点:与来访者建立心理上的接触与沟通,对话过程中能让来访者体验到被理解、尊重、接纳、温暖等。(二)重视非语言信息【领会】来访者说话时的声调、语速、节奏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资料,另外,来访者所用的语气词,传过来的呼吸声,以及其他任何声音都很重要。(三)有声的回应【领会】热线谈话中,一定要有声的沟通与互动,否则双方的心理接触就会中断。在谈话过程中,热线咨询师除了要注意自己说话时的声音外,在来访者倾诉的过程中,要不时有声音的回应,以让来访者听到这边有人在专注于他的诉说。热线咨询不是靠电话、电线或电波来连接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而是靠双方发自内心的声音,有形的声音。三、焦点咨询策略的应用【领会】(一)强调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焦点:对方想要什么好的结果,而非何时出了问题及如何表现等。(二)了解与证实成功经验:凡事都有例外。(三)确定个案想要的正向目标:引导来访者用自己的语言来澄清和确定想要的目标,而且是正向的。(四)拟定操作性方案:小改变引发大改变。小步子前进。四、特殊个案的处理(一)自杀个案的处理【领会】1、自杀个案的处理要点:首先,咨询师要镇静。其次,保护来访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再次,始终要让对方感到咨询师的支持和帮助。2、自杀个案干预中的“十不要”【识记】(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说教;(2)不要对求助者的选择、行为提出批评;(3)不要与求助者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4)不要被求助者告诉你关于危机已经过去的话所误导;(5)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6)不要让求助者一个人留下,或因为周围的人或事转移目标;(7)在紧急危机阶段,不要诊断、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174 (8)不要让求助者保留自杀的秘密;(9)不要把过去或现在的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浪漫的或神秘的;(10)不要忘记追踪观察3、自杀个案处理的步骤【识记】(1)稳定来访者的情绪这是最重要的一环。支持性的倾听,给予共情的信息很重要,来访者在诉说的同时,随着情绪的舒泄,有可能渐渐稳定下来。(2)进一步协助来访者与现实建立联系。即通过谈话使求助者回到现实中来。(3)寻找可变通的方式。(4)根据情况决定下面的行动。(二)依赖个案和骚扰电话的处理【领会】1、依赖个案的处理(1)依赖个案的特点:话题重复;固定某个时间段;无交流意愿。(1)依赖个案的处理:①准确判断;②限时;③挂断。2、骚扰电话的处理骚扰电话,很多是对女性咨询师的,带有性色彩。女性咨询师要坚决地予以拒绝,但方式上可以有点变通。另外,热线不必承担教育对方的责任,不需要对对方的行为进行评论或批评,严正、坚决地挂断电话,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第二节其他特殊媒介咨询一、广场咨询与咨询报告会(一)广场咨询1、广场咨询存在的问题(广场咨询的限制)【领会】广场咨询与咨询室内的正规咨询大相径庭:①临时摆个几小时的摊位,过后就撤了,不可靠、不稳定。②求助者随机性太大,有些可能只是临时冲动,凑凑热闹,满足好奇心。③基本不存在咨询性质的关系,而且违反了咨询基本的隐秘和安全设置。④无法对求助者提供咨询性的帮助,反而可能伤害求助者。2、广场咨询的作用【识记】广场咨询的作用主要是宣传普及。①体现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人性关怀,营造出一种健康的氛围;②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心理保健观念和常识,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③宣传普及有关心理咨询的知识,增进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了解,看到心理咨询是为所有正常人服务的;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一些人的心理困扰。3、广场咨询中要注意的问题:【识记】①明确目标。②确定宣传的主题。③说明宣传性质。④告知来访者不宜现场咨询的原因。⑤若需要咨询,告知正确的求助方式。⑥如发现危机状况,要立刻设法安排帮助。⑦咨询师不能心不在意,要注意维护形象。⑧杜绝滥用心理测验的现象。174 (二)咨询报告会1、咨询报告会的性质咨询报告会实际上是一个主讲者在一个场所内向许多人分享他对有关报告主题的观念、想法、经验以及一些相应的应对技巧。咨询报告会不是团体咨询,但为了让听众理解和接受报告的内容,可能会带大伙做一些活动来体验,或者用一点时间和现场听众就报告内容做些交流。2、咨询报告会的作用——宣传与教育,宣传与普及。一个效果良好的咨询报告会,可以很好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澄清人们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误解,引发听众去关注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命题,激发他们去正式和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3、咨询报告会中要注意的问题【识记】①报告人需对所讲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②报告要贴近听众的生活实际。③持开放的态度,以分享的形式进行。④结合现场听众的状态。⑤不宜宣讲有关各种心理障碍表现的内容。⑥不宜宣讲具体的个案。⑦留出听众提问时间。⑧不讨论个人化的问题。⑨如果安排听众活动,要有助手协助。二、信件咨询与网络咨询(一)信件咨询信件咨询的注意事项:【识记】及时回复,避免“迟到”的帮助。(二)网络咨询1、网络咨询的形式与特点【识记】形式:电子邮件是网络咨询的主要形式。特点:快捷便利,自由支配,咨询资料容易保存、浏览方便。2、网络咨询的限制【领会】(1)虚拟性的限制;(2)服务功能的限制;3、网络咨询的注意事项【识记】(1)及时回复。(2)言明可帮助的限度。(3)不做诊断。(4)语言的适合度(简明易懂)。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心理热线是一个非正规的心理帮助机构。()2、心理热线不需要专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3、心理热线咨询中受到非语言信息匮乏的限制。()4、对于骚扰电话,应严正、坚决地挂断,就是对打电话者最好的教育。()5、咨询报告会等同于团体咨询。()6、心理热线与聊天热线有本质的区别。()174 二、单向选择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心理热线的特点的是()A快捷便利B自由支配C公开随意D安全、专业2、从心理热线的限制性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语言信息匮乏B咨询关系的限制C责任承担的限制。D帮助范围与程度的限制3、焦点咨询策略强调的焦点是()A对方想要什么好的结果B对方何时出了问题C对方的问题如何表现D对方是否能够配合4、焦点咨询策略的目标是()A来访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目标B来访者通过参考社会价值确定的目标C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情况确定的目标D咨询师应用专业理论表达的目标5、自杀个案干预中的正确做法是()A教导自杀者爱惜生命B分析自杀者的错误想法C通过谈话使求助者回到现实中来D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6、广场咨询的主要作用是()A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免费服务大众B大范围解决群众的心理困扰C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和观念D向大家展示心理咨询师的能耐7、对咨询报告会的理解正确的是()A咨询报告会不是团体咨询B咨询报告会等同于团体咨询C咨询报告会主要作用是讲解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D咨询报告会主要作用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8、不符合网络咨询注意事项的是()A及时回复B言明可帮助的限度C做出诊断D语言的适合度9、信件咨询最重要的注意事项是()A及时回复B简单回复C全面回复D电话回复三、多项选择题1、心理热线的特点的是()A快捷便利B自由支配C公开随意D具有安全场2、心理热线的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A语言信息匮乏B咨询关系的限制C责任承担的限制D帮助范围的限制3、心理热线的功能有()A心理支持的功能B应激处理的功能C危机干预的功能D面询辅助的功能。4、心理热线的管理环节有()A机构和队伍B环境与设备C资料D人员5、自杀个案处理的方法步骤是()A稳定来访者的情绪B进一步协助来访者与现实建立联系C寻找可变通的方式D根据情况决定下面的行动6、自杀个案干预的不正确做法是()A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B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C让求助者保留自杀的秘密D追踪观察174 7、依赖个案的特点是()A话题重复B固定某个时间段C过于强烈的交流欲望D带有性色彩8、广场咨询存在的问题包括()A不可靠、不稳定B求助者随机性太大C基本不存在咨询性质的关系D无法对求助者提供咨询性的帮助9、下列关于广场咨询的表述中不正确的做法是()A以心理障碍的症状为主要宣传内容B对于前来谈话的人要认真进行心理咨询C要用心理测验的手段为大众提供科学的解释D遇到危机状态的人要设法安排帮助10、网络咨询的注意事项有()A及时回复B言明可帮助的限度C不做诊断D语言简明易懂四、简答题1、心理热线的特点与限制2、咨询报告会中要注意的问题3、网络咨询的特点与注意事项五、案例分析题(一)学校决定面对学生设立一条心理咨询热线,如果任命你担任负责人,请问你将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并对其进行管理?答案要点:1、成立机构,选择工作场所,购置专用设备;2、招聘工作人员并进行培训,订立明确的工作准则和服务规范;3、告知学生开通时间和有关事项,保证热线能正常服务。4、拟订规范的电话记录表,记录咨询资料。(二)临近高考,学校给你安排了一场针对高三学生考前减压的咨询报告会。在准备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答案要点:1、报告人需对所讲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2、报告要贴近听众的生活实际。3、持开放的态度,以分享的形式进行。4、要结合现场听众的状态。5、不宜宣讲有关各种心理障碍表现的内容,以防听众给自己贴标签。6、不宜宣讲具体的个案,要做到保密,即使有需要,也要把姓名、具体细节进行改动,避免别人猜到。7、留出听众提问时间。8、不讨论个人化的问题。9、如果安排听众活动,要有助手协助。第十章心理咨询师咨询师的成长是成功咨询的关键,咨询中的首要工具是咨询师本人。第一节成功咨询的关键——咨询师的成长一、咨询的首要工具——咨询师个人(咨询师是咨询的首要工具的理由)【识记】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一)咨询关系中咨询师是一个示范者【领会】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的一言一行,与来访者的互动方式,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观念、思考方式、应对策略、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等,在来访者那里都起到示范或榜样作用。(二)咨询师是应用咨询理论与技术的主体【领会】在咨询过程中,咨询理论的选择和应用都是由咨询师掌控的,来访者大多是不了解的。174 二、咨询师的人性观与价值观在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中,人性观与价值观问题最为重要。因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总会受到自己的人性观与价值观影响,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几乎是不可能的。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性观、价值观,是一名咨询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一)咨询师的人性观【领会】咨询师对人性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咨询中的价值取向,将决定自己咨询的目标,也决定自己对来访者的态度和咨询技术的使用。咨询师要对自己所持的人性观需要反思与澄清的问题:第一,人性假设问题第二,心理发展问题第三,心理障碍问题(二)咨询师的价值观【领会】咨询师的价值观会影响咨询的终极目标。一个有能力的咨询师应该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又能帮助他人去发现、界定和实现他个人的价值观。三、咨询师的自我概念(一)咨询师的自我概念对咨询的影响【领会】自我概念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罗杰斯把个体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境的关系的了解和看法视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有连贯性的对自己的观感,也是人对自己和环境关系的知觉和看法。自我概念是个人思想和经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罗杰斯区分了两种自我概念:一种是真实的自我,是较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另一种是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个体能否获得健康的自我概念,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在童年早期能否得到积极关注。一个有效能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有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就是说一个有效能的咨询师是具有高自我价值的人,他能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本性,也能接受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的不符之处。如果咨询师没有健康、正向的自我概念,就无法做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无法做到内外协调,真诚一致,也就实现不了在咨询中助人的目的。(二)咨询师健康的自我概念【识记】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有效能的咨询师的必要条件。只要我们拥有一个咨询师所持有的基本条件:真实的、开放的、愿意学习和改变的,就能不断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具体来说,以下的观点是有益于咨询师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的。第一,自我概念可以改变;第二,恰当认识自己;第三,认识自己也有方法;第四,喜欢和接纳自己;第五,自我接纳和成长是一生的课题。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界定【领会】不同的咨询理论对咨询目标的界定和理解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的,咨询师对咨询目标的界定和理解又受他偏爱的咨询理论的影响。另外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理解的咨询目标与来访者期望的目标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咨询师需要清楚自己是如何看待咨询问题的,以及终极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矫正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这样才能与来访者一起确定一个有助于调动双方积极性的咨询目标。第二节咨询师的成长一、咨询师个人成长的意义【领会】174 只有咨询师自己是一个体验着成长并具有成长功能的人,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成长,才可能体会到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在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别人的成长。二、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一)咨询师个人成长的重大课题【识记】1、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2、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3、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4、自我概念与自我觉察(二)咨询师的个人条件1、咨询师的个人禀赋【识记】(1)对人而不是对物的鉴别力(2)丰富的想象力(3)敏捷性与灵活性2、咨询师需具备的条件【识记】(1)基本条件①真诚的、尊重的、有耐心的;②可信赖的、温暖的;③亲切与关心的;④开朗的、开通的,客观的、接纳的;⑤平静的、不激动的;⑥欲提高对方的能力的、鼓励并支持对方的;⑦负责任的、有反应的;⑧敏感的、探究的。(2)进一步条件①认为人是可信赖、友善和有价值的;②认为人是有能力的;③愿意退后一步,让来访者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④能够了解别人的感觉,想象、意识到来访者的经历;⑤有别于一般人的自我概念和品质;⑥能够较全面地看问题。三、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一)咨询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课题【识记】个人成长强调成为一个人,专业成长强调还要成为一个专业的人。要成为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会面临以下几个重要课题。1、职业动机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多元的。职业动机发展大致要经历一个“模糊→清晰→冲突和变化→和谐和稳定→简单化和平常心”的过程。2、专业认同所谓专业认同,简单说就是对自己专业的性质、特点、规则等的认可,以及对自己专业身份和专业行为是否符合专业要求的认可。3、理论取向每一种咨询理论都基于某种人性观,每一种咨询理论都是一种生命智慧,每一种咨询理论又都是一种生存能力或技能。咨询师和咨询理论之间有一种双向选择性,即咨询师在选择咨询理论,咨询理论在选择咨询师。4、心理保健心理保健要求咨询师能以旺盛的活力投入到咨询关系之中,也就是说,在专业工作中,咨询师应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朝气和爱心的人。(二)咨询师的专业条件【识记】1、基础理论知识(1)应用性发展心理学(2)应用性行为心理学(3)应用性认知心理学(4)应用性人格理论174 (5)变态心理学(6)卫生原理2、专业理论及技能(1)对咨询专业的理解(2)一个咨询模式(3)“系统中的人”的工作框架(4)自我认知(三)咨询师专业成长的阶段【识记】1、划分标准一:孔子人性修养的六个境界: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踰矩。2、划分标准二:斯科霍尔特与罗内斯泰德提出的咨询师成长8阶段:常规阶段;专业训练的过渡阶段;模仿专家阶段;条件化自主阶段;探索阶段;整合阶段;个性化阶段;完善阶段。3、划分标准三:斯托尔滕博格提出咨询师成长的四个层级:第一,依赖层:理论与技术无法统合思考;第二,依赖—自主的冲突层:较多自信,较少模仿;第三,有条件的依赖层:能区分人我界限;第四,精熟层:能将专业的标准与咨询员个人的认同予以统整;(四)咨询新手面临的课题【识记】1、处理焦虑;2、做自主的人与袒露自己;3、避免追求完美;4、坦诚面对自己所受的限制;5、了解沉默;6、处理过度要求的当事人;7、处理不肯投入的当事人;8、接受疗效的缓慢;9、不要欺骗自己;10、避免因当事人而失落自己;11、培养幽默感;12、拟订切实可行的目标;13、谢绝提供忠告;14、培养自己的咨询风格;15、明确咨询师角色。四、咨询师成长的方式与途径【识记】(一)通过培训促进成长(二)通过建立归属感促进成长(三)通过研究促进成长(四)通过咨询实践自我探索(五)通过成长小组成长(六)督导与继续培训(七)自己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专业不是“旁观式”地学习和工作。在培训前和培训当中,咨询师以来访者的身份接受咨询,获得接受咨询的经验,是成功咨询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他们探索自己、确定自己能够协助别人的大好时机。第三节咨询师的心理保健一、职业枯竭现象(一)职业枯竭的含义及其表现【识记】职业枯竭简称为枯竭,指咨询师出现的一种情感的疏离及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在工作中出现身心失衡,感到倦怠、有无力感甚至崩溃感的状态;枯竭还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处于持续性疲劳或挫折状态中的生活方式。职业枯竭的表现:枯竭被看作咨询师容易产生的一种心身困扰,表现为一组症候群。主要有①厌烦,无热诚;②被无意义的方案或事情拖着走;③174 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被别人认可和接受;④无尊重感,工作变成机械化的例行公事;⑤看不到具体的结果和成效;⑥感到受压制,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二)枯竭的原因【识记】1、个人方面:完美主义、占有欲强等个人特质是产生枯竭的重要原因。个人有未解决的冲突在工作中寻求不合理补偿。生活方式不当。2、人际方面:无力处理来访者的问题。督导者和咨询师之间缺乏互信,导致互扯后腿,;团队无共同目标和有效领导。3、组织方面:体制不合理;无表达的机会或尝试新方法的机会,实验、改革与创新不但不被鼓励,反而受到挫折;角色冲突。二、职业枯竭的预防与干预(一)枯竭症状发生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热情(怀有过高的和不太现实的期望)第二阶段:停滞(需要得不到满足)第三阶段:失望(陷入困境)第四阶段:淡漠(处于失衡、危机状态)研究表明,那些非常投入的工作者是最容易出现工作枯竭的人。(二)枯竭的预防与干预策略【领会】1、加强自我觉察2、投入真实生活3、通过专门的组织形式干预4、对枯竭者的心理咨询三、咨询师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识记】(一)认知调整:要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积极寻求自身的资源,丰富自身的生活;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也要看到个人的成绩,避免过分谦虚或张扬。(二)生活调整:要注意保持个人生活与专业工作的平衡,有工作、有休息、有娱乐、有旅游、有朋友、有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系统,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调整工作目标。(三)创造与学习:保持对人、人生、生命的好奇心和热情;创造性地进行个人化的工作。把握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及时充电。练习题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咨询的首要工具是咨询理论与技术。()2、咨询关系中咨询师是一个示范者。()3、咨询师是应用咨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者。()4、咨询师对人性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咨询中关系取向。()5、在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中,人性观与价值观问题最为重要。()6、自我概念是马斯洛人格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7、健康的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效能的咨询师的必要条件。()8、停滞说明工作者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危机。()9、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单一的。()二、单项选择题1、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是(  ) A咨询师本人  B良好的咨询关系  C精通的咨询技术D丰富的咨询经验174 2、咨询关系中咨询师是一个()A工作者B示范者C组织者D领导者3、咨询师是应用咨询理论与技术的()A工作者B示范者C客体D主体4、咨询师对人性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咨询中的(),A认识取向B价值取向C态度取向D关系取向5、在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A人性观与价值观B学历与学位C对咨询技术的掌握程度D对咨询理论的了解程度6、咨询师的价值观会影响咨询的()A外部目标B内部目标C直接目标D终极目标7、下列对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发展变化的B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多元的C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单一的D咨询师的职业动机也是有冲突的8、咨询新手需要认真考虑和面对的课题是()A培养自己的咨询风格B学习隐藏自己的方法C处理不肯投入的当事人D培养严肃的情绪9、造成职业枯竭的个人原因主要是()A完美主义B工作忙碌C性格内向D个性孤僻10、下列哪类工作者更容易出现工作枯竭()A非常投入的工作者B害怕挑战的工作者C能力很强的工作者D怀有实际目标的工作者11、枯竭初期(第一阶段)的心理状态是()A热情B停滞C失望D淡漠12、哪种情绪说明工作者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危机()A怀疑B停滞C失望D淡漠三、多项选择题1、咨询师要对自己所持的人性观进行反思与澄清的问题是()A人性假设问题B心理发展问题C心理障碍问题D知识经验问题2、下列表述符合咨询师健康的自我概念的是()A自我概念可以改变B认识自己也有方法C喜欢和接纳自己D自我接纳和成长是一生的课题3、咨询师个人成长的重大课题是()A澄清个人的生命哲学观B探讨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C解决个人生活中的“未完成事件”D自我概念与自我觉察4、成为咨询师需要考虑的个人禀赋是()A对人的鉴别力强B具有丰富的想象力C具有敏捷性与灵活性C快言快语5、咨询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课题是()A职业动机B专业认同C理论取向D心理保健6、职业枯竭的表现是()A厌烦,无热诚B被无意义的方案或事情拖着走C感到自己的付出不被别人认可和接受D看不到具体的结果和成效;7、枯竭症状发生的几个阶段是()174 A热情B停滞C失望D淡漠8、枯竭的预防与干预策略是()A加强自我觉察B投入真实生活C通过专门的组织形式干预D对枯竭者的心理咨询9、咨询师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主要有()A忘我工作B认知调整C生活调整D创造与学习四、简答题1、咨询师是咨询的首要工具的理由。2、咨询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课题。3、咨询师的个人禀赋与需要具备的条件。4、咨询师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五、案例分析题如果你想当一名心理辅导人员,你将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第三部分附录一、培训科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的学习科目为2门:1、心理健康教育概论2、心理咨询与辅导二、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执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科)《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与《心理咨询与辅导自学考试大纲》三、培训教材学习教材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伍新春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版;《心理咨询与辅导(一)》陶恒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版。四、考试方式1、参加由甘肃省自考办统一组织的针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的自学考试,考试时间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间同步。2、《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与《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合卷命题,一次考完,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五、考试题型举例(一)判断题(只判断对错,不解释理由。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1、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2、咨询的首要工具是咨询理论与技术。()……(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给分。每题1分)1、标志一个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个体乃至大众的()A.心理状况B.智力状况C.健康状况D.工作状况174 2、下列对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理解有误的是()A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发展变化的B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多元的C咨询师的职业动机是单一的D咨询师的职业动机也是有冲突的……(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有2个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不给分,少选给一半分。每题2分)1、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有()A.明确有效亲子沟通的基本态度B.了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C.积极的倾听与同感的表达D.探索各种解决问题之道2、建立咨询常模要考虑的问题是()A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怎样参与或接受咨询B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要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则C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有哪些权利和责任D要让来访者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病人……(四)简答题(每题8-10分)1、简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10分)2、简述咨询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课题。(8分)……(五)案例分析题(两题中选做一题,两题全做只按第一题给分。15-20分)1、张老师干教师工作20年了,最近不知道是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的她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她听见了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爱说爱笑的她也不愿主动和同事聊天了,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请你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解释张老师出现了什么问题?探讨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果你是学校心理辅导人员,你准备怎样帮助张老师?2、小A,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优异,善于表现自己,爱参加校、班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朗诵天份,天生一副好嗓子。父亲在北京开出租,母亲在县城开洗衣店,收入较高,家庭条件优越。他又是家中的独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大家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再加上这孩子天资聪颖,家人更是溺爱不已。在学校,过去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很器重他,同学也崇拜他,顺从他。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自尊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尤其是看不起不如他的同学,经常嘲笑、欺负别人。由于他在同学中间常常指手划脚,称王称霸,渐渐地同学们都不再理他。五年级换了班主任后,新老师不仅不像前任老师那样器重他,而且经常因为他的不良表现批评他。进入六年级后,他的性格变得古怪,易冲动,经常无故地大发脾气,并出现旷课、逃学,进网吧的问题。学校元旦演节目,让他上台朗诵,他坚决不去,班主任很失望。请你依据上面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A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有无心理问题,如果有心理问题,造成的原因有哪些?(2)针对小A同学的实际制订一份心理咨询与辅导方案。六、学习方式方法1、个人自学:要求对照资料,结合教材;全面学习,熟记理解;联系实际,深入领会;把握重点,兼顾一般;融会贯通,分析应用。174 2、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个人应积极自发组织学习交流讨论活动,学校有条件、有时间亦可统一组织。)1、有条件的学校、学区或教师个人联合起来可以自行聘请专家辅导。七、资料编写说明本辅导资料由陇东学院教育学院教授杨志恒先生等人依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科)《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与《心理咨询与辅导自学考试大纲》及与之相对应的指定教材编写。需要说明的几点是:1、辅导资料依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要求,参照指定教材内容编写。2、编写尽量考虑条理性与系统性的统一,表述简练与内容全面的统一。3、按照自考大纲考核目标的规定,在每个问题后面注明【识记】【领会】【应用】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以便学习掌握。4、每章后面编写了大量的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知识的题目和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题目。部分案例分析题目后面附有或详细或简略的答案要点,以方便老师学习、记忆、参考、应用。一般而言,只要老师能够把练习题全部做会理解,融会贯通,培训与学习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5、因为这两门课程的闭卷考试采用“合卷”的形式进行,所以,本资料把两门课程的内容编排到了一起。6、因字数限制,有些问题表述的不够系统、全面、清楚。7、因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资料中错误与问题很多,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八、致谢:1、本资料是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和《心理咨询与辅导》考试大纲,参照两本自学考试的指定教材编写的,所以,特向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编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2、在资料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不少其它版本的教材和学习辅导资料,为此,特向这些教材和辅导资料的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3、本项工作受到庆阳市教育局、自考办、教研室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到陇东学院、庆阳师范、西峰职中、庆阳一中等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与帮助,在此,也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1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